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6)
- 2023(9303)
- 2022(8091)
- 2021(7392)
- 2020(6404)
- 2019(14798)
- 2018(14881)
- 2017(28140)
- 2016(15949)
- 2015(18247)
- 2014(18829)
- 2013(18356)
- 2012(17529)
- 2011(15946)
- 2010(16254)
- 2009(15289)
- 2008(15521)
- 2007(14535)
- 2006(12508)
- 2005(11257)
- 学科
- 济(63231)
- 经济(63152)
- 管理(43994)
- 业(38884)
- 企(30992)
- 企业(30992)
- 方法(29408)
- 数学(25728)
- 数学方法(25356)
- 农(18477)
- 学(17500)
- 中国(17181)
- 财(16424)
- 制(13738)
- 地方(13238)
- 贸(12522)
- 贸易(12517)
- 环境(12137)
- 业经(12124)
- 易(12115)
- 农业(11491)
- 理论(11080)
- 银(10789)
- 银行(10738)
- 融(10487)
- 金融(10479)
- 体(10454)
- 和(10368)
- 行(10249)
- 务(9613)
- 机构
- 大学(235941)
- 学院(235332)
- 济(89547)
- 经济(87316)
- 研究(83992)
- 管理(82929)
- 理学(70545)
- 理学院(69659)
- 管理学(67926)
- 管理学院(67523)
- 中国(62896)
- 科学(56427)
- 京(51537)
- 农(51429)
- 所(45756)
- 财(41902)
- 研究所(41761)
- 农业(41177)
- 业大(41054)
- 中心(38994)
- 江(37646)
- 财经(32694)
- 北京(32396)
- 范(31803)
- 师范(31367)
- 州(29673)
- 院(29584)
- 经(29442)
- 技术(28429)
- 省(28045)
- 基金
- 项目(153974)
- 科学(117677)
- 基金(108386)
- 研究(107037)
- 家(96930)
- 国家(96141)
- 科学基金(79502)
- 社会(64466)
- 省(62255)
- 社会科(60847)
- 社会科学(60821)
- 基金项目(57123)
- 自然(53091)
- 划(52576)
- 自然科(51837)
- 自然科学(51818)
- 自然科学基金(50847)
- 教育(49926)
- 资助(45478)
- 编号(43875)
- 成果(36803)
- 重点(35614)
- 发(33364)
- 部(33048)
- 课题(31550)
- 创(31044)
- 计划(30792)
- 科研(30162)
- 创新(29232)
- 大学(27905)
共检索到355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国 王国英 王守才 魏艳玲 卢江 谢友菊 戴景瑞
研究了利用玉米85个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玉米自交系7922与5003杂交 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8.33%的标记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而表现偏分离,发现了2个偏分离的染色体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的 umc128-umc107和第3染色体上的 asg24-asg48,其偏分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配子体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汝平 李淑君 杨华 祁志云 董昕 付忠军
以热带玉米自交系B31-3与温带自交系黄早四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筛选出153个多态性SSR标记,以此为基础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这些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分析,发现48个表现为偏分离(P<0.05),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0个标记位点偏向母本B31-3,占62.50%,18个标记位点偏向父本黄早四,占37.50%。这些偏分离标记在图谱上的分布有2种:成簇分布和孤立位点的偏分离。在10条不同染色体上共发现9个偏分离热点区域。这些偏分离热点区域的形成可能与配子体选择有关。
关键词:
玉米 偏分离 分子标记 重组自交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浩 刘少军 张轩杰 罗琛 周工健 姚占洲 刘筠
采用血细胞培养制片法和肾脏细胞直接制片法对红鲫 (♀ )×湘江野鲤 (♂ )杂交种F2 和F3 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出F2 代染色体数目为 10 0条 ,染色体组型为 :2 2m +34sm +2 2st +2 2t ,NF =156;F3代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 ,染色体组型为 :4 4m +68sm +44st +44t ,NF =312。为证明红鲫×湘江野鲤杂交后代由异源二倍体转变为异源四倍体发生于F2 与F3代之间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启伦 陈发波 刘红芳 方平 赵彩芳
【目的】分析B染色体形态及数量多态性,从细胞水平评价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玉米引进途径提供佐证。【方法】以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4省(市)的30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为材料,各品种群体取50个单株,各单株统计镜检10个细胞,共统计镜检15 000(30×50×10)个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B染色体细胞学鉴定;各品种群体取10个单株,制作10张染色体制片,采用改良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染色体C-带显带分析。【结果】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除10对常染色体外,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还存在3类形态的B染色体:中间着丝点B染色体(BM)、近端着丝点B染色体(BST)和呈点状的微...
