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6)
2023(8761)
2022(7951)
2021(7582)
2020(6292)
2019(14661)
2018(14788)
2017(28604)
2016(15702)
2015(17688)
2014(17715)
2013(17461)
2012(15785)
2011(14090)
2010(13799)
2009(12445)
2008(11794)
2007(9990)
2006(8501)
2005(7180)
作者
(45501)
(37508)
(37272)
(35364)
(23783)
(18100)
(16811)
(15081)
(14205)
(13245)
(12939)
(12407)
(11751)
(11637)
(11526)
(11424)
(11350)
(11166)
(10601)
(10449)
(9436)
(9035)
(9004)
(8411)
(8371)
(8331)
(8330)
(8191)
(7537)
(7466)
学科
(58625)
经济(58561)
管理(43667)
(41269)
(34904)
企业(34904)
方法(29805)
数学(25827)
数学方法(25520)
(15323)
中国(14081)
(13805)
(13739)
业经(13004)
地方(12329)
理论(10680)
(10280)
贸易(10276)
(10260)
农业(10171)
(9965)
技术(9774)
环境(9615)
(9214)
财务(9157)
财务管理(9143)
(8996)
教育(8672)
企业财务(8657)
(8447)
机构
大学(217898)
学院(216678)
管理(89823)
(79632)
理学(79147)
理学院(78264)
经济(77763)
管理学(76760)
管理学院(76398)
研究(69710)
中国(49096)
科学(46454)
(46321)
(36547)
业大(35817)
(35085)
(34427)
研究所(32490)
中心(31179)
(29219)
北京(29137)
农业(29011)
财经(28631)
(28576)
师范(28313)
(26094)
(25318)
(24558)
技术(23513)
师范大学(22934)
基金
项目(157215)
科学(122223)
研究(113514)
基金(112876)
(98858)
国家(98049)
科学基金(83840)
社会(68807)
社会科(65099)
社会科学(65079)
(62107)
基金项目(61206)
自然(56528)
自然科(55183)
自然科学(55173)
自然科学基金(54140)
(52375)
教育(51641)
编号(46924)
资助(46519)
成果(37341)
重点(34731)
(33842)
(33032)
(32867)
课题(31726)
创新(30553)
科研(30448)
大学(29165)
项目编号(29151)
期刊
(82491)
经济(82491)
研究(60105)
学报(37595)
中国(36090)
科学(33340)
(33156)
管理(31506)
大学(27661)
学学(26056)
教育(24262)
(24134)
农业(23937)
技术(18569)
业经(14062)
(13985)
金融(13985)
图书(13207)
财经(12802)
经济研究(12565)
科技(11992)
(11839)
理论(11707)
实践(11103)
(11103)
问题(10723)
(10680)
情报(10292)
业大(10278)
技术经济(10255)
共检索到296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本华  张派宁  张正华  孟军  
为明确炭化过程中玉米秸秆内部温度变化情况,设计了上下隔热的网状试验容器以保证试验过程中热量只沿径向传导至秸秆内部,对炭化炉炉门进行改造以方便连接温度传感器。利用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对玉米秸秆在恒温炭化过程中内部不同位置温度进行检测,得到其在炭化过程中内部沿径向不同位置的升温规律。以不同的含水率、压缩率和炭化温度为试验因素,以达到稳定温度的平均时间为试验指标,利用SRJX-4-9型金属加热炉来研究玉米秸秆炭化时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优化分析,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恒温热解过程中表现出与试验因素水平和测量位置明显相关的内部温度变化。在正交试验的过程中观察到沿秸秆内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胡万河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之一。竹材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重要潜在资源,而竹机制炭是目前市场上最具商业化竞争力的竹材剩余物能源化利用产品。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炭化-气相-质谱联用、热重-红外联用等科学仪器,系统分析了竹材炭化特性,表征炭化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系统揭示了竹材炭化产物特性;重点研究了固体产物燃烧特性和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考察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升温速率和升温模式对竹机制炭材料性能影响,优化获得竹机制炭材料制备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韩鲁佳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的提取和皂化工艺。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以外标法对叶黄素定量,分别考察溶剂种类、液固比、提取时间及温度、皂化时间及温度、KOH质量浓度对粗提液中叶黄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试验选取的玉米蛋白粉,皂化使得叶黄素质量浓度从25.97μg/mL上升到35.77μg/mL,提高了37.74%;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5 mL/g,时间0.5 h,温度25℃,叶黄素粗提率为67.94%;优化后的皂化工艺参数为:温度25℃、时间3 h、KOH质量浓度0.05 g/mL,叶黄素得率45.47%。提取叶黄素后的玉米蛋白粉可继续作为饲料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轶  刘雨秋  谷士艳  敖永华  刘庆玉  
