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619)
2022(4918)
2021(4742)
2020(4264)
2019(9795)
2018(9877)
2017(18740)
2016(10338)
2015(11821)
2014(11947)
2013(11529)
2012(10314)
2011(9598)
2010(9794)
2009(9190)
2008(8944)
2007(7817)
2006(6881)
2005(6224)
作者
(31623)
(26554)
(26518)
(25083)
(16832)
(12858)
(11914)
(10438)
(9922)
(9490)
(9184)
(8987)
(8699)
(8663)
(8332)
(8100)
(7900)
(7841)
(7729)
(7559)
(6679)
(6666)
(6646)
(6146)
(6053)
(6024)
(5904)
(5817)
(5650)
(5341)
学科
(40560)
经济(40494)
管理(29994)
(27240)
(24283)
企业(24283)
方法(22593)
数学(20082)
数学方法(19539)
(10941)
(9524)
中国(9275)
理论(8915)
(8542)
(8247)
业经(8045)
技术(7505)
(6784)
贸易(6779)
(6614)
(6522)
(6092)
(5909)
地方(5858)
农业(5693)
(5534)
(5498)
(5476)
金融(5475)
银行(5468)
机构
大学(150293)
学院(149618)
管理(57653)
(54940)
经济(53702)
理学(50133)
研究(49866)
理学院(49576)
管理学(48142)
管理学院(47892)
中国(36160)
科学(34040)
(31944)
(29030)
(26612)
业大(26384)
(25098)
研究所(24496)
农业(23159)
中心(22651)
(22354)
北京(20018)
财经(19920)
(18849)
师范(18597)
(18027)
(17991)
(17894)
技术(17393)
(16505)
基金
项目(104728)
科学(81097)
基金(75312)
研究(70869)
(68362)
国家(67902)
科学基金(57080)
社会(43001)
(41857)
社会科(40745)
社会科学(40733)
自然(39743)
基金项目(39201)
自然科(38901)
自然科学(38892)
自然科学基金(38150)
(35692)
教育(33857)
资助(32563)
编号(28446)
重点(23919)
成果(23111)
(22286)
(22199)
计划(21333)
(20966)
创新(20795)
科研(20509)
课题(19955)
科技(18932)
期刊
(56932)
经济(56932)
研究(38736)
中国(30093)
学报(29113)
(26355)
科学(25640)
管理(21975)
大学(21268)
学学(20200)
(18896)
农业(17804)
教育(17054)
技术(14610)
(10938)
金融(10938)
(10321)
财经(9849)
统计(9769)
业经(9338)
经济研究(9149)
(9135)
(8399)
科技(8275)
业大(8196)
决策(8120)
(7768)
技术经济(7741)
图书(7479)
问题(7286)
共检索到214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银巧  李存东  赵传德  
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按照不同的原则确定玉米适宜种植密度-高地力田块"以光定株"、中低地力田块"以产定株,"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权重法计算土壤理化环境、播种质量和整地质量等多个生态环境因子对出苗率的综合影响,进而确定适宜播种量。从而构建了基于作物——环境关系、可适用于不同时空环境不同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的玉米适宜密度和播种量确定知识模型。模型验证利用北京、济南和沈阳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不同品种资料和土壤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实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银巧  郭新宇  赵春江  赵传德  李存东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知识模型。【方法】运用知识工程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通过定量计算玉米品种特征值与生态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动态知识模型。依据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原理,建立了玉米适宜播期确定知识模型。【结果】模型验证利用北京、济南、沈阳等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8个不同品种数据资料,对所建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河北滦平、山东济南、辽宁沈阳3个不同地区的气象资料和农大108品种资料对播期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普适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鹄生  罗会明  彭景武  
本文以每平方米播种种子数为密度指标,对三个不同千粒重品种进行了四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秧苗素质、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500粒/m2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处理及对照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出了三个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500粒/m2。根据各处理的结果建立了播种量与千粒重和密度关系的方程式,Z=2.2293X+0.0183Y-61.17,只要确定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将该品种千粒重代入即可求出播种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涛  黄毅  杨懿  刘伟  韩双  王义明  张玉龙  
研制了一种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玉米,又能同时施水、施肥的小型播种机。该机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业技术要求,调节每穴施水量、施肥量和播种量;种子和肥料分开,避免了肥料烧苗;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具有鼠道特征,实现了自动覆土,防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印佩文  宋廷茂  彭祚登  刘勇  赵朝中  李志丹  李万棋  
研究本地区培育兴安落叶松播种苗(1-0)型的适宜播种量与最合理密度.提出当地适宜播种量为6~7 kg,合理密度为1200株/m~2(每亩44万株).当兴安落叶松种子播种净度为95%,发芽率为40%~65%,千粒重为3.5~4 g时,在西林吉林业局中心苗圃目前技术条件下,播种量的损耗系数是1.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红光  袁静超  刘剑钊  闫孝贡  张洪喜  梁尧  任军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冬  李成华  汤秋艳  杨宇  马颖  
为了对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工作时产生的随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在4种不同速度下进行播种机振动信号采集试验。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以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表明播种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相关性,这种周期性和相关性随速度的增加而明显;以自功率谱密度函数表明播种机工作状态下不同频域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播种机工作时主要为低频振动,振动能量随播种速度的增加而增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华  何波  
