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7)
2023(5841)
2022(4854)
2021(4858)
2020(4070)
2019(9380)
2018(9633)
2017(15473)
2016(10673)
2015(12287)
2014(12622)
2013(11554)
2012(10961)
2011(10257)
2010(10866)
2009(9437)
2008(9699)
2007(8865)
2006(8072)
2005(7236)
作者
(29883)
(24831)
(24722)
(23558)
(16020)
(11904)
(11494)
(9752)
(9658)
(9340)
(8781)
(8529)
(8223)
(8206)
(8143)
(7906)
(7653)
(7445)
(7384)
(7170)
(6742)
(6445)
(6171)
(5958)
(5856)
(5826)
(5552)
(5441)
(5296)
(5256)
学科
(25994)
经济(25949)
管理(21687)
教育(21603)
(17098)
中国(14694)
(13399)
企业(13399)
理论(12610)
(11609)
方法(10653)
教学(10243)
(8469)
数学(8407)
数学方法(8150)
(6776)
(6620)
(6596)
研究(5872)
资源(5872)
学法(5841)
教学法(5841)
业经(5645)
农业(5607)
地方(5463)
技术(5435)
(5341)
学理(5139)
学理论(5139)
(4905)
机构
大学(144886)
学院(139932)
研究(56097)
管理(41645)
(40437)
经济(39020)
科学(37052)
理学(34868)
(34558)
中国(34424)
理学院(34245)
教育(33255)
管理学(33126)
管理学院(32856)
(31729)
师范(31473)
(30429)
研究所(28058)
(26085)
师范大学(25723)
(24526)
中心(23498)
北京(23032)
技术(22832)
业大(21590)
农业(20681)
(20359)
(20146)
(19309)
职业(18842)
基金
项目(90101)
研究(71863)
科学(69360)
基金(57797)
(51596)
国家(51004)
教育(42940)
科学基金(40443)
社会(38539)
(38306)
社会科(35914)
社会科学(35904)
(34600)
编号(33122)
成果(31155)
基金项目(29339)
课题(27793)
自然(25533)
自然科(24751)
自然科学(24736)
资助(24283)
自然科学基金(24266)
(22946)
重点(22901)
(21085)
(20726)
规划(19601)
项目编号(19101)
(18960)
(18643)
期刊
教育(58224)
研究(49493)
(45663)
经济(45663)
中国(43290)
学报(26709)
(23034)
科学(21747)
大学(19687)
技术(16584)
学学(16417)
农业(16328)
职业(15465)
(15242)
管理(14226)
技术教育(10110)
职业技术(10110)
职业技术教育(10110)
图书(10107)
(9706)
(9405)
论坛(9405)
(8165)
金融(8165)
(8150)
资源(7947)
书馆(7418)
图书馆(7418)
(7381)
财经(7305)
共检索到225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隽  
1870年前后生人一代的原生代知识精英中的代表人物的共通之处,是留日的王国维与留欧的蔡元培对作为瑞士文化代表的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的接受。他们对康德、包尔生的共同关注,可凸显出他们共享的德系资源背景。但两者又有不同,王国维对歌德、席勒、裴斯泰洛奇的接受路径区别,凸显出那代学人在面对西潮东来时的教育学意识与元命题辨识能力,他对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与成长小说的双重关注,更显示出其不俗的艺术鉴赏力和启蒙情怀的良好结合。相比较中国传统的有教无类概念,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概念,在西方有其独立的学术传统。蔡元培作为留欧学人之代表之接受德系教育资源,初则在意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更具有制度建设功用的思想者,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张平  
蔡元培与女子教育邓张平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彪炳千秋,永载史册。关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研究已有若干专著出版,但是,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及一生中从事女子教育的实践,还较少有人专门研究。笔者研究后认为,蔡元培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宗顺  
蔡元培与蒋梦麟是师徒、同乡,具有相近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均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前后相承的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实践方面,师徒相继、蔡规蒋随,共同成就了北大的现代声誉。高等教育思想方面,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学术至上”的大学理想,到“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蔡元培开风气之先,蒋梦麟则坚守余绪,共同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高教领域生根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蔡元培的很多办学思想 ,如兼容并包、重视科研、民主管理等 ,就高等教育管理而言 ,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重温蔡元培的这些办学思想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菊花  
蔡元培图书馆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加强图书馆教育功能,提倡国民广泛利用图书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实现富国强民。蔡元培的图书馆思想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梁柱  
作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蔡元培从国情出发,讲“有用之学”,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既能急人民之生计,又能满足发展实业所需的有技能的劳动者;既能减轻人口压力,缓解辍学、失业等社会问题,又能把丰富的地产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达到富强国家的目的。他主张要面向实际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这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布局上,而且还贯穿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蔡元培的职业教育主张以及重要思想,反映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在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民主共和制度第一次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社会大转型时期,蔡元培为适应政体转变、清除封建流毒、确立民国教育宗旨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而采取的种种举措,既考虑到了民初社会的现实环境,又着眼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局在胸、高瞻远瞩,为民国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蔡元培"公忠体国"道德风范和"能者在职"用人原则的影响下,教育部吸纳了一大批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新、有学识、朝气蓬勃的热心教育人士,形成了民主、高效、廉洁的办事风气,这是民初教育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媛媛  
蔡元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史的先驱人物,他将职业教育思想引进中国,并实践、推行职业教育。他批判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阶层分化,认为劳动者应享受现代的职业教育;他提出实利主义的职业教育原则,主张打通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屏障;他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作用,认为职业教育应该顺应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一条终身教育的道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剑虹  
蔡元培的教育经费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产生过深度的影响。蔡元培的教育经费思想包括教育经费的地位与作用、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经费筹措、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等内容 ,具有思想的先锋性与理论的系统性等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王鸣  
蔡元培所开展的中外高等教育交流活动 ,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欧美各国的经验和模式 ,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如应兼采美、法等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既要地方自治 ,又要加强中央对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管理 ;应重视和强化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大学教育应重在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蔡元培于1927-1929年致力于将以大学区制为基本特色的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移植到我国,目的在于改革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官僚化习气之弊,争取教育独立。此举以失败告终,证明仅仅依靠制度层面的变革以实现教育独立,在中国近代社会是行不通的;学习借鉴别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必须根据本国实际,使之本土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月春  薄海美  董亚楠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主要实践活动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理论奉献根植于大学学术理念。蔡元培的学术理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今日大学学术规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重点评析了蔡元培关于大学学术方面的思想,以寻求当代大学的学术发展之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中国近代大学的学术诉求,缺乏相应的外缘条件与学者内在的人格因素。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矛盾。这些矛盾在急剧动荡的近代中国变得异常尖锐,表现为诸多悖论。蔡元培的"不合作主义"正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显示了中国近代大学学术诉求所遭遇的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