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9)
- 2023(4722)
- 2022(4015)
- 2021(3654)
- 2020(3345)
- 2019(7394)
- 2018(7171)
- 2017(12601)
- 2016(7488)
- 2015(8464)
- 2014(8288)
- 2013(8286)
- 2012(8108)
- 2011(7416)
- 2010(7481)
- 2009(7068)
- 2008(7023)
- 2007(6620)
- 2006(6007)
- 2005(5589)
- 学科
- 济(23516)
- 经济(23450)
- 管理(18276)
- 业(16746)
- 企(13051)
- 企业(13051)
- 学(10211)
- 方法(9341)
- 税(8970)
- 税收(8355)
- 收(8324)
- 农(8147)
- 数学(7946)
- 数学方法(7792)
- 财(7768)
- 制(7502)
- 中国(6779)
- 农业(5294)
- 业经(5222)
- 体(5087)
- 和(4439)
- 贸(4410)
- 贸易(4408)
- 易(4314)
- 银(4286)
- 银行(4223)
- 融(4198)
- 金融(4195)
- 行(4070)
- 体制(4069)
- 机构
- 大学(112342)
- 学院(109743)
- 研究(48380)
- 济(37553)
- 经济(36618)
- 农(35805)
- 科学(35438)
- 中国(34225)
- 管理(32639)
- 农业(28971)
- 所(28611)
- 理学(27282)
- 理学院(26831)
- 研究所(26295)
- 京(26137)
- 管理学(26002)
- 业大(25949)
- 管理学院(25844)
- 财(20560)
- 中心(20530)
- 省(20152)
- 江(18502)
- 农业大学(18482)
- 院(17395)
- 北京(16863)
- 室(16732)
- 业(16418)
- 科学院(16122)
- 实验(15188)
- 财经(15024)
- 基金
- 项目(76612)
- 科学(55889)
- 基金(53685)
- 家(53192)
- 国家(52826)
- 研究(45321)
- 科学基金(40561)
- 自然(30431)
- 省(30160)
- 自然科(29648)
- 自然科学(29624)
- 自然科学基金(29103)
- 基金项目(27658)
- 划(27557)
- 社会(25460)
- 社会科(23829)
- 社会科学(23818)
- 资助(23093)
- 教育(20227)
- 计划(19473)
- 重点(19021)
- 科技(18747)
- 发(16413)
- 编号(16139)
- 部(15953)
- 科研(15803)
- 农(15459)
- 创(15411)
- 业(14948)
- 专项(14784)
共检索到175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 胡晗 李芳 林珊 陈先敏 吴巩 李斌彬 周顺利
为探究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2017—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以机械粒收品种‘京农科728’(‘JNK 728’)和普通品种‘郑单958’(‘ZD 958’)为主区,施氮量(120、180、240 kg/hm~2)为裂区,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为裂裂区,测定并分析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机械粒收品种和普通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灌浆特性。结果表明,‘JNK 728’活跃灌浆期比‘ZD 958’少2.9 d,有效灌浆期比‘ZD 958’少4.7 d,平均灌浆速率比‘ZD 958’高1.0 mg/(粒·d),单粒干重比‘ZD 958’高12.0%。随密度增加,两品种的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期变化不大,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粒重均呈降低趋势,单粒干重减小;相对于45 000株/hm~2,‘JNK 728’和‘ZD 958’在90 000株/hm~2下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减少6.6%和11.5%,单粒干重分别减少3.7%和10.4%。本研究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下的灌浆参数差异不大,施氮量对粒重无显著影响。综上,黄淮海地区机械粒收品种‘JNK 728’灌浆期比普通品种短,但灌浆速率大,粒重高,适宜夏播;随密度增加,灌浆期变化不大,灌浆速率和粒重减小。‘JNK 728’的灌浆速率及粒重对密度变化较‘ZD 958’不敏感。试验因素对粒重的效应表现为品种>密度>施氮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陈传信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为探明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2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5个种植密度:450(M1)、525(M2)、600(M3)、675(M4)和750万株/hm~2(M5),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遮阴较自然光条件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但最大灌浆速率(V_m)出现的时间(t_m)有所提前,灌浆快增期持续的时间(Δt)缩短1.8~3.6 d;籽粒容重和出粉率的降幅分别为4.98%~6.69%和2.70%~6.39%;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和沉降值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各指标升高幅度依次为:1.60%~12.50%、2.65%~19.03%、2.58%~7.91%和0.16%~11.44%。遮阴下冬小麦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拉伸阻力及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但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及拉伸比明显低于自然光照条件。遮光和自然光最高产量分别为M2处理5 250.26 kg/hm~2和M3处理9 190.07 kg/hm~2,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导致各密度平均产量降低45.43%,平均生物量降低28.45%,平均收获指数提高23.68%。综合考虑各项品质指标和籽粒产量,在50%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可供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生产参考。
关键词:
遮阴 密度 冬小麦 灌浆特性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陈淑萍 彭海成 谢俊良 李洁 郭安强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籽粒灌浆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密度对群体LAI和灌浆特性的调控机制。选用冀中南地区3个高产玉米品种,研究了6种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LAI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LAI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顶峰,吐丝期以后开始下降。3个品种各生育时期LAI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相同的密度水平下,衡玉1182群体LAI要大于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玉米产量与LAI呈二次函数关系,郑单958、先玉3
