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9)
- 2023(5257)
- 2022(4448)
- 2021(4365)
- 2020(3464)
- 2019(7743)
- 2018(7666)
- 2017(13858)
- 2016(7164)
- 2015(7805)
- 2014(7766)
- 2013(7432)
- 2012(7052)
- 2011(6121)
- 2010(6237)
- 2009(5987)
- 2008(6110)
- 2007(5864)
- 2006(4985)
- 2005(4439)
- 学科
- 业(28098)
- 管理(27823)
- 企(26430)
- 企业(26430)
- 济(24118)
- 经济(24082)
- 技术(14322)
- 技术管理(11333)
- 方法(10026)
- 中国(8599)
- 业经(7929)
- 理论(7222)
- 农(7052)
- 数学(6751)
- 数学方法(6586)
- 财(6255)
- 制(5693)
- 学(5672)
- 教育(5612)
- 和(5134)
- 划(4917)
- 产业(4900)
- 地方(4886)
- 策(4885)
- 农业(4852)
- 银(4662)
- 银行(4656)
- 行(4485)
- 融(4195)
- 金融(4194)
- 机构
- 学院(100993)
- 大学(100885)
- 管理(40938)
- 济(36875)
- 经济(35972)
- 理学(35237)
- 理学院(34849)
- 管理学(34188)
- 管理学院(33976)
- 研究(31096)
- 中国(24148)
- 京(21122)
- 科学(19281)
- 财(17233)
- 江(16616)
- 中心(15064)
- 所(14862)
- 农(14532)
- 范(14506)
- 师范(14364)
- 业大(13929)
- 研究所(13299)
- 州(13277)
- 财经(13247)
- 北京(13097)
- 技术(12091)
- 经(11918)
- 农业(11295)
- 师范大学(11259)
- 商学(11234)
- 基金
- 项目(66186)
- 科学(53468)
- 研究(50407)
- 基金(47032)
- 家(40665)
- 国家(40224)
- 科学基金(35427)
- 社会(32544)
- 社会科(30753)
- 社会科学(30748)
- 省(27982)
- 基金项目(25159)
- 教育(23749)
- 划(22778)
- 自然(22279)
- 自然科(21890)
- 自然科学(21887)
- 自然科学基金(21551)
- 创(20521)
- 编号(20227)
- 创新(17882)
- 资助(17475)
- 成果(17175)
- 重点(14723)
- 课题(14510)
- 发(14055)
- 部(13943)
- 业(13682)
- 项目编号(13077)
- 国家社会(12916)
共检索到158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之凡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文化认同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这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完成既定历史规范化叙述、营构共同集体记忆、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统一的社会时代诉求,另一方面是受家族文化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王愿坚短篇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对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形象化的诠释,具体而言,包括了革命人物、革命事迹、革命遗迹、苏区思想道德建设、苏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5个方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储修友
在《美之艺术家》的文本现实世界中,主人公欧文·沃兰不计较世俗的利害得失,勇于追求超越性的审美价值,心灵获得了救赎。《胎记》中,由于艾尔默对科学知识过度狂热,导致他戕害妻子,最终失去了拯救爱情、婚姻的机会。霍桑对传奇小说的审美规范进行大胆创新,让审美价值超越功利的善和科学的真,这是霍桑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霍桑 审美价值 错位结构 情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彦杰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叙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委婉多讽的笔调写尽人生百态,平淡冷峻的语调中透露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范小青短篇小说叙事的反讽手法突出,通过言语反讽来表现乡下人进城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身份迷失的生存困境;通过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来分析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现代人存在感低下,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从而体现范小青对底层人民生活关怀和悲悯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
反讽 日常生活 生存困境 精神困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琼方 罗关德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艳萍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一篇通过象征手法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通过分析作家生活经历和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解读“雨中的猫”所具有的多重象征意义:“猫”象征着孩子,“妻子”对“猫”的渴望表达了女性对母性的期盼,折射了美国20年代“新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雨”象征死亡,暗示着人物命运的不幸,既象征着“妻子”流产的婴儿,也预示着夫妇婚姻关系的解体;如果“雨中的猫”寓意婚姻关系解体的内因:夫妻在对待生孩子的矛盾,则饭店老板让侍女送给“妻子”的“大玳瑁猫”寓意婚姻关系解体的外因:第三者的插足。
关键词:
海明威 《雨中的猫》 象征 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燕
美国女作家乔·卡·奥茨的短篇小说《你从哪里来,你又要去哪里?》虽是短篇小说,但却运用了重写这一手段,即通过重写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女作家写作、女性经历、梦的隐喻、话语等方面,解构了劳伦斯这位男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的“菲勒斯中心主义”。
