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3)
2023(5117)
2022(4223)
2021(3765)
2020(3086)
2019(6656)
2018(6303)
2017(11692)
2016(6454)
2015(6675)
2014(6263)
2013(6021)
2012(5344)
2011(4778)
2010(4458)
2009(4067)
2008(3873)
2007(3222)
2006(2654)
2005(2129)
作者
(21226)
(17746)
(17662)
(16450)
(11039)
(8764)
(7698)
(7200)
(6681)
(6076)
(5970)
(5835)
(5722)
(5621)
(5462)
(5357)
(5319)
(5293)
(5064)
(4879)
(4694)
(4338)
(4177)
(4006)
(3944)
(3846)
(3793)
(3790)
(3745)
(3564)
学科
(22973)
经济(22944)
(18221)
管理(18000)
(13728)
企业(13728)
方法(11612)
数学(10677)
数学方法(10618)
(7649)
(6722)
(6543)
贸易(6543)
(6406)
中国(5642)
(5472)
业经(5423)
农业(5246)
技术(4536)
环境(4328)
(4192)
财务(4191)
财务管理(4187)
企业财务(3996)
产业(3754)
(3725)
(3507)
(3447)
地方(3420)
(3344)
机构
大学(90763)
学院(90654)
(36501)
经济(36000)
管理(34461)
研究(31977)
理学(31408)
理学院(31022)
管理学(30449)
管理学院(30319)
(27514)
科学(23318)
农业(22473)
中国(22193)
业大(21642)
(18192)
(17472)
研究所(16578)
农业大学(15489)
中心(14247)
(14190)
财经(12255)
(11737)
(11646)
(11390)
科学院(11321)
经济学(11227)
(10999)
(10989)
(10938)
基金
项目(71635)
科学(55594)
基金(53819)
(50965)
国家(50566)
研究(43173)
科学基金(42059)
自然(30094)
基金项目(29494)
自然科(29463)
自然科学(29448)
社会(29218)
自然科学基金(28959)
(28180)
社会科(27822)
社会科学(27814)
(24462)
资助(20501)
教育(18937)
计划(16487)
重点(16399)
(15699)
(15027)
(15018)
(14910)
科技(14890)
创新(14747)
编号(14741)
科研(14727)
(13472)
期刊
(31924)
经济(31924)
学报(24839)
(24162)
研究(19549)
科学(19216)
大学(17154)
学学(16903)
农业(16343)
中国(14145)
管理(10311)
(10008)
(8937)
业大(8051)
农业大学(7112)
经济研究(6267)
(6256)
业经(6222)
(5769)
金融(5769)
财经(5678)
科技(5665)
中国农业(5195)
技术(4959)
商业(4834)
(4807)
问题(4735)
自然(4386)
林业(4302)
资源(4169)
共检索到115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文  阙月美  韩玉珍  傅永福  赵德刚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浇根处理可促进棉花早现蕾。内源激素检测表明,外施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玉米赤霉烯酮能够促进棉花提早现蕾可能与其提高花芽分化期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改变了棉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平衡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娟  韩玉珍  赵德刚  傅永福  孟繁静  
大麻(Cannabissativa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则提高大麻雌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来促进大麻的雄性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沛蓉  冯楠楠  郑豪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卞建春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乳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SC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ZEA(0、0.1、1、10、20、30μmol·L~(-1))处理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试剂盒检测ZEA对SC的毒性作用;乳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外乳酸产生的影响;丙酮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丙酮酸产生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SC乳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产生关键酶LDH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随着ZEA浓度的增加,ZEA对SC的细胞毒性逐渐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细胞内、外乳酸含量和细胞内的丙酮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跨膜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乳酸脱氢酶(LDH)在1、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呈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DH的荧光强度随着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ZEA可以抑制SC乳酸产生,干扰SC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对雄性生殖功能产生损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杨维仁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Chi F  
【目的】研究1.0 mg·kg-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方法】将36头试验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g·kg-1改性蒙脱石(商品名:Calibrin-Z),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mg·kg-1 ZEA,试验3、4和5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4.0 g·kg-1 Calibrin-Z。预饲期7 d,正式期22 d。【结果】与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孙华  黄丽波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F.Chi  
【目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由谷物及其产品滋生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代谢产物、肝肾组织病理学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头健康三元(斯格×长×大)杂交断奶母猪(10.36±1.21)kg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ZEA 1.1、2.0和3.2 mg·kg-1。预饲期7 d,正式期18 d。试验结束后,对仔猪禁食12 h后进行前腔静脉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待测血清代谢产物含量。采血后,仔猪电击致死放血屠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春亭  潘丽琴  胡会  石金姿  朱洁莹  崔红杰  黄小红  
