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5)
2023(2934)
2022(2620)
2021(2412)
2020(2164)
2019(4853)
2018(4837)
2017(9015)
2016(5260)
2015(6128)
2014(5945)
2013(5975)
2012(5900)
2011(5435)
2010(5446)
2009(5124)
2008(5145)
2007(4820)
2006(4407)
2005(4123)
作者
(19820)
(16644)
(16492)
(15695)
(10643)
(8291)
(7513)
(6783)
(6523)
(6028)
(5952)
(5741)
(5579)
(5576)
(5521)
(5250)
(5206)
(5037)
(4937)
(4818)
(4486)
(4334)
(4195)
(3956)
(3900)
(3860)
(3837)
(3659)
(3642)
(3536)
学科
(17324)
经济(17300)
(12101)
管理(11821)
(9362)
企业(9362)
方法(7053)
(7014)
(5929)
数学(5928)
数学方法(5824)
中国(5520)
(4597)
(4467)
农业(3808)
业经(3728)
(3610)
贸易(3608)
地方(3587)
(3514)
(3376)
银行(3341)
(3251)
(3139)
金融(3138)
理论(3042)
(2928)
(2844)
(2767)
教育(2690)
机构
大学(80078)
学院(78593)
研究(35817)
(27477)
经济(26728)
科学(26365)
(26101)
中国(25608)
管理(23984)
(21790)
农业(21431)
研究所(20178)
理学(20032)
理学院(19682)
管理学(19091)
管理学院(18979)
(18896)
业大(17940)
中心(15241)
(13875)
(13387)
农业大学(13078)
(12720)
(12686)
(12684)
科学院(12290)
(12273)
北京(12194)
技术(11045)
实验(10965)
基金
项目(54024)
科学(39693)
基金(37297)
(36964)
国家(36639)
研究(32949)
科学基金(27942)
(22002)
自然(21094)
自然科(20564)
自然科学(20551)
自然科学基金(20201)
(20008)
基金项目(18902)
社会(18060)
社会科(16888)
社会科学(16881)
资助(16797)
教育(15192)
计划(13829)
科技(13332)
重点(13329)
(12261)
编号(12123)
(11536)
(11429)
(11373)
科研(11097)
(10949)
成果(10860)
期刊
(31837)
经济(31837)
(23986)
学报(23680)
研究(22364)
中国(19513)
科学(18080)
农业(16338)
大学(15845)
学学(15123)
管理(9782)
(9352)
(9132)
教育(8916)
(7525)
金融(7525)
业大(7264)
农业大学(6210)
技术(5656)
(5507)
经济研究(5008)
财经(4972)
中国农业(4938)
林业(4821)
业经(4640)
(4328)
科技(4285)
问题(4224)
世界(4087)
图书(3972)
共检索到125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自仙  江鲁华  高祥扩  杨克昌  李丽争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了玉米籽粒油脂性状之间的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的相关性及其环境互作的相关性。结果证实,玉米籽粒油分与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油酸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油分与棕榈酸的胚加性(r Ao=-1.000**)、细胞质(r C=-0.772**)达极显著负相关,油分与硬脂酸的胚加性(r Ao=0.793**)和细胞质(r C=0.887**)、油分与亚油酸(r AoE=1.000**)、油分与α-亚麻酸(r AoE=1.000**)的胚加性互作则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组分中,棕榈酸与油酸、硬脂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保侠  裴玉贺  郭新梅  宋希云  
以9个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淀粉黏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沉降值和回落值存在超中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超低亲优势。杂交组合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落值与父本的相关系数大于母本;除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外,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狭义遗传力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遗传变异主要以加性为主,沉降值的遗传变异主要以显性为主,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加性和显性共同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东华  薛亚东  郑用琏  陈景堂  黄亚群  王燕  
以玉米自交系综3和衡白522的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研究了6个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所调查的6个性状中,广义遗传力在两点最高的为穗行数和穗粗,其次为行粒数、穗粒重、穗重、穗长。F1代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强弱依次为穗粒重、穗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和穗粗。F2∶3家系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分别为穗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和穗粗。穗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行粒数对穗粒重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利用籽粒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正确估算靶基因表型值、精细定位和克隆基因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云美  高祥扩  冯素芬  杨克昌  江鲁华  赵自仙  李丽争  
针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对母体的遗传方差进一步细分的问题,采用包括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各项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籽粒油分的遗传主要受遗传主效应(VG)控制,胚加性效应(VAo)是影响玉米籽粒油分最重要的遗传效应,其方差占遗传方差总量的88.92%,油分的胚普通遗传率(h2Go)最高,为79.0%。棕榈酸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VGE)控制,其VGE占遗传总方差的91.13%,胚乳加性×环境(VAeE)、母体加性×环境(VAmE)对棕榈酸的遗传同等重要,其方差分别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建军  陈泽辉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兰琴英  王安康  刘鹏飞  
为选育出抗逆性强及配合力高的玉米改良系,以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和优良玉米自交系PH6WC为供体分别改良优良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母本QB506,选育出一批优异的自交系。基于田间试验统计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5个供体对玉米自交系QR273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产量高于对照金玉506(QB506×QR273)10%的测交组合为供体PH6WC、黔兴201和顺单6号所改良系组配的组合,改良效果明显。从146对引物中筛选出清晰稳定的引物42对,对32份供试材料同源性位点扩增,共检测到24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点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5.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2122~0.8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薛喜梅  连东军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以 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 ,BC1,BC2 为材料 ,研究了 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除粒宽外 ,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细胞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 ,百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 ,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 ,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 ,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百粒重的玉米育种中 ,以任一部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琴英  陈泽辉  王安贵  郭向阳  祝云芳  胡兴  陈建军  
