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6)
2023(4617)
2022(4253)
2021(3854)
2020(3586)
2019(8563)
2018(8531)
2017(16780)
2016(9607)
2015(11100)
2014(11356)
2013(11447)
2012(10927)
2011(10007)
2010(10133)
2009(9554)
2008(9705)
2007(9057)
2006(7557)
2005(6781)
作者
(30907)
(26129)
(25971)
(24849)
(16311)
(12677)
(11958)
(10457)
(9570)
(9235)
(8798)
(8615)
(8606)
(8268)
(8252)
(8210)
(8176)
(7677)
(7527)
(7484)
(6708)
(6480)
(6351)
(6017)
(5946)
(5812)
(5769)
(5737)
(5391)
(5369)
学科
(41220)
经济(41185)
(24169)
管理(23841)
方法(22155)
数学(20034)
数学方法(19878)
(18518)
企业(18518)
(11862)
(10256)
(9743)
中国(9356)
(8350)
贸易(8350)
(8095)
地方(8040)
农业(7615)
业经(7165)
(6936)
(6388)
(6310)
财务(6297)
财务管理(6275)
企业财务(5886)
(5720)
银行(5682)
(5470)
金融(5467)
理论(5443)
机构
大学(145485)
学院(144422)
(57609)
经济(56334)
管理(52200)
研究(50187)
理学(45056)
理学院(44493)
管理学(43610)
管理学院(43343)
中国(36761)
科学(34208)
(33909)
(30787)
(27749)
农业(27542)
业大(26786)
(25551)
研究所(25522)
中心(23451)
(22202)
财经(20592)
北京(19215)
(18560)
(18512)
师范(18260)
农业大学(18059)
经济学(17954)
(17403)
(16991)
基金
项目(95271)
科学(72499)
基金(67528)
研究(65466)
(60482)
国家(60011)
科学基金(49127)
社会(39163)
(38491)
社会科(37009)
社会科学(36991)
基金项目(36084)
自然(33137)
(32815)
自然科(32329)
自然科学(32315)
自然科学基金(31747)
教育(30460)
资助(28168)
编号(26988)
成果(22276)
重点(22044)
(21098)
(20995)
计划(19810)
(19399)
科研(19219)
课题(18641)
创新(18246)
科技(17947)
期刊
(60678)
经济(60678)
研究(37797)
(30747)
学报(29544)
中国(26711)
科学(23937)
(20663)
农业(20604)
大学(20566)
学学(19595)
管理(16017)
教育(12857)
技术(12183)
(11468)
(11175)
金融(11175)
财经(10157)
业经(10044)
经济研究(9682)
问题(8770)
(8685)
(8568)
技术经济(7771)
业大(7745)
理论(7280)
统计(7225)
(6983)
商业(6894)
农业大学(6758)
共检索到205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怀华  王莉雯  刘楠  刘旭  马侠  宁丽华  张华  崔德周  姜川  陈化榜  
【目的】分离授粉早期玉米花丝的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角度揭示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maysL.)自交系Ga25为试材,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与检索技术,比较自交授粉后1h和2h的花丝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与授粉1h的蛋白质组相比,在授粉2h后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个蛋白质点特异表达,19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3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23个蛋白质点,其余5个为未知蛋白;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壁合成(21.4%)、防御/抗胁迫(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凡   徐芷琪   段雨洁   李阳阳   宋有洪  
为探究花丝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以安农591和先玉335为材料,设置土壤含水量为80%田间持水量(CK)和60%田间持水量(DS)的2个处理,在玉米花丝伸长速增期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比2个品种干旱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明确玉米花丝响应干旱的关键通路和相关候选基因。结果表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ko00940)和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ko00500)为玉米花丝响应干旱的关键通路。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通路中编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基因在干旱的玉米花丝中低表达。相关分析表明,编码4CL、CCR、CAD和POD的基因下调与木质素含量降低有关。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基因在干旱的玉米花丝中低表达;相关分析表明,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基因下调与蔗糖代谢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参与蔗糖和木质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木质素合成可能与玉米花丝耐旱相关,4CL、CCR、CAD和POD是木质素合成通路中玉米花丝耐旱的候选基因;此外,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可能与花丝伸长和花丝耐旱有关,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可能是调控花丝耐旱的关键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柏晗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发育阶段玉米上、中部籽粒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其功能,探明玉米粒位发育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粒位效应显著的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90 000株/Hm~2密度下种植,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0、3、6、12 D取果穗上部与中部籽粒。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蛋白质图谱。分别以0、3、6、12 D中部籽粒的凝胶作为参考胶,将上部籽粒凝胶与其进行比对,利用ImAge mAsTer 2D 7.0软件分析籽粒早期发育不同阶段上、中粒位蛋白质表达的差异。通过mALDI-TOF/TOF ms质谱分析及NCB...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文举   李亚娇   路雪萍   童伟杨   陈才俊   马培杰   陈泽辉   王小利  
