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0)
- 2023(7428)
- 2022(6362)
- 2021(6091)
- 2020(4915)
- 2019(10808)
- 2018(10717)
- 2017(19804)
- 2016(10436)
- 2015(11472)
- 2014(10473)
- 2013(9839)
- 2012(8694)
- 2011(7905)
- 2010(7764)
- 2009(7062)
- 2008(6407)
- 2007(5348)
- 2006(4686)
- 2005(3909)
- 学科
- 济(35012)
- 经济(34962)
- 业(27460)
- 管理(27224)
- 企(21699)
- 企业(21699)
- 农(13205)
- 方法(12587)
- 数学(10289)
- 数学方法(10142)
- 中国(10050)
- 业经(9550)
- 农业(8906)
- 地方(8610)
- 财(7648)
- 学(7611)
- 贸(7016)
- 贸易(7010)
- 技术(6997)
- 易(6772)
- 理论(6734)
- 制(6721)
- 和(6268)
- 环境(5804)
- 划(5674)
- 教育(5271)
- 体(5111)
- 策(4953)
- 发(4944)
- 融(4672)
- 机构
- 学院(131566)
- 大学(129531)
- 管理(50568)
- 济(49433)
- 经济(48291)
- 理学(43652)
- 理学院(43118)
- 研究(42874)
- 管理学(42375)
- 管理学院(42126)
- 中国(31347)
- 京(27279)
- 科学(26122)
- 财(21905)
- 中心(20620)
- 范(20548)
- 师范(20415)
- 所(20017)
- 农(19771)
- 江(19714)
- 业大(18383)
- 研究所(18288)
- 财经(17511)
- 师范大学(16469)
- 北京(16276)
- 州(16006)
- 经(15833)
- 院(15711)
- 农业(15445)
- 技术(14545)
- 基金
- 项目(93204)
- 科学(74240)
- 研究(72733)
- 基金(66664)
- 家(58409)
- 国家(57441)
- 科学基金(49431)
- 社会(46342)
- 社会科(43773)
- 社会科学(43766)
- 省(37207)
- 基金项目(35590)
- 教育(33430)
- 编号(31859)
- 划(30994)
- 自然(30402)
- 自然科(29688)
- 自然科学(29682)
- 自然科学基金(29133)
- 成果(25651)
- 资助(25168)
- 课题(20751)
- 发(20738)
- 重点(20529)
- 创(20467)
- 部(19921)
- 项目编号(19541)
- 国家社会(19136)
- 创新(18983)
- 年(18414)
共检索到19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斌 赵敏
诸葛亮多重身份的历史叙事不仅契合了国家整合地方权力、王权深入边疆的政治目的,也是封建王朝国家宏观社会权力在微观个体层面实现的反映。从“机构的话语秩序”和“社会的话语秩序”两个角度,可以更全面地阐释统治阶层、汉族移民与少数民族在王朝国家民族关系调适、“大一统”与正统观念的演进等过程中对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与身份建构的影响,分析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从西南民族关系长时段的历史发展看,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的历史也展现了王朝国家治理下“夷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的进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安峰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贤相"形象。作者虽然极力讴歌他的"忠"和"智",但仍然表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诸多失误。如对关羽的放纵,造成华容道曹操脱逃和荆州失守;对李严的姑息导致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对魏延的诬害使得内部矛盾激化。分析诸葛亮用人失误的原因,恰是他尽"忠"恃"智"的结果。再探究形成诸葛亮"忠"、"智"性格特征的深层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悲剧性的社会角色使然。中国封建社会的从政文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能依附统治者,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洋
国家身份可以划分为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具体身份是总体身份在不同场域的具体投射。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形式,叙事则是身份建构的主要机制,它将一系列关于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的隐喻以特定逻辑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总体身份是负责任大国,而这一身份的主要表现则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身份通过领域或功能以及地域两个维度被投射到北极场域,形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具体身份。本文在论述叙事和国家身份形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身份隐喻通过叙事被投射到具体场域中的过程。通过叙事,"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同中国的国际责任、各国的共同利益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成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北极场域的延伸,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目标的组成部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景华斋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在描写军阀兼并的战争过程中,集中塑造了一大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神机妙算的人物。他们料事如神,多谋善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令读者肃然起敬,给人们诸多启迪。书中第五十八回描述了这样一则非常精采的故事: 且说周瑜病死之后,曹操便诱杀了征西将军马腾,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亲率三十万大军,直进江南。当时,面对曹操强大的功势,孙权集团无力抗衡,立即命鲁肃派人前往荆州求救。然而,刘备正在调练军马,磨刀擦枪,意在取川,对东吴的告急难以决断,只好求教于军师诸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炳仁
