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1)
2023(6037)
2022(5447)
2021(4903)
2020(4561)
2019(10758)
2018(10608)
2017(20507)
2016(11712)
2015(13431)
2014(13719)
2013(13876)
2012(13321)
2011(12224)
2010(12312)
2009(11640)
2008(11775)
2007(10943)
2006(9349)
2005(8432)
作者
(39040)
(32799)
(32616)
(31100)
(20595)
(15954)
(14945)
(13100)
(12307)
(11632)
(11218)
(10848)
(10568)
(10550)
(10470)
(10458)
(10353)
(9786)
(9547)
(9429)
(8538)
(8197)
(8017)
(7620)
(7439)
(7433)
(7391)
(7246)
(6857)
(6770)
学科
(49570)
经济(49516)
管理(30398)
(29927)
方法(26010)
(23428)
企业(23428)
数学(23213)
数学方法(22991)
(13965)
(12850)
(12794)
中国(11745)
(10028)
贸易(10027)
(9736)
地方(9262)
农业(9111)
业经(9013)
(8916)
(7848)
财务(7832)
财务管理(7805)
(7758)
企业财务(7360)
(7126)
银行(7077)
理论(7043)
(6935)
金融(6933)
机构
大学(178862)
学院(176497)
(70017)
经济(68449)
研究(65169)
管理(62659)
理学(53759)
理学院(53071)
管理学(51934)
管理学院(51633)
中国(47660)
科学(44572)
(43630)
(38975)
(36616)
农业(35487)
研究所(33612)
业大(33565)
(31293)
中心(29853)
(27696)
财经(24841)
北京(24610)
农业大学(22817)
(22449)
(22388)
(22364)
师范(21974)
(21935)
经济学(21758)
基金
项目(117107)
科学(88708)
基金(83152)
研究(78128)
(76112)
国家(75506)
科学基金(61086)
(46789)
社会(46640)
社会科(44015)
社会科学(43995)
基金项目(43917)
自然(42344)
自然科(41303)
自然科学(41280)
(40668)
自然科学基金(40545)
教育(36242)
资助(35469)
编号(31266)
重点(27555)
成果(25972)
(25848)
(25747)
计划(25410)
(23755)
科研(23652)
科技(23093)
创新(22368)
课题(22359)
期刊
(75033)
经济(75033)
研究(48192)
(39219)
学报(38521)
中国(34766)
科学(31263)
大学(26857)
农业(26344)
学学(25544)
(25341)
管理(20897)
教育(16169)
(14845)
技术(14388)
(14319)
金融(14319)
财经(12505)
经济研究(12264)
业经(11881)
(10720)
(10649)
问题(10557)
业大(10476)
技术经济(9136)
农业大学(9051)
统计(8655)
(8609)
理论(8523)
科技(8136)
共检索到259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董树亭  刘存辉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容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多个玉米品种籽粒的容重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将山东省最新审定的29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三类,高容重型(H-TW)、中容重型(M-TW)和低容重型(L-TW)。玉米容重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和试验地区,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型控制的籽粒形状是决定容重的重要因素,不同粒型之间容重差异显著,容重值排序是爆裂型>硬粒型>马齿型。施氮肥对玉米容重的影响不大,同一品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之间玉米的容重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容重与千粒重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容重与蛋白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蒙蒙  秦永田  陈永强  张战辉  汤继华  付志远  
【目的】鉴定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控制容重动态变化的QTL,为容重相关关键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一套来源于玉米杂交种农大108(许178×黄C)的包含166个家系的RIL群体,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郑州、安阳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种植。开花时选择生育期一致的植株挂牌,并在授粉后15、22、29、36、43和50 d分期收获,风干穗样籽粒,测定重组近交系群体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的容重变化,容重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用SPSS18.0软件进行。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822对SSR标记获得亲本间的多态性标记信息,选择216对在亲本和群体中带型都很清晰的多态性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构建的遗传连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红  关皓  陈明  彭安琪  李小梅  李昌华  李小铃  刘卫国  方萍  闫艳红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收获期(CK:蜡熟中期;S1:蜡熟后期,推迟1周;S2:完熟前期,推迟2周;S3:完熟中期,推迟3周;S4完熟后期,推迟4周)对"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套作模式中玉米籽实产量、秸秆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西南地区玉米综合利用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玉米籽粒的产量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其中,S2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高9.47%(P0.05),但均显著低于S3和S4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则随收获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P<0.05),但均在干物质含量的8%以上。秸秆青贮饲料pH随收获期的延迟显著上升,但均低于4.2,乳酸(LA)含量则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所有处理青贮料中均未检测出丙酸(PA)和丁酸(BA)。各处理氨态氮∶总氮(NH3-N∶TN)随收获时期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5%。综上,在保证籽粒产量的基础上,同时兼顾秸秆的营养品质,西南地区玉米的适宜收获时期为玉米籽粒的蜡熟后期至完熟前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青  高聚林  王富贵  马达灵  于晓芳  郭怀怀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等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比1970s—2000s的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产量提高了9.37%~55.89%,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18%~10.48%和9.85%~33.48%(P<0.05);同时其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也较1970s(‘中单2号’)、1980s(‘丹玉13’)、1990s(‘掖单13’)、2000s(‘先玉335’)代表品种分别增加0.72%~33.22%和5.34%~43.77%。综上,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均较高,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保证花期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持生育后期的穗位叶SPAD,同时显著增加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则是2010s品种(‘登海618’)籽粒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970s和1990s品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艳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 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20 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哲  李盼  刘渊  姬东华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陈景堂  
利用自交系178和郑58构建的F2:3家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锌、铁含量、籽粒构型、百粒重等籽粒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锌、铁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籽粒锌含量与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9,0.395,粒长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252;粒长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系数分别为0.445,0.341,粒宽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570。在保定、邯郸两个环境下,共定位到了21个QTL,其中保定环境下定位到16个,邯郸环境下定位到5个。在第5染色体的umc1097-umc1670区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欢  沈鑫  陆大雷  陆卫平  
【目的】阐明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为糯玉米品质调优提供支持。【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人工辅助授粉后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35℃)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花后1—5 d、1—10 d和1—15 d(DAP),研究其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淀粉理化指标(粒度大小和分布、链长分布、晶体结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显著减少每穗粒数和降低籽粒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损失。与对照相比,1—5、1—10、1—15 DAP高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艳  董树亭  高荣岐  李玉全  
