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6)
- 2023(2336)
- 2022(1963)
- 2021(2128)
- 2020(1761)
- 2019(3945)
- 2018(4032)
- 2017(6890)
- 2016(4130)
- 2015(4912)
- 2014(4979)
- 2013(4756)
- 2012(4803)
- 2011(4309)
- 2010(4549)
- 2009(4496)
- 2008(4734)
- 2007(4468)
- 2006(4022)
- 2005(3777)
- 学科
- 济(15688)
- 经济(15665)
- 管理(9696)
- 学(9268)
- 业(9177)
- 企(8069)
- 企业(8069)
- 方法(5321)
- 教育(5315)
- 中国(4523)
- 理论(4314)
- 农(3894)
- 数学(3876)
- 数学方法(3725)
- 财(3489)
- 地方(3357)
- 制(3225)
- 经济学(3220)
- 业经(2908)
- 和(2823)
- 思想(2820)
- 政治(2663)
- 教学(2609)
- 贸(2464)
- 贸易(2458)
- 农业(2451)
- 融(2407)
- 金融(2407)
- 银(2377)
- 易(2361)
- 机构
- 大学(63972)
- 学院(61541)
- 研究(23223)
- 济(19810)
- 经济(19221)
- 管理(18678)
- 中国(17563)
- 科学(16065)
- 理学(15055)
- 江(14990)
- 理学院(14811)
- 京(14448)
- 管理学(14257)
- 管理学院(14137)
- 所(12904)
- 农(12391)
- 研究所(11661)
- 中心(10780)
- 范(10551)
- 师范(10423)
- 财(10410)
- 农业(9696)
- 业大(9622)
- 北京(9327)
- 州(9325)
- 省(8763)
- 师范大学(8374)
- 院(7998)
- 技术(7984)
- 财经(7946)
- 基金
- 项目(35107)
- 科学(25905)
- 研究(25092)
- 基金(23472)
- 家(20951)
- 国家(20725)
- 科学基金(16439)
- 省(14854)
- 社会(14348)
- 社会科(13223)
- 社会科学(13216)
- 教育(12203)
- 划(11977)
- 基金项目(11645)
- 自然(10895)
- 编号(10779)
- 成果(10747)
- 自然科(10616)
- 自然科学(10613)
- 资助(10548)
- 自然科学基金(10423)
- 重点(8187)
- 课题(8171)
- 江(7262)
- 部(7238)
- 发(7041)
- 大学(6842)
- 年(6805)
- 项目编号(6664)
- 性(6581)
共检索到105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远震
王初桐是浙西词派中期重要词人,其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他对浙派词学思想及浙派词学观的接受与继承,具体包括:推尊南宋姜夔、张炎以及浙派宗主朱彝尊,主张“雅正”“清空”,重视音律,推重南宋,推崇咏物传统。其词学思想亦促进了浙西词派的经典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鹿苗苗
本文通过对嘉道时期郭麐与后期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关系梳理,窥视后期浙西词派对郭麐"性灵"词论和白描作词手法的继承,并对郭麐的新变有所调整,融入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学主张;郭麐与常州词派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内容主张"自抒其襟灵"而非"以忠孝立意",表达方式主张写"胸中所欲言之意"而非"若隐若见,欲露不露"的含蓄。后期浙西词派对郭麐的新变接受和改进在创作和实践中与常州词派的融合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
关键词:
郭麐 后期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过渡 融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任潇妮 刘红麟
“骚雅”是承继诗骚传统而形成的词学范畴,意在以比兴抒哀怨,寄寓讽谏与雅趣。况周颐将“骚雅”作为评词尺度,全面运用到词体论、主体论、表现论之中,力图补救晚清词学纤佻之弊,实现坚守词体与拓宽词格的统一。
关键词:
骚雅 《蕙风词话》 况周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琰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隔"与"不隔"说和"境界"说为基础对姜夔的创作多有诟病。其《人间词话》中的诸多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的"陌生化"多有契合之处。"陌生化"力图通过语言的阻碍和变形延长审美过程,实则是通过"隔"的创作方法达到"不隔"的审美境界。因此通过与"陌生化"理论的互释和比衬,可见王国维对姜夔的评价有失公允。
关键词:
陌生化 《人间词话》 姜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颠
《金瓶梅词话》中的原因目的类特指问句显示了明代中后期疑问代词的演变情况:"怎的"成为北方口语中最常用的询问原因、目的的疑问代词,"何"在询问原因、目的的问句中逐渐消亡,"做什么"呈现出取代"做甚么"的迹象。书中功能相同的新旧疑问代词混用,词语替换的轨迹明晰,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越全面的疑问代词,使用频率往往越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国
本文描写了汉语介词话题标记类型,并对各种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还指出了各种介词话题标记的功能与使用制约因素,描写了各种介词话题标记在使用上出现的频率差异并对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做了解释。
关键词:
汉语介词话题标记 使用制约 使用频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建次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