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5)
2023(6137)
2022(5520)
2021(5169)
2020(4802)
2019(11005)
2018(10876)
2017(20742)
2016(11968)
2015(13572)
2014(13809)
2013(13890)
2012(13334)
2011(12220)
2010(12388)
2009(11729)
2008(11737)
2007(10893)
2006(9134)
2005(8168)
作者
(39301)
(33296)
(32921)
(31596)
(20897)
(16194)
(15146)
(13221)
(12298)
(11831)
(11209)
(10993)
(10722)
(10634)
(10561)
(10560)
(10347)
(9780)
(9577)
(9536)
(8645)
(8263)
(8214)
(7634)
(7464)
(7452)
(7449)
(7391)
(6987)
(6928)
学科
(50013)
经济(49967)
(29183)
管理(29008)
方法(25423)
(22758)
企业(22758)
数学(22686)
数学方法(22494)
(17455)
(13541)
(12478)
中国(11488)
地方(9471)
(9055)
贸易(9053)
农业(8912)
(8764)
业经(8553)
(8094)
(7819)
财务(7806)
财务管理(7784)
(7669)
理论(7377)
企业财务(7355)
环境(6831)
(6651)
银行(6593)
(6440)
机构
大学(182617)
学院(179708)
(69357)
经济(67872)
研究(65749)
管理(62263)
理学(53787)
理学院(53005)
管理学(51867)
管理学院(51533)
中国(47398)
科学(46778)
(44088)
(39465)
(37033)
农业(35856)
业大(34323)
研究所(34322)
(30896)
中心(29814)
(27502)
财经(25066)
北京(24494)
(24232)
师范(23853)
农业大学(23524)
(22686)
(22369)
经济学(22135)
科学院(21704)
基金
项目(121099)
科学(92392)
基金(86803)
研究(80299)
(79094)
国家(78510)
科学基金(64034)
(48352)
社会(48136)
基金项目(46259)
社会科(45387)
社会科学(45367)
自然(44562)
自然科(43474)
自然科学(43457)
自然科学基金(42671)
(41746)
教育(37558)
资助(36029)
编号(32190)
重点(28536)
(26518)
成果(26477)
(26117)
计划(26044)
(24418)
科研(24393)
科技(23559)
创新(23030)
课题(22581)
期刊
(73073)
经济(73073)
研究(46533)
学报(40957)
(39625)
中国(33072)
科学(32564)
大学(28033)
学学(26674)
农业(26547)
(25126)
管理(19356)
教育(16252)
(14731)
技术(13852)
(12964)
金融(12964)
财经(12635)
经济研究(11809)
业经(11278)
(11118)
业大(11063)
(10844)
问题(10165)
农业大学(9529)
图书(9146)
技术经济(8885)
资源(8850)
统计(8621)
科技(8415)
共检索到256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二锁  逯晓萍  王树彦  薛春雷  韩平安  董婧  任锐  李美娜  
【目的】研究玉米经EMS处理后诱变系与原自交系的蛋白表达机制,为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诱变后选育材料在株高发生变化及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等方面的分子理论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优良自交系AMD16和诱变后选育材料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以及检索技术,比较选育材料与原自交系叶片蛋白质组的差异,并对其候选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3300-ZmMDH6,最后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鉴定。【结果】EMS诱变后选育材料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1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5个蛋白质点在选育材料中特异表达,1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7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有2个差异蛋白质点在原自交系中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文媛  李飞武  闫伟  李葱葱  郝东云  郭长虹  
【目的】转基因育种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外源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整合进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获得通过自然进化无法获得优异性状,这是转入外源基因的"预期效应"。然而,外源基因插入受体植物还可能产生无法控制和预期的细胞、代谢或表型等方面的改变,即"非预期效应"。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抗虫转基因玉米为材料,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研究转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玉米之间的非预期效应,为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份已经进入中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世道  杨瑞秀  刘博  苑德鹏  姚远  孙艳秋  高增贵  
为了明确StSNF1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探究该基因在侵染寄主的不同时期、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过程中以及不同碳源培养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ID号为008026214,全长3 046 bp,位于scaffold_17负链的97 793-100 838位置。StSNF1与玉米圆斑病菌SNF1同源关系较近,由877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而成。StSNF1蛋白具有氮端的蛋白激酶结构域、氮端的碳代谢产物去阻遏蛋白激酶结构域和碳端的激酶相关结构域。在蛋白激酶结构域内,具有ATP结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文举   李亚娇   路雪萍   童伟杨   陈才俊   马培杰   陈泽辉   王小利  
【目的】探明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差异蛋白的特性,为揭示玉米的分子机理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以LP光敏感(NT32)和光钝感(NQR273)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的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九叶期采集幼嫩叶片,利用TMT技术对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共检测到差异蛋白191个,其中上调表达107个,下调表达84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半胱氨酸型肽酶活性及锰离子结合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蛋白水解和翻译过程是重要的分子功能类别。差异蛋白主要富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通路。筛选到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是关键途径。有79个差异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分别参与ROS体内平衡(19个)、贮藏物质保护(7个)、氨基酸代谢(8个)、其他功能基因(45个)。【结论】光敏感NT32玉米在长日照条件下ROS清除能力增强,贮藏物质保护能力及氨基酸代谢下降,其他功能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NT32玉米叶片以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了玉米的稳定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怀华  王莉雯  刘楠  刘旭  马侠  宁丽华  张华  崔德周  姜川  陈化榜  
【目的】分离授粉早期玉米花丝的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角度揭示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maysL.)自交系Ga25为试材,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与检索技术,比较自交授粉后1h和2h的花丝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与授粉1h的蛋白质组相比,在授粉2h后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个蛋白质点特异表达,19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3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23个蛋白质点,其余5个为未知蛋白;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壁合成(21.4%)、防御/抗胁迫(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泽立  杨会  祝静静  靳亮  李新征  马俊业  
