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0)
- 2023(2303)
- 2022(2006)
- 2021(1954)
- 2020(1775)
- 2019(3767)
- 2018(3610)
- 2017(6112)
- 2016(3834)
- 2015(4293)
- 2014(4234)
- 2013(4352)
- 2012(4414)
- 2011(4033)
- 2010(4350)
- 2009(3992)
- 2008(4214)
- 2007(3764)
- 2006(3388)
- 2005(3123)
- 学科
- 济(10766)
- 经济(10748)
- 管理(7735)
- 业(6927)
- 学(6398)
- 企(5298)
- 企业(5298)
- 教育(5228)
- 方法(4855)
- 制(4372)
- 研究(4224)
- 生(4222)
- 数学(3893)
- 数学方法(3798)
- 农(3662)
- 研究生(3530)
- 度(3325)
- 制度(3320)
- 中国(3181)
- 害(2928)
- 理论(2878)
- 财(2809)
- 虫(2604)
- 防(2593)
- 及其(2583)
- 服务(2544)
- 银(2523)
- 银行(2501)
- 农业(2444)
- 融(2420)
- 机构
- 大学(65034)
- 学院(60909)
- 研究(28695)
- 科学(21036)
- 农(19829)
- 中国(18024)
- 济(17940)
- 管理(17409)
- 经济(17164)
- 所(16760)
- 农业(16001)
- 研究所(15601)
- 京(15284)
- 理学(14921)
- 理学院(14515)
- 业大(14169)
- 管理学(13868)
- 管理学院(13765)
- 中心(11363)
- 江(10951)
- 省(10915)
- 室(10404)
- 农业大学(10389)
- 院(10292)
- 范(9888)
- 师范(9689)
- 北京(9524)
- 实验(9041)
- 科学院(8974)
- 实验室(8761)
- 基金
- 项目(43121)
- 科学(32030)
- 基金(30370)
- 家(29233)
- 国家(29013)
- 研究(26244)
- 科学基金(22726)
- 省(17485)
- 自然(17171)
- 自然科(16763)
- 自然科学(16744)
- 自然科学基金(16463)
- 基金项目(15967)
- 划(15586)
- 社会(14213)
- 教育(13254)
- 社会科(13248)
- 社会科学(13243)
- 资助(12772)
- 重点(10761)
- 计划(10625)
- 科技(10242)
- 编号(9646)
- 部(9067)
- 发(8993)
- 成果(8799)
- 科研(8774)
- 创(8710)
- 课题(8343)
- 农(8262)
共检索到9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李健强 隋新华 王建辉
从玫瑰根癌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31株分离物,其中15株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及纸电泳法测定结果表明,15株玫瑰根癌菌有7株属于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原生物Ⅰ型),8株属于 A.rhizogenes(原生物Ⅱ型),Ti 质粒全部为胭脂碱型。经平板和温室检测,根癌抑制菌 K1026,E26和 HLB-2对60%以上的玫瑰根癌菌株有抑制作用,以 E26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玫瑰 根癌病 生防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强 王慧敏 隋新华 王建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辉 周宇 张开春 李作轩 王力华
建立了樱桃砧木对农杆菌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在5种樱桃砧木,对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CAB(P.cerasus)、Gisela5、Gisela6(P.cerasus×P.canescens)、colt(P.avium×P.pseudocerasus)的组培苗茎上接种野生型农杆菌(C58),40d后调查结瘤百分率和瘤重,基于结瘤百分率和病情指数评价了供试材料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不同砧木的抗性水平,可作为樱桃砧木根癌病敏感性评价、筛选抗性种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组培苗 樱桃 砧木 根癌 农杆菌 瘿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晓斌 张学武 马松涛
本文分离和培养了猕猴桃根癌病的病原菌 ;研究和观察了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病原菌的形态 ;调查了猕猴桃根癌病的发生与树龄、土壤、品种和管理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猕猴桃根癌病的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病害在碱性和粘重的土壤中发生严重 ,在酸性土壤中不发病。管理水平高的栽培园病害发生轻 ,管理水平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栽培园发生较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敬华 孟庆芳 石琳琪 刘大群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与细胞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位点,揭示了白粉菌以及寄主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率、菌丝的生长、产孢时间。结果表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表明,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在寄主细胞壁下产生结构致密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沉积物质。黄瓜白粉菌产生吸器的数目明显减少,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泡囊化解体,最终吸器坏死,不能从寄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志宏 王慧敏 王建辉
选取不致病的葡萄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vitis) E2 6菌株 ,以 HL B- 2和 K84菌株做对照 ,对不同来源的 36株根癌菌进行室内及温室条件下的抑菌及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抑菌检测中 ,E2 6的抑菌谱要广于 HL B- 2和 K84 ,对 36株根癌菌中的 30株有拮抗作用 ,抑菌率为 83.3%。在温室防治检测中 ,生防菌与根癌菌 1∶ 1混合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时 ,E2 6对 85.7%的供试菌株有防治效果 ;与对照生防菌相比 ,尤以防治葡萄根癌病最为有效。单菌落传代研究表明 :E2 6后代菌株与初始菌株在产素及生长速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 E...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根癌病 细菌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曲艳华 贾克功 朱立新
为探明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抗根癌病种质资源价值,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评价了实生山桃苗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Conn)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Conn)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d,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20.3mm,病情指数为59,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低度抗病类型;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5.3mm,病情指数为15,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高度抗病类型;实生山桃群体对根癌菌的抗性存在广泛的株间分离现象,其对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敬华 孟庆芳 李亚宁 杨文香 张汀 周锟 刘大群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潇航 张小秋 黄海荣 宋修鹏 李文教 梁永检 雷敬超 王泽平 祝光湖 刘期怀 李翔 颜梅新
【目的】明确广西甘蔗褐条病的致病菌,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褐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广西甘蔗褐条病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及rDNA-ITS、GAPDH、LSU和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在室内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该病原菌对 9 种杀菌剂的敏感度。【结果】从甘蔗褐条病病叶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编号为GHT-01,其菌落呈棕色或黑色,有少量白色气生菌丝;孢子单生或丛生,直或略弯曲,孢子为3隔4细胞,第3个细胞相较其他细胞更大、颜色更深,分生孢子大小为(12.3~24.1) μm×(5.2~12.8) μm;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Curvularia lunata的模式菌株(CBS730.96,CBS157.34)聚为一支;科赫式法则(Koch’s rules)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接种健康新鲜甘蔗叶片后表现的症状及从接种发病的叶片上再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均与最初分离到的病原菌菌株一致。因此,鉴定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 lunata)。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1.43和1.54 μg/mL,60% 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差,其EC_(50)达205.82 μg/mL。【结论】在广西发生的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且为首次报道,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
关键词:
甘蔗 褐条病 分子检测 药剂筛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旦旦
有一天,詹姆斯·戴森发明的吸尘器突然停止工作,原因是吸尘袋堵塞了。他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为新机器策划了一个突破性的理念。于是,双旋风真空无袋吸尘器立刻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戴森很聪明,他的公司依靠再生科学与工程逐渐壮大,而他的小小创意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大多数组织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戴森版本,他们属于同—个部落,被称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关键词:
玫瑰,杂交育种,鲜花产量,出油率,抗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