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2)
2023(8256)
2022(6340)
2021(5770)
2020(4645)
2019(10451)
2018(10647)
2017(19345)
2016(11353)
2015(13032)
2014(13472)
2013(12698)
2012(11800)
2011(10648)
2010(10961)
2009(10015)
2008(10214)
2007(9521)
2006(8738)
2005(8179)
作者
(36536)
(30092)
(29998)
(28655)
(19349)
(14652)
(13606)
(11766)
(11735)
(11309)
(10639)
(10364)
(10221)
(9893)
(9787)
(9382)
(9346)
(8961)
(8883)
(8849)
(7802)
(7774)
(7621)
(7244)
(6978)
(6971)
(6868)
(6775)
(6387)
(6335)
学科
(40975)
经济(40908)
管理(28456)
(26525)
(20966)
企业(20966)
中国(14611)
(14177)
方法(13358)
(12823)
业经(11416)
(10453)
数学(10307)
数学方法(10090)
(9617)
农业(9450)
理论(9233)
地方(9191)
(7767)
银行(7722)
(7349)
(7343)
教育(7272)
(7141)
金融(7139)
(7013)
贸易(7008)
(6802)
(6753)
(6686)
机构
大学(164230)
学院(164016)
研究(62696)
(56731)
经济(55189)
管理(51570)
中国(46864)
理学(42919)
科学(42717)
理学院(42225)
管理学(40969)
管理学院(40714)
(37513)
(37089)
(34883)
研究所(31629)
农业(29971)
(28900)
(28520)
业大(28172)
中心(27835)
(25342)
师范(24940)
北京(23552)
(22718)
(22573)
(22485)
财经(21655)
技术(21247)
师范大学(19754)
基金
项目(104265)
科学(78935)
研究(73369)
基金(71962)
(66161)
国家(65587)
科学基金(52772)
社会(42929)
(42034)
社会科(40249)
社会科学(40231)
基金项目(37170)
(36333)
自然(35353)
教育(34722)
自然科(34462)
自然科学(34443)
自然科学基金(33823)
编号(30532)
资助(29608)
成果(26780)
重点(25063)
(23356)
课题(23190)
(21735)
(21016)
计划(21006)
科研(20179)
创新(19717)
科技(19009)
期刊
(71904)
经济(71904)
研究(50485)
中国(40842)
(35677)
学报(35587)
科学(29466)
教育(26080)
大学(25379)
农业(23948)
学学(23571)
(23224)
管理(20758)
(16130)
金融(16130)
技术(14310)
(12886)
业经(11981)
经济研究(10858)
财经(10857)
(10753)
图书(10672)
业大(9824)
(9455)
问题(9450)
农业大学(8288)
书馆(8063)
图书馆(8063)
科技(7719)
(7610)
共检索到263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鸣  段灿星  
对已报道的玉米病害进行整理,提出规范玉米病害和病原汉译名称的建议。经过对"Compendium of Corn Diseases"(第4版,2016)、"Maize Diseases"(1988)、"Field Crop Diseases"(1999)、"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2018)等书籍、美国植物病理学会网站信息(APSnet 2019)及近年发表的玉米病害研究文章的整理,获得由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致的玉米病害185种,致病生物380种/次。许多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与其致病病原的物种名称相关,而随着科学认识和鉴定技术的进步,研究报道已有62个玉米致病生物物种的分类地位发生了改变,其中许多归入与旧有名称不同的属中,因而导致一些玉米病害英文名称已无法对应其致病物种新种名,极易引起认知上的混乱和应用中的不便。因此,为促进未来玉米病害国际信息交流的通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作者对27种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提出了修改建议。经重新整理后,确定玉米侵染性病害185种,包括真菌/卵菌病害123种、细菌病害20种、病毒病害26种、线虫病害16种。185种病害涉及致病生物286个种/亚种/变种/致病型,其中真菌147种、卵菌34种、细菌20种及螺原体/植原体3种、病毒38种、线虫44种。关于玉米病害名称的汉译,以尊重历史名称和重要玉米病害著作中的名称为基础,兼顾应用中形成并广泛采用的名称,并以病原及症状特征为重要依据确定新名称,形成较为科学与合理的185种玉米病害的汉译名称,包括新确定汉译名称的96种病害。对于玉米致病生物的汉译名称,则以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病原学专著、《中国真菌志》及重要文章中的名称为主,对无汉译名称的病原采用以病原属名及种加词的拉丁词源(病毒为英文)本意作为基础形成新汉译名称。规范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和确认病原目前的分类地位,有利于在国际上进行玉米病害研究的科学交流,促进玉米病害的深入研究;而玉米病害及病原中文名称的确定,既可以规范国内对玉米病害和病原的称谓,防止对玉米病害英文名称的随意汉译,也可为玉米病害研究与教学提供一个参照目录,避免在科学研究交流及生产应用中对玉米病害和病原中文名称出现多种歧义以及出现病害与病原对应错误的状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鸣  
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威胁。在中国,玉米种植地域广,种植区生态类型多,病害种类复杂,常见病害有30余种。中国的玉米病害研究历史不足百年,从事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较少,导致玉米病害知识的传播受到一定影响,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在一些玉米病害病原名称的采用上存在明显混乱,已被弃用的旧病原名称还在普遍应用。这种现状影响了玉米病害科学研究信息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正常交流。本文梳理了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红叶病、北方炭疽病、圆斑病、黑束病6种玉米病害病原学名的历史变迁,重点结合近年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这6种病害病原在目前应该采用的正确名称。(1)玉米瘤黑粉病病原无论是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都有别于Ustilago属物种的特征,已恢复其名称为1912年命名的Mycosarcoma maydis(DC.)Bref.