关键词:
玉米 B染色体 多态性 西南地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利宗 刘均革 郭晋杰 赵永锋 祝丽英 宋占权 陈景堂
以农系110为受体、农系531为供体材料,采用回交法构建了样本容量为95株的BC2F2回交群体,选取126个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6个穗部性状QTL分析。结果表明,受体农系110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6个穗部性状表型值分别增加了9.4%,9.6%,4.1%,2.7%,0.35%和4.4%;构建一张含126个SSR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317.4cM,平均区间长18.4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19个与玉米穗部性状有关的QTL,其中穗长QTL4个,穗粗QTL2个,行粒数QTL1个,穗行数QTL3个,百粒重QTL4个,穗粒重Q...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位点 穗部性状 作图群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刘学义 任冬莲 马俊奎 任小俊 王勇 赵晶云 任海红
2000-2008年,以山西省骨干亲本晋豆23号(Glycine max Merr,cv.Jinbean23)为母本、农家品种灰布支(Glycine max Merr,cv.ZDD231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多代不明确回交和自交构建446个株系的大豆染色体代换系群体,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将其初步分为晋豆23号等位系核心群Ⅰ(161份),次核心群Ⅱ(172份),灰布支近血缘品系群Ⅲ(68份),超亲品系群IV(45份),这将为大豆遗传图谱研究、基因功能组研究和功能基因克隆提供理想丰富的遗传群体和材料平台。
关键词:
大豆 群体 染色体代换系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梅 杨德龙 栗孟飞 张国宏 李唯
为了明确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用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Q9086×陇鉴19)108个株系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对小麦第一同源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偏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7对SSR引物在RIL群体亲本间筛选具有多态性标记23对,多态性频率1B(30.30%)>1A(28.57%)>1D(10.34%)。在RIL群体中检出107个等位位点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0个位点,平均4.65个。每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26~0.880之间,PIC值1B(0.709)>1A(0.534)>1D(0.498)。株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40~0.96之间。通过聚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院 王启亮 解新明 卢小良 张向前
为了构建玉米第10染色体大刍草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并进行穗长QTL的筛选。以玉米野生近缘种墨西哥类玉米为供体亲本,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连续进行多代回交。利用BC_7F_1至BC_9F_1连续回交群体,选用45对在供体和受体亲本间有明显多态性差异的引物进行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以墨西哥类玉米为供体亲本的玉米第10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群体。对穗长性状QTL在第10染色体上位置进行初步定位。经过连续多代回交和SSR标记跟踪检测,获得了以郑58为遗传背景的墨西哥类玉米导入系群体,共检测到单片段代换系材料107份,代换片段平均长度为25.52~45.97 c M,总长度为944.15~1 884.74 c M,对第10染色体覆盖率为70.38%~89.65%。在BC_9F_1回交群体中鉴定了4个来自墨西哥类玉米并位于第10染色体的穗长QTL,初步定位于umc2528、phi054、bnlg1360和umc1877标记附近。结果表明,利用大刍草作为供体亲本可以获得大量玉米第10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材料,为优良QTL性状的发掘和筛选奠定了材料基础,拓宽了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范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宝华宾 梁帅强 林峰
为发掘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解析其遗传规律。借助IBM2 2008 NeIghBors遗传图谱,整合已报道的92个抗玉米粗缩病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us),通过MeTa分析获得24个"一致性"抗病区间。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抗病区段的物理位置信息,在相关区段对郑58和齐319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序列分析鉴定出7 142个INDeL位点,其中546个含有INDeL位点的序列可用于引物开发,进一步通过试验筛选出在郑58和齐319第2,4,5,6,7,8,10号染色体上的多态INDeL位点158个。以抗粗缩病玉米自交系齐319为供体亲本,感病优良自交系郑58为受体亲本,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戈 王志民 李秀秀
对甜瓜F2群体的性状遗传进行分析,利用J28-1-4-2(H)-2-2-1和DC-4-1-7-2-1-4-1-1-1杂交得到203个F2个体,2007年对节间长、叶长、叶宽等9个性状进行调查、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全子集法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节间长性状外,其他性状都呈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节间长性状呈双峰分布,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所有测量的性状都与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对于果重的直接影响比较小,节间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主要是由其他性状间接造成的,所以说明节间性状不会影响产量。为甜瓜短节间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书霞 王晓武 程智慧 方智远 孙培田
在对芥蓝C100-12×甘蓝秋50-Y7杂交组合构建F2作图群体进行RAPD检测的基础上,分别对4个O12,R13,Q14,P17进行了延长1个碱基的研究,其中O12和P17能将部分特异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性更强的ER-PAD标记,但对R13和Q14随机引物未找到相应的ERPAD标记。
关键词:
RAPD标记 ERPAD标记 甘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振盼 王艳辉 董金皋
为建立一套全面的制备玉米大斑病菌完整染色体的制备体系,以玉米大斑病菌菌株F124为供试菌株,比较了冷冻液氮研磨法、直接包埋法、原生质体包埋法制备玉米大斑病菌完整染色体的效果。结果发现:使用直接包埋法不能从玉米大斑病菌中提取染色体;冷冻液氮研磨法得到的染色体是不完整的;原生质体法提取出了完整的染色体,是最适合制备完整染色体的方法。并且用原生质体法提取该菌株的染色体脉冲场电泳技术初步分离,首次得到了2条大于2200 kb的染色体条带。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完整染色体DNA 电泳核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小蛟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曹应江 杨乾华 游书梅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郑家奎
【目的】对水稻F8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长QTL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相同亲本衍生的不同群体的遗传图谱、QTL位置、QTL效应的异同,鉴定稳定表达的穗长QTL,以期增加对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且有助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性状。【方法】以籼稻品种泸恢99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测序)为亲本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88个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包含207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Network 2.0,对水稻穗长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并比较分析F8、F2群体的QTL定位和遗传图谱异同。【结果】在F8群体中检测到7个与穗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3、...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QTL定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利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玉米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中5个关键因子(取材时间、根尖长度、α-溴萘水溶液预处理时间、解离时间和α-溴萘水溶液的体积分数)及其处理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根尖长度外,其余4个处理因子对染色体制片效果有极显著影响.此外,基于回归方程的统计选优方法获得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各处理因子的适宜范围,即取材时间8:00,根尖长度1.49~1.81 cm,97.62%~99.38%的α-溴萘水溶液预处理4.16~4.66 h和60℃1 mol/L HCl解离11.25~11.55 min,将取得较好的玉米染色体制片效果.
关键词:
玉米 染色体 制片 处理因子 统计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云岚 云锦凤 王秀娥 李海凤 方宇辉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