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0)
- 2023(8189)
- 2022(6810)
- 2021(6185)
- 2020(5271)
- 2019(11908)
- 2018(10915)
- 2017(19822)
- 2016(11267)
- 2015(12299)
- 2014(11579)
- 2013(11383)
- 2012(10674)
- 2011(9558)
- 2010(9292)
- 2009(8487)
- 2008(8293)
- 2007(7331)
- 2006(6370)
- 2005(5578)
- 学科
- 济(40714)
- 经济(40659)
- 管理(29854)
- 业(29155)
- 企(23320)
- 企业(23320)
- 方法(18449)
- 学(16756)
- 数学(16170)
- 数学方法(15993)
- 农(11605)
- 财(11472)
- 中国(10707)
- 业经(8834)
- 贸(8766)
- 贸易(8762)
- 易(8523)
- 农业(7822)
- 制(7196)
- 技术(6929)
- 务(6835)
- 财务(6831)
- 财务管理(6816)
- 环境(6792)
- 企业财务(6537)
- 地方(6521)
- 划(6034)
- 银(5969)
- 理论(5951)
- 银行(5899)
- 机构
- 大学(164715)
- 学院(160737)
- 研究(63077)
- 济(61560)
- 经济(60455)
- 管理(55563)
- 理学(49145)
- 理学院(48424)
- 管理学(47119)
- 管理学院(46870)
- 科学(46216)
- 农(45858)
- 中国(45073)
- 农业(37352)
- 京(35686)
- 所(35396)
- 业大(35347)
- 研究所(33091)
- 中心(27587)
- 财(26231)
- 农业大学(24763)
- 江(23770)
- 院(22613)
- 北京(21920)
- 室(21806)
- 省(21483)
- 财经(21404)
- 科学院(20714)
- 范(20341)
- 实验(20212)
- 基金
- 项目(119157)
- 科学(92023)
- 基金(88531)
- 家(83910)
- 国家(83279)
- 研究(72360)
- 科学基金(68457)
- 自然(49895)
- 自然科(48758)
- 自然科学(48740)
- 自然科学基金(47928)
- 基金项目(46928)
- 省(46446)
- 社会(45965)
- 社会科(43527)
- 社会科学(43513)
- 划(41069)
- 资助(35531)
- 教育(32681)
- 重点(28033)
- 计划(27570)
- 编号(25187)
- 科技(25127)
- 创(25075)
- 部(25035)
- 发(24957)
- 科研(24565)
- 创新(23655)
- 业(22992)
- 专项(21226)
共检索到229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敏 周雪梅 杨立杰 黄丽波 冯蕾 邵明慧 杨晨 杨维仁 杨在宾 姜淑贞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断奶小母猪子宫形态学和子宫内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阳性分布规律及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5—28日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40头,产床上适应环境10 d后转入单体笼(0.48 m2)。根据日龄(35—38)和平均体重(14.01±0.86 kg),将40头试验小母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trol)饲喂基础饲粮,处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沛蓉 冯楠楠 郑豪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卞建春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乳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SC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ZEA(0、0.1、1、10、20、30μmol·L~(-1))处理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试剂盒检测ZEA对SC的毒性作用;乳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外乳酸产生的影响;丙酮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丙酮酸产生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SC乳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产生关键酶LDH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随着ZEA浓度的增加,ZEA对SC的细胞毒性逐渐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细胞内、外乳酸含量和细胞内的丙酮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跨膜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乳酸脱氢酶(LDH)在1、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呈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DH的荧光强度随着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ZEA可以抑制SC乳酸产生,干扰SC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对雄性生殖功能产生损伤。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睾丸支持细胞 乳酸 丙酮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瞿波 廖玉才 李和平
根据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单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经(Gly4Ser)2Linker连接,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ZEN2 scFv。将ZEN2 scFv与碱性磷酸酶(AP)编码序列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基因ZEN2 scFv-AP,构建到pE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中均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为75 ku的可溶性蛋白条带,ELISA分析证实,细菌表达的ZEN2 scFv-AP融合蛋白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立快速、灵敏、经济的玉米赤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娟 韩玉珍 赵德刚 傅永福 孟繁静
大麻(Cannabissativa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则提高大麻雌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来促进大麻的雄性表达。
关键词:
性别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 大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孙华 黄丽波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F.Chi
【目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由谷物及其产品滋生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代谢产物、肝肾组织病理学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头健康三元(斯格×长×大)杂交断奶母猪(10.36±1.21)kg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ZEA 1.1、2.0和3.2 mg·kg-1。预饲期7 d,正式期18 d。试验结束后,对仔猪禁食12 h后进行前腔静脉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待测血清代谢产物含量。采血后,仔猪电击致死放血屠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国凤利 王凡玲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已证明它与冬性植物的春化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供试材料为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种子前发后在4℃下春化4周,提取幼苗的水溶性总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层析基质为琼脂糖凝胶Sepharose4B,配体为玉米赤霉烯酮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总蛋白溶液先经过Sepharose4B结合后,再与连有配体的亲和胶进行反应,然后洗去非结合蛋白;改变洗脱条件,进一步洗涤得到的为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ZBP)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存在两种玉米赤霉烯酮结...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亲和层析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玉珍 孟繁静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了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个组分上,特异结合组分可能在Rm0.5处。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高凤菊 武秋颖 许可 李亚子 李艳梅 谷守芹 范永山 巩校东
