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0)
2023(13447)
2022(11358)
2021(10298)
2020(8421)
2019(18835)
2018(18668)
2017(36294)
2016(19322)
2015(21341)
2014(20980)
2013(21111)
2012(20030)
2011(18536)
2010(18919)
2009(17931)
2008(17534)
2007(15698)
2006(14640)
2005(13666)
作者
(59282)
(49279)
(49047)
(46833)
(31173)
(23522)
(22053)
(19035)
(18576)
(17544)
(17175)
(16065)
(15959)
(15740)
(15353)
(15137)
(14626)
(14343)
(14208)
(14025)
(12519)
(12403)
(11802)
(11324)
(11281)
(11081)
(10799)
(10797)
(9942)
(9668)
学科
(99632)
经济(99541)
管理(55638)
(49700)
(37062)
企业(37062)
方法(32122)
中国(28992)
数学(28220)
数学方法(28076)
地方(26650)
(25266)
(22949)
(22027)
环境(21325)
税收(20566)
(20394)
业经(20202)
(19699)
(17349)
(17289)
贸易(17275)
农业(17094)
(16708)
地方经济(16212)
(15814)
银行(15772)
(15310)
(15229)
金融(15229)
机构
学院(288538)
大学(286610)
(131038)
经济(128608)
研究(107130)
管理(104340)
理学(88618)
理学院(87555)
管理学(86377)
管理学院(85853)
中国(82097)
科学(64364)
(63625)
(61387)
(55816)
(51247)
研究所(50060)
财经(48760)
中心(46433)
(44173)
(44044)
业大(42288)
经济学(41460)
农业(39956)
北京(39904)
(37939)
经济学院(37252)
(36998)
师范(36561)
财经大学(35696)
基金
项目(181811)
科学(141923)
基金(131353)
研究(130776)
(116142)
国家(115161)
科学基金(96506)
社会(86477)
社会科(82135)
社会科学(82114)
(70847)
基金项目(69536)
自然(60109)
(59784)
自然科(58506)
自然科学(58487)
自然科学基金(57411)
教育(56750)
资助(52867)
编号(51060)
(45596)
成果(41518)
重点(41363)
(39515)
(37614)
国家社会(36622)
发展(36498)
(35943)
课题(35826)
创新(35389)
期刊
(156749)
经济(156749)
研究(96089)
中国(57738)
(46771)
学报(46411)
(46379)
科学(41649)
管理(38601)
大学(34239)
学学(32753)
农业(31766)
(30046)
金融(30046)
经济研究(26862)
业经(25030)
财经(24356)
教育(23980)
技术(22169)
(20990)
问题(20966)
(16967)
(16774)
(16300)
(16286)
国际(16007)
技术经济(15284)
商业(14640)
税务(14513)
世界(13819)
共检索到455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霁友  
本文认为,2018年1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大气污染将有所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将逐步产业化,大分贝噪音将得到有效遏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展速度,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务实的视角看,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根本好转将取决于3个方面:(1)法律能否得到严格的执行;(2)污染当量的测量是否科学有效;(3)地方政府决策时能否做到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霁友  
本文认为,2018年1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大气污染将有所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将逐步产业化,大分贝噪音将得到有效遏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展速度,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务实的视角看,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根本好转将取决于3个方面:(1)法律能否得到严格的执行;(2)污染当量的测量是否科学有效;(3)地方政府决策时能否做到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张凯莉  
数字金融为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以协调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尺度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性呈动态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东高、中西低"的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性。对于等级较高的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金融具有更强的协同驱动效果。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投资调整是数字金融影响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金融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优化和投资效率提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助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论启示应强化金融市场与环保产业的双向联动,借助数字科技和信息平台,有效发挥数字金融的"协调引导"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张雅文  文传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呈正"N"型曲线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聪莉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积余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标尺。因此,必须提高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体系;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惩戒失信行为,鼓励守信行为;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汉君  
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所谓生态或生态系统是指,栖居在某一地理空间中的所有生物,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通过各个组成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具有统一功能的综合体。经过长时期的变化发展,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和各要素与周围环境条件之间形成平衡,即生态平衡。所谓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物质空间。人类环境(也即通常所说的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空间。环境的功能主要有:(1)提供生产所需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毅  
近几年来,辽宁省长海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海岛的特点,积极探索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和促进海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新波  
运用生态足迹数据、包络线分析数据和环境污染损失的数据,探讨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生态不可持续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华  高强  
文章在分析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我国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层次回归模型考察了我国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关系及科技进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2000-2014年,我国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基本保持同步上升,同时,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海洋科技进步具有明显缓解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关系的正向调节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明洪  
就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而言,林业资源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林业资源保护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国的林业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故而如何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对林业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林业资源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实现良好的配合,则就能有效地推进整体林业事业的发展。文章从林业资源的特点以及功能出发,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开好  
一、安徽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状况堪忧。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废”也日益增多.据统计,1990年安徽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328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是2552万吨,工业废水量为9.86亿吨。到2000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增至3945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是281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虽有大幅度降低,但仍达63106万吨,其中含有大量的酚、氰、硫、COD和石油等有害物质,其综合利用率较低。工业“三废”的增多,使全省有的城市出现酸雨,酸雨严重的城市的酸雨频率已超过50%。在城市遭到污染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也呈加剧趋势,1990年至1998年全省化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进  赖晓东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目前还存在着制约构造中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诸多瓶颈因素。要消除这些瓶颈因素 ,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需采取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针对西部特点 ,大力发展新特经济 ,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 ,使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二是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加大农村经济改革力度 ,努力消除城乡经济差异 ;三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 ,利用其优势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是有效激活民间投资 ,发挥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