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
- 2023(907)
- 2022(774)
- 2021(678)
- 2020(569)
- 2019(1245)
- 2018(1261)
- 2017(1945)
- 2016(1399)
- 2015(1578)
- 2014(1511)
- 2013(1482)
- 2012(1421)
- 2011(1255)
- 2010(1192)
- 2009(1000)
- 2008(992)
- 2007(942)
- 2006(794)
- 2005(668)
- 学科
- 学(2250)
- 济(2162)
- 经济(2155)
- 业(2047)
- 管理(2023)
- 米(1900)
- 玉(1896)
- 玉米(1879)
- 黍(1723)
- 玉蜀黍(1720)
- 蜀(1720)
- 蜀黍(1720)
- 企(1438)
- 企业(1438)
- 财(1207)
- 农(1177)
- 水产(1071)
- 动物(982)
- 动物学(915)
- 方法(874)
- 环境(826)
- 中国(800)
- 务(773)
- 财务(773)
- 财务管理(771)
- 企业财务(750)
- 农业(708)
- 地方(664)
- 物(640)
- 数学(622)
- 机构
- 学院(18647)
- 大学(18462)
- 农(10219)
- 研究(9214)
- 科学(8582)
- 农业(8503)
- 业大(6575)
- 所(6209)
- 中国(6173)
- 研究所(5820)
- 农业大学(5428)
- 室(5156)
- 实验(5055)
- 业(4938)
- 实验室(4898)
- 重点(4608)
- 省(4474)
- 京(4275)
- 中心(4112)
- 济(4031)
- 经济(3940)
- 科学院(3855)
- 技术(3680)
- 管理(3620)
- 部(3236)
- 理学(3193)
- 理学院(3076)
- 江(3035)
- 院(2950)
- 管理学(2860)
共检索到28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娟 韩玉珍 赵德刚 傅永福 孟繁静
大麻(Cannabissativa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则提高大麻雌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来促进大麻的雄性表达。
关键词:
性别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 大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沛蓉 冯楠楠 郑豪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卞建春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乳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SC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ZEA(0、0.1、1、10、20、30μmol·L~(-1))处理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试剂盒检测ZEA对SC的毒性作用;乳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外乳酸产生的影响;丙酮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丙酮酸产生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SC乳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产生关键酶LDH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随着ZEA浓度的增加,ZEA对SC的细胞毒性逐渐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细胞内、外乳酸含量和细胞内的丙酮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跨膜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乳酸脱氢酶(LDH)在1、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呈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DH的荧光强度随着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ZEA可以抑制SC乳酸产生,干扰SC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对雄性生殖功能产生损伤。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睾丸支持细胞 乳酸 丙酮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亮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陆宏辉 许新松 万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00μmol·L~(-1) ZEA处理湖羊LC 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活性和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均显著升高,相对应蛋白表达水平(TP53、CASPASE9,P<0.01)极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cat,P<0.05;gsh-px、sod2,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OD2,P<0.01)极显著上升;m~6A相关基因alkbh5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ythdf3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增殖,促进湖羊LC凋亡,导致LC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敏 周雪梅 杨立杰 黄丽波 冯蕾 邵明慧 杨晨 杨维仁 杨在宾 姜淑贞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断奶小母猪子宫形态学和子宫内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阳性分布规律及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5—28日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40头,产床上适应环境10 d后转入单体笼(0.48 m2)。根据日龄(35—38)和平均体重(14.01±0.86 kg),将40头试验小母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trol)饲喂基础饲粮,处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瞿波 廖玉才 李和平
根据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单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经(Gly4Ser)2Linker连接,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ZEN2 scFv。将ZEN2 scFv与碱性磷酸酶(AP)编码序列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基因ZEN2 scFv-AP,构建到pE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中均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为75 ku的可溶性蛋白条带,ELISA分析证实,细菌表达的ZEN2 scFv-AP融合蛋白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立快速、灵敏、经济的玉米赤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晓彤 李慧贤 胡康瑶 刘亮 万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s)的毒性作用。[方法]试验采用湖羊LCs为试验材料,用200 μmol·L~(-1) ZEA 处理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qRT-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s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P53、CASPASE9,P<0.01);抗凋亡基因bcl-2相对表达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cat,P<0.05;gsh-px、sod2,P<0.01),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OD2,P<0.01);m~(6)A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alkbh5显著降低(P<0.05)、mettl3和ythdc1极显著升高(P<0.01)、 ythdf3显著升高(P<0.05)。[结论]ZEA可抑制湖羊LCs增殖、促进湖羊LCs凋亡,导致LCs发生氧化损伤,产生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可能跟m~(6)A甲基化修饰变化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梓峰 李巧 徐红梅 李悦悦 殷实 何翃闳 熊燕 兰道亮 李键 熊显荣 付伟