为了克服传统播种机在地表覆盖和免耕条件下开沟播种中存在的问题,将铲式成穴器与倾斜圆盘勺式玉米精密排种器组合设计成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在对铲式成穴机构成穴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成穴器参数对成穴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穴孔长度、穴孔宽度和穴距与成穴器参数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分析了打穴铲的运动规律,为成穴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排种器排种质量与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Pro/E建模和装配,对铲式播种机进行了虚拟设计,并采用ADAMS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进而采用神经网络优化技术,确定了播种不同玉米种子时播种机的优化参数,为铲式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菊  
葫芦岛市地处辽西走廊,全市有耕地面积339万亩,玉米是全市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70%。但辽西地区由于十年九春旱,加上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很难保证播种农时,造成产量低,使农民增收徘徊不前。按照国务院提出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沈学善  王昌桃  张玉兰  刘定辉  
设置3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四川丘陵区机播夏玉米生长特征、产量及倒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产量和倒伏的主要因素。营养生长阶段玉米株高、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群体生物量和有效穗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达7500株.hm-2提高穗着粒、百粒重、空秆率,降低穗长、结实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当密度为6000株.hm-2,施氮量375 kg.hm-2能获得最佳产量。夏玉米倒伏以茎折为主,茎折多发生在受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的基部第5节和第6节,密度为6000株.hm-2且施氮量375.hm-2能降低总倒伏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姚艳荣  裴翠娟  董志强  贾秀领  马瑞昆  
为明确播前底墒、播种密度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的产量效应,于2008-2009年度,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降水92.5 mm的干旱年型,播前土壤底墒(2 m土层内)由518 mm增至541 mm,产量提高14.7%;再进一步增至560 mm,增产甚微(0.4%)。在较低底墒基础上增加23 mm,增产1 180.9 kg/hm2,供水效率增量为51.3 kg/(hm2.mm)。低墒条件下增加密度和灌水增产较为明显,但改善播前底墒的增产作用显著高于生育期播种密度和增灌开花水的作用。因此,播前造墒是实现小麦节水高产的重要措施。在底墒较低情况下通过增加密度和灌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段玉  弓钦  李焕春  于传宗  
马铃薯是内蒙古后山旱农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和马铃薯加工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旱地马铃薯适宜播种时期为5月1日左右,适宜密度为57000株/hm2左右;5月21日左右播种,水分亏缺较大,薯块含水量高,淀粉含量较低,适口性差,不利于贮运;5月11日左右播种不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而且会导致各种病害,叶片死亡程度较重。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优化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促进旱地马铃薯增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启滨  王建楠  李毅念  何瑞银  丁启朔  
【目的】为探明单粒精播种植方式种间距对小麦根系的土层分布影响,构建了基于根系数字化仪实测根系3D拓扑结构数据下MATLAB分割分析复合型小麦根长密度(RLD)定量技术,获取大田条件不同种间距单株稻茬麦RLD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和相对根长密度(NRLD)分布模型。【方法】选用宁麦13为试验材料,采用免耕等距单粒线播法,分别于2020和2021年进行稻茬小麦的免耕种植试验,设置单粒精播种间距1.5、3.0、4.5、6.7、9.0 cm共5个处理(JT1.5、JT3、JT4.5、JT6.7、JT9),行距20 cm。RLD分析采用根系构型数字化仪实测根系3D拓扑结构配合Pro-E软件数字重构,辅以MATLAB实现基于“空间voxel元技术”的根系生长空间3 cm~3精细分割和定量分析,跟踪各土层RLD分布动态和NRLD模型。【结果】不同处理的单株稻茬麦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小,0—9 cm土层深度内分布的稻茬麦根系达总根量95%以上,超过9 cm土层深度小麦根系急剧减小;单株小麦根系扩展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根构型以种子位作为中心点向四周拓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拓展方向性和约束性。群体稻茬麦RLD随种间距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在JT4.5最大;RLD扩展面积随种间距的增大而不断增加,最大可达22 972 mm~2。过高与过低的群体都造成不良的根构型影响,适宜的播种密度才能创建最佳的根系3D分布,实现土壤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经归一化处理后0—20 cm土层NRLD分布同时符合三次多项式和指数模型,两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极好(R~2>0.99,RMSE<0.1),但指数模型更符合随土层深度的RLD特征实际。【结论】融合根系数字化仪实测根系3D拓扑结构与MATLAB分割分析的复合型小麦根长密度定量技术实现了单粒精播稻茬麦不同种间距的单株及群体双尺度的根长密度分布动态的定量描述,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麦精确耕种、水肥精准运筹、根构型调控等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沈学善  王昌桃  刘定辉  
为探索川中丘陵区套作春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倒折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群体干物质和叶面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群体的调控效应大于单株。‘成单30’种植密度由3.75×104株/hm2增加至6×104株/hm2,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6×104株/hm2后,穗粒数、百粒重显著降低,茎秆倒折率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玉米减产。小麦玉米套作"双三O"种植模式下,供试品种"成单30"获得较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5.25×104~6×104株/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吐丝期LAI为4.7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位国建  方会敏  崔荣江  荐世春  
研制一种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茬粉碎还田、起垄、施肥、精密播种联合作业的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对其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仿形机构、灭茬刀转速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垄高、垄顶宽、垄间距合格率分别达到94.73%、90.64%和90.13%;粒距合格指数92.0%,标准差11.99,变异系数5.24%;漏播指数4%,重播指数4%;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88.3%,种下施肥合格率为89.7%,变异系数分别为9.71%和10.32%。该机田间作业垄形规则,种、肥田间分布均匀合理,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组合,更好地满足了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