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7)
- 2023(11307)
- 2022(10200)
- 2021(9689)
- 2020(8270)
- 2019(19027)
- 2018(19144)
- 2017(36904)
- 2016(20295)
- 2015(22906)
- 2014(22840)
- 2013(22649)
- 2012(20864)
- 2011(18629)
- 2010(18252)
- 2009(16697)
- 2008(16015)
- 2007(13589)
- 2006(11658)
- 2005(9982)
- 学科
- 济(76348)
- 经济(76266)
- 管理(54053)
- 业(53750)
- 企(41996)
- 企业(41996)
- 方法(36351)
- 数学(31781)
- 数学方法(31427)
- 农(22093)
- 中国(20577)
- 地方(20239)
- 财(18314)
- 学(16953)
- 业经(16696)
- 农业(14914)
- 制(13669)
- 贸(13429)
- 贸易(13418)
- 理论(13013)
- 易(12968)
- 环境(12430)
- 和(12424)
- 银(12289)
- 银行(12253)
- 务(11946)
- 财务(11888)
- 财务管理(11863)
- 技术(11675)
- 行(11547)
- 机构
- 大学(275489)
- 学院(274629)
- 管理(112118)
- 济(102794)
- 经济(100266)
- 理学(97215)
- 理学院(96078)
- 管理学(94339)
- 管理学院(93860)
- 研究(89896)
- 中国(68896)
- 科学(59029)
- 京(58685)
- 农(47506)
- 财(47311)
- 所(44924)
- 业大(44276)
- 中心(42422)
- 研究所(41321)
- 江(39610)
- 财经(38173)
- 农业(37348)
- 北京(37047)
- 范(36662)
- 师范(36366)
- 经(34682)
- 州(33005)
- 院(32748)
- 师范大学(29573)
- 经济学(29203)
- 基金
- 项目(195891)
- 科学(152619)
- 研究(141974)
- 基金(140622)
- 家(122670)
- 国家(121650)
- 科学基金(104259)
- 社会(86735)
- 社会科(81891)
- 社会科学(81866)
- 省(78355)
- 基金项目(76531)
- 自然(70136)
- 自然科(68364)
- 自然科学(68347)
- 自然科学基金(67051)
- 划(65371)
- 教育(63922)
- 编号(59129)
- 资助(57573)
- 成果(46621)
- 重点(43319)
- 部(42010)
- 发(41510)
- 创(40414)
- 课题(39885)
- 创新(37707)
- 科研(37628)
- 大学(36061)
- 计划(35945)
- 期刊
- 济(109931)
- 经济(109931)
- 研究(80097)
- 中国(51053)
- 学报(45261)
- 农(43016)
- 科学(41360)
- 管理(37762)
- 财(34157)
- 大学(33313)
- 学学(31314)
- 农业(30029)
- 教育(28915)
- 融(25360)
- 金融(25360)
- 技术(23178)
- 业经(18512)
- 财经(16885)
- 经济研究(15983)
- 图书(15791)
- 业(15738)
- 理论(15131)
- 资源(14523)
- 问题(14441)
- 实践(14323)
- 践(14323)
- 经(14095)
- 科技(13931)
- 版(12914)
- 技术经济(12736)
共检索到39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振军
该文以甘肃省西峰区为例,依据该区1981年~2012年期间历年的玉米实际单产数据,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建立趋势拟合方程,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估算了该区1981年~2012年期间的玉米趋势单产产量,并根据实际单产产量和趋势单产产量分离出旱灾单产产量。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降水量指数下玉米实际单产产量相对趋势单产产量的减产率,设计出玉米旱灾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指数,并根据不同程度干旱灾害的灾损率和与之对应的发生频率厘定出玉米旱灾保险的总投保费率。试图为当地政府完善玉米旱灾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的建议,为开展其他农作物保险提出可供借鉴的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振军
文章依据甘肃黄土高原区1981-2012年期间的历年气象数据和玉米实际单产数据,应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建立趋势拟合方程,设计出甘肃黄土高原区玉米生产在不同气象灾害下的理赔指数,并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与之对应的灾损率厘定出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保险费率。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存在的各种难题,在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同时其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负担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有利于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宗军 刘博琛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农业收入保险规避逆向选择、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选取甘肃省1999年至2019年10个地市州春小麦的单产数据以及价格数据,通过参数法确定春小麦的单产和价格的边缘分布,采取Copula函数建立单产与价格的联合分布,依照蒙特卡罗仿真获得期望收入数据,最终计算出在70%~100%保障水平下甘肃省十个地区春小麦收入保险的费率。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之间的费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提出健全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农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分区域费率厘定、实行多样化保费补贴政策和建立立体化风险分散体系等推进农作物收入保险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宗军 刘博琛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农业收入保险规避逆向选择、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选取甘肃省1999年至2019年10个地市州春小麦的单产数据以及价格数据,通过参数法确定春小麦的单产和价格的边缘分布,采取Copula函数建立单产与价格的联合分布,依照蒙特卡罗仿真获得期望收入数据,最终计算出在70%~100%保障水平下甘肃省十个地区春小麦收入保险的费率。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之间的费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提出健全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农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分区域费率厘定、实行多样化保费补贴政策和建立立体化风险分散体系等推进农作物收入保险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浩 陈盛伟
科学的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准确厘定农作物保险费率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山东省17地市1993~2013年的玉米生产相关数据,通过HP滤波模型进行趋势产量的拟合和减产量的分离,运用燃烧定价法初步确定各地市的产量保险费率。为修正产量保险费率,选取玉米生长过程中8个主要风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4类主成分,并结合AHP权重分析,进行山东省玉米生产的风险区划,得到各市玉米的理论受灾风险排名,对初定的产量保险费率进行最终修正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间的保费差异较大,高低差异达到2.31倍。在当前阶段,山东省实施玉米保险的市级费率分区政策已尤为必要。
关键词:
产量保险 风险区划 费率修正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建军 蒋远胜
四川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是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旱灾又是对水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水稻区域产量旱灾保险在缓解水稻旱灾风险影响中意义重大,而费率厘定是开展保险的前提。本文采用四川省1987年~2007年的水稻生产和旱灾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实际历史产量法(APH)在将水稻旱灾风险的单产时序值分离出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水稻区域产量旱灾保险的纯费率厘定,得出在90%和100%的保障水平下,保险纯费率分别为0.23%和0.31%。最后,对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旱灾 区域产量保险 APH法 费率厘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红 杨华 田志宏 闫仲勇
