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
2023(934)
2022(783)
2021(784)
2020(698)
2019(1489)
2018(1590)
2017(2524)
2016(1555)
2015(1712)
2014(1775)
2013(1567)
2012(1461)
2011(1296)
2010(1374)
2009(1220)
2008(1389)
2007(1378)
2006(1051)
2005(976)
作者
(5767)
(4662)
(4648)
(4377)
(2925)
(2317)
(2123)
(2048)
(1792)
(1675)
(1574)
(1561)
(1547)
(1529)
(1515)
(1460)
(1403)
(1369)
(1339)
(1285)
(1214)
(1186)
(1164)
(1128)
(1099)
(1031)
(1006)
(1005)
(994)
(993)
学科
(4003)
经济(4003)
管理(3681)
(2904)
方法(2697)
(2559)
企业(2559)
数学(2326)
数学方法(2185)
(1896)
(1896)
玉米(1879)
教学(1779)
(1721)
玉蜀黍(1720)
(1720)
蜀黍(1720)
(1687)
理论(1545)
(1067)
学法(964)
教学法(964)
(953)
(920)
财务(912)
财务管理(909)
(802)
企业财务(796)
学理(791)
学理论(791)
机构
学院(21480)
大学(20200)
研究(7713)
(7177)
科学(6759)
管理(6186)
农业(6012)
中国(5865)
业大(5292)
理学(5206)
(5141)
理学院(5090)
(4967)
(4745)
管理学(4739)
管理学院(4707)
研究所(4576)
经济(4519)
技术(4083)
农业大学(3813)
中心(3691)
(3658)
(3461)
北京(3410)
(3317)
工程(3278)
科学院(3123)
(3061)
(2964)
实验(2875)
基金
项目(13956)
科学(9466)
(8617)
基金(8594)
国家(8547)
研究(8280)
科学基金(6445)
(6396)
(5389)
自然(5217)
自然科(5099)
自然科学(5096)
自然科学基金(4974)
基金项目(4252)
资助(4166)
教育(4088)
科技(3913)
计划(3884)
编号(3568)
社会(3407)
重点(3377)
社会科(3217)
社会科学(3215)
成果(2989)
(2890)
科研(2842)
(2801)
(2775)
课题(2745)
专项(2701)
期刊
(6707)
学报(6540)
中国(5837)
(5456)
经济(5456)
农业(4706)
科学(4322)
大学(4083)
学学(3919)
研究(3791)
教育(3282)
技术(3203)
(2910)
管理(2629)
(2612)
业大(2248)
农业大学(1926)
统计(1776)
中国农业(1754)
图书(1748)
(1652)
(1387)
职业(1338)
决策(1336)
财会(1320)
会计(1280)
自然(1247)
技术经济(1224)
情报(1222)
科技(1174)
共检索到32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良学  安瑞春  贺喜全  
选用黄早4、Mo17、E28、150等4个优异玉米种质混合杂交,组建群体,经8代自交定向选择,育成了玉米自交系H152。以H152为亲本育成了湘玉7号、湘玉8呈两个新品种,已累计推广20多万hm2,经济效益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蔡治荣  祁志云  易红华  陈荣丽  
S181是采用杂交系谱法,聚合西南地方糯质资源独特品质和外来普通玉米资源高配合力等特性,创制出的优良糯玉米"三高"自交系。应用该自交系组配育成1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通过国审;改良S181育成两个新自交系,组配3个品种通过审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  余桂容  杜文平  徐利远  
糯玉米自交系Nb11是利用60Co-γ辐照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优质、早熟、高配合力、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直接利用该自交系选育出科玉白202和科白糯8号2个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此外,用Nb11及其转育系组配的糯玉米新组合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优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建昌  张世煌  李向拓  
阐述了玉米近交衰退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加性遗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作用以及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了系谱法不同世代家系的测交产量与家系世代的关系。提出了采用系谱法与家系内小群体轮回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并从S3家系开始进行家系内轮回选择和选育高产、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技术方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李雁  李槐芬  
采用Griffing方法4 模型Ⅰ,对7个自交系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及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在同一亲本的性状之间或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4113、7922、云143、云146在多数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就单株粒重而言, 4113、云143、云14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4113在单株粒重方面具有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表明它能将高产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方华  王允贵  马中义  吕学文  
针对我国高寒山区积温少、无霜期短,无杂交玉米,从搜集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入手,利用超早熟、抗寒冷玉米珍贵种质资源“坝上火玉米”,导入高配合力、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选育出极早熟优良自交系“承18”,总结出选育一环系和二环系相结合的顶交玉米育种的新途径,并分析该系的特点和育成经验,可为今后选育极早熟玉米自交系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玉荣  
本文指出《中图法》(第4版)对“H152/H152.3”类目在列类、分类以及注释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美丽  季水娟  
