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5)
- 2023(16521)
- 2022(14242)
- 2021(13129)
- 2020(11096)
- 2019(25682)
- 2018(25117)
- 2017(47459)
- 2016(25445)
- 2015(28915)
- 2014(29154)
- 2013(28685)
- 2012(27063)
- 2011(24650)
- 2010(24788)
- 2009(23160)
- 2008(22732)
- 2007(20060)
- 2006(17553)
- 2005(16146)
- 学科
- 济(127489)
- 经济(127377)
- 管理(74491)
- 业(70024)
- 企(56179)
- 企业(56179)
- 方法(52900)
- 数学(46878)
- 数学方法(46388)
- 中国(33119)
- 农(30572)
- 地方(29818)
- 财(28332)
- 业经(25600)
- 学(23688)
- 贸(21672)
- 贸易(21660)
- 易(20911)
- 农业(20758)
- 环境(20119)
- 制(20049)
- 融(18302)
- 金融(18299)
- 银(17886)
- 银行(17854)
- 务(17826)
- 财务(17769)
- 财务管理(17721)
- 和(17207)
- 地方经济(17184)
- 机构
- 大学(370421)
- 学院(370408)
- 济(162603)
- 经济(159422)
- 管理(143115)
- 研究(128949)
- 理学(122636)
- 理学院(121285)
- 管理学(119286)
- 管理学院(118595)
- 中国(99121)
- 京(78312)
- 科学(76423)
- 财(73102)
- 所(64884)
- 中心(60117)
- 农(59790)
- 研究所(58490)
- 财经(57861)
- 江(56174)
- 经(52453)
- 业大(52292)
- 经济学(50427)
- 北京(49680)
- 范(48481)
- 师范(47998)
- 农业(46624)
- 院(46182)
- 经济学院(45248)
- 州(44656)
- 基金
- 项目(242613)
- 科学(191829)
- 研究(177099)
- 基金(176711)
- 家(153317)
- 国家(152055)
- 科学基金(131135)
- 社会(114269)
- 社会科(108522)
- 社会科学(108496)
- 省(94754)
- 基金项目(92774)
- 自然(83802)
- 自然科(81874)
- 自然科学(81854)
- 教育(81586)
- 自然科学基金(80400)
- 划(79589)
- 资助(73549)
- 编号(71614)
- 成果(57949)
- 发(56138)
- 重点(54987)
- 部(54129)
- 创(49904)
- 课题(49243)
- 国家社会(47724)
- 教育部(46783)
- 创新(46755)
- 科研(46737)
- 期刊
- 济(183094)
- 经济(183094)
- 研究(111811)
- 中国(75211)
- 财(57723)
- 学报(54666)
- 农(53814)
- 管理(52841)
- 科学(51153)
- 大学(41847)
- 学学(39226)
- 教育(37648)
- 农业(36745)
- 融(36637)
- 金融(36637)
- 技术(34539)
- 经济研究(30220)
- 财经(29427)
- 业经(28833)
- 经(25307)
- 问题(23723)
- 统计(20267)
- 技术经济(20083)
- 业(20001)
- 贸(19924)
- 图书(18949)
- 策(17952)
- 世界(17834)
- 理论(17630)
- 商业(17429)
共检索到567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采 梁忠 魏冬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的质疑,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研究发现,环保监察人数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增加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增加环保监察人员的数量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采 梁忠 魏冬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的质疑,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研究发现,环保监察人数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增加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增加环保监察人员的数量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陈刚 陈屹立
环保产品消费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调节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但政府环境管制产生的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需求可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市场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努力均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环境立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的发挥受到环境执法努力的影响,环境执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也依赖于完善的环境立法,其中环境执法可能比环境立法本身更为重要;我们还发现,环境压力、环境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是决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努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环境立法 环境执法 环保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峰 齐建国 田晓林
本文试图揭示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Stern(2002)模型的基础上,以SO2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对1999—2004年间除西藏、山西和贵州以外的我国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生产率提高、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降低了我国环境污染。并估算了这五要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各自实际贡献率。这一结论对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领 杨阳
2013年伊始,伴随着严重雾霾的出现,中国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更加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上海1991年—2010年的环保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环保投入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强,而环保投入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仅仅依靠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自觉地增大环境保护的投入是不现实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除了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还应从政策层面促使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主动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防止环境污染扩大化;同时政府层面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鼓励发展能耗更低、污染更少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丹 汤明 吴光生 洪欣
根据江西省2003~2012年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状况的相关代表性统计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依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法,探讨了江西省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关拟合曲线呈倒"U"形左侧趋势;工业废气的拟合曲线呈现单调上升的特征。依据研究结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了当前江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迪红 孙福伟
地区养老金缺口出现以来,养老保险的区域均衡发展备受各界关注。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以2007-2016年31个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区域基尼系数等指标度量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运用FGLS实证模型探究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整体偏低并存在区域差异,而提高政府对社保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力度有助于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提高统筹层级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区域发展差异。
关键词:
养老保障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陈屹立 陈刚
环保产业能够通过技术效应、替代效应、直接效应、环保意识和环境管制标准提升等途径来改善环境质量。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环保产业发展确实能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但是目前其对不同污染物排放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度,其对整体环境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固体废物和废气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环保产业改善环境质量的力度和广度都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这与其目前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相称。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天配
本文选取单位GDP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来体现中国环境质量的好坏,以人均GDP为影响变量,构建了6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研究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研究阶段以单位GDP"三废"排放所体现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遵循的轨迹。
关键词:
中国 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士杰 饶亚会
基于1978—201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引入组合方法,构建包括指标体系、事前检验、方法组合及事后检验的组合评价分析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经历低—高—低—高四个阶段,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对时序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宏观调控的适度性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且2010年以来经济发展质量进入了与GDP增速变化反向的新常态。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组合评价法 时序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浩 毛日昇
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和短期波动的主导因素及其动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和内资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内需预期是影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来看,出口的短期效应明显,进口的长期效应明显,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整体上不如进出口贸易,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促进效应不如FDI显著;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进口和内资的贡献率逐渐增加,外资的贡献率逐渐下降,内需的贡献率一直比较小。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因素 长期 短期 动态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霁友
本文认为,2018年1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大气污染将有所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将逐步产业化,大分贝噪音将得到有效遏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展速度,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务实的视角看,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根本好转将取决于3个方面:(1)法律能否得到严格的执行;(2)污染当量的测量是否科学有效;(3)地方政府决策时能否做到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环保费改税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霁友
本文认为,2018年1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大气污染将有所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将逐步产业化,大分贝噪音将得到有效遏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展速度,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务实的视角看,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根本好转将取决于3个方面:(1)法律能否得到严格的执行;(2)污染当量的测量是否科学有效;(3)地方政府决策时能否做到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环保费改税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文成 薛建宏
文章通过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环境治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不存在固有的倒U型关系,仅当综合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才呈现出显著倒U型曲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本身不能促使环境质量改善。为缓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着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削弱污染排放的累积效应,抑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区腐败、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理论和证据
环境质量视角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质量中介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我国高校专利产出规模、质量与转化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基于2007~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影响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证分析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质量的耦合关联分析
区域环境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1952~2007年的数据
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纵向财政失衡与预决算收入偏离——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