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7)
2023(12492)
2022(10666)
2021(9633)
2020(8350)
2019(19317)
2018(18973)
2017(36444)
2016(20113)
2015(22671)
2014(22881)
2013(22746)
2012(21076)
2011(18754)
2010(18936)
2009(17970)
2008(18491)
2007(16828)
2006(14589)
2005(13122)
作者
(59600)
(49943)
(49895)
(47376)
(31727)
(24280)
(22885)
(19624)
(18741)
(17954)
(16920)
(16807)
(15975)
(15703)
(15516)
(15429)
(15380)
(14828)
(14546)
(14335)
(12424)
(12324)
(12118)
(11359)
(11301)
(11207)
(11107)
(11024)
(10142)
(10079)
学科
(89476)
经济(89365)
(81316)
(79694)
企业(79694)
管理(75354)
方法(43368)
数学(34550)
数学方法(34125)
(29781)
业经(25724)
(22160)
财务(22129)
财务管理(22090)
企业财务(20884)
(20502)
中国(19012)
技术(17540)
地方(17246)
(17235)
(17177)
理论(16443)
(16123)
贸易(16114)
(15769)
(15635)
(15631)
(13805)
农业(13710)
环境(13231)
机构
学院(296547)
大学(295084)
(120845)
管理(119356)
经济(118203)
理学(102552)
理学院(101446)
管理学(99781)
管理学院(99211)
研究(93038)
中国(72369)
(62138)
科学(57967)
(57129)
(47361)
(47269)
(46482)
财经(45566)
中心(44281)
业大(43704)
研究所(42727)
(41046)
北京(38612)
农业(37381)
(37085)
师范(36721)
(36513)
经济学(36387)
(33714)
财经大学(33463)
基金
项目(194353)
科学(153565)
基金(141223)
研究(140288)
(122510)
国家(121397)
科学基金(105460)
社会(89271)
社会科(84614)
社会科学(84583)
(77844)
基金项目(75225)
自然(69350)
自然科(67814)
自然科学(67792)
自然科学基金(66602)
教育(64551)
(64529)
资助(57913)
编号(56684)
成果(44888)
重点(43303)
(42702)
(41556)
(41053)
创新(38764)
课题(38704)
科研(37516)
(36613)
教育部(36612)
期刊
(134410)
经济(134410)
研究(82022)
中国(55430)
(49980)
管理(46753)
学报(44977)
科学(42323)
(40841)
大学(33913)
学学(31940)
技术(28735)
教育(27505)
农业(27206)
(23917)
金融(23917)
财经(23088)
业经(21933)
经济研究(20487)
(19960)
问题(17803)
技术经济(17644)
(17374)
财会(15909)
统计(15331)
(14756)
(14537)
(14310)
现代(13988)
商业(13871)
共检索到43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艳涛   管文玉  
近年来,逆向混改在环保领域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能否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是衡量其混改效果的关键。文章以环保民企中建环能为例,在传统三维评价体系即经营、管理和财务协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协同,首先利用熵值法对其逆向混改协同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结合行业均值,针对四个具体维度展开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建环能协同效应综合表现良好,经营、财务、管理与创新维度均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有效协同。本文的分析对于拓展逆向混改协同效应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也能为环保民企逆向混改寻求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静  陈金奕  柴天宇  
近年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保行业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纾困求生,纷纷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掀起了“逆向混改潮”。文章以民营环保企业中建环能为例,研究逆向混改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逆向混改通过发挥治理效应与资源效应影响中建环能的创新意愿、创新水平与创新产出,进而提升其创新绩效。研究有助于认识环保企业逆向混改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理解逆向混改提升环保行业民企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为环保行业民营企业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宇晴  
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国有资本通过“逆向混改”可以将不同所有制资本进行整合,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同步实现民营企业的价值提升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对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梳理发现,制造业民营企业存在管理结构不均衡、经营范围狭窄及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逆向混改”成败的关键,即资本双方在管理、经营和财务方面是否取得了有效的协同,并分析了“逆向混改”过程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有效协同的具体实现方式,最后就管理、经营和财务层面在协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类似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秉成  王志涛  宋若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前期研究更多着眼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作用。本文以2007—202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收费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民企“逆向混改”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企审计费用;其作用机制在于,民企“逆向混改”降低了经营风险,最终促使审计收费降低;调节检验发现,当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以及所在地制度环境较差时,民企“逆向混改”对审计收费的降低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后果研究,对进一步全面推进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德发  王雪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高效推进国企混改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协同效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加深企业改制的积极反应。文章以武汉控股的四次重大混改方案的实施探讨国企混改中协同效应的影响,武汉控股采取了多种方式、多种措施为混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历经多次混改后,武汉控股的股东结构呈现了央企、国企、民企的多重组合,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资源融合,有效释放了协同效应,巩固了混改成果,改善了盈利不佳、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了国企混改模式中产生协同效应的模式、影响因素与效果,对国企混改中协同效应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文静  刘古权  
