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6)
2023(5107)
2022(4404)
2021(4147)
2020(3557)
2019(7945)
2018(8227)
2017(14521)
2016(8425)
2015(9702)
2014(9938)
2013(9318)
2012(8793)
2011(7881)
2010(8073)
2009(7446)
2008(7058)
2007(6453)
2006(5816)
2005(5375)
作者
(24058)
(20107)
(19664)
(18949)
(12628)
(9681)
(9147)
(7769)
(7715)
(7257)
(6972)
(6692)
(6611)
(6334)
(6231)
(6060)
(5914)
(5831)
(5780)
(5779)
(5262)
(4924)
(4838)
(4776)
(4647)
(4513)
(4473)
(4311)
(4148)
(4147)
学科
(26467)
经济(26417)
管理(21229)
(17017)
(13068)
企业(13068)
(10339)
地方(10063)
中国(9399)
(8843)
(8029)
(7152)
(7105)
方法(6898)
农业(6622)
业经(6550)
理论(6439)
教育(5997)
(5846)
银行(5829)
(5632)
(5568)
金融(5560)
数学(5427)
数学方法(5298)
(4763)
教学(4732)
体制(4444)
制度(4420)
(4420)
机构
学院(108451)
大学(108077)
研究(39685)
管理(36841)
(35549)
经济(34276)
中国(31211)
理学(30035)
理学院(29580)
管理学(28924)
管理学院(28706)
科学(25521)
(25139)
(21613)
(20591)
(20285)
中心(19788)
(19436)
研究所(18189)
(17717)
师范(17496)
业大(17166)
农业(16913)
(16121)
北京(15741)
(15483)
(15035)
技术(14721)
财经(13925)
师范大学(13821)
基金
项目(69780)
研究(53597)
科学(53064)
基金(46657)
(40780)
国家(40339)
科学基金(33553)
社会(30608)
(29374)
社会科(28620)
社会科学(28614)
教育(25136)
基金项目(24769)
(24494)
编号(23836)
自然(21466)
成果(20956)
自然科(20905)
自然科学(20897)
自然科学基金(20479)
资助(18646)
课题(17859)
重点(15692)
(15456)
(15060)
(14246)
(14112)
项目编号(13910)
(13396)
创新(13192)
期刊
(48371)
经济(48371)
研究(35034)
中国(30275)
教育(20497)
(20349)
学报(19384)
(16466)
科学(16205)
大学(14247)
管理(13807)
农业(13160)
学学(12744)
(11988)
金融(11988)
技术(10807)
图书(10109)
业经(8701)
书馆(7736)
图书馆(7736)
(6695)
(6614)
职业(6547)
问题(6529)
财经(6504)
经济研究(6379)
(6351)
(6187)
论坛(6187)
(5690)
共检索到184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民镇  
"文章原出五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生成论,它强调五经的终极意义,但它并不能真正解释文体的发生机制。刘师培在"文章原出五经"说的基础之上,结合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提出了"文章原出王官"说。从《诗》《书》的实例来看,王官确实对文体的发生和早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存在典籍与文书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礼乐制度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统摄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雪莹  
经学文本的解读及其阐释方式的呈现,可反映出注经者的真实意图和深层思想。王安石推崇《诗序》,他对《诗经》的解读,不仅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汲取了汉代以来的政治性经学策略,而且是在熙宁变法的重要历史关头,以改革家的身份借助经学文本来传达政治理想。本文将焦点放置于政治与经学文本的互动关系之中,以此来考察《诗经新义》如何在"一道德"的指引下形成《诗》学注本的话语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桂华  
按文体选择阅读材料、确定测试点,以及命制测试题,成为国内外阅读理解测试的惯例。本文对2013至2015年国内各省市全部51份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作了实证考察后认为,国内高考试卷已经全部按文体来建构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部分,不过在文体分布上,存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类文本偏少、以及在现代传媒中大量出现的非连续文本过少等情况;在测试点的选择上,一些社科文的测试点与文本的相关性不高,尤其是缺少指向文章逻辑思路的测试点;在测试题的命制上,不少题目没有找准文体知识与具体文本的结合点,反映较高级别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的能力也不够。这些偏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高考尤其是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明智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类型,修身日记是儒者专用于省察自身的工具,其内容多元、体制多样。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和书院有较密切的联系,明末清初的善书运动也对当时的儒者产生了较大影响。有鉴于此,可从两方面理解该文体:第一,非系统的修身日记与宋元书院的学规、日课型日记有直接继承关系;第二,簿记式修身日记的符号,尤其是其《功过格》的符号,多来源于佛教与道教。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琰  
