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4)
- 2023(12073)
- 2022(9973)
- 2021(9018)
- 2020(7503)
- 2019(16667)
- 2018(16281)
- 2017(31433)
- 2016(16740)
- 2015(18209)
- 2014(17448)
- 2013(17338)
- 2012(15555)
- 2011(13544)
- 2010(13787)
- 2009(13381)
- 2008(13387)
- 2007(11869)
- 2006(10392)
- 2005(9446)
- 学科
- 业(85160)
- 济(83491)
- 经济(83398)
- 企(78281)
- 企业(78281)
- 管理(68430)
- 方法(39860)
- 数学(31851)
- 数学方法(31715)
- 业经(30537)
- 财(30022)
- 农(29423)
- 务(22671)
- 财务(22659)
- 财务管理(22638)
- 农业(21768)
- 企业财务(21574)
- 中国(17278)
- 技术(16904)
- 制(15508)
- 策(14708)
- 划(14545)
- 贸(14022)
- 贸易(14014)
- 易(13618)
- 理论(13204)
- 和(12916)
- 地方(12903)
- 企业经济(12249)
- 体(12150)
- 机构
- 学院(242970)
- 大学(234471)
- 济(110495)
- 经济(108799)
- 管理(104716)
- 理学(91072)
- 理学院(90394)
- 管理学(89434)
- 管理学院(88994)
- 研究(66904)
- 中国(55399)
- 财(53296)
- 京(45596)
- 财经(42640)
- 经(38787)
- 江(35910)
- 农(34782)
- 科学(34309)
- 经济学(34044)
- 中心(31653)
- 财经大学(31437)
- 经济学院(31104)
- 商学(31056)
- 商学院(30790)
- 所(30619)
- 业大(30328)
- 经济管理(28499)
- 州(28387)
- 北京(27653)
- 农业(26885)
- 基金
- 项目(156241)
- 科学(127812)
- 研究(119717)
- 基金(118119)
- 家(98748)
- 国家(97790)
- 科学基金(88787)
- 社会(81695)
- 社会科(77680)
- 社会科学(77663)
- 基金项目(62360)
- 省(61249)
- 自然(54906)
- 教育(54675)
- 自然科(53782)
- 自然科学(53774)
- 自然科学基金(52950)
- 划(48829)
- 编号(48072)
- 资助(47575)
- 成果(36913)
- 创(36287)
- 部(35831)
- 业(35812)
- 国家社会(34302)
- 重点(33658)
- 发(33330)
- 制(33071)
- 人文(33021)
- 创新(32897)
- 期刊
- 济(124241)
- 经济(124241)
- 研究(68671)
- 财(45707)
- 管理(43283)
- 中国(39723)
- 农(34787)
- 科学(28329)
- 学报(25770)
- 农业(24249)
- 融(24138)
- 金融(24138)
- 业经(23919)
- 财经(22269)
- 技术(22151)
- 大学(21929)
- 学学(21280)
- 经济研究(19859)
- 经(19157)
- 教育(17276)
- 问题(16065)
- 技术经济(15051)
- 业(14606)
- 贸(14149)
- 财会(13745)
- 商业(13728)
- 现代(12735)
- 世界(12671)
- 国际(12263)
- 策(11259)
共检索到352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温梦瑶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公布的环保处罚数据和独特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考察了环保处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处罚越重,即企业环保处罚次数越多、处罚金额越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越小;环保处罚主要通过减少企业长期贷款,从而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会进一步挤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保处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均存在抑制效应,且对绿地投资的抑制效应更强。研究表明,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会对企业“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带来的绿色创新和社会责任投资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从而对企业“走出去”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温梦瑶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待研究。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公布的环保处罚数据和独特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首次研究了环保处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环保处罚次数越多、处罚金额越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越小;环保处罚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长期贷款规模,从而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会进一步挤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保处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均存在抑制效应,且对绿地投资的抑制效应更强。研究表明,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会对企业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带来的绿色创新和社会责任投资将会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对企业走出去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颋 肖有智
现金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近年来,我国环境规制不断加强,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可能性提升。环保处罚是环境规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需要及时做出反应,以确保正常经营和运转。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公示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识别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数量会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发现,一般行业企业、国有企业、未进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和位于环境规制更严格地区的企业,在受到环保处罚后持有的现金数量会显著增加。潜在机制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现金数量的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预防性动机引起的避险动机、声誉动机和资源动机,即公司为了规避由环保处罚带来的风险、获取相关资源和维持良好的声誉,进而增加了现金持有数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露露 薛军
基于2010—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对多种量化标准下政府补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投资规模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影响,即政府补助规模较小时,更利于促进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而政府补助规模过高时,却抑制了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也不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这一效应并未受到变量替换、样本选择范围及回归方法调整的影响。上述政策效果主要作用于绿地投资,对跨国并购并不明显。此外,获取政府补助相对较少的高人力资本水平及资本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并扩大投资规模,而获取政府补助相对较多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投资规模并未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及资本密集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政府补助 对外直接投资 政策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方静 唐韬 夏伦
