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
- 2023(178)
- 2022(201)
- 2021(149)
- 2020(156)
- 2019(302)
- 2018(332)
- 2017(476)
- 2016(345)
- 2015(343)
- 2014(369)
- 2013(340)
- 2012(309)
- 2011(335)
- 2010(294)
- 2009(293)
- 2008(271)
- 2007(273)
- 2006(190)
- 2005(192)
- 学科
- 玉(1895)
- 米(1885)
- 玉米(1878)
- 黍(1720)
- 玉蜀黍(1719)
- 蜀(1719)
- 蜀黍(1719)
- 农(447)
- 学(370)
- 济(332)
- 经济(331)
- 业(261)
- 产品(248)
- 农产(239)
- 农产品(239)
- 市场(223)
- 虫(223)
- 价格(213)
- 产品价格(211)
- 害(206)
- 方法(199)
- 虫害(193)
- 物(188)
- 数学(170)
- 数学方法(167)
- 农业(160)
- 料(149)
- 病虫(148)
- 病虫害(148)
- 土壤(141)
- 机构
- 学院(5104)
- 大学(4764)
- 农(4496)
- 农业(3855)
- 科学(2890)
- 研究(2831)
- 业大(2751)
- 农业大学(2487)
- 业(2268)
- 所(2191)
- 研究所(2067)
- 省(1732)
- 科学院(1693)
- 中国(1685)
- 实验(1494)
- 室(1475)
- 实验室(1414)
- 重点(1321)
- 中心(1246)
- 农业科学(1219)
- 技术(1162)
- 京(1159)
- 农学(1047)
- 林(948)
- 部(893)
- 中国农业(878)
- 工程(841)
- 作物(837)
- 农学院(836)
- 南(830)
共检索到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瑜 梅晓红 张京生
用瞬态热流法测定玉米的热导率。玉米的含水率为9.25%~17.14%,温度为-32.3~17.2℃。结果表明:用0.40A电流测得的热导率与用0.44和0.36A测得的热导率没有明显差别;在加热时间分别为8,9和10min测得的热导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别。热导率与含水率和温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玉米 热导率 瞬态热流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青云 严煤 郭祖铭 李和 李佩文
用制备薄层层析法将富硒玉米油的不皂化物分成 7个部分 ,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甾醇、4 -甲基甾醇和三萜醇的组成。分离、鉴定了Δ7-豆甾烯醇乙酸酯 (Δ7-stigmastenolacetate)、β -谷甾醇乙酸酯 (β -sitosterolacetate)、豆甾醇乙酸酯 (stigmasterolacetate)、Δ5-燕麦甾醇乙酸酯 (Δ5-avenasterolacetate)等 4种甾醇乙酸酯
关键词:
富硒玉米油 不皂化物 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兆芳 赵龙莲 程奕 陈秋生 张玺 范朝晖 严衍禄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淀粉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分别为:0.9778,0.9666和0.9927;交叉证实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38,0.40和1.51;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v2al)分别为0.9391,0.9651和0.9875;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P)为0.41,0.35和1.31。实际样品的常规分析结果得出玉米粗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贾立冬
为了进一步开发乳熟期糯玉米加工产品,以乳熟期糯玉米为原料,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鲜糯玉米粉。通过对鲜糯玉米粉的保水力、凝胶特性和糊化性质的检测,并与乳熟期普通玉米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乳熟期糯玉米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糯玉米粉的保水力为1.45g·g-1,凝胶体积膨胀率为5.40mL.g-1,糯玉米粉糊透光率为87.2%,糯玉米粉的成糊粘度好,冷糊稳定性好,不易老化,各项特征均好于乳熟期普通玉米,说明乳熟期糯玉米粉具有很好的应用品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乳熟期糯玉米粉 喷雾干燥 应用品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超 李寒松 成定北 李志安 武光芳 尚天慧 李远鹏
为准确测定鱼类玉米饲料消化率,选择体重(200.00±0.25)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6尾,每尾填饲安玉2166玉米粉颗粒饲料5 g,以漏管收集全部粪排泄物,测定饲料氨基酸摄入量和排泄量,计算匙吻鲟玉米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结果显示:匙吻鲟对玉米饲料粗蛋白质消化率为87.58%,18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DAA)为73.62%~91.34%,真消化率(TDAA)为85.22%~96.64%。以Choi鱼类氨基酸需要量模型分析氨基酸平衡性,安玉2166玉米氨基酸指数(EAAI)为75.37%,TDA指数为83.35%。结果表明玉米蛋白质为鱼类可利用蛋白质饲料源。瘘管全收粪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同时也是未来满足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粮食品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稳定性差,受干旱影响较大,实用技术普及率和机械化水平低,种业发展水平低,但玉米生产发展的单产潜力大,扩大种植面积也有潜力。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加工业和进出口调控;大力推进良种研发应用,着力解决干旱问题,积极推进机械化,抓好主产区,减小产后损失,完善收储政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鹏 王伟 王明春 王秀影
为了比较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两种方法测定玉米蛋白质浓度的差异,用Plant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试剂盒提取8个玉米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苗期心叶、抽雄期旗叶,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的总蛋白质,用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2种方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籽粒中高于叶片中的总蛋白浓度,且籽粒发育越成熟提取的总蛋白质浓度越高。两种方法测定中,在不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质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心叶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抽雄期旗...
