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0)
2023(13076)
2022(11480)
2021(10680)
2020(8807)
2019(20330)
2018(20376)
2017(38680)
2016(21247)
2015(23871)
2014(24096)
2013(23878)
2012(22147)
2011(20109)
2010(20234)
2009(18354)
2008(17777)
2007(15604)
2006(13861)
2005(12307)
作者
(63842)
(52770)
(52531)
(49606)
(33595)
(25384)
(23772)
(21076)
(20110)
(18976)
(18011)
(17909)
(16869)
(16819)
(16386)
(16117)
(15870)
(15647)
(14972)
(14950)
(13293)
(13199)
(12831)
(11977)
(11941)
(11814)
(11802)
(11655)
(10787)
(10504)
学科
(88703)
经济(88613)
管理(57528)
(56106)
(45239)
企业(45239)
方法(36031)
数学(30636)
数学方法(30308)
中国(26051)
(24440)
地方(24199)
业经(20594)
(20398)
(18614)
农业(16635)
(15726)
贸易(15713)
(15115)
(14709)
(14633)
环境(14575)
理论(14264)
技术(14203)
(13788)
银行(13738)
(13426)
金融(13424)
地方经济(13275)
(13239)
机构
大学(301510)
学院(301254)
管理(117325)
(115265)
经济(112560)
研究(106514)
理学(101014)
理学院(99742)
管理学(97933)
管理学院(97411)
中国(77855)
科学(68959)
(66256)
(55210)
(54408)
(51475)
研究所(50401)
业大(48083)
中心(47122)
(44689)
农业(42618)
北京(42566)
(42050)
师范(41634)
财经(40888)
(38630)
(37127)
(37031)
技术(33659)
师范大学(33575)
基金
项目(206296)
科学(160594)
研究(149692)
基金(146587)
(128826)
国家(127686)
科学基金(108226)
社会(91345)
社会科(86339)
社会科学(86315)
(82157)
基金项目(78427)
自然(71478)
自然科(69752)
自然科学(69734)
(69337)
自然科学基金(68455)
教育(68240)
编号(61588)
资助(60324)
成果(50160)
(48006)
重点(46520)
(44228)
课题(43379)
(42729)
创新(39753)
科研(39348)
计划(38004)
发展(37669)
期刊
(132859)
经济(132859)
研究(89927)
中国(61905)
学报(51664)
(50506)
科学(46891)
管理(43930)
大学(38134)
教育(37653)
(36535)
学学(35809)
农业(35470)
技术(26558)
(25960)
金融(25960)
业经(23433)
经济研究(20518)
财经(19144)
(18332)
图书(17546)
问题(17111)
(16223)
科技(15897)
理论(14876)
技术经济(14368)
(13957)
现代(13858)
资源(13821)
商业(13820)
共检索到450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雁宇  张凤路  陈景堂  崔彦宏  
对玉米果穗上部和中部籽粒发育前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种子杯"技术研究了籽粒小穗柄卸载情况。结果显示,中部籽粒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上部;与上部籽粒相比,中部籽粒早期可溶性糖浓度高、后期淀粉累积快;中部籽粒和小穗柄中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均高于上部。对比不同时期小穗柄端的可溶性糖卸载量也是中部高于上部。研究认为,上部籽粒的发育不良不仅受制于库活性的不足,小穗柄端同化物卸载的不足也是一重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省  张凤路  郝艳敏  赵国顺  江亚丽  王兆晓  
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并对籽粒体积、粒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以及呼吸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籽粒∶穗轴为3∶10的培养方式较好。离体籽粒的发育与大田玉米相同,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生理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亚丽  张凤路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王志敏  阎建河  赵明  赵久然  郭景伦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在授粉后第2天对大田玉米雌穗用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覆膜处理,考察了处理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派激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呼吸强度及粒重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促进了果穗顶部籽粒的发育,使粒重增加、败育粒减少,但中下部籽粒粒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穗粒数增加、平均粒重降低。覆膜处理后还表现出预部籽粒在籽粒形成期呼吸强度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明显升高,而乙烯释放量则明显降低,营养物质在果穗上的分布趋于均一化等生理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赵明  王志敏  王树安  赵久然  郭景伦  
以顶端败育类型(3631)和非败育类型(0425)杂交种为材料,对其籽粒发育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类型玉米果穗上部籽粒在授粉后0~8d阶段,发育状况中部优于基部、更优于顶部,而乙烯释放量则表现出顶部>基部>中部。采取乙烯处理进行籽粒离体培养也证明乙烯不利于籽粒发育,是引起籽粒败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晁晓乐  申丽霞  吕静瑶  
为解决生产中氮肥过度施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选择适宜的玉米氮高效品种至关重要。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及氮效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采用田间试验,对屯玉99(TY)、潞玉19(LY)、先玉335(XY)3个玉米品种在4个施氮水平N0、N1、N2、N3(0,80,160,240 kg/hm2)条件下的籽粒发育和氮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玉米的籽粒干质量与氮含量差异在N3水平下最大,依次表现为N3>N2>N0>N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双高效型先玉335和高氮高效型屯玉99籽粒发育速率加快,籽粒干质量和籽粒氮含量在各生长时期都有明显增加,增施氮肥可以有效提高其氮肥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萍  陈冠英  耿鹏  高雅  郑雷  张沙沙  王璞  
