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8)
- 2023(2632)
- 2022(2378)
- 2021(2379)
- 2020(1907)
- 2019(4519)
- 2018(4716)
- 2017(8266)
- 2016(4860)
- 2015(5755)
- 2014(6161)
- 2013(5775)
- 2012(5290)
- 2011(4831)
- 2010(5013)
- 2009(4529)
- 2008(4582)
- 2007(4226)
- 2006(3684)
- 2005(3293)
- 学科
- 济(17241)
- 经济(17215)
- 管理(14575)
- 业(12939)
- 企(11495)
- 企业(11495)
- 方法(7416)
- 数学(5875)
- 数学方法(5794)
- 教育(5572)
- 财(5518)
- 中国(5238)
- 理论(5011)
- 农(4738)
- 学(4161)
- 地方(4054)
- 业经(4046)
- 制(3990)
- 教学(3744)
- 务(3666)
- 财务(3657)
- 财务管理(3637)
- 企业财务(3413)
- 和(3250)
- 贸(3190)
- 贸易(3186)
- 农业(3150)
- 易(3031)
- 思想(2925)
- 银(2917)
- 机构
- 学院(67770)
- 大学(66016)
- 管理(22417)
- 济(21727)
- 经济(20991)
- 研究(19555)
- 理学(18704)
- 理学院(18427)
- 管理学(17903)
- 管理学院(17796)
- 中国(15592)
- 京(13806)
- 科学(12454)
- 财(12439)
- 江(11959)
- 范(10916)
- 师范(10837)
- 州(10179)
- 所(10151)
- 财经(9455)
- 中心(9309)
- 北京(9017)
- 技术(8853)
- 农(8833)
- 研究所(8752)
- 经(8363)
- 职业(8331)
- 业大(8305)
- 师范大学(8293)
- 省(7568)
- 基金
- 项目(37919)
- 研究(30742)
- 科学(28450)
- 基金(24483)
- 家(20566)
- 国家(20274)
- 社会(17448)
- 科学基金(16904)
- 社会科(16193)
- 社会科学(16189)
- 教育(16187)
- 省(15822)
- 编号(14738)
- 成果(13318)
- 基金项目(12849)
- 划(12741)
- 课题(10702)
- 自然(10258)
- 资助(10237)
- 自然科(9980)
- 自然科学(9978)
- 自然科学基金(9809)
- 年(9614)
- 项目编号(8975)
- 性(8886)
- 重点(8476)
- 大学(8068)
- 部(7976)
- 发(7856)
- 规划(7759)
共检索到109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明德 陈铭浩
始终怀有反清复明抱负的王夫之,通过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反思和评论,系统阐述了"不以信义结夷狄""夷狄相攻,中国之害""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及"和亲无耻"等思想观点。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也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体验,还有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影响。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经验理性和托古论今是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特征。王夫之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认识局限以及狭隘性和片面性。
关键词:
王夫之 民族关系思想 来源 特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艾力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域与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的重合,决定了教育公平缺失现状对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消极影响。它限制、削弱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个体成员自我发展、参与竞争的能力,阻碍着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实现和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从民族关系和谐视阈考察、应对教育公平缺失问题。为此,一要加大民族教育立法、执法力度;二要以政府为主、多种途径增加教育投入;三要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增强民族互助。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萨础拉 杜朝勒蒙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境外的分裂势力、恐怖主义不断渗透,我国民族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承海 万明钢
民族内隐观是指普通大众对民族性质的朴素理解。大众对民族性质的理解包括民族本质论和民族的社会建构论两种倾向,人们持有何种观点广泛影响着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研究发现,与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者相比较,民族本质论者其民族边界更为固化、跨民族交往的动机水平更低、对外群体持有更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更容易知觉到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本质论观点还是主流群体维持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合法"理由。本文主张采用教育、创造各民族的接触机会、弱化社会分类三个策略来改变民族内隐观,即通过弱化人们的民族本质论观点,强化民族的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从而促进民族交往和改善民族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东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在民族院校的校园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特殊性工作。维权工作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工作职责。工会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维护各民族教职员工的各种权益,特别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清凌 王三北
从东西部差距的形成看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李清凌,王三北(兰州730000,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我国"四化"建设的一个困扰因素,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一差距的形成、社会历史根源和解决的途径,是开发和发展西出经济,赶上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我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龙腾
