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5)
- 2023(10564)
- 2022(9093)
- 2021(8140)
- 2020(6827)
- 2019(15842)
- 2018(15489)
- 2017(29562)
- 2016(16395)
- 2015(18561)
- 2014(18777)
- 2013(18806)
- 2012(18145)
- 2011(16744)
- 2010(17024)
- 2009(15764)
- 2008(15824)
- 2007(14623)
- 2006(12824)
- 2005(11806)
- 学科
- 济(77498)
- 经济(77425)
- 业(42258)
- 管理(41478)
- 企(31143)
- 企业(31143)
- 方法(30412)
- 数学(26831)
- 数学方法(26599)
- 中国(23266)
- 农(22992)
- 地方(22325)
- 业经(16693)
- 财(16239)
- 学(15766)
- 农业(15556)
- 贸(14504)
- 贸易(14493)
- 易(13963)
- 制(13042)
- 银(12703)
- 融(12681)
- 金融(12678)
- 银行(12658)
- 地方经济(12510)
- 行(12252)
- 环境(11956)
- 发(11807)
- 和(11102)
- 技术(10835)
- 机构
- 学院(244827)
- 大学(242908)
- 济(102360)
- 经济(100187)
- 研究(90330)
- 管理(87554)
- 理学(74269)
- 理学院(73308)
- 管理学(71973)
- 管理学院(71511)
- 中国(67450)
- 科学(57555)
- 京(52720)
- 农(50904)
- 所(48404)
- 财(46039)
- 研究所(43908)
- 中心(40991)
- 农业(40370)
- 业大(39741)
- 江(39127)
- 财经(35965)
- 范(33757)
- 北京(33667)
- 师范(33355)
- 经(32481)
- 院(31739)
- 经济学(31676)
- 州(31163)
- 省(29457)
- 基金
- 项目(157796)
- 科学(122297)
- 研究(113350)
- 基金(111485)
- 家(98464)
- 国家(97607)
- 科学基金(81434)
- 社会(70640)
- 社会科(66901)
- 社会科学(66878)
- 省(64152)
- 基金项目(58770)
- 划(53838)
- 自然(52086)
- 教育(51798)
- 自然科(50851)
- 自然科学(50834)
- 自然科学基金(49910)
- 编号(46250)
- 资助(45797)
- 发(40326)
- 成果(37857)
- 重点(36440)
- 部(34377)
- 课题(33180)
- 创(32649)
- 发展(32004)
- 展(31446)
- 创新(30620)
- 科研(30307)
- 期刊
- 济(119183)
- 经济(119183)
- 研究(73337)
- 中国(53511)
- 农(47979)
- 学报(43062)
- 科学(37704)
- 财(34877)
- 农业(32632)
- 管理(31560)
- 大学(31239)
- 学学(29500)
- 教育(27879)
- 融(24519)
- 金融(24519)
- 技术(21678)
- 业经(21062)
- 经济研究(19305)
- 财经(17779)
- 业(17636)
- 问题(16132)
- 经(15360)
- 技术经济(12898)
- 贸(12642)
- 商业(12355)
- 版(12271)
- 统计(11423)
- 科技(11408)
- 图书(11339)
- 世界(11286)
共检索到37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柏晗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发育阶段玉米上、中部籽粒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其功能,探明玉米粒位发育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粒位效应显著的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90 000株/Hm~2密度下种植,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0、3、6、12 D取果穗上部与中部籽粒。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蛋白质图谱。分别以0、3、6、12 D中部籽粒的凝胶作为参考胶,将上部籽粒凝胶与其进行比对,利用ImAge mAsTer 2D 7.0软件分析籽粒早期发育不同阶段上、中粒位蛋白质表达的差异。通过mALDI-TOF/TOF ms质谱分析及NCB...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涛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层面探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揭示籽粒自身防御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为供试材料,67 500株/hm2密度下种植,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5、10、15、20、30、40和50天(DAP)取果穗中部籽粒。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 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匹配Uniprot玉米蛋白数据库鉴定籽粒总蛋白,并且用基因本论(GO)注释按照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怀华 王莉雯 刘楠 刘旭 马侠 宁丽华 张华 崔德周 姜川 陈化榜
【目的】分离授粉早期玉米花丝的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角度揭示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maysL.)自交系Ga25为试材,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与检索技术,比较自交授粉后1h和2h的花丝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与授粉1h的蛋白质组相比,在授粉2h后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个蛋白质点特异表达,19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3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23个蛋白质点,其余5个为未知蛋白;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壁合成(21.4%)、防御/抗胁迫(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文举 李亚娇 路雪萍 童伟杨 陈才俊 马培杰 陈泽辉 王小利
【目的】探明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差异蛋白的特性,为揭示玉米的分子机理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以LP光敏感(NT32)和光钝感(NQR273)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的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九叶期采集幼嫩叶片,利用TMT技术对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共检测到差异蛋白191个,其中上调表达107个,下调表达84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半胱氨酸型肽酶活性及锰离子结合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蛋白水解和翻译过程是重要的分子功能类别。差异蛋白主要富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通路。筛选到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是关键途径。有79个差异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分别参与ROS体内平衡(19个)、贮藏物质保护(7个)、氨基酸代谢(8个)、其他功能基因(45个)。【结论】光敏感NT32玉米在长日照条件下ROS清除能力增强,贮藏物质保护能力及氨基酸代谢下降,其他功能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NT32玉米叶片以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了玉米的稳定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佳岩 汤明威 郭勃予 解莉楠 聂玉哲 张旸
在高等植物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上的改变。为了更好地研究草原龙胆特定发育阶段雄蕊内蛋白质组的差异,以草原龙胆栽培品系49号为试材,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技术(2D-DIGE)研究了草原龙胆孢原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了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草原龙胆雄蕊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利用DE CyDEr软件分析获得了72个主要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上调点为35个,表达下调点为37个。使用MALDI-TOF-TOF质谱仪对胶上消化后的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可信度达到90%以上的蛋白质点为15个,分别为5-甲基四氢蝶酰三谷氨酸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红毅 钟晓武 衣启营 张利平 邹勇 赵萍