【目的】Rf3是玉米CMS-S型不育系两个以上恢复基因中的标准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意义很大。【方法】利用自主创建的Rf3近等基因系不育群体(Ps)和可育恢复系群体(Pf)为试材,采用改进的双向(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技术,对苗期、成株期叶片细胞总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在Pf遗传背景下分子量为25.2kD,等电点为5.0的特异蛋白质RRPⅡ,优化了2D-PAGE技术。【结论】该特异蛋白质点的出现与消失可能与玉米CMS-S的育性恢复有一定关系,对其纯化分离将为Rf3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和进一步了解玉米质核互作不育表达模式的分子机制。结合本研究,文章还讨论了采用2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正高  杨华  祁志云  袁亮  柯剑鸿  张亚勤  
利用航空诱变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47,获得矮秆突变体,并对其株高、叶片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矮秆突变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对照的株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并且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株高的差异逐渐加大;航空诱变还影响突变体叶片的发育进程,但成株期总叶片数保持不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巩校东  王玥  张盼  范永山  谷守芹  韩建民  董金皋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MAPK基因St IME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系统解析目的蛋白质St Ime2的结构特征;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 IME2在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胁迫条件下(温度、氧胁迫、高渗胁迫)的表达,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本地Blast搜索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确定St IME2在基因组的精确位置;利用Prot Param在线分析St Ime2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SOMPA在线软件预测St Ime2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PHYRE2在线服务器对St Ime2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柏晗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发育阶段玉米上、中部籽粒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其功能,探明玉米粒位发育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粒位效应显著的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90 000株/Hm~2密度下种植,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0、3、6、12 D取果穗上部与中部籽粒。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蛋白质图谱。分别以0、3、6、12 D中部籽粒的凝胶作为参考胶,将上部籽粒凝胶与其进行比对,利用ImAge mAsTer 2D 7.0软件分析籽粒早期发育不同阶段上、中粒位蛋白质表达的差异。通过mALDI-TOF/TOF ms质谱分析及NCB...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睿  岳福良  张小红  张相琼  张小军  李文均  
EMS诱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诱变方法,能高效地创造各种突变体。本实验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3个特色花生品种(系)的种子,设置4个处理浓度(0.6%,0.9%,1.2%,1.5%)和4个处理时间(1,3,5,7 h),分析花生发芽率、产量以及种子的蛋白质、油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系)的发芽率绝大多数低于对照,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少数处理的产量出现较大提升。高油酸品种处理(0.6%,3 h)的产量和油酸含量均出现提高,产量达4582 kg/hM2,油酸含量达到84.1%,产量提高11%,油酸含量提高8%。高蛋白品系处理(0.9%,3 h;1.5%,5 h)蛋白质含量较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巩校东  范钰  李坡  杨阳  张长志  田兰  张晓玉  范永山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TK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目的蛋白质Stk2的结构特征;构建STK2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真核表达体系中的胞外分泌蛋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STK2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确切位置,解析Stk2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根据STK2的ORF序列及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GS115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并鉴定目的蛋白质。【结果】玉米大斑病菌STK2的ID为91433,该基因位于scaffold_3正链的1561986-1563262位置;Stk2蛋白具有MAPK类蛋白激酶的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英  卢存福  兰小中  杨凤娇  金德善  乔佩  卢骁  玉猛  陈玉珍  
为分析系列化学诱变对玉米自交系AS-9诱变后代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AS-9及其化学诱变自交第1代M1和第4代M4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同时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6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诱变M1和M4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数普遍高于对照;能在2代玉米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有54对,占引物总数的79.41%;M1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364 7,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12处,可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基础材料(ⅠCK)为一类,诱变系为一类;M4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34 6,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层面探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揭示籽粒自身防御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67 500株/hm2密度下种植,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5、10、15、20、30、40和50天(DAP)取果穗中部籽粒。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 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匹配Uniprot玉米蛋白数据库鉴定籽粒总蛋白,并且用基因本论(GO)注释按照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婧  逯晓萍  吕二锁  薛春雷  李俊伟  
为了优化玉米叶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条件,通过比较3种总蛋白提取方法对玉米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蛋白质上样量、IEF等电聚焦条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参数进行探索、优化;结果发现,与酚提取法和磷酸缓冲液法相比,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操作简单、方便,所得的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量多、背景清晰,是一种适用于提取玉米苗期叶片总蛋白的有效方法;同时筛选出: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样品上样量为800μg,聚焦条件为20 000 V/h,在浓度为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能够在17 Cm的IPg胶条上获得背景低、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优化体系适用于玉米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乐  李红兵  陈显让  郭尚洙  邓西平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研究短期渗透胁迫条件下,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T)及非转基因甘薯(NT)根系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方法】以水培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T)及非转基因甘薯(NT)根系为材料,用1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24h,以未胁迫的NT为对照,提取根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考染法凝胶染色,扫描凝胶图像用于软件检测。【结果】在T、NT和对照中分别检测到836,812,881个蛋白点;t测验发现,与对照相比,T和NT有34个蛋白点丰度发生1.5倍以上显著变化(P1.5,Quality>80)。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