【目的】克隆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基因,分析其结构及在病菌发育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筛选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HSP家族成员,采用PCR技术克隆玉米大斑病菌01-23菌株的sHSP,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sHSP的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RNA-Seq和RT-qPCR分析sHSP在玉米大斑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筛选到3个sHSP家族成员(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克隆了01-23菌株中3个sHSP的DNA序列,编码的sHSP蛋白均属于弱酸、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58.97%—60.35%,而β-转角仅为2.69%—7.83%;亚细胞定位预测StHSP37.2和StHSP37.0位于细胞核,而StHSP22.6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含有近C端的ACD_sHSP-like结构域,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分别有2、3和5个保守基序;利用SWISS-Model和AlphaFill构建了sHSP单体的三级结构模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tHSP22.6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StHSP37.2和StHSP37.0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sHSP亲缘关系较近;玉米大斑病菌sHSP在菌丝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在分生孢子中表达量最低;StHSP22.6和StHSP37.2与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诱导显著负相关,在14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上调6.45和18.12倍,21、28 d时StHSP37.2表达量仅上调2.56、1.78倍,而StHSP22.6表达量与WT无显著差异;StHSP37.0与HT-毒素诱导显著正相关,14、21和28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59.23%、86.30%和88.11%;通过与玉米大斑病菌sHSP显著相关的表达基因挖掘,推测StHSP37.2和StHSP22.6主要与HSP90、HSP104、分解代谢及线粒体Mg2+转运有关,而StHSP37.0主要与液泡碱性氨基酸转运、有机合成和分泌有关。【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HSP家族成员既具有高度保守性,又与其他sHSP有结构和系统发育的差异性;不仅与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发育相关,在HT-毒素诱导过程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杨维仁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Chi F
【目的】研究1.0 mg·kg-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方法】将36头试验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g·kg-1改性蒙脱石(商品名:Calibrin-Z),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mg·kg-1 ZEA,试验3、4和5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4.0 g·kg-1 Calibrin-Z。预饲期7 d,正式期22 d。【结果】与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恩东 K R Sultan B Nowak J Hartung
利用Westernblot技术 ,检测长途运输试验猪骨骼肌 (背最长肌和臀大肌 )中分属于HSP70 家族和HSP90 家族的 4种应激蛋白 (HSP70 ,HSP72 ,HSP86和HSP90 )的表达。所有运输应激猪和对照猪肌肉组织中均检测到了上述 4种HSP。对照猪组织中HSP的表达说明HSP除了在受应激的细胞内行使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独立于应激刺激应答以外的其它作用。6h的长途运输后 ,HSP的表达量明显不同 ,HSP70 和HSP72 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虽然有一定的增加 ,但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HSP86和HSP90 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 ,尤以H...
关键词:
猪 运输 应激 应激蛋白 骨骼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梓峰 李巧 徐红梅 李悦悦 殷实 何翃闳 熊燕 兰道亮 李键 熊显荣 付伟
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用不同剂量ZEN处理MAC-T细胞36 h,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染色并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筛选ZEN添加的合适剂量;接着,试剂盒检测ZEN对MAC-T细胞中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ZEN对MAC-T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ZEN(0.01~1.00μmol/L)有促进MAC-T生长的趋势,而高剂量ZEN(5.00~10.00μmol/L)显著降低MAC-T细胞数量;0.10μmol/L ZEN对MAC-T中ROS和线粒体数量无明显影响,但10.00μmol/L ZEN显著增加了MAC-T中ROS水平,降低了线粒体数量;RT-qPCR结果表明,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增殖基因(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同时提高了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量;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增殖基因(PCNA、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AIFM2)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显著促进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值得注意的是,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了乳脂合成相关基因(PPARγ、FASN、JAK-2),但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不同浓度ZEN对MAC-T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0.10μmol/L ZEN可以促进MAC-T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也会诱导凋亡基因表达;10.00μmol/L ZEN会诱导MAC-T细胞氧化应激、降低线粒体数量,抑制增殖、抗氧化、抗凋亡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凋亡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死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田海峰 胡乔木
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hsc70)cDNA序列全长,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大鲵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肌肉和垂体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大鲵hsc70基因cDNA全长为2 284 bp(GenBank登录号为HM998289),其中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87 bp(1~87)和253 bp(2 032~2 284),中间序列即编码区长为1 944 bp(88~2 031),编码647个氨基酸(AA);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性最高达83.5%,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则相对保守,与钝口螈的相似性达94%;根据其编码的AA序列构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苏岭 刘红柏
选用4种中草药方剂AH、CD、Ⅳ和APS,每日按体质量的3%混饲鲫鱼3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监测适温(18℃)及热刺激(28℃)1 h后的鲫鱼脑及肝脏中HSP 70表达水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鲫鱼体内2种组织中HSP 70的表达量在热刺激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适温和热应激条件下,鲫鱼肝脏组织中HSP 70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脑组织。而AH组、IV组和APS组热刺激后HSP 70 mRNA含量升高,但CD组热刺激后HSP 70 mRNA转录水平降低,且在肝脏中表达水平降低极为显著。4种方剂中尤以补血养气为主要功能的AH方剂在鲫鱼肝脏中对HSP 70表达水平有极大的促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亮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陆宏辉 许新松 万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00μmol·L~(-1) ZEA处理湖羊LC 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活性和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均显著升高,相对应蛋白表达水平(TP53、CASPASE9,P<0.01)极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cat,P<0.05;gsh-px、sod2,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OD2,P<0.01)极显著上升;m~6A相关基因alkbh5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ythdf3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增殖,促进湖羊LC凋亡,导致LC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刘亮 万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s)的毒性作用。[方法]试验采用湖羊LCs为试验材料,用200 μmol·L~(-1) ZEA 处理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qRT-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s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P53、CASPASE9,P<0.01);抗凋亡基因bcl-2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cat,P<0.05;gsh-px、sod2,P<0.01),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OD2,P<0.01);m~(6)A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alkbh5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极显著升高(P<0.01)、 ythdf3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s增殖、促进湖羊LCs凋亡,导致LCs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变化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