混改引入14家战略投资者,使中国联通实现了不同资本相互融合和股权有效制衡,形成了协同效应。作为第一家央企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中国联通通过两年多来的混改实践,形成了主要股东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协同效应。一、主要股东间的协同混改首先是改革产权,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借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时光胜  赵团结  
国有企业参股非国有企业这一逆向混改方式由于充分发挥了双方的综合优势而受到市场的欢迎。逆向混改时常常引入业绩对赌这一估值调整机制,但由于没有对混改做好规划、对混改后整合的难度估计不足、混改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对赌协议的实际执行效果往往不如预期。本文通过逆向混改的案例剖析对赌协议争议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建议:并购双方需要基于并购重组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风险,积极引入Earn-out方式以规避对赌协议的弊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追求的长期发展目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潘宗玲  
本文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探讨了民企“逆向混改”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逆向混改”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相对于股权结构层面,在高层治理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会因市场化水平、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外资参股而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文纲  
本文认为 ,无形资产是一种融经济、管理、科技、法律于一体的、重要的稀缺资源。由于它具有一些有形资产所不具备的特征 ,使它在企业购并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在企业购并中 ,依托品牌、专利技术、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并极大地提高购并绩效。但由于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受企业文化差异、被购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支撑能力、经营领域的关联性等因素影响 ,使购并活动变得复杂起来 ,尤其是在选择购并目标企业时必须以无形资产优势能否顺利转移和发挥作为重要的标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丽  
企业选择并购的原因在于可以享受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因此协同效应的实际程度是并购企业最注重的指标之一。基于此,本文以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并购历程与结果,借助财务指标深入分析并购活动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并购活动协同效应的建议,以期为其它有意进行并购的企业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静  
简单介绍了三种主要的逆向物流模式,即生产商负责回收的OEMT模式、联盟契约组织负责回收的PROT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回收的TPT模式,借助因果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的因素,并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技术效能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指标体系建立了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评价选择模型,最后应用实例进行了演算说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宝强  
文章在研究协同效应理论及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盈利性、经营性、偿债性和成长性的财务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对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而找出影响经营业绩的关键变量,为改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状况提供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云梅  胡阳  朱永成  
本文通过建立企业产销研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从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两个维度,生产、销售、研发正、负协同效应等层面,在兼顾企业投资人、消费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重视企业风险,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构建了PAN模型,对企业并购后的产销研协同效应进行了评价。模型以产销研正、负协同效应评价结果的比值来衡量企业并购后产销研最终的协同效应,帮助企业诊断其产销研协同效果,找准产销研各节点上存在的优劣势,为企业产销研协同工作及协同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志君  曹婷  
并购是企业集团扩张的必由之路,其主要动因是追求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本文运用重庆太极集团购并案例,在分析并购协同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整合来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如何评价企业在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大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建儒  王璐  
当前并购成功率低下,财务整合作为整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成为亟待研究和深化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总结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并对财务协同效应进行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