为探究连翘酯苷A(FA)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猪肾上皮细胞(PK-15)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体外培养PK-15细胞,经36.55 μg·mL~(-1 )ZEA和不同浓度(31.25、62.5、125 μg·mL~(-1))FA处理24 h,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Hoechest 33342活细胞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活性氧(ROS)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的Bax、Bcl-2、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浓度在125 μg·mL~(-1)以下的FA可以提高PK-15细胞存活率;FA能显著提高经ZEA处理的PK-15细胞存活率,且能显著降低经ZEA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性,抑制ZEA引起的ROS的生成;ZEA能显著升高Bax、Caspase-8、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Bcl-2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F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Bcl-2 mRNA的表达量,降低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上述结果说明ZEA会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但FA可通过抑制内源性凋亡途径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 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 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 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mg/m 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 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冬小麦(T.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越冬期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和茎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茎尖ZEN含量逐渐增加,11月下旬含量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1月下旬又出现一个小的含量高峰。在小麦茎尖ZEN含量出现高峰前后(11月底.12月初),茎尖细胞中线粒体和质体的体积增大,形状也发生变化,线粒体从低温诱导前的圆球形变为长形、哑铃形、环形或者不规则形等形状,哑铃形质体出现频率也较高,核膜孔处于开放态。在茎尖出现第二次ZEN含量高峰时,观察到线粒体和质体内部结构明显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国凤利  王凡玲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已证明它与冬性植物的春化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供试材料为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种子前发后在4℃下春化4周,提取幼苗的水溶性总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层析基质为琼脂糖凝胶Sepharose4B,配体为玉米赤霉烯酮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总蛋白溶液先经过Sepharose4B结合后,再与连有配体的亲和胶进行反应,然后洗去非结合蛋白;改变洗脱条件,进一步洗涤得到的为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ZBP)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存在两种玉米赤霉烯酮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玉珍  孟繁静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了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个组分上,特异结合组分可能在Rm0.5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君  王玫  于珂  马惠蕊  王玉坤  曹远银  
建立玉米赤霉烯酮(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选用ZEN多克隆抗体对ZEN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首先将ZEN-BSA与36﹟微球偶联,同时加入待检的游离的ZEN小分子和其标记有生物素的ZEN多克隆抗体,偶联抗原和目标抗原竞争结合生物素标记抗体,通过报告分子SA-PE在532nm波长的激光下,即可检测出报告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检ZEN的量成反比。通过优化液相反应体系中ZEN多克隆抗体浓度以及抗原抗体孵育时间,建立了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偶联抗原为ZEN-BSA,偶联量为100μg。Z...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利  王莹  何成华  施志玉  杨彦琼  赵士侠  吴康平  张海彬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定量检测饲料中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的方法。采用层析柱和免疫亲和柱结合净化提取液的方法,确定乙腈-水(体积比为9∶1)为最佳提取溶液,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λx)和发射波长(λm)分别为274 nm和440 nm。色谱检测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体积比为10∶46∶44);检测波长为激发波长274 nm,发射波长440 nm;柱温25℃,流速0.6 mL.min-1。HPLC-FLD对F-2毒素进行定量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y=1 416 362.246x+2 771.577(R2=1.000 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齐德生  
通过体外试验,将腐殖酸钠(humic acid sodium)与不同吸附剂进行复合,并进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毒效果研究,筛选出对ZEN吸附效果最佳的复合剂,并对构成复合剂的2种吸附剂比例进行研究,选出最佳比例,在本研究中称为最佳复合剂G,进一步研究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缓冲液pH、温度、处理时间、复合剂G的添加量、玉米赤霉烯酮的初始浓度、碱解析)对复合剂G吸附ZEN的影响。结果显示,1)试验中几种吸附剂中,腐殖酸钠与活性炭(active carbon)复合之后,脱毒效果高达95.17%,解析率约为4.94%,单独使用腐殖酸钠吸附ZEN的脱毒率为79.53%,通过腐殖酸钠与活性炭复合,其脱毒效果更好,并且复合剂G与ZEN形成的复合物非常稳定;2)在37℃条件下添加0.15%的复合剂G,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溶液的pH升高,吸附率逐渐升高,pH在7~8之间时达到最高;3)ZEN初始浓度对复合剂G吸附ZEN有显著影响(P <0.05),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英  张超  付建新  赵宏波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中国最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桂花的花芽分化和花开放对环境条件要求各不相同,使得这2个生物过程相对独立。综述了桂花花芽分化和花开放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不同类型、性别品种的花芽分化和花开放的环境条件,分析相关机制和原因,以期为桂花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秋桂花芽分化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相对低温能显著促进分化,四季桂秋季开花的成花机制同于秋桂,而其他季节开花则由不同机制控制;花芽分化完成后花的开放需要感受足够的相对低温,不同品种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品种间花期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