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1)
2023(13318)
2022(11118)
2021(10311)
2020(8693)
2019(19063)
2018(18987)
2017(35281)
2016(19310)
2015(21229)
2014(20296)
2013(19857)
2012(18201)
2011(15782)
2010(15841)
2009(14744)
2008(15090)
2007(13607)
2006(11893)
2005(10569)
作者
(55752)
(46393)
(46297)
(43401)
(29641)
(22533)
(20757)
(18103)
(17556)
(16508)
(15673)
(15617)
(14801)
(14758)
(14220)
(14084)
(14012)
(13864)
(13500)
(13428)
(11697)
(11265)
(11261)
(10504)
(10488)
(10366)
(10263)
(10246)
(9280)
(9234)
学科
(82405)
(81539)
企业(81539)
(74932)
经济(74832)
管理(74000)
方法(33617)
(26963)
业经(25816)
数学(24912)
数学方法(24601)
技术(22471)
(20842)
财务(20823)
财务管理(20799)
企业财务(19700)
中国(18296)
(18112)
(16663)
理论(15965)
(15205)
(14832)
贸易(14817)
技术管理(14524)
(14436)
(14423)
(13574)
(13318)
农业(12775)
地方(12671)
机构
学院(268868)
大学(265558)
管理(108639)
(107427)
经济(105277)
理学(93553)
理学院(92552)
管理学(91075)
管理学院(90564)
研究(84932)
中国(66918)
(56279)
科学(53634)
(49814)
(46198)
(42478)
(42425)
业大(42269)
中心(40159)
财经(39599)
研究所(38537)
农业(36549)
(35914)
北京(34628)
(33084)
(31793)
经济学(31792)
师范(31337)
(31076)
商学(30767)
基金
项目(180940)
科学(143329)
基金(131935)
研究(128228)
(116764)
国家(115665)
科学基金(100423)
社会(82694)
社会科(78422)
社会科学(78399)
(72951)
基金项目(70717)
自然(67108)
自然科(65696)
自然科学(65677)
自然科学基金(64604)
(60477)
教育(58546)
资助(52249)
编号(50101)
(43950)
重点(40493)
创新(40075)
(38621)
(38332)
成果(38306)
(38080)
科研(34647)
课题(34324)
国家社会(34290)
期刊
(119914)
经济(119914)
研究(73498)
中国(55321)
管理(46914)
学报(44741)
(43771)
科学(41842)
(39947)
大学(33739)
学学(32106)
技术(27055)
教育(26877)
农业(26669)
(23363)
金融(23363)
财经(20176)
业经(20164)
经济研究(18818)
(17531)
(17175)
技术经济(16502)
科技(15885)
问题(15003)
财会(14010)
(13729)
现代(13147)
(12815)
商业(12552)
会计(12443)
共检索到40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静  陈金奕  柴天宇  
近年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保行业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纾困求生,纷纷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掀起了“逆向混改潮”。文章以民营环保企业中建环能为例,研究逆向混改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逆向混改通过发挥治理效应与资源效应影响中建环能的创新意愿、创新水平与创新产出,进而提升其创新绩效。研究有助于认识环保企业逆向混改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理解逆向混改提升环保行业民企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为环保行业民营企业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艳涛   管文玉  
近年来,逆向混改在环保领域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能否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是衡量其混改效果的关键。文章以环保民企中建环能为例,在传统三维评价体系即经营、管理和财务协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协同,首先利用熵值法对其逆向混改协同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结合行业均值,针对四个具体维度展开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建环能协同效应综合表现良好,经营、财务、管理与创新维度均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有效协同。本文的分析对于拓展逆向混改协同效应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也能为环保民企逆向混改寻求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晟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创新逆向选择模型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可能将高实力水平企业"驱逐"出技术市场,降低了技术市场上供给方的总体技术水平,使得大量企业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而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和渐进式的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秉成  王志涛  宋若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前期研究更多着眼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作用。本文以2007—202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收费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民企“逆向混改”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企审计费用;其作用机制在于,民企“逆向混改”降低了经营风险,最终促使审计收费降低;调节检验发现,当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以及所在地制度环境较差时,民企“逆向混改”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后果研究,对进一步全面推进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潘宗玲  
本文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探讨了民企“逆向混改”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逆向混改”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相对于股权结构层面,在高层治理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会因市场化水平、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外资参股而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平  王凯  
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突破式创新产出;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显著增强了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促进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识别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宁  张洪烈  
国有资本逆向入股民营企业追求“国民”间长期合作而不是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引入国有股权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则不利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越弱。市场化程度对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具有“扬长避短”之效。在采用替换核心变量和变量滞后取值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可为推进国有资本监管改革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苗  胡晗  刘磊  
逆向创新是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而实现技术知识多元化发展则是上市服务类企业落实逆向创新的重要路径。但在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性质的影响下,大多数上市服务类企业对于如何实现逆向创新还缺乏科学认知。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考虑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性质调节作用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技术知识多元化影响企业逆向创新的机制,旨在帮助上市服务类企业通过逆向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多元化有利于上市服务类企业的逆向创新行为,环境不确定性可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多元化对逆向创新的影响。同时,企业性质在技术知识多元化与逆向创新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即技术知识多元化强度高的国有上市服务类企业更容易实现逆向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杜江  
文章在阐明制度变迁、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包括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扩散能力、环境支持能力在内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于全部样本而言,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显著正效应,而制度环境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OFDI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显著正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显著正效应,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建华  陈阳阳  彭建娟  
文章参照CH模型与LP模型构建OFDI逆向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会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推动作用。结果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微弱的消极作用,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研发存量低,人力资本的限制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初昇  王玉敏  衣长军  
本文旨在拓展与揭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关系网络在国际商务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与作用机制。获取逆向技术创新效应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重要动因。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网络嵌入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3696家OFDI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工具变量GMM方法对海外华侨华人网络、组织学习与中国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与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OFDI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过犹不及"现象;(2)组织学习能够调节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与利用式学习相比,探索式学习更能负向调节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与企业OFDI逆向技术创新效应之间的"倒U型"关系。本文对新时代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过程中如何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网络和组织学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艾永芳  
通过将层级因素纳入管理层年龄差异的研究框架,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不利于企业创新。相应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CEO权威的缺失是上述关系成立的内在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CEO的受教育程度会削弱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水平的负面作用。此外,CEO实际年龄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调节作用则表现为先缓解后加剧的变化特征。最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成立年限均会加剧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婷   刘晟勇   毕晓方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利用沪深2007—2022年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逆向混改视角下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能够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表现为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稳定性、经营合规性,以及强化东道国生存率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实用合法性,表现为强化资源获取认可、信息披露透明度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民营企业具有较高国际化注意力、面临竞争激烈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时,国有股权更有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国有股权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结论可为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制定并完善逆向混改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时光胜  赵团结  
国有企业参股非国有企业这一逆向混改方式由于充分发挥了双方的综合优势而受到市场的欢迎。逆向混改时常常引入业绩对赌这一估值调整机制,但由于没有对混改做好规划、对混改后整合的难度估计不足、混改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对赌协议的实际执行效果往往不如预期。本文通过逆向混改的案例剖析对赌协议争议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建议:并购双方需要基于并购重组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风险,积极引入Earn-out方式以规避对赌协议的弊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追求的长期发展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