【目的】探明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差异蛋白的特性,为揭示玉米的分子机理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以LP光敏感(NT32)和光钝感(NQR273)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的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九叶期采集幼嫩叶片,利用TMT技术对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共检测到差异蛋白191个,其中上调表达107个,下调表达84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半胱氨酸型肽酶活性及锰离子结合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蛋白水解和翻译过程是重要的分子功能类别。差异蛋白主要富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通路。筛选到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是关键途径。有79个差异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分别参与ROS体内平衡(19个)、贮藏物质保护(7个)、氨基酸代谢(8个)、其他功能基因(45个)。【结论】光敏感NT32玉米在长日照条件下ROS清除能力增强,贮藏物质保护能力及氨基酸代谢下降,其他功能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NT32玉米叶片以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了玉米的稳定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光利  董浩  宋绪鹏  毕军  朱国梁  陈靖  
将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研究杂交组合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油玉米花粉提高了普通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籽粒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籽粒中谷胺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这种影响导致了杂交植株与普通玉米自交植株之间蛋白质合成能力的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层面探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揭示籽粒自身防御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67 500株/hm2密度下种植,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5、10、15、20、30、40和50天(DAP)取果穗中部籽粒。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 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匹配Uniprot玉米蛋白数据库鉴定籽粒总蛋白,并且用基因本论(GO)注释按照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二锁  逯晓萍  王树彦  薛春雷  韩平安  董婧  任锐  李美娜  
【目的】研究玉米经EMS处理后诱变系与原自交系的蛋白表达机制,为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诱变后选育材料在株高发生变化及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等方面的分子理论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优良自交系AMD16和诱变后选育材料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以及检索技术,比较选育材料与原自交系叶片蛋白质组的差异,并对其候选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3300-ZmMDH6,最后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鉴定。【结果】EMS诱变后选育材料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1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5个蛋白质点在选育材料中特异表达,1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7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有2个差异蛋白质点在原自交系中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世道  杨瑞秀  刘博  苑德鹏  姚远  孙艳秋  高增贵  
为了明确StSNF1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探究该基因在侵染寄主的不同时期、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过程中以及不同碳源培养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ID号为008026214,全长3 046 bp,位于scaffold_17负链的97 793-100 838位置。StSNF1与玉米圆斑病菌SNF1同源关系较近,由877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而成。StSNF1蛋白具有氮端的蛋白激酶结构域、氮端的碳代谢产物去阻遏蛋白激酶结构域和碳端的激酶相关结构域。在蛋白激酶结构域内,具有ATP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戴景瑞  刘占先  鄂立柱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法】采用谷物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10个自交系及90个F1、F2杂交组合在两个种植地点的试验数据。【结果】蛋白质、淀粉、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方差(VG)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VGE)分别占各性状总遗传方差(VG+VGE)的38.5%和61.5%、48.2%和51.8%、48.2%和51.8%。在遗传主效应中,蛋白质、油分含量同时受控于种子和母体效应;淀粉含量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胚乳)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3个品质性状均以种子、母体×环境互作为主,未发现细胞质×环境互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泽立  杨会  祝静静  靳亮  李新征  马俊业  