《中庸》升格是一场以概念重塑为实质的思想运动。从唐到宋,《中庸》的言说文体依次经历了汉唐注疏体、唐宋论说文、宋人笔记体三种主要类型。汉唐注疏体以"礼"为统,随文释义,不能自由言说概念;唐宋论说文可以自由言说概念,但在经世致用倾向影响下,其话语特征以命题为中心,对概念辨析形成牵制;宋人笔记体为概念重塑提供了最自由且最恰当的话语载体,《中庸》的独特思想价值遂得以凸显。此后,宋代《中庸》言说史呈现出注疏体、论说文、笔记体互补发展的局面,三者的话语特征也在交融中不断变化。从文体角度考察文本、命题、概念,或可成为唐宋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陶运宗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晓峰  
张潮是清初文学家、出版家,具商人之财力和文士之才气,致力于保存文献传播文化。其《尺牍偶存》《友声》收录1 500余封信札,涉及清初图书刊刻的诸多环节。张潮以客观严谨的态度编刻丛书,选题具有新奇性、当代性和实用性,纵横交错的文人交际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稿源渠道,相互补充、生发和争鸣的评点发挥了提要和广告的功能。张潮坚持"取其易行"的理念,丛书陆续问世,产生了规模化效应。刊刻中以读者为主体,以质量为生命,勇于突破改进。与此同时,他资助基层寒士穷儒,刊刻的书页中充盈着文化的自尊和生命的体温,成为徽商贾而好儒的典型代表。尺牍还保留了清初刻书费用、盗版侵权的明确记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版片出租的存在,编辑、出版与销售渐趋分离的事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日本赴明使者策彦周良在其《入明记》中,所记店铺字招,多达90余个,涵括手工作坊、商店摊铺和生活设施三大类。策彦一行,旨在利用出使机会,大力从事贸易,人数远超明廷定额五倍。策彦两次出使明朝,每次一路收购中国商品,广达丝、绸、书籍等60余种,包括文化用品、工艺品、食品、日常器皿、日用百货、丝毛织物、药材、计时器等,门类广泛,不少标有具体名称、数量及价格,甚至交代了商品来源、特色及用途,购买背景,何人经手,何人说价等,饶有趣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贡使的贸易性质。策彦等人在使明期间的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明后期中日贸易的实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占江  晋晶娜  
"商书"是传统商人经营管理中的实用工具书,是商人经营管理经验的结晶。晋商中流传的商书显示,晋商不仅在人生终极追求方面以儒家观念为皈依,而且在日常经营以及处理内部关系方面也多以儒家伦理为行为准则,晋商通过这些伦理规范实现其获利目的,达到义利统一。晋商的这种文化面貌从明清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之后,这表明商人群体是维系儒家伦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商商书与东南地区商书有着内容、思想方面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晋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中国传统商人群体的文化面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光胜  
以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为参照,辑补者有四处抄袭《礼记》郑玄注,可知梅赜本《古文尚书》最终成书当在郑玄之后。以马融为界,《古文尚书》的作伪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而梅赜本属于"经学家"层面的作伪。今传《古文尚书》经传体大思精,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很可能是由郑冲、苏愉等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集体补缀而成。汉代经学重视训诂,宋儒崇尚义理,由训诂向义理转进,是魏晋经学的重要特征。梅赜本古文高扬儒家义理,拒绝经学玄学化,孕育着此后儒学再次复兴的契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凌一鸣  
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与书籍收藏的成熟,士绅家族的藏书活动在明清时期臻于极盛。除了对书籍的喜好,地方士绅在书籍搜集和藏书累积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扩张自己及家族的文化辐射力,并通过藏书建构博取同侪的认可,成为地方文化权威。在较为封闭的藏书保藏过程中,书籍的所有者通过制定流通、保藏与阅读秩序维系与巩固文化权威地位,并冀图以家族形式予以延续与继承,从而达到血缘、学缘、地缘的扭合与统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石烈娟  
文章通过考察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的主要活动,研究了近代留日学生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处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的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是其奔赴日本留学的根本动力。留日生活促进其民族意识的觉醒,其革命活动极大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由于不少人回国后投身文化教育事业,积极创办与服务于图书馆,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段玲玉  傅荣贤  
书院是读书人围绕着书籍开展学术活动的场所,藏书是书院与生俱来的一种追求。华林书院是宋代一所闻名全国的家族化书院,它以其甚高的声誉和卓著的成果吸引着名公巨卿相继为其作诗题词。华林书院的组诗是由宋初多名文臣贤士同题唱和的一组诗歌,组诗诗歌内容成为勾勒华林书院藏书的来源、数量、特点、环境及其利用5个方面的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卿  张强清  
民国江西农业院在其存在的14年的历史中,大力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农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民国江西农业院的科技工作者们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农业院的社会和经济绩效都严重不足,最终没有达到复兴农村的目标。这个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解决"三农"问题,有赖于科技兴农,也有赖于农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更在于农民本身的参与和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