关键词:
密度 玉米 LAI 灌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樊昕 刘鹏 董树亭
【目的】玉米籽粒比重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偏低一直是中国玉米低商品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旨在探讨玉米籽粒比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建成动态及其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籽粒比重和容重,改善玉米商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ND108)、硬粒型品种费玉4号(FY4)、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FY3)和郑单18(ZD18)为供试材料,对授粉后玉米籽粒的干比重、鲜比重、百粒干重、单粒鲜体积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回归分析讨论比重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籽粒鲜比重授粉后随着籽粒的发育呈上升趋势,到成熟期趋于稳定;而干比重在灌浆前期处于下降趋势,授粉后20—35 d是其增...
关键词:
玉米 比重 籽粒灌浆 回归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玲 徐开未 胡月秋 蒋帆 周元 莫太相 陈远学
[目的] 探究增加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解析四川盆地春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和2018年两年,在川中丘陵区农业大县中江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全国耐密品种郑单958(ZD958)和西南耐密宜机收品种仲玉3号(ZY3)为试验材料,2017年设置5.25、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2018年设置4.50、6.00、7.50、9.00万株·hm~(-2) 4个密度处理,测定籽粒灌浆和含水量动态变化,以评价增加种植密度对两种耐密春玉米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1)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收获期百粒干物质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变化趋势,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和ZY3籽粒灌浆速率分别平均减少1.66%和3.36%,百粒质量分别平均减少1.66%和3.32%;密植效应对玉米籽粒灌浆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大。(2)ZD958和ZY3从吐丝到生理成熟时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1 133和1 074.7℃,到收获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1 316和1 279.5℃,均表现为ZD958>ZY3。(3)两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达到适宜机收条件的籽粒含水量28%和25%时所需有效积温因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平均增加26.98和35.95℃,ZY3平均增加5.35和19.65℃;ZY3总脱水速率较ZD958大,到达适宜机收的时间较ZD958短。(4)收获期百粒质量、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均与有效积温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而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有效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种植密度增加会导致玉米籽粒灌浆性能及脱水速率降低,品种间密度效应存在差异,适宜密植可获高产,ZD958为6.75万株·hm~(-2)时籽粒灌浆性能最好,产量最高为10 419.00 kg·hm~(-2),ZY3为6.00万株·hm~(-2)时籽粒灌浆性能最好,产量为9 861 kg·hm~(-2),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0949.45 kg·hm~(-2);ZY3与ZD958相比,籽粒灌浆及脱水速率受密度影响小,到达生理成熟及适宜机收条件所需灌浆期有效积温低,总脱水速率快,更适合作为川中丘陵区密植宜机收品种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星 李永祥 杨明涛 李琲琲 李春辉 宋燕春 张登峰 王天宇 黎裕 石云素
【目的】灌浆是玉米籽粒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决定了籽粒的最终产量。了解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性状对粒重形成的作用,解析灌浆特性的遗传基础,为玉米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指导。【方法】以中国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HZS)、旅28(Lv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7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Logistic模型与Richards模型,进行玉米籽粒灌浆过程拟合度的比较分析。其次,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亲本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慧 张磊 刘双利 曹玉军 魏雯雯 刘春光 王永军 边少锋 王立春
【目的】明确目前东北地区主推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粒重形成过程的籽粒灌浆特性,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60 000株/hm2大田种植。调查各品种出苗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依据生育期对不同品种的熟期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熟期品种产量和百粒重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解析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积累起始势、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籽粒灌浆参数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结果】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东北地区目前主推的玉米高产品种按生育期长短可分为中熟(I)、中晚熟(II)、晚熟(III)和超晚熟(IV)4类,其中晚熟品...
