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5)
2023(5060)
2022(3769)
2021(3209)
2020(2728)
2019(5905)
2018(6169)
2017(11623)
2016(6899)
2015(7748)
2014(8086)
2013(7717)
2012(6826)
2011(6193)
2010(6084)
2009(5656)
2008(5721)
2007(5164)
2006(4631)
2005(4364)
作者
(22028)
(18754)
(18590)
(17843)
(11857)
(9018)
(8440)
(7593)
(7152)
(6697)
(6472)
(6127)
(6126)
(6064)
(6051)
(5819)
(5700)
(5525)
(5350)
(5222)
(4855)
(4795)
(4742)
(4403)
(4285)
(4279)
(4140)
(4101)
(4013)
(3948)
学科
(27709)
经济(27684)
(17675)
管理(17284)
(13409)
企业(13409)
方法(10315)
中国(9766)
(9559)
数学(8772)
数学方法(8715)
业经(7488)
(6486)
地方(6422)
农业(6327)
(5762)
(5303)
(5239)
(4883)
贸易(4881)
(4692)
发展(4540)
(4531)
产业(4444)
(4221)
理论(4216)
(4210)
银行(4191)
(4019)
(3914)
机构
学院(98957)
大学(98510)
研究(38170)
(36543)
经济(35671)
管理(32490)
理学(27904)
理学院(27497)
中国(27006)
管理学(26726)
管理学院(26594)
科学(26351)
(25977)
(21670)
(21453)
农业(20887)
研究所(20022)
业大(19302)
中心(16615)
(16189)
(15750)
(13690)
(13488)
北京(13439)
师范(13284)
(13220)
农业大学(13213)
财经(12965)
(12634)
科学院(12609)
基金
项目(67692)
科学(51291)
基金(47118)
研究(45578)
(43768)
国家(43373)
科学基金(34922)
社会(27917)
(27815)
社会科(26265)
社会科学(26255)
基金项目(24630)
(23716)
自然(23443)
自然科(22931)
自然科学(22922)
自然科学基金(22530)
教育(21081)
资助(19048)
编号(18065)
重点(16171)
(15603)
成果(15227)
计划(14427)
(14199)
(13972)
课题(13665)
(13504)
科技(13436)
科研(13154)
期刊
(42364)
经济(42364)
研究(27220)
(25457)
学报(23466)
中国(21901)
科学(18749)
农业(17329)
大学(16386)
学学(15610)
管理(12683)
(11964)
教育(11540)
(9559)
(8778)
金融(8778)
技术(7696)
业经(7684)
业大(6921)
经济研究(6821)
财经(6488)
(6294)
问题(6039)
农业大学(5996)
(5599)
科技(5102)
图书(4733)
世界(4732)
中国农业(4640)
现代(4630)
共检索到14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双奎  魏益民  张波  蒋长兴  张明晶  
以黄淮海平原玉米主产区53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德国布拉本德食品仪器公司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为膨化设备,研究了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工艺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挤压膨化物的径向膨化率、容积密度、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硬度差异较大。与夏玉米品种相比,春玉米品种挤压膨化物具有较高的径向膨化率、吸水性指数和产量,较低的水溶性指数和机械能耗。玉米容重与挤压膨化物质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百粒重、百粒体积与径向膨化率、扭矩、五区压力以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低的玉米品种,其挤压膨化物有较大径向膨化率,较小容积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曾洁  高海燕  
采用试验室小型单螺杆挤压膨化机研究玉米的挤压膨化工艺条件,并以10个玉米品种为原料,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影响因子,以简化试验分析的难度和复杂性。结果表明:玉米进行挤压膨化的条件为样品水分含量120mg.kg-1,螺杆转速200r.min-1;不同品种玉米的挤压膨化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容积密度、水溶指数、RVATM挤压指数和RVATM冷却挤压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玉米挤压膨化特性指标可以用3个因子来进行评价,这3个因子分别是产品的糊化程度、降解程度和膨化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挤压膨化特性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亮  陈相艳  王宪昌  尹婧  赵晓燕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小麦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的小麦品质特性。【方法】16个小麦品种经实验型双螺杆挤压机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挤压得到膨化型小麦粉产品,分析小麦品种品质、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特性和相应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挤压膨化产品的色差与千粒重、面粉白度、弱化度,吸水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水溶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拉伸长度,糊化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色差与籽粒硬度、降落数值,吸水性指数与容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更哲  魏益民  张波  师俊玲  胡新中  张丙虎  
【目的】确定燕麦全粉挤压膨化产品质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初步构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单因子燕麦全粉挤压膨化试验样品为分析材料,采用基本统计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研究燕麦全粉挤压膨化食品质量性状变异程度及相关关系,并为主要质量性状赋予权重。【结果】由基本统计量分析可知,燕麦全粉挤压膨化产品质量性状中变异系数大于5.00%的有:a*、脆度、硬度、水溶性指数(WSI)、膨化率;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变异系数小于5.00%的质量性状至少与变异系数大于5.00%的质量性状中的一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变异系数大于5.00%的质量性状因子分析显示,膨化率、a*、脆度和硬度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洁  李新华  孙俊良  李光磊  郑煜焱  赵秀红  
【目的】研究湿磨、乳酸菌发酵改性和挤压工艺对玉米粉中淀粉组成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湿磨、乳酸菌发酵改性和挤压膨化工艺制备玉米粉,从玉米粉中提取淀粉,采用Sepharose CL-2B琼脂糖凝胶柱层析研究淀粉的组成变化。【结果】湿磨玉米粉淀粉的GPC图谱呈双峰分布,将淀粉分子分为大分子支链区(Ⅰ区)和直-支混合区(Ⅱ区),Ⅰ区洗脱体积在21~42 ml,相对分子量平均聚合度在26 632~18 666,Ⅱ区洗脱体积在42~70 ml,相对分子量平均聚合度在18 666~8 046;发酵改性玉米粉的淀粉GPC图谱也呈双峰分布,但两区分子平均聚合度范围缩小,淀粉组成发生了变化;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勇  王红盼  杨文建  裴斐  刘俊飞  汤晓智  马宁  胡秋辉  
