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
- 2023(1457)
- 2022(1331)
- 2021(1209)
- 2020(1042)
- 2019(2353)
- 2018(2277)
- 2017(3721)
- 2016(2410)
- 2015(2769)
- 2014(2562)
- 2013(2296)
- 2012(2138)
- 2011(1991)
- 2010(2029)
- 2009(1573)
- 2008(1607)
- 2007(1371)
- 2006(1184)
- 2005(1020)
- 学科
- 教学(4320)
- 济(4001)
- 经济(3998)
- 业(3712)
- 理论(3594)
- 管理(3500)
- 学法(3031)
- 教学法(3031)
- 学理(2748)
- 学理论(2748)
- 企(2699)
- 企业(2699)
- 教育(2681)
- 学(2107)
- 研究(2051)
- 农(1924)
- 玉(1899)
- 米(1883)
- 玉米(1881)
- 黍(1723)
- 玉蜀黍(1722)
- 蜀(1722)
- 蜀黍(1722)
- 中国(1582)
- 方法(1494)
- 税(1478)
- 制(1474)
- 生(1392)
- 数学(1342)
- 税收(1319)
- 机构
- 学院(29846)
- 大学(28841)
- 研究(11892)
- 农(9591)
- 科学(8774)
- 农业(7881)
- 管理(7818)
- 中国(7318)
- 济(7129)
- 业大(6923)
- 所(6843)
- 理学(6839)
- 经济(6833)
- 理学院(6710)
- 技术(6465)
- 管理学(6392)
- 研究所(6370)
- 管理学院(6355)
- 京(6169)
- 江(5053)
- 农业大学(5004)
- 中心(4924)
- 范(4737)
- 省(4683)
- 院(4649)
- 职业(4638)
- 师范(4581)
- 业(4433)
- 室(4360)
- 教育(4282)
共检索到4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宗赫 胡超群 齐占会 江海英 任春华 罗鹏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玉足海参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实验,分析了单养与混养两种条件下养殖水体营养盐结构以及底质成分的变化,测定了对虾与海参的存活率与生长性能。结果显示,混养海参可以明显改变养殖系统的营养盐结构,可使水体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有所升高,同时也可有效地控制系统中氨氮浓度。混养海参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实验结束时混养组硫化物含量为(7.71±1.33)mg/kg,仅相当于单养组浓度的1/3。混养海参对对虾生长及存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混养组对虾体长特异增长率为(0.69±0.13)%/d,显著优于单养组(0.45±0.06)%/d;混养组对虾成活率可达72.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薇 杨明 陆根海 袁新程 曹祥德 施永海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凡纳滨对虾和空心菜立体混养模式以及凡纳滨对虾单养模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立体混养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单养模式下的无显著差异,而粗脂肪含量(0.80%)则显著低于单养组的(1.02%)。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立体混养模式下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低于单养模式的有2种,无差异的有10种。立体混养模式下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分别为86.08%、31.19%、44.17%)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82.76%、30.11%、43.00%),鲜味氨基酸(DAA)含量(33.51%)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31.44%),半必需氨基酸(HEAA)含量(10.71%)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9.65%);立体混养模式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72.65和2.13)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72.46和2.14)两者差异不大。立体混养模式下的饱和脂肪酸(Σ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分别为32.70%和24.70%)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32.40%和24.33%),而立体混养模式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和EPA+DHA(分别为42.61%和8.84%)相对百分含量则稍低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43.27%和10.8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但立体混养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个体大,肉味更鲜美,且立体混养模式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兼顾,符合国家低碳绿色发展要求,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陈素文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振乐 万延树
泥蚶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mm的泥中,大蚶生活在1~3cm深处。 泥蚶为广盐广温性贝类,成蚶在盐度为10.4~32.5‰的海水中均能生活,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20~26.2‰;在-2.5~40%内均能生存,最适温度为15~28℃。泥蚶对干燥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合长途运输。 泥蚶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东 孙力军 王雅玲 刘唤明 徐德峰 邓楚津 杜焕妍 励建荣
为了解决因凡纳滨对虾货架期短而滥用化学保鲜剂等问题,实验通过微生物发酵,柱状色谱纯化得到一种新型生物保鲜剂——纳豆菌抗菌肽APNT-6,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其对凡纳滨对虾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并用浸保鲜剂方式将抗菌肽应用于凡纳滨对虾保鲜,通过测定对照组和保鲜剂组在(4±1)℃贮藏过程中的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了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在(4±1)℃贮藏条件下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纳豆菌抗菌肽APNT-6对凡纳滨对虾中Pseudomonas、Shewanella等8株腐败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经0.5 mg/mL抗菌肽保鲜剂处理后,保鲜剂组在(4±1)℃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抗菌肽 腐败菌 货架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剑 戴习林 臧维玲 王家伟 丁福江