【目的】灌浆期高温会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籽粒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寻找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和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方法】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授粉后17—28 d)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高温加快了两品种玉米强势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强、弱势粒中后期灌浆速率,总体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后40 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何钟佩  韩碧文  
14 C活体示踪动力学和定期取样测定结合 ,研究了冬小麦京冬 6号籽粒发育期间旗叶同化物输出和分配特征。旗叶 14 C输出量、输出速率的动力学均符合负指数方程 ,用 14 C输出几率等参数比较了各期同化物输出特性的差异。开花期旗叶 14 C输出量的 90 %以上进入茎和颖壳 ,以后再分配到籽粒中。灌浆期籽粒是优势库 ,14 C分布占旗叶输出量的约 70 % ;蜡熟期 14 C仅有约 13%进入籽粒 ,2 5%左右先进入根系 ,完熟时再分配到籽粒。这些变化是整株源库关系的体现 ,生产中应据各期特点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桂萍  周丽娟  蔡士兵  巴青松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晨   赵仁杰   刘晓龙   边少锋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李前   王洪君   张治安   张丽华  
为探讨玉米应对不同滴灌定额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2 a池栽试验,以2个具有耐旱性差异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CK1(耐旱型品种、500 mm)、T1(耐旱型品种、350 mm)、T2(耐旱型品种、200 mm)、CK2(干旱敏感型品种、500 mm)、T3(干旱敏感型品种、350 mm)和T4(干旱敏感型品种、200 mm)6个处理,分析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光合响应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激素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滴灌定额减少玉米R3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4项光合参数、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4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气孔限制百分率(L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玉米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等10项光合响应相关参数均随滴灌定额减少而下降,CK1、T1与CK2处理光补偿点(LCP)与光饱和点(LSP)、CO_2补偿点(CCP)与CO_2饱和点(CSP)间差值范围较其他处理大。籽粒灌浆速率在开花后25 d达到峰值,T2和T4处理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随滴灌定额减少籽粒中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T2和T4处理籽粒中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酶、淀粉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玉米产量随滴灌定额减少而显著下降,T1处理较CK1处理仅下降3.45%~4.51%。T1处理与CK1和CK2处理在上述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采用T1处理的玉米叶片仍能维持光合性能和光系统Ⅱ结构,增强叶片对光与CO_2适应能力,玉米籽粒相关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有效调控了籽粒生长发育及灌浆进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较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津   汤艳芳   杜何为   张祖新  
为解析玉米籽粒形成的遗传基础,探究Emp35基因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对籽粒缺陷突变体empty pericarp35(emp35)进行表型鉴定、胚乳细胞显微观察、胚乳贮藏物质含量测定及图位克隆。结果显示:突变体籽粒发育缓慢,明显小于同期发育的正常籽粒,成熟籽粒干瘪呈空皮状;胚乳细胞显微观察发现emp35的胚和胚乳发育严重滞后,胚乳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异常;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减少;F2代分离果穗上正常籽粒与发育缺陷籽粒呈3∶1分离,表明籽粒缺陷表型由单个隐性核基因突变所致。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将Emp35定位于第8染色体127.90~163.36 Mb区间,在该区间内开发了4个InDel标记,连锁作图将Emp35精细定位于139 571 117~146 176 858区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樊昕  刘鹏  董树亭  
【目的】玉米籽粒比重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偏低一直是中国玉米低商品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旨在探讨玉米籽粒比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建成动态及其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籽粒比重和容重,改善玉米商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ND108)、硬粒型品种费玉4号(FY4)、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FY3)和郑单18(ZD18)为供试材料,对授粉后玉米籽粒的干比重、鲜比重、百粒干重、单粒鲜体积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回归分析讨论比重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籽粒鲜比重授粉后随着籽粒的发育呈上升趋势,到成熟期趋于稳定;而干比重在灌浆前期处于下降趋势,授粉后20—35 d是其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蒋钟怀  宋同明  王树安  
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籽粒发育过程中还原糖、非还原糖和脂肪的积累动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类、脂肪的积累动态基本相同,只是数量不同。脂肪数量的差异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达极显著水平。糖类与脂肪的积累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7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