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3)
- 2023(9977)
- 2022(9096)
- 2021(8580)
- 2020(7226)
- 2019(16861)
- 2018(16832)
- 2017(32508)
- 2016(17744)
- 2015(19857)
- 2014(19824)
- 2013(19728)
- 2012(17892)
- 2011(16058)
- 2010(15685)
- 2009(14312)
- 2008(13918)
- 2007(11913)
- 2006(10204)
- 2005(8634)
- 学科
- 济(68165)
- 经济(68084)
- 管理(50334)
- 业(47899)
- 企(40139)
- 企业(40139)
- 方法(35100)
- 数学(30642)
- 数学方法(30284)
- 农(17649)
- 财(16856)
- 中国(16629)
- 学(15900)
- 业经(14659)
- 地方(13480)
- 贸(11987)
- 贸易(11983)
- 农业(11970)
- 理论(11739)
- 易(11584)
- 和(11239)
- 务(11207)
- 财务(11146)
- 财务管理(11127)
- 环境(10836)
- 技术(10824)
- 制(10750)
- 企业财务(10586)
- 划(9594)
- 教育(9347)
- 机构
- 大学(249758)
- 学院(247484)
- 管理(100894)
- 济(92992)
- 经济(90829)
- 理学(88662)
- 理学院(87613)
- 管理学(85939)
- 管理学院(85524)
- 研究(81805)
- 中国(58260)
- 科学(53814)
- 京(53056)
- 农(43248)
- 所(41841)
- 财(41684)
- 业大(40690)
- 研究所(38598)
- 中心(36844)
- 农业(34420)
- 财经(34321)
- 江(34020)
- 北京(33419)
- 范(32524)
- 师范(32227)
- 经(31291)
- 院(29368)
- 州(28275)
- 经济学(26914)
- 技术(26464)
- 基金
- 项目(177937)
- 科学(138660)
- 基金(128736)
- 研究(127019)
- 家(113528)
- 国家(112617)
- 科学基金(95847)
- 社会(78067)
- 社会科(73861)
- 社会科学(73839)
- 省(69678)
- 基金项目(69124)
- 自然(64662)
- 自然科(63131)
- 自然科学(63112)
- 自然科学基金(61970)
- 划(59191)
- 教育(57972)
- 资助(53310)
- 编号(51544)
- 成果(41180)
- 重点(39678)
- 部(38776)
- 发(37239)
- 创(37025)
- 课题(35255)
- 科研(34559)
- 创新(34504)
- 计划(33295)
- 教育部(32799)
共检索到344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银贵 曹永胜 田兰芝 邸垫平 苗洪芹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牛 李媛 廖华明 李长虹 王全生
通过1997年在四川剑阁以粉锈宁不同浓度造成白粉病病情梯度的试验,分别比较了现行较多的以茎和叶为单位的两种病情调查分级方法及小麦扬花、灌浆、乳熟期病情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成株期的调查,以叶为单位的病情调查分级方法更优,建议成株期白粉病病情记载采用病叶率和叶病指;扬花、灌浆、乳熟三期,均以叶病指与千粒重的相关最高,扬花期病情对千粒重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兵 李少昆 王克如 王方永 谭海珍 刘国庆 陈江鲁
【目的】阐明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并对其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的病叶材料,在不同发病时期的病谱田和大田同步测定其光谱和发病严重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病叶光谱反射特征、微分光谱特征差异。【结果】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发病时期的黄萎病的病叶光谱均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400~700nm)到近红外区(700~1300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光520~680nm波段范围内尤为明显。当病叶严重度达到b2(25%)时,可作为病害识别的临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高光谱 识别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婧 姜钰 胡兰 刘可杰 徐秀德
【目的】针对高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在生产上突发流行问题,以利用寄主抗病性控制病害为目的,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筛选高粱抗炭疽病资源,明确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关系,为高粱抗炭疽病育种和田间病害产量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2016—2017年连续2年以高粱炭疽病菌(C.sublineolum)菌株SY-1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74份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炭疽病特性进行测定和评价;利用已知对高粱炭疽病抗性不同的20份高粱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病害不同程度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高粱主要产量性状与炭疽病为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从供试的74份资源中,筛选出表现高度抗病(highly resistant,HR)资源21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28.38%;抗病(resistant,R)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6.22%;中度抗病(moderately resistant,MR)资源2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5.14%;感病(susceptible,S)资源8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0.81%;高度感病(highly susceptible,HS)资源7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9.46%。病害严重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炭疽病对高粱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不同病情级别间的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差异显著;病害严重程度(1—9级)间的穗粒重损失率幅度为0.37%—78.00%,千粒重损失率为0.03%—44.43%。相关分析表明,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与病害级别均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升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逐渐升高,且穗粒重损失率比千粒重损失率升高更快。病害严重度与症状表现关系密切,高度抗病(1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小斑点,无分生孢子盘产生;抗病(3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及椭圆形小型病斑,有零星分生孢子盘;中抗(5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大量不规则圆形、椭圆形斑点,有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枝梗亦有椭圆形斑点;感病(7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病斑,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部枝梗病斑明显,部分叶片枯死,个别植株近于死亡。高度感病(9级)资源植株叶片上病斑连片,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穗部枝梗病斑较多,大部分叶片枯死,植株近于死亡。【结论】筛选出21份高抗资源,明确了高粱炭疽病病情级别与高粱产量损失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增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相应升高。此外,高粱炭疽病不同病情级别相对应病害症状明显不同。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 抗性鉴定 产量损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春生 高家樟 曹国平 黄守行 刘二明 刘承龙 谢伟 罗学义 肖青