试验设计6个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密度:10、20、30、40、50、60 ind/m2,通过比较60 d养殖周期内的水环境因子、幼虾生长状况与消化酶活性,分析研究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水质均符合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要求,单位水体载虾量主要影响pH、非离子氨氮(NH3-Nm)、溶解氧(DO)等水化指标;不同试验组水体pH、NH3-Nm含量、DO含量、总氮(T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磷(T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对虾中肠腺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单位水体载虾量越高,对虾体内蛋白消化酶活性和氮利用率越低的规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孟庆武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凡纳滨对虾 行为 充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龙 陈钊 汪鲁 陈世波 张鹏 曲克明 李秋芬 朱建新
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是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养殖场实际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放养密度为1.5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实验期间各养殖池内水体的p H值逐渐下降,氨氮和COD浓度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弧菌浓度则在一定范围内(0.3×1047.5×104 CFU/m L)波动。放养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应能 赵培 孙运忠 杨丛海 黄倢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凡纳滨对虾 封闭养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贠三月 邱伟强 蒋晨毓 陈舜胜 余小亮 代欢欢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虾头资源从而提高对虾经济附加值,同时探讨熟制对虾类风味产生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生、熟虾肉和生、熟虾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虾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肉,熟制会使粗蛋白的含量下降,但变化差异不显著;虾头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显著高于虾肉,二者主要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对虾头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克明 陈碧鹃 李秋芬 袁有宪 赵法箴 李健 孙修涛
用五个养虾池进行了鱼虾混养对中国对虾养殖体系环境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鱼虾混养对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较小;对氮磷的影响亦较小,但是,使氮磷比例升高;使水环境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大;使水环境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减少,使硝酸盐还原菌数量增加。讨论了优化养殖环境的对策,认为养殖生态环境中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其他的养殖措施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必要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少帅 董双林 王芳 穆迎春 朱长波 黄国强
研究了Ca2+浓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生长的影响。实验保持盐度15和其它离子的浓度基本恒定,共设计了5个Ca2+浓度梯度,分别为60(R1)、180(R2)、750(R3)、3750(R4)和7500 mg·L-1(R5)。经过35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Ca2+浓度的人工海水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影响显著,R1组虾的存活率最低,为81.25%,显著低于R2、R3和R4的存活率;(2)5个Ca2+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不同,其特定生长率(SGRd)的大小顺序为:R3>R2>R1>R4>R5,其中R3的特定生长率(SGRd)显著高于其它4组,而R5的特定生长率(SGRd)显著低于其它4组...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Ca2+浓度 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彬 何苹萍 韦嫔媛 彭金霞 蒋小珍 熊建华 谢达祥 陈晓汉
2014年夏季,广西发生一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持续死亡病例,患病亲虾部分个体肝胰腺明显萎缩,腹节肌肉轻微白浊,个体呈黄鳃。采用tCBs选择培养基从病虾和亲虾池水中分离细菌,对各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病虾肝胰腺、鳃丝、肌肉、肠等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从病虾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均鉴定为巴西弧菌(viBrio BrasiLiensis);从亲虾池水中分离到2株巴西弧菌,1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1株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萍 曹文红 章超桦 吉宏武
研究了温度、pH和底物浓度等对凡纳滨对虾虾头自溶过程的影响,以及自溶产物随自溶时间的变化规律:0~5h内自溶反应产物的溶出遵循一级反应速度方程:Y=39.496e-0.3913x,KP=-1.1464Y+59.506,Pe=-0.7167Y+32.551;溶出总蛋白和5000u以下自溶产物及残余蛋白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自溶过程中,温度、pH、固液比是影响自溶速率常数(Ka)的重要因素。自溶过程中,40~50℃温度范围内,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Ka值达最大值,50~60℃,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H与固液比对Ka的影响不呈规律性,在pH9、固液比1∶3时Ka值分别达最大值。...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头 自溶 动力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