为解决玉米秸秆在发酵中难降解的问题,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通过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和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的处理方式秸秆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2.98%;添加混合菌的处理方式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51.46%;添加8%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和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色木霉的处理方式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9.28%。3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有显著影响,对木质素的降解影响不显著。3种预处理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媛  郭明辉  
不添加胶黏剂,热压漆酶-香草醛体系活化玉米秸秆碎料制备碎料板,研究香草醛浓度、漆酶用量和活化时间对玉米秸秆碎料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优化碎料板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活化时间对玉米秸秆碎料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影响较大,漆酶用量次之;而香草醛浓度以及因子间相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碎料板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最优工艺条件为香草醛浓度4mmol/L、漆酶用量95U/mL、活化时间150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顺德  赵国华  尹旭敏  张超  章道明  
以乳熟期糯玉米原浆和脱脂奶粉为发酵基质,研制糯玉米酸奶。结果显示,糯玉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玉米原浆40%,蔗糖5%,脱脂奶粉5%,菌种发酵剂7%,琼脂0.12%;在42℃下发酵6~8 h,在4℃下冷藏12 h,可得到品质较优的糯玉米酸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乌兰图雅  王春光  赵方超  王晓蓉  
针对农业纤维物料螺旋输送装置输送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以比能产量和功耗为输送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以比能产量最大,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影响螺旋输送性能的结构与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螺距为300~355mm,螺旋轴转速100~140r/min、喂入量30~70kg/min时,螺旋输送装置能满足较高效率较低能耗输送要求;各因素对比能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距、螺旋轴转速;影响功耗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旋轴转速、螺距;螺旋输送装置优化参数组合为:螺距325mm,螺旋轴转速100r/min,喂入量30kg/min。优化后螺旋输送装置的比能产量为0.084 6kg/W,较优化前提高了4.96%,功耗为439.781W,较优化前降低了2.4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连珠  禅忠祥  张金海  张广才  张昀  
【目的】以单施化肥和普通玉米秸秆(腐熟和未腐熟)配施化肥为对照,研究炭化玉米秸秆对棕壤磷素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改善土壤磷素肥力的效果。【方法】对未腐熟、腐熟和炭化的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秸秆处理均按等碳量)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采用Hedley修正法顺序提取测定各处理磷素组分;采用严昶生的恒温震荡吸附法测定各处理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比无秸秆(单施化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其提高幅度与秸秆处理所带入的磷素数量明显相关;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比较明显,虽然本身有效磷含量不高,但炭化玉米秸秆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冠烽  
利用工业下脚料杉木屑为原料,通过一步炭化法和二步炭化法制备高活性木炭。研究认为,一步炭化法和二步炭化法均能制得微孔和中孔结构发达的活性木炭。通过对900℃下炭化样品N2吸附等温线的分析得知,一步炭化法和二步炭化法均有利于提高木炭的比表面积,制得孔隙结构发达的活性木炭,总孔容积分别为0.561和0.784mL.g-1,且孔半径主要集中在0.6~2.0nm之间。但总体上来说,二步炭化法制备的样品性能比一步炭化法更优,二步炭化法样品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碘吸附值分别为1288.4m2·g-1,0.784mL·g-1,1038.2mg·g-1。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和拉曼光谱的分析可知,二步炭化法比一步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玲玲  李新华  曾洁  