考查了稻曲病不同曲果数在单穗上的分布 .应用 Q型系统聚类分析 ,以曲果纵横径比、百曲果重、单穗实粒重、结实率、损失率为指标进行数量分类 ,确定了稻曲病病情新分级标准 ,即 0级 :未发病 ; 级 :1粒曲果 ; 级 :3粒曲果 ; 级 :3~ 5粒曲果 ; 级 :6~ 9粒曲果 ; 级 :1 0粒以上曲果 .并利用韦伯模型描述了稻曲病病情指数和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关键词:
稻曲病 病情指数 聚类分析 韦伯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惠康 张兰新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王新一 王帅 贾晓辉 薛腾 白静
调查2004年沈阳地区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并通过不同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反映沈单14和沈农1号玉米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情况;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在指数增长期,两品种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增长速度均为0.06 d-1,逻辑斯蒂期分别为1.58 d-1和1.70 d-1;沈单14的最高增长速度为1.93 d-1,沈农1号为2.78 d-1。指数增长期,沈单14单个病斑面积增长速度为5.6 mm2.d-1,沈农1号为4.6 mm2.d-1,在逻辑斯蒂期沈单14为79.5 mm2.d-1,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树岩 马玮 彭记永 陈忠民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定量评估倒伏对夏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方法】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生长季夏玉米倒伏田间控制试验,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类型人工倒伏模拟。大喇叭口期倒伏处理为:轻度根倒伏(BR1)、重度根倒伏(BR2)、低节位茎倒伏(BSL)和高节位茎倒伏(BSH);灌浆期倒伏处理分别为:轻度根倒伏(FR1)、重度根倒伏(FR2)、低节位茎倒伏(FSL)和高节位茎倒伏(FSH)。研究倒伏后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秃尖率、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变化,计算表征玉米受害程度的相对损失率。...
关键词:
根倒伏 茎倒伏 产量灾损 夏玉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流行动态 产量损失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苏苏 费俊俊 叶祥松
中国工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资源错配在行业间还是行业内更为严重依旧悬而未决,行业间和行业内错配对总量生产率损失的影响如何也亟需深入了解。文章以Hsieh and Klenow(2009)模型框架为主体,引入Aoki(2008)的研究逻辑,建立一个同时分解行业间和行业内资源错配的分析框架,采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行业间和行业内资源错配对行业TFP以及总量生产率的损失。研究发现:(1)资源错配指数和产出、生产率增长潜力在不同的行业部门间差异较大。在资源错配指数和TFP改善潜力上:重工业>轻工业;高技术型行业>低技术型行业>中等技术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下游行业>上游行业;垄断性行业>竞争性行业。(2)要素错配降低了工业整体产出或TFP,即使不增加投入,通过有效消除行业间以及行业内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扭曲,可使得工业产出提高21.5%。(3)资源错配使得工业TFP(对数值)损失了3.79,行业间的效率损失要高于行业内企业间的效率损失,行业间效率损失占总效率损失的53.08%,行业内企业间的效率损失占46.92%。研究明确了行业间与行业内的资源错配对工业总产出损失的影响大小,为中国工业界资源错配的论断提供了微观依据,也为中国工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清龙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荣发 任昊 任寒 韩祥飞
【目的】本研究在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田NH3和N2O的排放规律及其损失量,以探讨减少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1)、单施牛粪(M1)和尿素牛粪1﹕1配施(U2M2)3种氮肥处理。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NH3和N2O排放规律和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占氮素气态损失量的88.55%—96.42%,N2O排放量较少。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NH3和N2O排放量及氮素利用效率。U1处理NH3挥发量最高,两年平均为38.19 kg·hm-2;以M1处理最低,为19.10 kg·hm-2,U2M2处理介于两者之间,施用有机肥的M1或U2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H3挥发损失量。N2O排放氮素损失以M1处理最高,平均达到1.65 kg·hm-2,较U1和U2M2处理分别提高了77.42%和34.15%。2016—2017年不同施肥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U2M2>U1>M1>CK,2016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3.45%和5.25%,U1和M1处理之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017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5.83%和12.53%,U1显著高于M1处理,提高了6.33%。氮素利用效率以U2M2处理最高,平均为58.20%,较M1和U1处理分别提高了32.15%和15.1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单施尿素氨挥发减少,较单施有机肥N2O排放降低,是实现增产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忠
本文通过对贷款定价的理论的分析和对国际指引的分析,得出了选取折现率为无风险利率既符合理论又符合国际指引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历史违约债项的LGD的估计基本上都是基于资产处置后的价格,有关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已不存在,因此无风险利率就是最好的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洪芹 路银贵 田兰芝 邸垫平
The disease caused by Maize rough dwarf fijivirus (MRD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in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Severe dwarfing,distortion of the plants bearing the small malformed ears with few or no kernels,and enations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leaves are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毒 抗病性 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清立 刘吕科
违约损失率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重要依据,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志性内容。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多过于重视理论阐述,缺少实证研究,而且现有的实证研究也大多存在样本量小、考虑周期短和较少考虑地区因素等缺陷。因此,应更多关注违约损失率建模及相关研究工作,充分考虑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违约损失率模型,提高违约损失率计量的准确性。
关键词:
违约损失率 影响因素 内部评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