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3)
2023(13171)
2022(11458)
2021(10396)
2020(8707)
2019(19942)
2018(19887)
2017(39104)
2016(20725)
2015(23113)
2014(23080)
2013(23092)
2012(21185)
2011(19088)
2010(19078)
2009(17658)
2008(16935)
2007(14750)
2006(13125)
2005(11665)
作者
(59820)
(49849)
(49450)
(47224)
(31812)
(23823)
(22387)
(19587)
(18826)
(17724)
(16916)
(16831)
(15829)
(15826)
(15347)
(15242)
(14786)
(14390)
(14144)
(14077)
(12235)
(12224)
(11884)
(11398)
(11207)
(11072)
(10910)
(10690)
(10022)
(9565)
学科
(106744)
经济(106657)
管理(62418)
(56841)
(47071)
企业(47071)
方法(43137)
数学(37969)
数学方法(37642)
地方(23730)
中国(22649)
(22561)
(21973)
(20544)
业经(20210)
环境(16321)
农业(15409)
(15209)
贸易(15200)
地方经济(15021)
(14641)
(14540)
(14310)
财务(14250)
财务管理(14231)
(14194)
理论(13714)
企业财务(13572)
(13010)
(12997)
机构
大学(302983)
学院(300217)
(132818)
经济(130283)
管理(122007)
理学(106258)
理学院(105145)
管理学(103540)
管理学院(103007)
研究(101912)
中国(74080)
(62948)
科学(60491)
(58161)
(50355)
财经(47330)
研究所(45815)
中心(44609)
(43035)
(42825)
业大(42200)
(42001)
经济学(41008)
北京(39800)
(37724)
师范(37426)
(36922)
经济学院(36763)
财经大学(35262)
(34033)
基金
项目(205522)
科学(162668)
基金(151305)
研究(150571)
(130785)
国家(129750)
科学基金(112550)
社会(97360)
社会科(92495)
社会科学(92469)
基金项目(80708)
(78939)
自然(72534)
自然科(70848)
自然科学(70837)
自然科学基金(69560)
教育(67765)
(65861)
资助(62291)
编号(60097)
成果(47919)
(45688)
重点(45259)
(44127)
(42462)
课题(40564)
国家社会(40382)
教育部(39754)
创新(39645)
人文(39231)
期刊
(147147)
经济(147147)
研究(93061)
中国(51177)
管理(45579)
学报(44191)
(43352)
科学(41596)
(38154)
大学(33731)
学学(32021)
教育(27104)
农业(26772)
技术(25988)
经济研究(24817)
(24366)
金融(24366)
财经(23641)
业经(21288)
(20263)
问题(18915)
技术经济(16890)
理论(14890)
(14261)
图书(14036)
现代(13766)
科技(13755)
统计(13400)
实践(13315)
(13315)
共检索到438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欣  
了解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环保投资呈现的波动特征,对实现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分阶段阈值协整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分析了环保投资与COD排放量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二者之间呈现的关联性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环保投资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出现非线性波动;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01%处;我国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呈现负相关且正在转型与升级;总的来看,环保投资对COD呈现出反常的正相关性,即目前环保投资对COD减排并未实质性地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势。现阶段需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端和消费端进行综合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构建各地区合理的碳排放约束性目标,实现碳排放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综合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志勇  刘颖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增加,相反,每单位的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增量是下降的,但2003年以后碳排放弹性系数开始持续上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各省区碳排放弹性系数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低。据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公民应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全民参与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正宏  卓翔之  庄道元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方法,以安徽省碳排放量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设定安徽省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GDP)是影响安徽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LNPGDP的影响系数为0.47;第二,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的次要因素为LNPSTRU和LNPEO。第三,人均收入和研发投入也会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大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海  
文章研究了1980~2008年美国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政策效应。文章首先指出美国的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接下来,在简单回顾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邹至庄检验的方法,以1989年为结构断点,结合从里根政府和奥巴马任职初期所采取的不同政策,综合分析了美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对美国碳排放量减少的政策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推进的,中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当推出适应本国经济增长的减排技术,吸取美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降低政策共同推进的经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文英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铁军  笪源洁  
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收入不平等、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均存在自身加强机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加强机制逐渐减弱;收入不平等对碳排放量有抑制效应;经济增长对于收入不平等具有促进效应;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此外,城镇化是碳排放量增加与经济增长的诱因之一,而国内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改善收入不平等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万里  胡瑜杰  
本文通过甘肃省1997-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对甘肃省废气排放量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废气排放量,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量存在着正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睿  
文章以17个新兴经济体198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面板数据VAR模型、面板数据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这些国家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与因果关系分析来看,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三者在短期内互为因果。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滞后一、二期的经济增长对当期能源消耗、CO2排放量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滞后一期的CO2排放量降低了当期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给能源消耗还是CO2排放量一个标准冲击,都会使得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CO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铁宁  王丽娜  
文章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GK模型,通过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结果显示,我国只有部分省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区域而言,不同区域的曲线形状没有明显差别,只是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到达拐点的时间较早,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较大并且增速也较快,污染更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曲线的拐点是动态变化的,它们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生活垃排放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全世文  袁静婷  
基于变协整检验和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1953~2015年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非对称调整效果。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结构变化的类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均衡关系并不稳定。而改革开放至今两者的短期动态调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回调速度更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碳排放的回调速度更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