对玉米面粉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良,为生产出口感良好的玉米面食制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得出各指标(峰值粘度、破损值、回生值)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确定了各指标最高或最低时各因素的组合。结果表明:从粘度特征值比较看,当破损值和回生值最低时,较优工艺条件的组合是玉米品种丹玉57,乳酸菌40mg.g-1,蛋白酶2.0mg.g-1,进风温度140℃。经过DPS处理后,综合对峰值粘度、破损值、回生值的考察,较优工艺条件组合是玉米品种丹玉57,乳酸菌40mg.g-1,蛋白酶6.7mg.g-1,进风温度177℃。将粘度特征值作为评价玉米面粉面团质量的一个指标,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了较优化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争光  王德福  
针对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构剥穰效果不理想、秸秆皮易碎断等情况,提出了齿刀式皮穰分离机构。选取影响剥穰效果的剥穰刀齿刃角、齿-板间隙及剥穰辊的转速为试验因素,以剥穰率、外皮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剥穰机构的剥穰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剥穰率的变化范围为35%~99%,损伤率的范围为0~13%;且剥穰辊转速和齿-板间隙对评价指标有显著影响,剥穰刀的齿刃角对剥穰率影响较为显著,对秸秆外皮损伤率影响不显著。经试验,齿刀式皮穰分离机构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在齿-板间隙为1.66mm,剥穰辊转速为1680r·min-1,剥穰刀齿刃角为40°时,剥穰率达到95%以上,损伤率在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宝龙  樊啟洲  王振  
为提高生物质炭化炉的炭化效率,采用间接加热炭化方式对粉碎后的废弃树枝进行炭化,研究一次进风量、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因子对炭化效果的影响,优化炭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控制炉内炭化温度约500℃、炭化时间保持12h左右、一次进风量为5 000mm2、烟囱高度为2m时,炭化收成率、碳素率和炭化物性能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芳  杨丽霞  宋籽霖  王晓娇  韩新辉  任广鑫  
【目的】研究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原料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猪粪与牛粪的混合比例(质量比)、粪秆比(猪粪和牛粪总量与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比)、总固体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过程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厌氧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当猪粪与牛粪混合比例为1∶1,粪秆比为1.86∶1及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1%时,累积产气量均较高。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猪粪与牛粪混合比例为1.06∶1、粪秆比为2.94∶1、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0.68%。【结论】在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黎骅  陈秋阳  孙圆圆  王之盛  
研制了一种锤片-齿条式切揉试验装置,并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玉米秸秆切揉试验,建立了玉米秸秆揉丝率和度电产量与转子转速、锤片-齿条间隙、锤片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和多目标优化法,得到了锤片-齿条式切揉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当转子转速为2 203.03 r.min-1、锤片厚度为3.26 mm、转子-齿条间距为23.00 mm时,揉丝率为90.12%,度电产量为202.02 kg.kW-1.h-1。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方案可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亮  孙清  佟玲  高连兴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利用SPSS11.5和Matlab7.1软件研究成型压力、加热温度、花生壳含水率和花生壳与粘结剂质量比对花生壳成型块松弛密度的影响,建立了花生壳成型块松弛密度的数学模型,得出花生壳成型块的最优松弛密度。结果表明:对花生壳成型块松弛密度的影响次序为成型压力、加热温度、花生壳与粘结剂质量比、花生壳含水率;最优组合为成型压力10 MPa,花生壳与粘结剂质量比3∶1,花生壳含水率15%,加热温度100℃,此条件下得到的花生壳热压成型块的松弛密度为1.100 8 g/cm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