关中十六国墓葬对汉晋墓葬制度既有所沿袭,也进行了有限的革新。其沿袭部分既有墓葬文化自然发展的"渐变",也有刻意为之的"复古";革新部分多数能从汉晋墓葬体系中找到渊源。这表现出关中诸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的两种倾向:一方面为积极融合,既包括由来已久的民族迁徙所致文化趋同,也有出自政治需求所致对汉代文化的模仿;另一方面为对峙,由于自身丧葬礼俗还缺乏稳定性,对峙的倾向最终没有能力在墓葬中有太多表现。从后来该地区的北魏墓葬看,融合是主流、对峙是支流,支流最终汇入主流。
关键词:
关中十六国 墓葬 民族关系 融合 对峙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朴政君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夯实了基础、丰富了研究范式,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1979-2021年CNKI高级检索获得的215篇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归类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融合等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回顾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研究的演进脉络、发展趋势,正确总结并科学评价民族关系研究中形成的知识和观点,有助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理论支撑,促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的开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侯力强 戴月明
国际关系究竟有没有一个外部环境?这是每个国际关系研究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学者大多注重于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即民族国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对外关系、军事战略、均势理论等,把国际体系当作包罗万象的独立系统.他们认为,国际体系已遍及全球,囊括世界各国,在此之外还能存在什么外部环境呢?然而,历史的发展表明,国际关系确实存在一个外部环境,即世界市场,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已从内外两方面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两大力量.本文试从民族国家和主权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动因着手,就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探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勇 刘立
[项目编号:15ZDB114]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何克勇教授主持的"中亚民族关系与民族冲突研究译丛"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该项目于2013年首先获得国家民委立项支持,后于2014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团队建设立项支持,从民族政治学角度重点关注中东与中亚民族与宗教冲突,拟用3年(2016-2018)左右时间翻译并出版国外权威专家关于中亚地区民族关系与冲突的10部重要研究著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清统治者在土默特地区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司法中,始终强调司法差异性,在处理蒙古地区民族关系时常常采取"民族隔离"的做法,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严重的民族歧视思想。随着大批内地灾民涌入包括土默特地区在内的蒙古地区,处理这一地区汉民与蒙民对土地等资源争夺的案件,成为清代蒙古地区刑事法律治理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刑事治理的变迁折射出清代边疆地区民族关系治理政策的演变,统治者在蒙古地区采取"蒙汉分治"的刑事法治存在着明显的形式化与低效。对清代边疆刑事治理的批判性研究表明,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法治建设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好民族平等这一重要标尺,将各民族之间司法平等的法律文化理念深深植根于边疆民族地区民众中。同时,要妥善处理好边疆地区经济利益关系,避免因经济利益矛盾影响地区的民族关系。在立足当地实际时,力戒片面强调"因俗而治"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对普遍性的遵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新 王作造
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社会的大变革给王夫之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批判印记,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民族兴衰之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王夫之辗转到学术领域,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教书著述生涯。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教育的作用。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从民族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学论等方面对王夫之民族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筑慧
20世纪50年代以前,侗族地区的教育往往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社会成员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之时,也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教育日益式微,其传统教育方式渐渐失去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随之也日益衰退。
关键词:
侗族 民族教育 文化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家健
特色学科和人才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深层次突破的基础。在当前住房价格和成本日益提高的现实情况下,住房条件已经成为保障特色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民族院校因其教职工来源和学科建设的特殊性,住房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基于此,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从住房条件与特色学科建设的关系、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住房困境与人才建设的关系入手,结合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在对当前民族院校住房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民族院校住房条件的思路。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职工住房 人才建设 特色学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