本研究以非参数核密度法为核心,构建了农作物GRP保险费率厘定的方法体系,以此对河北省安国市1980—2004年的玉米产量风险损失进行估算和纯保险费率进行厘定,得出在80%的保障水平下,纯保险费率为3.4%;在70%的保障水平下,纯保险费率为2.9%。这一结果比较接近该区域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所得结果。该方法的运用旨在为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赵晓冏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2)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的40.99%和41.65%;(3)在空间变化上,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递增的趋势,河西区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4)近50 a甘肃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随有效降水量的下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近50 a甘肃省玉米干旱情况在不断加剧,只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灌溉制度,才能保证农作物水分利用的时效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农作物用水需求。
关键词:
甘肃省 缺水量 玉米 时空分布 需水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洋
研究结论表明,非参数核密度厘定风险费率比参数法更具有效性,用Gaussian核密度估计厘定出的大连市玉米保险70%~90%五个保障水平下的纯费率区间为2%~6%,而现行保险费率可能偏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现行大田作物保险费率厘定范围缩小可能得到更加精确的差别化风险费率厘定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永翔 李栋梁 郭慧
对甘肃省55个站点的玉米气候产量经EOF及REOF分解后,通过对其载荷量的分析,表明陇东南地区是甘肃省玉米产量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进一步将甘肃省玉米气候产量划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陇东区、陇南区、中部及阴湿山区、干旱山区、河西灌溉农业区。玉米气候产量的第一主分量可代表甘肃省玉米气候产量的时间趋势。它与同年5~9月份OLR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清 史亚雯 南志标 陆森
[目的]通过对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的定量测度,明确其系统协调程度及协调发展程度。[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甘肃省PESREn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结果](1)甘肃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快速上升,人口、资源综合发展指数缓慢上升,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系统;(2)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2005年为0.026 6, 2009年达到最高值0.649 0,到2015年再次下降至0.375 9;(3)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从2005年的0.090 1调整至2015年的0.528 1。[结论]在甘肃省发展过程中,环境系统是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从整体趋势上看,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波动中略有优化,已从严重失调调整至轻度失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持续优化, 2015年达到勉强协调;认为甘肃省应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各系统的深度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推进系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侯兰功
在分析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省域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特定省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构建既能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又能反映城市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以甘肃省的14个城市为例,计算得出了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并把14个城市分为5种类型,指明了各类型城市的相对优劣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甘肃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季定民 张勃 王东 马琼 张耀宗 赵一飞 Yousif Elnour Yagoub
甘肃河东玉米种植区属于旱作雨养农业区,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维持,春夏干旱是影响该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利用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57—2012年气象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从干旱趋势、周期、空间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关系方面探讨近56 a来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两季均呈干旱化趋势,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呈加重趋势。干旱变化共经历了3个气候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春夏旱情较轻;80年代—90年代,夏旱较春旱严重;2000年以后,春旱较夏旱严重。干旱周期变化,春夏干旱周期分别为20 a和14 a,干旱周期性变化主要是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妤 汤丽 朱江涛
城市治理是城市的各治理主体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城市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它是城市政府寻求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文章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突出问题的分析,尝试建立起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市民组成的,具有统一领导、综合治理、合理分工、协调高效和低成本等特征的城市治理体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治理 治理体系 多元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彬如 李全新
[目的]耕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和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两个利益主体。为提高耕地保护效果,需要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确立不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以西北的甘肃省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依据,分别确立农民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等核算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结果] 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为117. 36万元/hm~2,结合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甘肃省农民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2. 82万元/hm~2。测算出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5. 51万元/hm~2,以此确定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 76万元/hm~2。[结论]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社会价值是其GDP的6. 11倍,地方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方面的支出。研究结果为甘肃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