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0)
- 2023(12485)
- 2022(9958)
- 2021(9012)
- 2020(7374)
- 2019(16501)
- 2018(16116)
- 2017(31762)
- 2016(17164)
- 2015(19203)
- 2014(19313)
- 2013(18482)
- 2012(16896)
- 2011(15134)
- 2010(15669)
- 2009(15265)
- 2008(14452)
- 2007(13242)
- 2006(12218)
- 2005(11574)
- 学科
- 济(66223)
- 经济(66126)
- 管理(55497)
- 业(53203)
- 企(44302)
- 企业(44302)
- 融(27988)
- 金融(27986)
- 中国(27382)
- 银(26471)
- 银行(26459)
- 行(25609)
- 财(23399)
- 农(22698)
- 方法(22410)
- 制(22399)
- 数学(19292)
- 数学方法(19056)
- 业经(18238)
- 地方(15361)
- 体(14723)
- 务(14608)
- 财务(14559)
- 财务管理(14531)
- 农业(14101)
- 企业财务(13878)
- 贸(12967)
- 贸易(12953)
- 策(12906)
- 易(12704)
- 机构
- 学院(239495)
- 大学(236592)
- 济(105354)
- 经济(103037)
- 管理(89750)
- 研究(81592)
- 理学(75689)
- 理学院(74949)
- 管理学(73859)
- 管理学院(73409)
- 中国(70493)
- 财(55672)
- 京(48737)
- 科学(44072)
- 财经(42190)
- 所(40012)
- 中心(39893)
- 江(38504)
- 经(38178)
- 农(37701)
- 研究所(35316)
- 经济学(33544)
- 财经大学(31203)
- 业大(31173)
- 北京(30854)
- 州(30622)
- 经济学院(30138)
- 院(29213)
- 农业(29120)
- 范(28980)
- 基金
- 项目(149794)
- 科学(119214)
- 研究(115012)
- 基金(109146)
- 家(93000)
- 国家(92176)
- 科学基金(79867)
- 社会(75343)
- 社会科(71587)
- 社会科学(71572)
- 省(58686)
- 基金项目(56037)
- 教育(52494)
- 划(48348)
- 自然(48183)
- 编号(47596)
- 自然科(47095)
- 自然科学(47086)
- 自然科学基金(46270)
- 资助(44543)
- 成果(40572)
- 制(34340)
- 重点(33942)
- 部(33890)
- 课题(33544)
- 发(33334)
- 创(31819)
- 国家社会(31488)
- 性(31318)
- 教育部(29819)
- 期刊
- 济(121880)
- 经济(121880)
- 研究(78531)
- 中国(52695)
- 财(43961)
- 融(43268)
- 金融(43268)
- 农(36968)
- 管理(35753)
- 学报(31228)
- 科学(30096)
- 教育(25809)
- 大学(25040)
- 学学(23625)
- 农业(23550)
- 财经(21634)
- 技术(19879)
- 业经(19759)
- 经济研究(19462)
- 经(18545)
- 问题(15919)
- 理论(14510)
- 贸(13284)
- 实践(13081)
- 践(13081)
- 国际(12301)
- 现代(11773)
- 业(11629)
- 世界(11087)
- 技术经济(10813)
共检索到38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海霞 葛岩 史恒通
日趋明显的玉米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改变着玉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基于2004年9月-2017年7月玉米集贸市场价格月度数据,利用ARDL模型,从供求基本面、进出口贸易、行业政策及金融化因素视角对我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供求基本面和行业政策在玉米价格形成过程中作用显著,但金融化力量中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玉米期货价格、原油价格及汇率在玉米市场定价机制中作用更加明显和直接。同时敏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新变化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要关注供求等基本面的变化,还需完善玉米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强化对国际市场、期货市场和汇率市场的监管。
关键词:
玉米 金融化 ARDL模型 政策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兵 张蓓佳
近年来农产品金融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市场和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的联动,农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明显。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的月度数据,从农产品金融化视角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波动情况,选择货币供给量、货币价格和投机情况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和投机资本对农产品期货价格有推动作用,而美元指数对价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对玉米期货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防范过度投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左 高建凯
针对中国玉米价格竞争力缺失问题和进口量急速上升现象,本文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玉米价格链构成与变化趋势,分析了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中国玉米价格竞争力缺失的形成机制及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中国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种子、化肥与农药等产业组织结构、进口及销售体制不合理,农业补贴机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玉米价格竞争力缺失。从完善种子研发创新体制、农地经营模式、产业组织形式、农业补贴机制、规制和反垄断执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毓海 周海川
基于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NARDL模型分析粮食金融化对中国玉米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效应。研究发现,粮食金融化对国内玉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传递效应,国内外玉米品种期货上涨价格和下跌价格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长期来看,国内玉米期货上涨与下跌价格引起现货价格上涨与下跌;价格传递动态乘数效应显示,国内玉米期货上涨与下跌价格带动现货产品的价格上涨与下跌,最终导致玉米现货价格上升0.112,国际玉米期货上涨和下跌价格的影响与国内期货市场相反,最终导致玉米现货价格下降0.036。为此,要注意期货市场玉米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对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方向、持续时间、传递程度和速度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引导功能,继续加大金融市场调控、关注引发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因素、加强国内外粮食信息监测和发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光顺
供求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已很清楚,但金融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利用2009年1月~2015年10月的月度数据,借助SVAR模型,分析了国内外金融因素对我国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内玉米供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价格金融化特征明显,价格波动周期变短、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其价格的冲击最大,消费者价格指数次之,其他金融因素的影响较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光顺