关键词:
总蛋白 浓度测定 方法 玉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古丽皮艳 韩青梅 王兰 穆沙·伊明 黄丽丽
以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抑制法比较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Wakker)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系列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与菌丝毒力作用不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171,0.064,0.241,0.193和0.591mg/mL;生长速率抑制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094,0.039,0.026,0.284和0.159mg/m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丽艳 李志勇
以8个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不同来源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边缘颜色、晕圈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致病力 鉴别寄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民孝 郭景伦 王元东 邢锦丰 滕海涛 赵久然
对4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25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不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自交系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24%,12 17%和71 10%,杂交组合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86%,9 93%,72 56%。458个杂交组合子粒的3种成分含量与亲本的相关性均较低,粗脂肪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较大的正向,蛋白质均表现为负向优势,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平均正向杂交优势较小。
关键词:
玉米 近红外 透射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志艳 藏金萍 贾慧 李旭光 王平
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中是否存在漆酶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ABTS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420nm下不同Cu2+浓度和不同缓冲液pH值条件下的玉米大斑病菌胞内漆酶活性。根据子囊菌已知漆酶Cu2+结合位点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玉米大斑病菌cDNA为模板扩增漆酶基因的特异片段。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漆酶,且漆酶活性与Cu2+浓度和缓冲液pH值相关,pH值为2.6,Cu2+浓度为250μmol/L时漆酶活性最高;通过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929 bp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含有漆酶基因保守的Cu-oxidise superfam-ily,与其他子囊菌中漆酶的氨基酸序列...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漆酶 ABTS 克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以峰 张锡金 周燮
本文介绍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组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研制结果。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合成免疫原,获得的抗 DHZR 抗血清效价为1∶3090,该抗血清基本上只与 DHZR 组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极限为14 fmol DHZR/孔,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 pmol DHZR/孔。板内误差 C.V=1.8%,板间误差C.V.=5.8%,重复性较好。健全性试验表明样品测定值可信。并对玉米籽粒等试样中的 DHZR 组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作了测定。
关键词:
二氢玉米素核苷 细胞分裂素 酶联免疫测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青云 严煤 郭祖铭 赵承易
以富硒地区产地的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毛油),并对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富硒地区玉米油硒含量为普通地区玉米油的22倍。通过油脂提取、皂化分离过程所得的相关产物中,玉米粕的含硒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粉,玉米油、脂肪酸、不皂化物的含硒量相近,均远低于玉米粕和玉米粉的含硒量。
关键词:
富硒地区 玉米油 硒 脂肪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焱琨 王硕 徐菲菲 夏艳辉 王珂 李洪连 李宇
[目的]明确从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对玉米的致病性,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曼漏斗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根腐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室内盆栽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玉米的致病性。[结果]形态学分析发现,待鉴定的短体线虫与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区序列分析发现,该短体线虫种群与NCBI数据库中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短体线虫种群与其他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据此将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与对照组玉米植株相比,接种供试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60 d后,玉米表现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减轻,根部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甚至坏死腐烂的发病症状,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在玉米根际的繁殖系数(Rf)达到19.44。[结论]山西长治玉米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其对玉米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卫红 张静梅 苏瑞萍 霍庆增 陈哲 李举怀
应用灵敏度、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高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150多种玉米自交系和90多种玉米杂交种的胚及幼芽的酯酶(EST)同工酶,通过对酶谱的比较和遗传分析,发现它们的酶谱各有特点,而且相互间又有很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它们基因型差异的反映。因此,酶谱的特点及差异为玉米自交系和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的鉴定从遗传和生化角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等电聚焦电泳 玉米种子 纯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