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1)
- 2023(11099)
- 2022(9859)
- 2021(9341)
- 2020(7876)
- 2019(17984)
- 2018(18026)
- 2017(34502)
- 2016(19237)
- 2015(21246)
- 2014(21332)
- 2013(21179)
- 2012(19343)
- 2011(17412)
- 2010(17177)
- 2009(15568)
- 2008(15100)
- 2007(12962)
- 2006(11017)
- 2005(9455)
- 学科
- 济(69964)
- 经济(69885)
- 管理(53884)
- 业(50199)
- 企(42145)
- 企业(42145)
- 方法(34723)
- 数学(29992)
- 数学方法(29639)
- 学(19079)
- 农(18194)
- 中国(17441)
- 财(17323)
- 业经(15351)
- 地方(14125)
- 和(12966)
- 理论(12715)
- 农业(12285)
- 环境(11933)
- 制(11839)
- 技术(11817)
- 贸(11691)
- 贸易(11686)
- 务(11676)
- 财务(11615)
- 财务管理(11597)
- 易(11350)
- 企业财务(11059)
- 划(10195)
- 银(9995)
- 机构
- 大学(270564)
- 学院(268107)
- 管理(106001)
- 济(97190)
- 经济(94888)
- 理学(92928)
- 理学院(91807)
- 研究(91329)
- 管理学(90003)
- 管理学院(89532)
- 中国(64099)
- 科学(62987)
- 京(57979)
- 农(51831)
- 所(47828)
- 业大(47037)
- 研究所(44432)
- 财(43389)
- 农业(41412)
- 中心(40550)
- 江(37556)
- 北京(36171)
- 财经(35863)
- 范(35342)
- 师范(34937)
- 院(33019)
- 经(32748)
- 州(31152)
- 技术(30058)
- 师范大学(28275)
- 基金
- 项目(195138)
- 科学(151172)
- 基金(140754)
- 研究(135757)
- 家(125560)
- 国家(124571)
- 科学基金(105380)
- 社会(82443)
- 社会科(78031)
- 社会科学(78007)
- 省(77373)
- 基金项目(75723)
- 自然(72469)
- 自然科(70684)
- 自然科学(70662)
- 自然科学基金(69385)
- 划(65616)
- 教育(61654)
- 资助(58081)
- 编号(54621)
- 重点(43760)
- 成果(43698)
- 部(41766)
- 发(41033)
- 创(40483)
- 计划(38268)
- 科研(38247)
- 创新(37798)
- 课题(37500)
- 大学(35353)
共检索到37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张锦芬 张世煌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抗性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宇 盖钧镒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病毒病,也是国内目前玉米产区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Mackenzie等[1]根据对约翰逊草(SorghumhalepenseL.)的侵染性把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划分为两个株系,侵染的为A株系,不侵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满库 陈雨天 朱福成
经几年来对240个玉米品种(系),62841株的调查,从中发现54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平均带毒苗率为0.56%,最高的6174×墨黄二为27.03%。后经过对25个品种(系)进行田间种子带毒苗率的测定,有16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带毒苗率为1.23%~6.90%。经过种子存放时间、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带毒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存放31个月后,所携带的矮花叶病毒仍具有侵染活性,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也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带毒测定结果证明,地膜覆盖种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带毒苗率。因此,地膜覆盖种植对降低初侵染源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种子带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占鸿 周广和
植物种传病毒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病毒经种子传播不仅起到初侵染源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植物病毒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次采用 RT-PCR 法对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玉米自交系 Mo17和掖107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等不同部位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供试两个自交系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测到了 MDMV,而在胚里没有检测到病毒,说明玉米矮花叶病毒在由玉米种子传播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受侵染的种皮和胚乳来完成的。本文对胚不受病毒侵染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玉米花粉不带毒以及胚作为一种特殊的分生组织不受病毒侵染所致。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种子传毒 RT-PC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王志军 杜建中
本研究将病毒复制酶基因(NIa、NIb)通过花粉介导法,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中。对所转化的玉米后代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呈阳性的植株于次年播种于试验田,对转化的植株连续2代(T1和T2代)利用人工摩擦接种矮花叶病毒的方法进行田间抗病试验。将连续2代抗病的植株通过PCR以及PCR-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病毒复制酶基因已成功导入玉米自交系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获得了对玉米矮花叶病抗病性增强且农艺性状良好的玉米株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香玲 宋波 刘玉梅 李新海