供求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已很清楚,但金融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利用2009年1月2015年10月的月度数据,借助SVAR模型,分析了国内外金融因素对我国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内玉米供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价格金融化特征明显,价格波动周期变短、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其价格的冲击最大,消费者价格指数次之,其他金融因素的影响较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秀兰 贺同乐 王兴旺
文章在对生产、进出口及各类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得出2002/03年度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并将这种平衡状况的变动与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供需平衡变动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玉米价格的形成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对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变动幅度加大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供给 需求 库存消费比 价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恺 穆月英 刘凯
2016年我国玉米支持政策由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向生产者补贴政策转变,与临储政策相比,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效果如何,有必要基于现有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本文从玉米生产者角度出发,以经济学厂商理论为基础,采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者的具体影响效果与省份、时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者补贴在政策实施地区对玉米生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保障了地区玉米生产稳定;第二,从时间“动态效应”角度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逐步增大。第三,不同省份之间生产者补贴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在玉米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对比临储政策,生产者补贴无法补足生产者因价格下降产生的损失,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效应较低。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继续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与生产者补贴政策配合并弥补补贴政策带来的劣势以及关注生产者补贴政策影响随时间推移出现的变化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先明
近年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急剧上涨,特别是大豆、小麦、大米、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如图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食品价格指数在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上升130%,而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上升56%。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转折性下跌,2010年又急剧上涨,到2011年3月,食品类价格指数一度超过2008年6月的最高点。全球大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琴 何蒲明
2016年,我国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这一调整是对玉米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新机制的难点主要在于卖粮难问题难以解决、补贴工作落实难、农户生产决策难,并提出了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组织管理,推动补贴工作落实;强化玉米种植户市场观念;鼓励"粮豆轮作",切实落实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收购 补贴 难点 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琴 何蒲明
2016年,我国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这一调整是对玉米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新机制的难点主要在于卖粮难问题难以解决、补贴工作落实难、农户生产决策难,并提出了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组织管理,推动补贴工作落实;强化玉米种植户市场观念;鼓励"粮豆轮作",切实落实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收购 补贴 难点 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林省物价局粮价课题组 李志隆 屈校民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有力支撑,具有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为促进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都提出了探索建立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即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要求。本文仅就玉米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秀兰 章政 王兴旺
选取2003年~2013年的月度玉米价格数据,分为2008年以前和2008年以后两个样本区间,采用脉冲效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从产业链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机制,其中重点考察了玉米饲用消费产业链和以玉米淀粉为代表的工业深加工消费产业链。研究表明:与2008年以前相比,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在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作用明显增强且具有非对称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 倪洪兴 徐宏源 于孔燕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2003年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实现了九连增,总产量连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需求增长更为强劲,玉米贸易格局发生了逆转,自2010年开始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净进口量不断增加。正确把握我国玉米供需趋势,充分认识我国玉米产业面临的挑战,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对确保开放条件下我国玉米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关键词:
玉米 供需 消费 挑战 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波 牛锋 邵华明
本文使用极值理论确定能源期货标准化收益率的尾部阈值,基于投机行为和市场联动效应视角考察了金融化对我国能源期货市场极端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的正(负)向冲击会导致国内能源期货价格极端上涨(下跌)的概率增加;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期,国内金融市场会对能源期货市场左尾极端风险产生影响,而国际黄金价格冲击则会导致其右尾出现极端变动;投机行为会增加能源期货市场价格极端上涨的概率,但对价格极端下跌的影响却不显著。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能源期货品种结构,加强对过度投机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能源期货市场 极端风险 形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