【目的】Rf3是玉米CMS-S型不育系两个以上恢复基因中的标准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意义很大。【方法】利用自主创建的Rf3近等基因系不育群体(Ps)和可育恢复系群体(Pf)为试材,采用改进的双向(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技术,对苗期、成株期叶片细胞总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在Pf遗传背景下分子量为25.2kD,等电点为5.0的特异蛋白质RRPⅡ,优化了2D-PAGE技术。【结论】该特异蛋白质点的出现与消失可能与玉米CMS-S的育性恢复有一定关系,对其纯化分离将为Rf3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和进一步了解玉米质核互作不育表达模式的分子机制。结合本研究,文章还讨论了采用2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降志兵  陶洪斌  吴拓  王璞  宋庆芳  
采用离体玉米花粉高温处理的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高温对花粉的危害,首先在大田条件下种植郑单958作为材料,在散粉期采粉并对其进行高温处理。共设置3个温度处理(32、35、38℃),5个持续时间处理(5、10、20、30、60min),同时设定常温对照(CK)。研究测定了花粉经高温处理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率、小花受精率和总结实率,以反映高温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处理时间及互作对花粉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32和35℃情况下花粉活力持续时间较长,38℃和处理1h对花粉活力的伤害均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花受精率和总结实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缓缓   安洪周   李魁英   王延兵   谷亦   乔亚科   高增玉  
玉米花丝颜色是玉米特异性和一致性判定的重要农艺性状。为解析玉米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的遗传机制,以绿色花丝自交系WL134和紫色花丝自交系D7杂交构建的213份DH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2022年和2023年2 a环境下分别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在不同家系、不同年份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广义遗传力为0.864。2 a的花丝颜色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s,分布于玉米的第2,3,5,6,8,9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在4.83%~9.26%。在第5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稳定的在2 a数据中可重复检测到的位点qSC5,位于19.15~19.80 Mb, 2022年检测的LOD值为4.65,贡献率7.22%,2023年检测的LOD值为5.76,贡献率7.17%,为主效QTL位点。与前人的研究比对发现,该位点为调控花丝花青苷显色的新位点。基于qSC5两侧的SNP标记,DH群体中极端紫色花丝家系中90.91%的基因型为CCCC,而绿色花丝家系中该基因型仅占44.00%。该标记与玉米花丝颜色显著相关,可能与调控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的关键基因连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有洪  吴菲  吴玉银  邓安  冯金枝  吴仁良  王志伟  陈翔  张梁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等。花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的药理价值,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其药理机制尚不清晰,产品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利用现代作物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探明玉米花丝新型药用价值机理,加大玉米花丝的高附加值研发力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珊  张莉  吴巩  陈先敏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周顺利  
为探明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密度(52 500,112 500株/hm~2)下玉米果穗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动态。结果表明:增密使花丝生长速率降低,吐出苞叶的时间延迟,整个果穗的花丝可受精持续时间延长,但不影响花丝的衰老特性。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DH605和ZD958果穗花丝吐出苞叶的时间分别推迟3,1 d,可受精结实持续时间分别延长2 d和1~2 d。高密度下玉米果穗顶部花丝吐丝时间虽晚但仍然有正常受粉结实的潜力。利用分别套袋1~20 d每天统一授粉以及花丝衰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果穗可受精花丝百分率与衰老花丝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964~(***)),说明延迟授粉造成的花丝受精结实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早吐丝花丝的衰老造成的。总之,增密对吐出苞叶后的花丝衰老时间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延长整个果穗花丝衰老时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婧  逯晓萍  吕二锁  薛春雷  李俊伟  
为了优化玉米叶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条件,通过比较3种总蛋白提取方法对玉米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蛋白质上样量、IEF等电聚焦条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参数进行探索、优化;结果发现,与酚提取法和磷酸缓冲液法相比,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操作简单、方便,所得的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量多、背景清晰,是一种适用于提取玉米苗期叶片总蛋白的有效方法;同时筛选出: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样品上样量为800μg,聚焦条件为20 000 V/h,在浓度为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能够在17 Cm的IPg胶条上获得背景低、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优化体系适用于玉米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