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7)
2023(20781)
2022(17872)
2021(16638)
2020(14152)
2019(32351)
2018(32133)
2017(61250)
2016(33477)
2015(37341)
2014(36975)
2013(36223)
2012(33038)
2011(29805)
2010(29900)
2009(27546)
2008(27184)
2007(23967)
2006(21328)
2005(18642)
作者
(96599)
(80812)
(80018)
(76172)
(51036)
(38844)
(36155)
(31567)
(30580)
(28525)
(27408)
(27357)
(25615)
(25395)
(25140)
(24840)
(24314)
(23834)
(23202)
(22956)
(20087)
(19837)
(19747)
(18481)
(18142)
(17911)
(17893)
(17845)
(16353)
(15938)
学科
(130268)
经济(130086)
(95514)
管理(94571)
(73921)
企业(73921)
方法(57838)
(50872)
数学(50711)
数学方法(50054)
(36741)
中国(34780)
农业(33537)
业经(32579)
(31613)
(27076)
地方(24664)
(23854)
贸易(23842)
(23163)
(23045)
银行(22975)
(22443)
(21936)
(21909)
金融(21905)
(21723)
财务(21641)
财务管理(21586)
技术(20650)
机构
大学(466393)
学院(465336)
(185932)
经济(182031)
管理(180257)
研究(158118)
理学(156253)
理学院(154491)
管理学(151560)
管理学院(150722)
中国(120349)
科学(98997)
(98584)
(93786)
(89051)
(80121)
业大(76549)
中心(73391)
农业(72974)
研究所(72812)
财经(69911)
(69117)
(63860)
北京(61707)
(59554)
师范(58853)
(56725)
经济学(55825)
(54926)
财经大学(52020)
基金
项目(320832)
科学(250969)
基金(233004)
研究(230068)
(206004)
国家(204132)
科学基金(173750)
社会(144994)
社会科(137191)
社会科学(137153)
(125262)
基金项目(123274)
自然(114422)
自然科(111766)
自然科学(111731)
自然科学基金(109725)
(105801)
教育(105660)
资助(95561)
编号(92937)
成果(75523)
重点(72209)
(70622)
(67761)
(66583)
课题(63958)
创新(62285)
科研(61874)
教育部(60135)
国家社会(60088)
期刊
(203785)
经济(203785)
研究(136104)
中国(93381)
(90390)
学报(81696)
科学(71189)
(68218)
管理(64142)
大学(61921)
农业(60875)
学学(58652)
教育(49805)
(45916)
金融(45916)
技术(39092)
业经(36640)
财经(34117)
经济研究(31178)
(30533)
(29119)
问题(27298)
(24649)
科技(23017)
业大(22056)
理论(21858)
图书(21572)
技术经济(20908)
统计(20428)
世界(20304)
共检索到69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张宁宁  钟钰  王秋霖  
为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东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经营行为,基于辽宁省朝阳市H县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面板调查数据,重点从玉米种植行为的变化情况、玉米销售行为的变化情况、质量和风险意识的变化情况3个方面分析了2016年以来家庭农场经营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和土地集中连片申报要求的制约,家庭农场大部分土地需要流转,流转的土地土质较差、普遍缺乏灌溉条件,种植玉米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2)受其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且常常面临销售困难、玉米出售价格呈上涨趋势、玉米种植省时省力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种植玉米具有一定的刚性;3)受经营规模较小和缺乏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仍然选择一次性将玉米出售给上门收购的小商贩;4)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家庭农场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表现为都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和最关注玉米市场价格信息,但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汪紫钰  杜志雄  
本文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分析示范家庭农场与非示范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当前中国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水平如何?什么样的家庭农场更可能成为示范典型?成为示范典型提高家庭农场技术效率了吗?本文分析发现: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农场主文化程度较高、参加过技术培训、耕地规模较大、对耕地进行平整、有完整日常收支记录、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系以及对农药进行减量施用的家庭农场,成为示范典型的可能性较高;尽管与其他家庭农场相比,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略高一些,但总体而言,成为示范典型并未给家庭农场带来技术效率的提高。因此,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评审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使示范家庭农场能够真正发挥典范引领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郜亮亮  杜志雄  谭洪业  
基于全国31省(区、市)2014—2018年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用工行为及其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视角对相关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约3/4的家庭成员在农场工作,除农场主外还有2名家庭成员投入农场;60%的农场有常年雇工,平均雇用4个常年雇工;80%的农场雇用临时雇工;雇工年龄逐年增大;50%以上的农场主没考虑过自己退休后如何处置农场,至少1/3的人准备让子女继承,10%左右的人准备给其他人经营。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农场对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应对。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民职业化步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霞   郜亮亮   杜志雄  
家庭农场是推进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主体,关注其经营范围的选择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8年全国31省(区、市)家庭农场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场主知识获取对农场经营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培训种类数量多的农场主,农场经营范围更宽,即相比于“种植”范围,他们以更高的概率选择了“种植+养殖”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即使考虑到农场资源共用能力、农场成长的时间趋势、农场面对风险环境及农场所处外部环境等特征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农场扩宽经营范围所需知识和技术越多,农场资源共用能力越突出,培训种类效应越大。机制检验发现,培训种类主要是通过影响农场主的专用性知识和技术对经营范围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应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和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熙保  吴方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在阐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检验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标准化生产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有效。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对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参加合作社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农场主,对种植非粮食作物、拥有更多耕地、使用互联网、遇到过技术难题和非示范类家庭农场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效应更大。基于此,各级政府应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促进家庭农场提高标准化生产意愿和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颖萍  岳佳  杜志雄  
利用全国家庭农场3年的监测数据,对从事养殖家庭农场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将畜禽粪污直接排放的家庭农场比例较低,仅占8.23%,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仅为5.89%;将畜禽粪污用作有机肥或饲料的家庭农场比例较高,占比超过65%,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更高,占比接近74%;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家庭农场总体特征、农场主特征及农场经营特征等与农场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种养结合、示范农场、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过培训、农场土地面积、农场畜禽产品年销售收入等对从事养殖的家庭农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永基   薛艳金   张园圆  
本文基于江苏、江西和陕西3个省89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分析框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假设,估算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年限、劳动力规模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农场经营者务农经历、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与拥有高标准农田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负向作用。加入合作社后,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路径,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本压力、收益激励、组织规范和绿色意识。从驱动因素看,经济机制相较于管理机制更能驱动家庭农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李星星  
本文以湖南省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样本,构建以企业家才能和经营环境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扶持政策与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扶持政策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直接效果不显著,但通过两条中介路径的间接效果显著。从两条中介变量的路径系数来看,以经营环境为中介的路径能够更高效地提升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据此,应完善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亚萍  罗勇  
在家庭农场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的雇佣制度有所差异:初建阶段,主要是临时雇佣农工,以年薪制付给报酬;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人身顶股制的做法;高级阶段,主要采用以"顶身股"为核心与临时雇工相结合的雇佣制度。文章重点论证说明了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①从雇佣性质上,农场主是活跃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主",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②雇佣的原则是长期稳定。③雇佣制度有一般的雇佣制度和以"顶身股"为核心的新型雇工制度。④选择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与农场主的利益关系相对一致的一家一户的雇工。⑤雇佣的形式主要有"带地佣工"、"二八种地"、"种地头"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