关键词:
重写 颠覆中心 奥茨短篇小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春芬
"70后"女作家周洁茹在2017年集中发表了《到香港去》《到直岛去》《到深圳去》和《到广州去》4部短篇小说,与她在20世纪末创作的《到南京去》《到常州去》不经意间形成了"到……去"系列小说,尽管新作与旧作时隔近20年,但其作品在语言体式、语言秩序、修辞选择和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现象,分别折射出作者对小说喧嚣世界的刻画特色、灵动独特的写作气质、营造小说情绪的成熟技巧和对生命自由的探寻精神,它们从表层和深层共同形成了周洁茹颇有特色的文体风格。
关键词:
周洁茹 “到……去”系列小说 文体特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墨君
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创作中,读者经常可以感受到浓重的孤独意识。这些孤独意识,展现了其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特点。对两位作家的孤独意识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以及他们各自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港台文学这类特殊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白先勇 张爱玲 孤独意识 港台文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少薇
许地山名赞玥,号地山,1893年出生于台湾。三岁时,因父亲反对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领兵抗日失败,全家舍弃家产,迁回大陆。父亲是正直的读书人,爱生活,爱孩子,他曾以不求表面繁华,埋在地下积蓄营养,供人食用的花生作比,教育孩子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件童年旧事使许地山终身不忘,并由此有了一个使用最多的笔名:落华生。因几经变故,家道日渐贫困,许地山19岁即开始教书谋生。21岁时,又到缅甸仰光中华学校教了二三年的书。缅甸以佛教立国,国中寺庙遍布,佛教教义规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春燕
作为通俗文艺大师,李渔的传奇和小说在人物构成、情节处理、思想表达诸方面都显示了对实际生活的贴近:展示罗列普通市民的情感,指导普罗大众的生活,通俗流畅,娱乐性极强。在当时及后世的观众以及读者群中都获得了极好的影响。但这种以大众审美趣味为旨归,不仅自娱、更为娱他的创作实践却遭到了历代的恶评和诋毁。李渔的这种遭遇是中国传统文学审美取向上雅俗之争的又一个表现,同时恰可以为传奇和传统小说的衰落作一注解。
关键词:
俗文化 李渔 传奇 小说 审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雨晨
山东作家莫言和河南作家墨白都以自己的故乡为基础,在文学地理上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文学版图。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两人在文学主题的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特点,二人共同以苦难、神秘、新历史等为关键词,立足故乡进行结构叙事。但二人又因个性气质的差异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从而让作品在相似的主题下呈现出迥异的审美风格,文章意在辨析二者创作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
莫言 墨白 苦难 神秘 新历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从五十年代初起我一直在严老身边,从事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他是我行政上、学术上的直接领导;可以说,我是有幸与严老共事四十年的晚辈。我自知并不是一块最宜于做学问的料,但总算做出一点于世略有所用的微量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该归之于严老平素的要求和诱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玲泉
艺术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广泛地体现在饮食器具、食品制作乃至饮食行为等方面,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蕴义。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艺术创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中举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绘画情结,绘画艺术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赋予他描绘人、事、物的能力与智慧,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成为有血肉的文学形象,参与到文学叙事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以伊斯兰传统细密画的方式构局谋篇,全篇流溢着红色、黑色等色彩,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了土耳其人的历史、文化、艺术,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裂变,思考了文明的冲突与共存等问题。在帕慕克的作品中,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成了互动、互补、契合的关系,兼备两种艺术的灵韵。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连锦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对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的接纳与20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绝对中心地位相对弱化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作家自身对文学创作创新的追求有关。苏童的新历史小说创作带有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印迹。注重个人化历史真实的阐释,偶然性叙事的彰显,民间价值的弘扬,颓废感伤美学的追求是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特色。擅长抒情、擅长细腻描写的苏童使其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风格更为隐喻,更具魅力。
关键词:
苏童 新历史主义小说 历史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