【目的】研究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组织中小热激蛋白(sHSP)变化,为阐明其在家蚕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家蚕5龄第5天、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3个时期的精巢电泳图谱,并用Imagemaster2D 6.0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图谱中的差异蛋白,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质谱(MALDI-TOF-MS)对这些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家蚕精巢中5个小热激蛋白,分别为sHSP23.7、sHSP20.8、sHSP 20.4、sHSP19.9和sHSP19.8,它们在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的蛋白合成量比5龄第5天显著降低。【结论】在家蚕精巢中,5龄第5天是形成有核精子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彩虹 王经源 林文雄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杂交水稻汕优63苗期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研究,以揭示水稻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方法】蛋白质点经双向电泳得到分离,并采用Imagemaster 2D Elite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图谱分析共得到差异蛋白质点41个,其中三叶期后新增蛋白质点17个,包括9个仅在三叶期出现特异的特异蛋白质点,13个蛋白质点表达丰度先逐渐增强随后减弱或在消失,其它11个蛋白质点中,自二叶期开始表达丰度呈现下降的蛋白质点有3个,保持上升的有6个,不规律出现的有2个;其中的15个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得到鉴定。【结论】蛋白质是细胞功能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文媛 李飞武 闫伟 李葱葱 郝东云 郭长虹
【目的】转基因育种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外源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整合进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获得通过自然进化无法获得优异性状,这是转入外源基因的"预期效应"。然而,外源基因插入受体植物还可能产生无法控制和预期的细胞、代谢或表型等方面的改变,即"非预期效应"。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抗虫转基因玉米为材料,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研究转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玉米之间的非预期效应,为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份已经进入中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利艳 王爱丽 李小辉 晏月明
以京411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清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个亚蛋白组的合成与积累特征.采用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分别利用双向电泳(2-DE)和生物质谱技术(MS)、SDS-PAGE电泳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主要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初步得到了三种蛋白的合成与积累特征,为今后小麦发育蛋白质组学以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二锁 逯晓萍 王树彦 薛春雷 韩平安 董婧 任锐 李美娜
【目的】研究玉米经EMS处理后诱变系与原自交系的蛋白表达机制,为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诱变后选育材料在株高发生变化及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等方面的分子理论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优良自交系AMD16和诱变后选育材料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以及检索技术,比较选育材料与原自交系叶片蛋白质组的差异,并对其候选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3300-ZmMDH6,最后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鉴定。【结果】EMS诱变后选育材料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1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5个蛋白质点在选育材料中特异表达,1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7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有2个差异蛋白质点在原自交系中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世道 杨瑞秀 刘博 苑德鹏 姚远 孙艳秋 高增贵
为了明确StSNF1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探究该基因在侵染寄主的不同时期、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过程中以及不同碳源培养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ID号为008026214,全长3 046 bp,位于scaffold_17负链的97 793-100 838位置。StSNF1与玉米圆斑病菌SNF1同源关系较近,由877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而成。StSNF1蛋白具有氮端的蛋白激酶结构域、氮端的碳代谢产物去阻遏蛋白激酶结构域和碳端的激酶相关结构域。在蛋白激酶结构域内,具有ATP结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黎 朱凯丽 刘立功 刘树堂 李军
【目的】明确田间条件下施加氮(N)、磷(P)和钾(K)肥对玉米穗位叶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玉米“鲁豫16号”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钾肥(NK)和氮+磷+钾肥(NPK)。于灌浆期选取穗位叶的上半部分,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利用Hisat2等软件分析不同肥料处理下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DEGs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成(Cell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均有富集。尽管富集的条目相同,但在不同组合处理下DEGs数目各异。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碳代谢、淀粉、蔗糖代谢和氨基酸合成途径中富集的DEGs数目较多。在不同施肥处理下,|log_(2) FC|>1且P<0.05的参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DEGs总数分别是82、29和84个。其中,|log_(2) FC|>2的DEGs总数分别是24、6和17个。DEGs数目以NPvsCK和NPKvsCK组合最多,NvsCK组合最少。对|log_(2) FC|>2的DEGs分析发现,这些DEGs在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氮、钾、磷肥配施显著影响玉米叶片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鉴定出了一些参与三大有机物质代谢的关键基因,为将来通过合理施肥提高玉米叶片光合利用率提供了分子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
玉米 转录组 氮肥 磷肥 钾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天娥 房宇 冯毛 韩宾 张兰 李荣丽 李建科
【目的】通过对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期3个日龄差异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以探明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特征并了解雄蜂胚胎发育生物学,为蜜蜂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建立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3个日龄的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和表达量等信息,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功能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雄蜂胚胎发育的第1、2、3日龄,中蜂表达332、362、340个蛋白质,其中111、117、112个蛋白质发生了磷酸化修饰;意蜂表达302、331、311个蛋白质,其中有107、110、106个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李军
为研究条石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测定了条石鲷仔稚幼鱼(0~5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生长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均符合Cubic函数关系式,其变化曲线呈S型。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全长、体质量生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功能器官 异速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关键词:
牙鲆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