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348)
- 2022(7223)
- 2021(6476)
- 2020(5734)
- 2019(13176)
- 2018(13115)
- 2017(24812)
- 2016(14124)
- 2015(16177)
- 2014(16635)
- 2013(16362)
- 2012(15415)
- 2011(14003)
- 2010(14158)
- 2009(13193)
- 2008(13271)
- 2007(12322)
- 2006(10415)
- 2005(9252)
- 学科
- 济(56940)
- 经济(56871)
- 管理(37122)
- 业(34540)
- 方法(28078)
- 企(26887)
- 企业(26887)
- 数学(25062)
- 数学方法(24834)
- 农(16603)
- 财(15253)
- 中国(14675)
- 学(14497)
- 制(12047)
- 地方(11321)
- 贸(10950)
- 贸易(10950)
- 业经(10814)
- 易(10609)
- 农业(10527)
- 银(9357)
- 银行(9295)
- 体(9174)
- 理论(9105)
- 融(9063)
- 金融(9055)
- 行(8875)
- 务(8858)
- 财务(8824)
- 财务管理(8798)
- 机构
- 大学(209279)
- 学院(209252)
- 济(81961)
- 经济(80068)
- 管理(74476)
- 研究(74059)
- 理学(64009)
- 理学院(63230)
- 管理学(61844)
- 管理学院(61481)
- 中国(54459)
- 科学(49736)
- 农(47393)
- 京(44980)
- 所(40110)
- 农业(38154)
- 财(38074)
- 业大(37871)
- 研究所(36856)
- 中心(34274)
- 江(32553)
- 财经(30323)
- 北京(27978)
- 经(27466)
- 范(27003)
- 师范(26592)
- 院(26219)
- 经济学(25654)
- 州(25474)
- 农业大学(24871)
- 基金
- 项目(141253)
- 科学(108055)
- 基金(100139)
- 研究(97801)
- 家(90231)
- 国家(89516)
- 科学基金(73687)
- 社会(59482)
- 省(56954)
- 社会科(56261)
- 社会科学(56240)
- 基金项目(52954)
- 自然(49038)
- 划(48320)
- 自然科(47893)
- 自然科学(47872)
- 自然科学基金(47011)
- 教育(45486)
- 资助(41662)
- 编号(39683)
- 成果(32658)
- 重点(32625)
- 部(30816)
- 发(30512)
- 创(28873)
- 计划(28537)
- 课题(28352)
- 科研(27822)
- 创新(27170)
- 科技(25766)
共检索到304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王懿波 王永普 张新
通过7个亲本自交系的双列杂交,采用谷类作物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到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种子的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3360做为亲本较易获得高蛋白组合.
关键词:
玉米 蛋白质 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戴景瑞 刘占先 鄂立柱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法】采用谷物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10个自交系及90个F1、F2杂交组合在两个种植地点的试验数据。【结果】蛋白质、淀粉、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方差(VG)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VGE)分别占各性状总遗传方差(VG+VGE)的38.5%和61.5%、48.2%和51.8%、48.2%和51.8%。在遗传主效应中,蛋白质、油分含量同时受控于种子和母体效应;淀粉含量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胚乳)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3个品质性状均以种子、母体×环境互作为主,未发现细胞质×环境互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淇 邓琪 张莹莹 申忠宝 林红 范金生 吴建忠
高油分含量青贮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反刍动物粗饲料,开展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油分含量性状差异显著(P<0.01)亲本系BY4944和DNF34-2构建的304株DH系(Doubled Haploid Lines)作为研究群体,对油分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遗传力计算、最少基因对数估计、遗传模型预测和性状调控基因间互作方式的综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青贮玉米种子油分含量性状呈标准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为18.25%,遗传力为86.68%,最少基因对数为8.43,调控基因间无互作,由4对表现为正向加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表明油分含量性状遗传多样性较高,变异速度较快,改良潜力较大,可以作为品种改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为青贮玉米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为下一步青贮玉米种子油分含量调控基因挖掘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培 朱至清
从同一单倍体的幼穗、成熟胚、继代花药愈伤组织和种子植株幼穗获得的无性系,其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很大,分别为12.14%~21.33%、13.98%~20.81%,13.82%~17.97%和16.62%~22.16%。无性系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发生在早代。获得的高蛋白特性可以遗传。已从单倍体幼穗无性系获得5个蛋白质含量高(19%以上)的冬小麦新品系。
关键词:
冬小麦,无性系,种子蛋白,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剑锋 龙艳 吴建国 赵志刚 徐海明 温娟 孟金陵 石春海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古世禄 刘厦 刘子坚
对春谷15个杂交组合后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_1呈倾母遗传,遗传表现比较复杂,F_2变异广泛,分布多数为单峰曲线,也有双峰曲线,并非所有组合都是正态分离,g_1为正值,呈正向倾斜。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也有显性作用。h_B~2一般为46.16%~55.79%,△G为1.07%~1.83%,△G′为7.97%~14.07%。超亲现象普遍,有的组合超高含量株率较高,早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F_2与中亲值和母本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谷子 蛋白质含量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胡昌浩 董树亭 蒋高明
采用大田试验,对中国北方1990s以来种植面积较大的50个玉米品种粗蛋白质含量(CPC)进行了研究。通过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测试检测表明,秸秆CPC、籽粒CPC和整株粗蛋白产量(CPY)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5.48,0.532)、N(9.42,0.792)和N(530.67,64.632),三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8%~7.09%、7.03%~11.00%和417.43~726.72g/plant。籽粒CPC与秸秆CPC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籽粒和秸秆的CPC进行分层聚类,将北方玉米品种划分为籽粒高秸秆低型(HGLS)、籽粒与秸秆双低型(LGLS)和籽粒与秸秆双高型(HGHS)。目前...