【目的】研究挤压操作参数对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营养品质、理化性质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优化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挤压膨化的工艺条件,为复合型功能休闲食品的开发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金针菇与发芽糙米的复配粉经过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在不同的物料含水量、挤压膨化温度、螺杆转速的条件下挤压得到复合型膨化产品,分析挤压操作参数对产品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径向膨化率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与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挤压膨化产品的硬度、容积密度、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色差等理化特性的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勇  王红盼  裴斐  马宁  汤晓智  杨文建  胡秋辉  
【目的】通过研究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淀粉、蛋白质和挥发性物质在挤压前后的变化,探讨挤压膨化工艺对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消化特性和风味的改善影响,为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及风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加工,利用扫描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以及体外消化等方法对淀粉和蛋白质的颗粒微观结构、蛋白质分子量和二级结构、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探讨挤压膨化对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风味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经挤压膨化后,产品中淀粉颗粒由典型的大米颗粒外貌变为无规则形状,淀粉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祥  王阳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目的】探讨玉米籽粒构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形等)与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籽粒构型性状相关QTL的检测与定位。【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26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出籽率模拟运算及QTL定位等方法,对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北京春播和河南夏播)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间相关性进行探讨,并初步分析籽粒构型性状遗传基础。【结果】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出籽率是影响果穗同化产物分配状况的衡量指标,受到粒长、粒长/穗半径、穗长和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樊昕  刘鹏  董树亭  
【目的】玉米籽粒比重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偏低一直是中国玉米低商品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旨在探讨玉米籽粒比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建成动态及其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籽粒比重和容重,改善玉米商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ND108)、硬粒型品种费玉4号(FY4)、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FY3)和郑单18(ZD18)为供试材料,对授粉后玉米籽粒的干比重、鲜比重、百粒干重、单粒鲜体积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回归分析讨论比重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籽粒鲜比重授粉后随着籽粒的发育呈上升趋势,到成熟期趋于稳定;而干比重在灌浆前期处于下降趋势,授粉后20—35 d是其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哲  李盼  刘渊  姬东华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陈景堂  
利用自交系178和郑58构建的F2:3家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锌、铁含量、籽粒构型、百粒重等籽粒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锌、铁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籽粒锌含量与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9,0.395,粒长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252;粒长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系数分别为0.445,0.341,粒宽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570。在保定、邯郸两个环境下,共定位到了21个QTL,其中保定环境下定位到16个,邯郸环境下定位到5个。在第5染色体的umc1097-umc1670区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高尚  谢瑞芝  侯鹏  王克如  李少昆  
【目的】当前,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限制了中国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籽粒授粉后,灌浆与脱水过程相伴,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和灌浆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其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累计选用22个供试玉米品种,统一授粉。2015年自授粉后26 d开始至11月14日止、2016年自授粉后11 d开始至10月17日止,连续测定籽粒含水率(MC)、含水量(M)、干重(DW)与鲜重(FW)的动态变化,建立这些指标与授粉后积温(T)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此明确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并结合籽粒脱水、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探讨这两个过程的关系。【结果】玉米籽粒含水率、含水量、干重及鲜重的动态变化与授粉后积温均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2个参试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的关系符合Logistic Power模型。