诸葛亮的立志思想及其意义●王炳仁诸葛亮以其统军治国的盖世智慧谋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品德名垂青史。他在修身冶德尤其是立志方面,颇具独到见解,值得学习研究。一、诸葛亮关于立志的言论诸葛亮立志之论,主要见于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①两文,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慧 张在旭 宋杰鲲 安贵鑫
"诸葛亮团队"中文臣武将尽管性格差异明显,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但齐心协力战胜了各种困难,成功开创蜀汉三分天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现代企业应借鉴"诸葛亮团队"的经验与教训,从建立统一的团队目标、合理的成员结构、信任感与忠诚度以及良好的沟通五方面打造高效的团队。
关键词:
诸葛亮 高效 团队建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连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人们是用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对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1988年1月,汕尾市由一个渔村小镇升格为地级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产业水平低、城市设施差,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比经济发达地区,汕尾的审计工作一开始就显得先天不足。面对经济秩序较乱、规范程度较低、执法环境较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汕尾审计人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拿出汕尾老区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应对挑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岩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足智多谋,据说能够料事如神,因而为世人所称道,用当代决策学的观点来看,大约就是决策准确、及时。而俗语中的“事后诸葛亮”,通常是指事后才明白过来,往往用作不大恭敬的讽刺用语。不过,笔者近来在读书中感到,“事后诸葛亮”也不失高明之处,颇有点耐人寻味,甚至可以说有些可取之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端民
略论诸葛亮的“闭关”经济思想沈端民贫蜀吴三足鼎立后,诸葛亮励精图治,奖励农耕,很快恢复和发展了蜀地因战乱而停滞、衰败的生产,粮丰而财积.他鞠躬尽瘁,孜孜不倦地为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好物质准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采用的诸种措施,逐渐失去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翔 戴淑芬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 ,其治国与治军的思想深刻庞杂。而其名著《心书》则是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中的识人用人思想归纳总结 ,以供后人参考
关键词:
诸葛亮 《心书》 识人 用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维强
阶级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集体化时代的阶级话语建构着党和国家的权威及社会规范,也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上塑造着干部与群众的角色、地位及干群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和话语实践的视角,探讨阶级话语对干群身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历史建构。在阶级话语中,乡村干部应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群众的公仆;群众应该服从干部的领导,安心劳动,同时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约束自身言行;干群之间应该鱼水相依,团结合作,平等和谐。但是,阶级话语的这种建构不能与干群的道德观念、生存理性及乡村的人情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千里
新时期初年乃指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一时间段落。"婚变叙事"作为此一时期富有特色的书写类型,显示出多重话语交织、竞争对文学的影响与塑造等特征。其中既有十七年政治话语的延续,也有启蒙复苏情形下个体话语的生长,还包括民间话语对时代主题的通俗演绎。
关键词:
婚变叙事 家庭 话语 新时期初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胡毅丽
本文在调查了教学科研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天津市5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笔者从教学型教师发展为教学科研型教师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自我认同、他者认同以及群体认同三个方面叙述了大学英语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发展为教学科研型教师的过程,指出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最佳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知识观的重塑与视听微叙事传播——以短视频媒介下的知识传播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空间叙事研究——以洛阳城区核心区域为例
多重叙事下的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基于湘黔桂界邻地区飞山神杨再思传说研究
分形叙事视野下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复杂性解析——以醉白池为例
成长叙事中的家庭创伤记忆书写与情感认同——以“80后”女作家的小说为例
风险社会背景下农村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叙事:暗喻、隐患与应对——以禽流感事件为例
三元空间视角下的村镇公共空间叙事分析与解读——以山西荫城镇为例
国际化视野下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以北京朝阜路为例
“国家发展模式”视野下的国家垦边与地方族群关系——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为例
“知识生产模式Ⅱ”视角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以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