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用不同剂量ZEN处理MAC-T细胞36 h,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染色并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筛选ZEN添加的合适剂量;接着,试剂盒检测ZEN对MAC-T细胞中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ZEN对MAC-T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ZEN(0.01~1.00μmol/L)有促进MAC-T生长的趋势,而高剂量ZEN(5.00~10.00μmol/L)显著降低MAC-T细胞数量;0.10μmol/L ZEN对MAC-T中ROS和线粒体数量无明显影响,但10.00μmol/L ZEN显著增加了MAC-T中ROS水平,降低了线粒体数量;RT-qPCR结果表明,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增殖基因(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同时提高了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量;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增殖基因(PCNA、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AIFM2)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显著促进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值得注意的是,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了乳脂合成相关基因(PPARγ、FASN、JAK-2),但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不同浓度ZEN对MAC-T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0.10μmol/L ZEN可以促进MAC-T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也会诱导凋亡基因表达;10.00μmol/L ZEN会诱导MAC-T细胞氧化应激、降低线粒体数量,抑制增殖、抗氧化、抗凋亡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凋亡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死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文 阙月美 韩玉珍 傅永福 赵德刚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浇根处理可促进棉花早现蕾。内源激素检测表明,外施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玉米赤霉烯酮能够促进棉花提早现蕾可能与其提高花芽分化期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改变了棉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平衡有关。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棉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 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 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 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mg/m 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 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冬小麦(T.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越冬期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和茎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茎尖ZEN含量逐渐增加,11月下旬含量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1月下旬又出现一个小的含量高峰。在小麦茎尖ZEN含量出现高峰前后(11月底.12月初),茎尖细胞中线粒体和质体的体积增大,形状也发生变化,线粒体从低温诱导前的圆球形变为长形、哑铃形、环形或者不规则形等形状,哑铃形质体出现频率也较高,核膜孔处于开放态。在茎尖出现第二次ZEN含量高峰时,观察到线粒体和质体内部结构明显增加。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玉米赤霉烯酮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国凤利 王凡玲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已证明它与冬性植物的春化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供试材料为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种子前发后在4℃下春化4周,提取幼苗的水溶性总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层析基质为琼脂糖凝胶Sepharose4B,配体为玉米赤霉烯酮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总蛋白溶液先经过Sepharose4B结合后,再与连有配体的亲和胶进行反应,然后洗去非结合蛋白;改变洗脱条件,进一步洗涤得到的为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ZBP)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存在两种玉米赤霉烯酮结...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亲和层析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玉珍 孟繁静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了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个组分上,特异结合组分可能在Rm0.5处。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冬小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君 王玫 于珂 马惠蕊 王玉坤 曹远银
建立玉米赤霉烯酮(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选用ZEN多克隆抗体对ZEN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首先将ZEN-BSA与36﹟微球偶联,同时加入待检的游离的ZEN小分子和其标记有生物素的ZEN多克隆抗体,偶联抗原和目标抗原竞争结合生物素标记抗体,通过报告分子SA-PE在532nm波长的激光下,即可检测出报告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检ZEN的量成反比。通过优化液相反应体系中ZEN多克隆抗体浓度以及抗原抗体孵育时间,建立了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偶联抗原为ZEN-BSA,偶联量为100μg。Z...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杨维仁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Chi F
【目的】研究1.0 mg·kg-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方法】将36头试验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g·kg-1改性蒙脱石(商品名:Calibrin-Z),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mg·kg-1 ZEA,试验3、4和5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4.0 g·kg-1 Calibrin-Z。预饲期7 d,正式期22 d。【结果】与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