授粉后,参试品种含水率降至28%需要积温1 126—1 646℃·d,平均1 357℃·d;含水率降至25%需要积温1 218—1 810℃·d,平均1 480℃·d。综合分析籽粒干物质和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籽粒含水率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籽粒建成至线性灌浆期结束为止,干物质的快速积累是含水率快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第二阶段自线性灌浆期结束至籽粒收获,含水率下降的主导因素转化为籽粒水分的持续散失。相关分析显示,玉米灌浆期天数、积温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在2015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及总脱水速率与灌浆速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建立的Logistic Power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稳定性。籽粒含水率的变化由籽粒灌浆和籽粒脱水两个关键因素分阶段主导,评价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不仅要注意籽粒灌浆特性和熟期,还要关注籽粒脱水特性的选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立  王宏立  白晓虎  邵悦  
利用自行研制的小型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对全脂大豆进行膨化加工试验,将大豆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膨化温度作为试验因素,经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找出其对大豆膨化加工性能(度电产量、生产率、膨化压力)的影响规律,并经优化设计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膨化及未膨化大豆的微观结构变化,对大豆膨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膨化和未膨化大豆的营养成分对照测试分析,证实了挤压膨化能够改善大豆的理化性状和营养成分,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明珠  周余庆  李发民  刘萌娟  
研究了6个新选甜玉米自交系及其15个F1组合在授粉后不同时间籽粒含糖量的遗传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不同时间籽粒含糖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授粉后20 d籽粒含糖量较高;要获得含糖量较高的甜玉米组合,需要选择双亲含糖量均表现优良的亲本材料进行组配,亲子遗传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含糖量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作用,非加性基因的作用相对很小,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含糖量遗传的增效基因为隐性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目的】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是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基本要求。穗部性状是玉米遗传基础的直观表现,与籽粒脱水有较紧密的联系,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籽粒脱水速率的关键指标,对于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当前主推的2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按苞叶、籽粒、穗轴和穗柄等部位将穗部性状分为41个指标参数,于2015—2016年进行连续观测,并与衡量籽粒脱水快慢的5个参数(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个穗部指标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部分指标与籽粒脱水特征密切相关。苞叶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苞叶长度/果穗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果穗夹角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显著正相关;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与籽粒生理成熟期、收获期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总脱水速率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果穗长度/行粒数"与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和总脱水速率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与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穗部其他性状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黄淮海区域现有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较大,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可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雯   梁文馨   裴斐   苏安祥   马高兴   方东路   胡秋辉   马宁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凝胶,弹性占比大,其中20%的杏鲍菇粉添加量最接近米粉的粉质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挤压米横截面孔隙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多,结构紧密程度降低,其中20%的杏鲍菇挤压米结构紧密,裂痕少。杏鲍菇挤压米L~*、b~*值显著减小,a~*先增加后减小;蒸煮过后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膨胀率影响不显著,20%杏鲍菇挤压米的蒸煮特性在添加组中最好。挤压米饭的硬度、弹性、胶着度、咀嚼性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粘聚性、回复性先减小后增加;淀粉的消化率、快速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预测血糖指数(pGI)也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均低于普通大米和空白挤压米;而抗性淀粉(RS)的含量均大于其他两组,且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20%杏鲍菇挤压米预测血糖指数(pGI)值最低(60.18),相较于普通大米降低了20.60,而且其抗性淀粉(RS)含量最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杏鲍菇挤压米饭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及综合评分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气味评分则是先减小后增加,从得分来看,20%的杏鲍菇挤压米是66.75分,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结论】20%的杏鲍菇挤压米营养丰富,质构指标适中,预测血糖指数(pGI)60.18,为中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口感味道良好。添加杏鲍菇粉使挤压米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