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4)
2023(10923)
2022(9800)
2021(9214)
2020(7857)
2019(17995)
2018(17996)
2017(34645)
2016(19336)
2015(21416)
2014(21479)
2013(21254)
2012(19428)
2011(17458)
2010(17178)
2009(15457)
2008(14998)
2007(12974)
2006(10947)
2005(9536)
作者
(57338)
(47608)
(47252)
(45168)
(30279)
(23011)
(21525)
(18967)
(17993)
(17012)
(16236)
(16000)
(15130)
(14958)
(14803)
(14790)
(14715)
(14216)
(13529)
(13509)
(12130)
(11490)
(11478)
(10714)
(10699)
(10669)
(10654)
(10328)
(9730)
(9664)
学科
(69412)
经济(69332)
管理(52200)
(50613)
(42233)
企业(42233)
方法(34507)
数学(29809)
数学方法(29441)
(18574)
(18239)
(17918)
中国(17488)
业经(15449)
地方(14046)
理论(12518)
(12503)
贸易(12499)
农业(12388)
(12236)
(12137)
(12086)
财务(12026)
财务管理(12008)
(11893)
技术(11835)
企业财务(11447)
环境(10947)
(10461)
银行(10395)
机构
大学(268466)
学院(266696)
管理(105219)
(97455)
经济(95114)
理学(92167)
理学院(91054)
研究(90796)
管理学(89251)
管理学院(88785)
中国(64057)
科学(61606)
(57509)
(51187)
(47381)
业大(46457)
研究所(43920)
(43700)
农业(40789)
中心(40680)
(37468)
北京(36080)
财经(35876)
(35128)
师范(34723)
(32967)
(32730)
(30962)
技术(30133)
经济学(28041)
基金
项目(192733)
科学(149177)
基金(138315)
研究(135470)
(123286)
国家(122276)
科学基金(103119)
社会(81820)
社会科(77365)
社会科学(77342)
(76583)
基金项目(74414)
自然(70532)
自然科(68880)
自然科学(68862)
自然科学基金(67615)
(65059)
教育(61867)
资助(57212)
编号(54715)
成果(44188)
重点(43298)
(41417)
(40545)
(40108)
课题(38027)
科研(37773)
计划(37642)
创新(37392)
大学(35201)
期刊
(101367)
经济(101367)
研究(73523)
学报(51573)
中国(46949)
(46311)
科学(44481)
大学(37191)
管理(36786)
学学(35222)
农业(32592)
(31785)
教育(29355)
技术(21579)
(19458)
金融(19458)
业经(17036)
(16967)
财经(16580)
经济研究(15854)
图书(15079)
科技(14533)
业大(14093)
(13943)
(13656)
理论(13245)
问题(13191)
林业(12892)
实践(12412)
(12412)
共检索到371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俊明  张进忠  卢道文  王海龙  张富全  
1993~1994年研究了田间生长条件下5个玉米杂交种棒3叶的光合强度(Pa)、比叶重(SLW)、叶氮量(NLA)、叶肉厚度(LT)、气孔密度(SF)、维管束密度(VBF)等光合性状。结果表明:(1)各杂交种棒3叶的Pa高峰均出现在吐丝期,不同杂交种从吐丝期到成熟期的Pa动态变化不同,SLW、NLA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2)不同玉米杂交种的Pa、SLW、NLA、LT、SF、VBF表现差异显著。(3)玉米吐丝期棒3叶的SLW、NLA、LT、SF、VBF与Pa均呈显著正相关,对棒3叶Pa的贡献是:NLA>SLW>LT>SF>VBF。(4)Pa、SLW、NLA、MF属于数量性状遗传,SF、VBF属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生  王国宏  姜敏  孙权  张春宇  林凤  
以67份辽宁省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叶片颜色特征值,构建叶色分级系统,并对颜色特征值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全部颜色特征值,可将67份玉米自交系叶色划分为6个等级;GB组合可以使其与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提高;G/B、G-B、2G-R-B、(G-B)/(G+B)、b、b*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相关,G-B模型预测的误差值最小,为13.48%。颜色特征值G-B可作为基于图像处理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最佳预测指标,其所预测的叶绿素a、b、a+b含量模型分别为:y=-0.201x+9.549,y=-0.062x+3.143,y=-0.2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新勤  郭文忠  陆强  
通过对玉米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行粒数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达到极显著 ,回归方程为 :y =- 6 5 0 + 1 0 2x ;穗行数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 ,回归方程为 :y =1 5 6 + 0 5 3x ;穗长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聚辉  程子祥  修文雯  蒋迁  谢瑞芝  张凤路  
为了研究玉米茎叶夹角与根系入土角度的关系,于2013-2014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研究工作。采用我国1950年以来6个主要推广品种为试材(1950年的白鹤、1967年的吉单101、1972年的中单2号、1998年的掖单13、2000年郑单958和2004年先玉335),采用测渗仪培养方法系统研究了在充足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的叶面积发育动态、果穗性状及产量情况,在收获期测定了各品种的不同根层的根系入土角度。研究认为,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替,玉米的叶面积变化不大,但玉米籽粒产量不断提高,单株产量由1950年品种白鹤的82.5 g升高到2004年先玉335的149.4 g;叶片与主茎的平均夹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永新  王早荣  陈宝国  钟改荣  张中东  卢桂花  
通过 16个玉米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小的比较及其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揭示了杂交种棒三叶的特征特性。初步说明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穗位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论可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早期判断组合优劣的重要依据 ,大大减轻工作量 ,减少优秀组合的遗漏 ,进一步丰富杂种优势的理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浩  李文学  徐志鹏  栾倩倩  周琦  汪亮芳  吴之涛  杨克泽  马金慧  任宝仓  
