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
2023(1552)
2022(1355)
2021(1190)
2020(1072)
2019(2411)
2018(2270)
2017(3745)
2016(2557)
2015(2594)
2014(2486)
2013(2533)
2012(2474)
2011(2308)
2010(2354)
2009(2039)
2008(2093)
2007(1815)
2006(1497)
2005(1284)
作者
(11766)
(9766)
(9732)
(9177)
(6220)
(5099)
(4398)
(4174)
(3772)
(3642)
(3568)
(3546)
(3535)
(3259)
(3249)
(3199)
(3009)
(2957)
(2915)
(2857)
(2742)
(2678)
(2501)
(2396)
(2335)
(2287)
(2249)
(2217)
(2186)
(2182)
学科
(5798)
经济(5795)
(5435)
方法(3761)
数学(3515)
数学方法(3482)
(3453)
管理(3067)
(2422)
(2216)
企业(2216)
(2178)
植物(2137)
(2130)
(2084)
(1940)
(1924)
(1907)
玉米(1888)
生物(1869)
(1735)
虫害(1734)
玉蜀黍(1728)
(1728)
蜀黍(1728)
病虫(1586)
病虫害(1586)
(1586)
及其(1508)
防治(1497)
机构
学院(37183)
大学(37031)
(21442)
研究(18406)
农业(17714)
科学(17561)
业大(14552)
(12593)
研究所(12064)
农业大学(11620)
中国(11059)
(10109)
实验(9995)
(9848)
实验室(9632)
(9300)
重点(9068)
(8541)
(8273)
经济(8031)
科学院(7974)
中心(7631)
管理(7345)
技术(7087)
理学(6469)
理学院(6274)
(6248)
管理学(5857)
管理学院(5823)
(5818)
基金
项目(32014)
(23476)
国家(23351)
科学(21555)
基金(21407)
科学基金(16900)
自然(14505)
(14192)
自然科(14149)
自然科学(14131)
自然科学基金(13869)
研究(13307)
(12484)
科技(11545)
基金项目(11380)
计划(10725)
资助(9493)
(8468)
重点(8263)
专项(8223)
(7389)
科研(7006)
(6894)
农业(6585)
(6517)
创新(6308)
社会(6275)
技术(6266)
社会科(5894)
社会科学(5890)
期刊
学报(21307)
(20068)
大学(13765)
农业(13729)
学学(13523)
科学(13077)
(7954)
业大(7493)
中国(7202)
农业大学(6337)
(6078)
经济(6078)
研究(5301)
林业(4942)
(4561)
中国农业(4478)
自然(4464)
自然科(4006)
自然科学(4006)
科技(3604)
农林(3322)
(3322)
科技大(3229)
科技大学(3229)
西南(2794)
农业科学(2729)
农学(2644)
华北(2644)
(2580)
(2278)
共检索到49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江  王元东  常文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茂华  胡白石  卢玲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并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能从参试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299bp的条带,而其他参试菌株没有扩增信号。与扩增细菌ITS区域的通用引物结合使用,建立了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巢式PCR技术,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个细菌细胞,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强  聂思桥  任竞  梁骥  付启明  刘金胜  刘义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2.00 Mg/kg时,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1.0%~8.0%。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 050 g/hM2(有效成分315 g/hM2)于玉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莹莹  林菁菁  焦玉霞  施朴才  李正跃  桂富荣  黄琼  
利用NCM-ELISA方法对来自云南省3个县(市)50个样本的马铃薯种薯青枯病菌的带菌量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具有青枯病潜在感染。结果表明:寻甸的24个样品中11个带菌;宣威的17个样品中10个带菌;来自昭通的所有样品都不带菌。其中马铃薯主栽地区的主栽品种的青枯病潜在感染量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桂萍  周建国  邓金奇  罗宽  刘丹  蔡勇  肖启明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确定7种抗菌素对烟草青枯菌生长和抑制杂菌的最高浓度,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药剂的最佳组合:安必仙9.996×10-5μg/mL、氧氟沙星9.990×10-7μg/mL、罗红霉素2.998×10-6μg/mL、头孢拉定3.000×10-6μg/mL、乙酰螺旋霉素1.998×10-5μg/mL、克拉霉素2.999×10-5μg/mL、阿奇霉素1.999×10-6μg/mL.利用以上最佳浓度配比的选择培养基检测湖南湘西、永州、郴州烟田土样中青枯菌,结果表明:湘西土样中青枯菌含量较大,永州次之,郴州相对较少,与青枯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中加青枯菌拮抗菌肥土壤中的含菌量明显少于未加菌肥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树森  郭宁  孙华  马红霞  张海剑  石洁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玉米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旨为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麦根腐平脐蠕孢参与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Brn1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了一套LAMP检测引物;然后,针对该引物组筛选了其最佳反应温度,检测了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以人工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玉米根腐病病株为样本评价了LAMP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引物组在61~68℃条件下均能实现对靶标基因的扩增,其中以66℃为最佳反应温度;在特异性检测中,引物组能从10种分离自玉米根腐病样本的主要病原真菌DNA中特异性地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在灵敏度检测中,对携带靶基因Brn1的质粒DNA最低检测限是10 copies/μL,在此检测限浓度下,25 min左右即可实现扩增;在对玉米根腐病样本检测中,在1 pg/μL的玉米根组织DNA中即可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建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滕振勇  杨静民  祁月月  石妞妞  陈福如  杨秀娟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雯  徐进  张昊  许景升  丁伟  冯洁  
【目的】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引起的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plants)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土传细菌病害之一,严重制约了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建立高效、精准的早期诊断技术,是实现青枯病有效防控的基础。论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够特异检测青枯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实现青枯菌的田间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比对分析青枯菌的lpx c基因序列,并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0得到4条lamp特异性引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  欧阳西荣  
对北方地区引进的40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差异.玉米品种单株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关系显著,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显著性最高,穗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达显著水平.高产玉米品种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生育期稍长,植株繁茂性较好,抗旱性较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及增发  戴志刚  王立安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昌涛  杨爱国  高树仁  赵琦  赵玉锦  张世煌  
以玉米自交系18红和18白为材料,取其幼胚、茎尖、成熟胚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但仅从幼胚和茎尖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获得了再生植株,而成熟胚和下胚轴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王立安  
将玉米同核异质体不育细胞质CB37及其正常保持系NB37的离体根冠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用质量浓度50μg/mL、100μg/mL和150μg/mL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诱导,1组用pH6.5PBS诱导作为对照,诱导时间分别为1h、4h和7h。然后采用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复染和Hoechst33258染色3种方法检测玉米根冠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表明:HMC毒素诱导玉米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只能检测出活细胞和死细胞,且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CB37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NB37;采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拯  陈曦  张明哲  吴志毅  林晓佳  陈吴健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2种检疫性细菌病害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辨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于该2种病害的检测鉴定,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贾秀领  姚海坡  张经廷  张丽华  梁双波  
为了筛选限水灌溉条件下较优的灌溉集成模式,明确其高产的植株生长特点,2015-2016年在河北藁城采用密度×灌溉施肥方式×收获期三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2个密度条件下微喷灌和管灌2种集成节水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节水技术模式明显优于管灌模式,该模式少量多次的灌水施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产量较管灌2年平均高3.4%6.5%,并且收获期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越明显;该模式较高的产量主要来自花后的光合物质积累量,而其生育后期茎叶物质运转率明显低于管灌。微喷灌模式少量多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