关键词:
春玉米 熟期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牟海萌 孙丽芳 王壮壮 王宇 宋一凡 张荣 段剑钊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永华 郭天财
【目的】探讨基因型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三因子对小麦植株抗倒性能和籽粒产量的互作调控效应,明确与品种生物学特性相匹配的氮密优化组合模式,为冬小麦稳产丰产及抗逆应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2年在河南省焦作市设置品种、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三因子互作的大田裂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选择抗倒性存在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鑫华麦818和新麦26;以施氮量为副区,设置不施氮(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5个水平;以种植密度为副副区,设置225万株/hm~2(D1)、375万株/hm~2(D2)、525万株/hm~2(D3)3个水平。重点研究分析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三因子组合对小麦茎秆解剖结构、田间倒伏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两小麦品种维管束结构均具有显著调控作用,且大维管束的数目、面积以及大小维管束的数目比、面积比与茎壁厚度和茎秆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而小维管束面积则与茎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相比,鑫华麦818较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多且面积大,小维管束数目相当而面积较小。这可能是鑫华麦818抗倒性能优于新麦26的解剖学基础。同一种植密度下,两小麦品种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以N3处理的大维管束数目最多、面积最大,N3处理下鑫华麦818和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较最小值处理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4.61%、15.80%和16.18%、20.10%,小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呈相似变化。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大维管束均以低密度D1处理数目最多、面积最大,与最小值高密度D3相比,D1处理下,鑫华麦818和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平均增幅分别为6.14%、5.20%和8.95%、11.42%。【结论】施氮量240 kg·hm~(-2)搭配种植密度225万株/hm~2的氮密调控组合D1N2处理有利于改善维管束结构特征,协调大小维管束发育,增加大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增大2种维管束的数目比和面积比,增加基部节间茎壁厚度,提高植株茎秆抗倒性能,能够实现冬小麦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豫北高产灌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氮密组合模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维管束 抗倒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瑾 王长进 武德功 黄伟东 余海兵 李文阳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D1(57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8 000株/hm~2),分析成熟期玉米淀粉粒分布特征和籽粒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粒径范围为0.4~30.0μm,平均粒径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呈三峰曲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1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大型淀粉粒(粒径>18μm)则显著升高;淀粉粒数量分布呈单峰曲线,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2个玉米品种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营营 董树亭 魏珊珊 张吉旺 刘鹏 赵斌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
关键词:
夏玉米 苞叶 产量 籽粒灌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臧贺藏 王言景 张杰 冯晓 胡峰 赵晴 李国强 郑国清
为给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每个品种下设置2个种植密度(6.75,8.2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80,240,300 kg/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鹏飞 陶洪斌 王存凯 孟祥盟 王璞
以先玉335和农华101为材料,研究吉林省东部地区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质积累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的产量、物质积累及灌浆特性,不同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穗数、空秆率增加,单株产量、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均显著下降;群体产量、总干物质和花后物质积累量跟品种有关,随着密度增大,农华101产量增高,总干物质差异不显著,花后物质积累先降低后增加,而先玉335产量降低,总干物质量和花后物质积累均增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降低,叶片达到最大干物质量的时间延后,物质转运量先增加后减小;种植密度对百粒质量影响主要是由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线性...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建国 崔海岩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增光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珊珊 张翼飞 杨克军 明立伟 杜嘉瑞 徐荣琼 孙逸珊 李伟庆 李桂彬 李泽松 李佳宇
【目的】针对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机械粒收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将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按一定比例间作,以期明确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郑单 958(ZD958)、先玉 335(XY335)和益农玉 10(YNY1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生育期长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品种间作,即 ZD958 与 YNY10 间作(Z‖Y)、XY335 与 YNY10 间作(X‖Y)2 个水平;设置 6 种间作幅宽(行数)比例,即 6:6、4:4、2:2、1:1、0:1、1:0,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间作比例的减小,生育期长的品种生理成熟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降低,生理成熟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呈加快趋势,平均灌浆速率(G_(mean))、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_(max))、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的粒重(W_(max))逐渐增加,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需要的天数(T_(max))、籽粒活跃灌浆期(D)逐渐缩短,产量和百粒重增加明显(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