【目的】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玉米根际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探明连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分别测量轮作1年、连作5年、连作11年、连作25年和连作50年的玉米农艺性状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运用SPSS22.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水解性氮随连作年限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有效磷、速效钾和pH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米不同连作年限下根际土壤的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差异显著,都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连作对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轮作1年的玉米长势相对较均匀,叶绿素含量高,连作11年的玉米光合作用最强,根系发育好,毛根长,在主根上分布均匀;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结论】连作导致玉米农艺性状下降,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流失,水解性氮富集,土壤酸化。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水解性氮、土壤脲酶(S-UE)和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升高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黎明  蒋辅燕  高连彰  和永昌  汪燕芬  吴海兰  毕亚琪  尹兴福  何永健  包改丽  姚文华  徐春霞  王晶  陈洪梅  
【目的】探究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和5个测验种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对其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以评价新选玉米自交系的综合应用潜力。【结果】组合、被测系、测验种、被测系×测验种间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长、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穗部性状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自交系L1、L2、L3、L4、L6、L7和L17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为极显著正值;本试验中10个强优势组合T1×L3、T5×L17、T1×L2、T3×L8、T4×L1、T4×L13、T4×L15、T1×L19、T5×L6和T5×L16的特殊配合力(SCA)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些组合大多是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或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各参试组合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GCA与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的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和出籽率与产量的GCA效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贡献。【结论】本研究表明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中L1、L2、L3、L4、L6、L7和L17的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郭荣华  石云素  蔡一林  曹墨菊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目的】研究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抽雄期(T)、吐丝期(S)、抽雄-散粉间隔期(TAI)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表型多样性,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的整体鉴定与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799份种质,采用多环境试验设计,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调查抽雄期、吐丝期、抽雄-散粉间隔期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观测值,计算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评价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这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整体多样性水平。【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市、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研究的4个花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锋  刘伟杰  陈青春  张姿丽  孙伟  刘鹏飞  
为挖掘、利用玉米耐贮藏基因资源,对糯玉米组合N7×N32的216个F_2单株种子进行2年的常温贮藏,并以贮藏后种子的单位质量电导率和发芽率为耐贮藏性指标,建立极端耐与不耐贮藏BSA混池。首先筛选在2个BSA混池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后在多态引物所在的染色体上增加引物,以F_2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同时结合测得的F_2耐贮藏性状数据,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耐贮藏相关QTL。结果表明:1)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BSA混池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位于第4和6染色体上;2)在第4和6染色体上增加200对SSR引物,构建有39个标记位点总长为234.9cM的SSR标记连锁图谱;3)共检测到7个耐贮藏相关QTL。其中,在第4染色体区间bnlg1265~bnlg1755内同时定位到2个指标的QTL(qCE-4-1和qGP-4-1),LOD值分别为19.3和18.1,贡献率分别为30.5%和25.9%;在第6染色体umc1014~bnlg1154内也同时定位到2个指标的QTL(qCE-6-1和qGP-6-1),LOD值分别为11.2和8.2,贡献率分别为15.0%和10.3%。本研究可为耐贮藏QTL的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耐贮藏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彦民  吴欣  李翠香  付志远  刘宗华  汤继华  