【目的】分析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蔗糖代谢、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了解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控制机理。【方法】以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和普通玉米(豫玉22)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蔗糖含量,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动态,参照Douglas等的方法测定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参照Nakamura等的方法测定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去分支酶(DBE)的活性。【结果】灌浆速率、蔗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SS、GBSS、SBE活性的高低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授粉后10d后,费玉3号上述指标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云超  余志江  霍仕平  张兴端  张健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为分析低氮胁迫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和近红外分析技术,以3种类型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当施氮量由450 kg/hm2逐渐降为0 kg/hm2时,各类型品种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淀粉含量有上升的趋势,但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与正常施氮(450 kg/hm2)相比,在较强低氮胁迫下(45 kg/hm2),2013年和2014年高产耐低氮玉米品种产量分别降低22.15%和11.96%,蛋白质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9.74%和5.82%,在极端低氮胁迫下(0 kg/hm2),2014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25.9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佟显聪  梁树辉  何森  韦俏君  郝小琴  
【目的】开展微胚乳油用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含油量的关系,为选育更多高含油量微胚乳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2个高油酸、高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中低油酸、中低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玉米粕的粗蛋白含量为27.67%~33.33%,其中,组合1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组合8的粗蛋白含量最低。各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整粒含油率为24.54%~28.95%,含油率最高的是组合11,含油率最低的是组合6。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2.67%~47.80%,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8,最低的是组合1;亚油酸含量范围为31.90%~40.93%,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1,最低的是组合8;亚麻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64%~0.79%,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9,最低的是组合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含油量与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原因性状对单穗含油量的直接影响程度排序为单穗粒重>含油率>亚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单穗粒重、含油率、亚油酸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效应,油酸含量的直接效应为极小的负向效应。【结论】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与单穗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单穗粒重对单穗含油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表明提高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最利于提高其单穗含油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营营  董树亭  魏珊珊  张吉旺  刘鹏  赵斌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段佳鑫   臧庆吉   薛世明   方云霞   蔡明   刘彦培   侯洁琼   黄梅芬   钟绍丽   张美艳  
为探究亚热带区青贮玉米与籽粒苋间作的最佳比例及间作对饲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青贮玉米与籽粒苋以T1(3∶1)、T2(3∶2)、T3(4∶2)三种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种植,同时以玉米单作CK1和籽粒苋单作CK2进行对照,对青贮玉米和籽粒苋的株高、茎粗等相关农艺性、产量及青贮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方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苋的茎粗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CK1处理相比,T2 (3∶2)和T3 (4∶2)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84 %和11.33 %,数值达113.68t·hm~(-2)和118.46t·hm~(-2),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有处理中,CK1处理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4.57 t·hm~(-2),显著高于T1(3∶1)处理(P<0.05)。对于混贮品质而言,T3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P<0.01);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显著高于籽粒苋单作和其它间作处理,分别为12.1%、4.83%(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滇中地区青贮玉米和籽粒苋以3∶2间作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较好的青贮营养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华雄  杨克诚  任纬  吴元奇  
以16个玉米自交系,以及将其按Griffing方法4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籽粒铁含量杂种优势、亲子相关以及籽粒铁含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籽粒铁含量以超低亲杂种优势为主,也出现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为正值的一些组合。杂交种籽粒铁含量与母本、父本、高值亲本、中亲和高低值亲本之差的相关均达正向极显著水平,与低值亲本的相关达正向显著水平。铁含量与蛋白质、轴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达正向极显著水平,与穗重的遗传相关达正向显著水平,与淀粉和油分的遗传相关表现为微弱的负相关和正相关,与穗位高的遗传相关达负向极显著水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张钰   陈小央   李燕   李欣泽   白康杰   骆遥   赵光武   施俊生   韩庆辉  
【目的】玉米Zea mays籽粒容重是国家玉米区试标准中品质性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目前其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尚未完全解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品质性状是影响容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与容重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阐明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容重的调控机制。【方法】测定以浙江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为主要构成的517份玉米种质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等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4个高容重、高淀粉质量分数、低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低脂肪质量分数的玉米种质籽粒和4个低容重、低淀粉质量分数、高粗蛋白质量分数、高脂肪质量分数的玉米种质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容重与总淀粉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容重与粗蛋白和粗脂肪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极端种质进行RNA-Seq分析,共筛选获得15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碳代谢、光合组织中的碳固定、氨基酸生物合成等过程。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中与碳代谢或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关的8个候选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发现这些基因在不同种质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容重差异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阐明了玉米籽粒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品质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特异性种质及8个在碳还原、胚乳发育、淀粉代谢、细胞代谢和种子脂肪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图4表2参4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建国  崔海岩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