以玉米自交系X178和B73杂交培育的18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成株期进行了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83份重组自交系之间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抽雄期和成株期各有3个高抗的超亲分离;苗期和拔节期的病株率均呈现正态分布,抽雄期和成株期则表现为感病家系较多的偏态分布,且家系病株率的变异系数随生长发育变得越来越小,但抗性遗传力则越来越大。说明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成株期较准,苗期受环境影响较大;成株期的抗性由2~3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修饰或互作;抗性基因之间以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重组自交系 抗性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香玲 王邦太 史利玉 石红良 谢传晓 李新海 张世煌
【目的】玉米矮花叶病(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是中国和欧洲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本文采用改进的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玉米抗感自交系DNA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性标记,转化后获得实用性强的SCAR标记,并借助100份自交系抗性鉴定结果对SCAR标记进行相关验证。【结果】获得了2个多态性稳定的AFLP标记P66M38-220和P55M51-240,其中将P66M38-220转化为SCAR112标记,此标记与甘蔗花叶病毒抗性高度相关。【结论】改良BSA法是一种发掘性状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有效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华 李凯 杨清华 王大刚 刘宁 马莹 智海剑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占参试品种总数10%;铁豆37、东大4号、铁96001-7、密选2号、东大7号等36个品种对SC-3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晋遗46号、徐9302-186、晋遗39号、石豆412 4个大豆品种对SC-7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除此之外,鲁9594-3、浙4074、中作J4015,汾豆72等品种虽然对2个...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道文 许志刚 A.J.Cockbain
在温室条件下比较了25个豌豆品种对豌豆种传花叶病毒的抗性,根(?)病株的矮化程度和病株体内病毒浓度高低来判断,机收类品种的抗性高于罐装类(蔓性品种)和食荚类品种,在17个机收类品种中,抗性表现为连续分化的差异.食荚类和罐装类品种的抗性比较一致.种植历史久的品种 Maro 和 Progrcta 最感病.比较了20个品种种传病毒的高低,3个大粒种(机收类)病株上的种了不传病毒,其他品种的种传率较高,达10%~74%.
关键词:
豌豆 豌豆种传花叶病毒 品种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媛 蔡丽 刘淑晶 姚培杰 万正杰
对33份不同变种的芥菜种质资源材料(大头芥4份、笋子芥1份、茎瘤芥3份、分蘖芥6份、大叶芥11份、结球芥2份、长柄芥1份、籽用芥1份、宽柄芥菜4份)进行人工机械摩擦接种,通过病情调查和抽薹期ELISA检测,最终筛选出9份抗病毒病材料。在病情调查中,17Y-7V、17Y-36V病情指数都为0,表现为免疫,其ELISA鉴定DP/DN比值小于2.1,分别为1.38、1.97,呈阴性;17Y-13V、17Y-20V、17Y-21V、17Y-31V、17Y-33V、17Y-34V、17Y-35V病情指数分别为2.86、5.33、2.00、8.00、5.93、5.71、2.00,表现为高抗,其ELISA鉴定DP/DN比值分别为1.12、0.89、1.60、0.93、0.78、0.81、1.33,均小于2.1,呈阴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骏 蒋士君 谈文
采用化学诱导的方法进行烟草对花叶病毒(TMV)的诱导抗性的试验研究.发现用S30和L1种诱抗剂均能在烤烟、白肋烟和心叶烟上诱导出对TMV的抗性.诱抗效应达19.1%,~35.6%.此外,诱抗后心叶烟、白肋烟还表现出枯斑反应提前和枯斑缩小等抗性增强反应.将诱抗材料子代接种TMV,证明有诱抗性传递现象,其传递效应为25.2%~42.6%.经连续三代用L1诱抗剂在同一烤烟品种(G140)的苗期和花期分别诱导,其子代中诱抗性有逐代增强的现象,诱抗性累加效应分别为:F1 16.98%,F2 27.94%,F3 36.42%.
关键词:
烟草 花叶病毒病 诱导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琼 吴云锋 杨艳 王秀敏 郝兴安
为了研究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etch virus,TEV)对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预防效果,在防虫网室内,采用人工摩擦接种病毒的方法进行生物学试验,并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预防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只接种SCMV的植株,其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强 张志刚 赵智中 刘栓桃 裴玉贺 刘贤娴 徐文玲 任瑛 宋希云 李巧云
为了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并筛选相关的分子标记,分别以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和感TuMV的自交系材料06-247为亲本,构建其BC1群体,运用摩擦接种法以TuMV的C4株系对上述群体进行接种,同时采用生物学观察法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BSA法筛选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组合中,TuMV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筛选出与该基因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rID90143(4.2 cM)、BrSSR4068(4.2 cM)和BrID10645(10.1 cM),为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白菜 TuMV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立梅 吴元华 赵秀香
以辽宁田间主栽西瓜品种"京欣"为试材,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大棚试验,采用病情指数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田间倒瓤率调查和蔗糖合成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了硼元素抗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室内效果、田间对西瓜倒瓤率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西瓜蔗糖代谢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元素浓度为30 mg/L时,葫芦的发病程度及病毒含量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P<0.05);单独喷施硼元素和喷施硼元素后再接种CGMMV处理,均可通过调节与蔗糖代谢密切相关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