提高杂交种制种产量是降低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加速杂交种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拟通过对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为玉米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优良玉米自交系琼68和K12组配的一套F2∶4家系为基础材料,构建了包含134个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通过1年2点的田间试验,对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散粉期与吐丝期、吐丝周期、花丝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吐丝期与吐丝周期、花丝活力,以及吐丝周期和花丝活力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散粉周期与散粉期和吐丝期呈负相关关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22个玉米制种花期相关性状的QTL:散粉期5个、吐丝期4个...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颖琦   王钰文   范晓庆   张靓瑶   郭江   瓮巧云   刘颖慧   赵治海   王晓明   袁进成  
为寻找新的种植模式来提高青贮玉米(Zea mays)和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以青贮玉米‘郑单958’和谷子‘饲用1号’‘饲用5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M)、饲用谷子单作(S)、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2?4混合种植(MS24)、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4?4混合种植(MS44)。测定作物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光合性能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间作模式下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MS24可获得最高青体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142.05和42.72 t·hm-2。‘饲用1号’在种植模式MS24下青体产量最高,达到142.05 t·hm-2,‘饲用5号’间作MS24和MS44模式下比单作产量提高36.59%和34.57%。结果表明玉米谷子间作可以提高各自的产量,种植方式以玉米?谷子2?4种植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坤  张雪海  孙高阳  闫鹏帅  郭海平  陈思远  薛亚东  郭战勇  谢惠玲  汤继华  李卫华  
【目的】玉米株型性状与植株产量、光合效率、抗倒性等密切相关,是理想株型设计育种的基础,通过对玉米多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构建玉米理想株型,为抗倒伏、耐密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84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材料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郑州与浚县2个环境下对玉米总叶片数(LN)、穗上叶片数(LNAN)、穗上叶片数与总叶片数比值(LNAN/LN)、株高(PH)、穗位高(EH)、穗位高与株高的比值(EH/PH)等6个玉米株型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借助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约56万个SNP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洪周  高增玉  李魁英  和剑涵  武玉华  张全国  
为了阐明不同玉米自交系间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优异的氮高效种质,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为玉米氮高效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平均产量和氮效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抽雄期、散粉期、成熟期、株高、穗位等二级性状,对25份目前在黄淮海应用的核心种质和自育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氮利用效率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效率在2种不同的氮处理条件下与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即3个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材料氮效率高低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及株高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将高氮条件与低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株高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二级性状,鉴定出郑58、WK858和9058这3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可在氮高效育种中作为供体亲本来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丰富了氮高效种质资源,评价了不同玉米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揭示了不同材料对氮素的反应程度,为氮高效育种提供材料以及自交系的选育和合理的利用肥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志辉  曹钟洋  汤彬  李立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了阐明玉米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抗旱自交系临1和敏感的湘97-7组配160个F2:3家系定位群体,于2011年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和长沙县高桥镇,分别在大田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进行表型鉴定。所考察性状包括抽雄至吐丝间隔、株高、千粒重和产量,用抗旱系数来衡量抗旱性。结果表明,110个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图谱总长1246.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33 cM。抗旱相关性状定位的QTL介于8~14个,共检测到43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27%~18.27%。不同水分条件下定位到的QTL大多数不相同,表明对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