文摘对《中图法》(第四版)中“H152/H152.3”类目存在的问题,通过举例说明进行了揭示,并提出了修改“H152/H152.3”类目和注释的具体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爱花  韦新兴  吴永升  陈国品  郑德波  莫润秀  邹成林  黄开健  谭华  
选用具有Suwan血缘的25个自交系作为被测系,以温带自交系掖478、黄早4、MO17、丹340作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出F1杂交组合100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Su2-6-5-1、Su2-2-2-2、Su124、Su137-3、Su102、SW93-2-2-2、SW98-1-2自交系在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大部分表现为正值,其综合性状较好,利用它们作亲本,较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而Su119-1、Su127和Su5-8-2综合性状表现较差,需改良后方能利用。对于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为较大正效应值的组合有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升  邹成林  黄爱花  韦新兴  莫润秀  郑德波  谭华  黄开健  
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在DNA水平上分析种质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基因分型方法对1536个SNP位点的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在147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成功捕获1308个SNP标记,成功率达85.2%,数据缺失率小于20%。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47份玉米自交系有29份属于PB种质,108份玉米自交系属PA种质,其余10份为血缘混杂的玉米自交系。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商业杂交组合分离的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关系,可明确经过二环选系后这些美国种质的遗传关系,为更好地利用美国玉米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常思敏  
对三个材料各一个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配成的普通单交和改良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早代姊妹种(S_2、S_3)进行制种,产量可以提高40%左右,S_2的制种产量甚至成倍增加,不同材料同世代的姊妹种间增产幅度不一。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和整齐度与普通单交种相近,与不育胞质相结合将会进一步拓宽改良单交的利用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伯陶  蒋有绎  李春红  陈海林  赵克勇  孟祥启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6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的15个单交种的单株粒重配合力和花培出愈率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自交系中京4380的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gca)最高,出愈率的gca较高,而B670的单株粒重gca最低,但出愈率的gca却很高;单株粒重的gca与出愈率的gca两者不呈正相关;京4380×B670这一单交种在15个杂交组合中出愈率最高,花培反应最强。因此在进行玉米花培育种时,如果选用含有出愈率gca较高的亲本自交系的组合作材料,会有较高的出愈率,有可能培育出高配合力的花培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昆  赵明  郭小强  尚有军  王树安  王美云  
对50个玉米自交系叶向值与单叶光合速率(Pmax)及单株叶面积(S)关系的研究表明:①玉米株型与单叶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50个自交系按BLOV(穗上叶叶向值)和Pmax两性状可明显地分为12类。我国现常用玉米自交系以株型较松散而光合速率较高的类型为主(占32.0%),缺乏株型紧凑、光合速率低和株型松散、光合速率高或低的类型;②玉米株型与单株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我国目前常用紧凑型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往往偏小。以上结果表明为了取得玉米株型与光合生态、生理有种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钟碧  王秀全  刘昌明  张光祖  
本文对优质耐旱玉米自交系81565及其杂交种绵单一号的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81565是运用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基因重组,由TuxpeyP,B,C15S1×(金O3×获白)S2经一代姊妹交和6代自交选育而成。它既具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特性,又具有地方种质的适应性。它同南21-3组配的绵单一号,成功地解决了丰产、优质、广适的协调问题。81565的选育及利用,是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一个成功范例,为西南山地玉米区玉米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质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久然  郭景伦  郭强  尉德铭  孔艳芳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目前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类群划分。本项研究建立了从玉米种子、幼芽以及叶片组织中提取微量DNA的方法。从RAPD引物试验盒A至O共计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对玉米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的引物40个,其中具有特别明显多态性的引物10个。它们是F3、O20、A19、M2、M6、N11、N12、N19、C7和G14等。依据10个引物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5个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自交系共可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四平头血缘系统:包括黄早四、吉853、黄野四、四自四、196、81515、404、H21等共8个;Ⅱ类为瑞德黄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