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与主要基于工资成本等直接用工成本的传统视角不同,文章认为企业层面过于频繁的劳动力流转(较高的临时工比例、离职率、雇佣员工变动率)所带来的流转成本以及经营负担加重,会提高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利用第7~12次(2006~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验证了以临时工比例衡量的劳动力流转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劳动力流转率上升会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与强度,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还检验证实,流转成本、资本深化与其他经营负担是劳动力流转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效渠道。文章的研究为中国当前迅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解释,同时也为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丰富的政策涵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宝友 范榕榕 孟丽君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并以2011—2021年沪深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调节这种呈“U”型非线性特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为我国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健威 何正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证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可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进行更换解释变量、双重聚类调整、防止过度控制、加入可能的遗漏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会通过融资激励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和拥有高管海外背景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为中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潘镇
母国制度环境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文献多关注于制度发展的水平,而忽视了制度发展的动态特征,即基于制度理论和信号理论,文章探讨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制度发展的三个特征,即速度、节奏和同步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制度发展的速度越慢、越不规律、越不同步,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同时,业绩压力和模仿同构压力调节了制度变化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存在双重强化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预期面临制度约束时,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更强,企业也更倾向于进入制度环境相对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制度构成及其维度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理论和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对加强中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明洋 张乃丽
文章研究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OFDI的影响,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真实性、具体表现和经济后果。文章利用国脉网提供的电子政务数据衡量政府的数字化水平,并使用该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OFDI。作用渠道检验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能力、改善政企关系影响企业OFDI。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存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真实促进企业OFDI,提高OFDI深度;经济后果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企业OFDI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生产率,提高企业所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文章为真实促进企业OFDI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走出去”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及三个批次的低碳试点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低碳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低碳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此研究结果依然稳健;考虑了企业层面及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因素后的分样本回归结果中存在异质性。低碳转型通过边际产业转移、绿色技术创新及数智化要素替代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挥了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外部环保治理力度在低碳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励作用中发挥了叠加作用。在企业内部“去制造业”的两类方式中,制造业服务化同样发挥显著的叠加作用,“脱实向虚”则呈现出显著的“挤占”作用。本文研究对开放条件下企业绿色转型及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看,投资于发达国家的OFDI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OFDI则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津平 夏文豪
文章基于2009~2020年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和fDi Markets绿地投资数据,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进行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推动作用在国有企业、高生产率企业以及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三条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文章的研究结论对理解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数字强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雯翠 陈秋尧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往往采取不同的战略倾向、组织结构及企业行为,在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后会做出差异化的环境行为选择。通过收集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行政处罚数据,基于倾向性得分-双重差分法,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环保投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行政处罚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投资,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分生命周期阶段看,受到环境行政处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均明显增加了环保投资,成熟期企业还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但衰退期企业的环境行为没有改变;多次处罚对企业的威慑效应更强,甚至衰退期企业在受到多次处罚后也会增加环保投资;环境行政处罚对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因此,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构建更为精准的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精度与准度,以罚促改,全面优化企业环境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负面声誉与企业融资——来自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经验证据
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证据
地区环境治理动机、政治关联与企业环境违规处罚——来自环保督政制度的新证据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来自年报问询函的经验证据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服务企业生产率:基于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
产业政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
对外直接投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分析——来自中国省级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证据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对外直接投资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