关键词:
玉米 粗蛋白质含量 分层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爱霞 杨昌仁 曹桂兰 李点浩 郭建春 金钟焕 金弘烈 李圭星 韩龙植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稻米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是稻米营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水稻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并概括了水稻不同基因型和不同部位或组织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分子机理以及种质创新的研究现状,可为水稻蛋白质含量的深入研究和高蛋白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静 田俊明 张学梅 白永刘 张培高 番兴明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多环境改良潜力较大;具有较大正向加性效应预测值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普遍较高,自交系的加性效应预测值与GCA效应值趋势基本一致;具有较大正向显性效应预测值的组合产量一般较高,组合的显性效应预测值与产量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锋 闫艳 黄正刚 梁日朗 梁泽恩 刘鹏飞
[目的]探索鲜食型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模型,为糯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的糯玉米自交系N34(P_1)和N56(P_2)为亲本,配制F_1、B_1、B_2、F_2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3个相关指标(发芽势、电导率和活力指数)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鲜食糯玉米发芽势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2%,49.10%和92.94%;电导率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75%,57.96%和65.14%;活力指数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49%,48.02%和89.49%。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低世代进行,同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积累有效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卞云龙 杜凯 顾啸 王益军 印志同 孙东雷 邓德祥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选用7个茎秆糖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Ⅱ配置21个组合,对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自交系中,Y53-164、YXD053-646和98A-04糖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提高杂种后代的茎秆糖含量,但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的组合差异。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但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存在着显著的显性与上位性效应。控制茎秆糖含量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变异71.07%是由遗传控制的,但狭义遗传率不高(40.11%)。对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姿丽 蒋锋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媛 王晓明
【目的】研究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为加快高蛋白质含量甜玉米的育种进程及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8和T48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232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245个SSR标记位点、全长1 527.76cM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23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籽粒蛋白含量相关QTL。【结果】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共检测到10个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含量QTL,分别位于第2、4、5、6和9号染色体上,其中F2群体、F2:3家系分别定位到4和6个籽粒蛋白含量QTL,单个Q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平 王随保 靖金莲 范绍强 郑秦平 许钢垣
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非加性效应,F1的蛋白质含量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度相关,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F2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呈正态分布。在优质育种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特性;其在F1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在F2中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既要重视蛋白质的含量,更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即数量和质量改良途径并重。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优质亚基 品质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延明 董树亭 高宏伟
采用朱军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吐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除了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母体效应等遗传主效应外,还会明显受到遗传主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遗传主效应中以显性效应(VD)为主,加性效应(VA)次之。互作效应中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VDE)为主,其次为母体效应×环境互作效应(VME)。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在早代不同环境中选择均具有一定的成效。在遗传育种中需要注意各种基因效应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根据各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值,选用遗传...
关键词:
玉米 叶绿素 遗传方差 基因型×环境互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玉 王颖杰 刘若西 申兵辉 王皎月 严衍禄 康定明
为探索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本研究采用JDSU近红外光谱检测仪采集了205份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单籽粒光谱值,用常规化学法测定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化学值,以117个样本为建模集,拟合了玉米单籽粒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得到的光谱图与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化学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88个样本作预测集,比较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SVR)2种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单籽粒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在样本中变异范围为3.48%18.15%,平均值为10.17%。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关键词:
玉米单籽粒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 定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