(玉蜀黍瘿黑粉菌),曾被广为采用的Ustilago maydis(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成为异名;(2)基于Sporisorium属与Sphacelotheca在寄主科选择上的差异以及对玉米丝黑穗病致病菌的形态学、寄主病害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Sporisorium reilianum(J.G.Kühn)Langdon&Fullerton.(丝孢堆黑粉菌)被确定为玉米丝黑穗病病原的正确名称,而Sphacelotheca reiliana(J.G.Kühn)Clinton成为异名之一。由于Sporisorium reilianum种内存在对玉米和高粱的致病性分化,玉米致病菌又可称为Sporisoriumreilianum f.sp.zeae(丝孢堆黑粉菌玉米专化型);(3)普遍认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玉米红叶病,但近年通过对致病病毒的测序,明确了多种病毒和株系是该病的病原。在中国,引起玉米红叶病的为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的小麦黄矮病毒-GPV(Wheat yellow dwarf virus-GPV)和玉米黄矮病毒-RMV(Maize yellow dwarf virus-RMV);(4)尽管在形态学方面有许多相似性,但通过多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证明Kabatiella属完全有别于Aureobasidium属,因此,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的学名应该采用Kabatiella zeae Narita et Hiratsuka(玉蜀黍球梗孢),Aureobasidium zeae(Narita et Hiratsuka)Dingley作为异名处理;(5)分生孢子呈蠕孢状的真菌经历了数次属的变化,但形态学、基因序列信息、生活史、次生代谢物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Bipolaris zeicola(G.L.Stout)Shoemaker(玉米生平脐蠕孢)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其无性态名称的保留得到了国际真菌命名委员会的同意;(6)对物种名称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的长期混乱使用使得其已经失去了纯粹种的含义,而Acremonium拥有150余个种并对应多个有性态属,已经成为了一个庞杂属。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揭示了Acremonium属的异质性,以分子特征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重新划分和新建了相关的属,Sarocladium strictum(W.Gams)Summerbell(直帚枝杆孢)成为了玉米黑束病病菌的新种名,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和Acremonium strictum Gams是其异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凤侠  
本人总结多年编目工作实践,详细探讨了当前个人名称规范化著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绍平  
中文团体名称因其复杂性而成为中文目录名称规范控制的薄弱环节。团体名称的认定应以团体的定义与职能为准绳,而团体名称的确立必须遵循“习惯认同”的原则。确定中文团体名称形式的难点主要在于政府机关与一般团体的区分以及多级团体名称的选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晓波  
本文就分类法中类目名称、类目注释等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钺芳  陈寅涛  
在西文编目实践中,尤其在从事原始编目时,需要在008/15-17字符段,对文献的出版地进行著录,有时会参考该字符段的有效代码栏——国名代码表,发现代码栏中的多数汉译名同我国的译名相同,但还是有些不同于我国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已被广泛接受的译名,冈此,著录时会感到这些不同的国名译名较为陌生,往往很难找到相应的代码,而且国名和代码也容易混淆,难免会出错。现把我国的译名对应Horizon的,以及各自的英语原名在表中列出,以餮读者。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曹玉强  
本文回顾了国图中文名称规范的历史,并指出个人名称标目学科附加成分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名称非规范标目附加成分的重要性,分析虚拟团体名称,最后对中文名称规范工作提出4点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姚玲杰  
在CALIS中文联合目录数据库中,规范汉译姓的著录存在一定的混乱。引起混乱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没有弄清楚规范的原则,二是没有遵从约定俗成的译法。编目员在编目时,要以信息职业素养做编目;对文化名人的汉译姓有疑问必须求证第一顺序工具书;或尊重译者的选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阮金月  
目前期刊编目的不规范现象非常普遍,其主要是由出版物不规范(如刊号、邮发代号的混乱,期刊更名,期刊出版周期发生变化,出现期刊的附刊、合刊现象等)和编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如期刊信息揭示不完整,重复著录或著录错误,缺少主题标引,分类号不统一等)造成的。期刊编目规范化策略主要有:实现在版编目、抓住著录要点和及时进行著录校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耿建新  张明慧  
一、排污许可证交易的背景排污许可证交易有很多名称:排放交易、排污许可交易、可交易许可证、可转让许可证等,虽然称呼各异,但其核心思想基本一致,本文统称"排污许可证交易"。(一)排污许可证交易的特征说明从理论上看,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静宇  
本文分析了上榜品牌广告产生的市场背景及其营销价值,认为上榜品牌广告是培育、发展国产品牌的有效手段,并就上榜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丁建勤  
由于国内中文名称主题和名称规范数据各自创建和维护,彼此并无必然联系,从而产生诸多问题,如词形差异、结构形式差异、数据内容差异、增词(名称)差异等。因此,名称主题和名称规范宜采用合并统一建库的控制模式,解决好名称主题增词、名称复合主题词的编制标准、名称主题与名称规范差异等问题,以处理好名称主题与名称规范的关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景娣  
搜集统计了国内目前现有的“Open Access”中文译名,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Open Access”的中文译名进行了剖析,从科学性、通俗性、习惯性以及语义的准确性等方面说明了目前绝大多数“Open Access”中文译名的不妥之处,提出“Open Access”较适宜的中文译名应为“开放访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荣  黄伟七  
本文论述了名称规范的意义及名称规范记录的主要内容 ,并根据具体文献 ,讲述了如何建立中文数据库中外国责任者中译姓名称规范记录 ,以保证用户从不同形式的中译姓及姓名原文入手 ,都能查找到同一外国责任者的所有文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