探究玉米自交系QB506和QR273及其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育种效率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率。利用42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51份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42对引物共检测到24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5.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2934~0.8790,平均为0.7136;标记索引系数(MI)变幅为0.5867~7.8142,平均为4.391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大,说明51份自交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QB506及其改良系与QR273及其改良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4128~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熊尧宇  陈文生  兰海  林海建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亲本中缺失;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像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基因型与R08的相似程度总体低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且其变异范围更广。可见不同选择方向所得回交后代选系的遗传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回交过程中采用多向选择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肖植文  李勃  伏成秀  张建华  刘艳芳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育与外引2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将参试自交系划分为8个类群,研究表明遗传距离能真实的反映出本院自育外引系的真实的遗传差异,为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按遗传距离等因素筛选出了6个自交系,供进一步育种使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世斌  荣廷昭  李晚忱  潘光堂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且AFLP的吻合程度较高,两种聚类结果都一致把19个自交系所组配的生产推广优势组合的双亲分在不同的组或亚组;其中新选系中的21-ES、A318与其他骨干系在数量性状与AFLPs上有较大差异,被单独聚为一类;各自交系间的数量性状和AFLPs的遗传距离与其F1的中亲优势值呈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  陈琛  刘晨旭  李伟  李金龙  焦炎炎  张垚  程德荷  刘文欣  陈绍江  
为研究不同父本自交系对杂交当代籽粒含水率的影响,以籽粒脱水速率较慢的5个杂交种和5个自交系为母本,以脱水性能较好的5个早熟自交系为父本,10个母本分别人工授粉进行自交及与父本杂交,并对授粉后52天(DAP,d)的杂交当代籽粒及所有亲本材料的自交籽粒含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熟自交系授粉后,母本杂交授粉当代的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3.04个百分点,单粒干重比自交增加5.63%;母本自交系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2.85个百分点,单粒干重增加7.18%;当代杂交籽粒的含水率与父本呈正相关,表明玉米籽粒脱水性能具有父本效应,早熟父本可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水率。本研究可为玉米种质脱水性能的改良和选育快速脱水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静瑜  王开良  姚小华  滕建华  林萍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性状,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结果]11个经济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父本效应(P<0.01),母本效应仅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GCA与SCA表明,普通油茶种内杂交组合4×23在以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性状为育种目标时可作为优选杂交组合。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种间杂交组合53×小3可在单果质量、棕榈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育种中加以利用;组合53×小2在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上具有育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其余8个经济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方差显著高于加性遗传方差。11个经济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油茶杂交育种中应采用全同胞家系内选择优良单株的育种策略。[结论]油茶成林的经济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α-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等8个性状均以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程度较低。在开展种间杂交工作时,双亲的SCA评估应放在首位。本研究首次以油茶杂交子代成林为材料,探索了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种间杂交的亲本配置及遗传效应规律,对指导油茶种间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曹永国  戴景瑞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讨论了不同产量性状的育种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于海秋  李兴涛  依兵  蒋春姬  王晓磊  曹敏建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天然低钾大田种植,对玉米耐低钾的主要根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遗传率较高,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3.05%和44.47%,两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存在主效基因作用。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干重和根含钾量的遗传率均较低,受环境影响较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周艳明  刘祥久  王金君  
采用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分含量、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可以在早代进行表型混合选择;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其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大,以晚世代选择为好。各品质性状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在同一组合中同时提高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非常困难,选育专用型品种的育种策略是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