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3)
2023(7720)
2022(5928)
2021(5235)
2020(4485)
2019(9574)
2018(9819)
2017(17788)
2016(10869)
2015(12258)
2014(12529)
2013(11884)
2012(10784)
2011(9632)
2010(9755)
2009(8842)
2008(8872)
2007(8148)
2006(7268)
2005(6586)
作者
(36345)
(30230)
(30173)
(28485)
(19313)
(14564)
(13646)
(11852)
(11687)
(10955)
(10469)
(10290)
(10025)
(9882)
(9746)
(9569)
(9231)
(8844)
(8842)
(8753)
(7928)
(7862)
(7603)
(6891)
(6883)
(6841)
(6841)
(6701)
(6377)
(6306)
学科
(37676)
经济(37633)
(23992)
管理(23923)
(17844)
企业(17844)
方法(14391)
(13638)
(13372)
中国(12811)
数学(12121)
数学方法(11948)
业经(10275)
农业(8987)
地方(7740)
(7518)
理论(7101)
(7080)
(6954)
(6562)
银行(6508)
(6495)
贸易(6493)
(6260)
(6253)
环境(6244)
(6135)
金融(6133)
产业(5806)
(5706)
机构
大学(155763)
学院(155668)
研究(61353)
(53477)
经济(52195)
管理(49462)
科学(44960)
(43976)
中国(42947)
理学(42388)
理学院(41732)
管理学(40508)
管理学院(40274)
农业(35318)
(35014)
(34557)
业大(33103)
研究所(32706)
中心(26319)
(25521)
(23724)
农业大学(23116)
(21862)
(21807)
师范(21456)
(21449)
技术(21354)
北京(21195)
科学院(20061)
(19950)
基金
项目(110054)
科学(83375)
基金(77011)
研究(72252)
(71802)
国家(71239)
科学基金(57563)
(46022)
社会(42923)
基金项目(40592)
社会科(40509)
社会科学(40496)
自然(39699)
(38988)
自然科(38762)
自然科学(38735)
自然科学基金(38045)
教育(33836)
资助(31116)
编号(28069)
重点(26456)
(24548)
计划(24541)
成果(23775)
科技(23208)
(22538)
(22360)
科研(21721)
课题(21709)
创新(21242)
期刊
(59516)
经济(59516)
(41457)
学报(41293)
研究(40797)
中国(33916)
科学(32154)
大学(28881)
农业(28099)
学学(27629)
教育(19497)
(17561)
管理(17369)
(15150)
业大(12982)
技术(12618)
(12024)
金融(12024)
(11341)
农业大学(11006)
业经(10175)
经济研究(9358)
财经(9030)
科技(8956)
林业(8272)
问题(8223)
(7864)
图书(7707)
中国农业(7585)
自然(7320)
共检索到230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洋  马春红  刘克明  魏建昆  
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B73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表明,细胞溶质最高,玉米雄性不育系B73-C,B73-T及其保持系B73-N叶片基态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最高(占总活性77%);线粒体、叶绿体次之,且SOD活性N细胞质显著大于C和T细胞质;过氧化物酶(POX)的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占总活性85%左右。用专化于C细胞质的C毒素(HMC毒素)处理B73C、T与N三种细胞质玉米叶片后,这三种细胞溶质的SOD和POX酶活性均表现不敏感;三种细胞质的线粒体有不同反应:B73-C的SOD活性下降,导致细胞伤害,而B73-T和B73-N的SOD活性稍有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忠  李建坤  王志霞  江宗立  
研究了夏玉米单交种苏玉1号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内活性氧酶性清除系统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玉米抗涝性的关系。淹水过程中,耐涝的母本苏80-1叶片中两种酶活性均比不耐涝的父本黄早四较少地受抑制,雨二醛(MDA)的积累量也较少。表明两亲本自交系间耐涝性的差异与其抵御活性氧毒害能力的强弱有关。杂交种(F1)则显示体内清除系统对涝渍的耐受性与其母本相仿,由于兼具生长的优势,因而表现为淹水条件下单株生产力受损最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妙  王校栓  李延增  徐显  尹志敏  耿军义  李俊明  崔四平  裴宝琦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枯萎病类型棉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发病情况下,抗病品种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品种则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比健康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鞠正春  孙兰珍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雄蕊、雌蕊、旗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K、V型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具有不同的酶谱。根据酶带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发现K、V型不育系之间在花粉败育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认为V型不育系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单核期”,而K型不育系为“二核期”,与细胞学观察结果相吻合。K、V型不育系、保持系之间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雌蕊、旗叶上的同工酶未见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郑秋玲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范尉尉  贾银锁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士诚  孙静文  马有志  汪洪  梁国庆  周卫  
【目的】研究镉胁迫对玉米(ZeaMays)幼苗活性氧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5﹑20和100μmol·L-1)和处理时间(12﹑24﹑48﹑96和168h)下玉米幼苗内活性氧代谢、SOD和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镉处理后植株内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迅速升高,24h(叶)或48h(根)后又逐步下降;H2O2随镉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大量积累。镉处理的植物SOD活性开始随镉浓度升高,48h后被消耗和抑制逐步下降,但后期100μmol·L-1镉处理的活性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CA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炜博  严敦余  郭兴启  竺晓平  
对3个感病程度不同的花生品种的研究表明,接种后各品种花生植株叶片内POD活性明显提高,随着症状的出现,POD表现出显著的活性高峰,并出现了4条新的同工酶带,而原有的1条迁移率为0.38的谱带消失。接种初期,花生叶片内SOD活性有所提高,但高感品种接种8d后SOD活性低于健康对照,而耐病品种接种后12d才略低于对照。各处理之间SOD同工酶谱带数相同,发病株的迁移率为0.41的谱带较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泽民  李雪英  高书颖  孙立民  王长英  田兰荣  
对不同育种年代的11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杂交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区分不同材料的灵敏性高于酯酶同工酶。尽管不同育种年代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同工酶谱带上差异明显,但未表现出随育种年代变化的趋势。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很难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艳芳  梁永超  娄运生  孙万春  
以抗 /感白粉病的南农 99 18和苏麦 3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硅对小麦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接种的情况下 ,施硅与否对抗 /感品种植株叶片的POD和S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无影响。而在感病情况下 ,施硅能显著提高小麦感病品种的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 ,但对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 ;可降低小麦感病品种的SOD活性 ,但提高了抗病品种的SOD活性。施硅能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植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 ,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相对免疫效果达38.79%,其中硅的浓度以 1.7mmol·L-1为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王立安  
将玉米同核异质体不育细胞质CB37及其正常保持系NB37的离体根冠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用质量浓度50μg/mL、100μg/mL和150μg/mL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诱导,1组用pH6.5PBS诱导作为对照,诱导时间分别为1h、4h和7h。然后采用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复染和Hoechst33258染色3种方法检测玉米根冠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表明:HMC毒素诱导玉米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只能检测出活细胞和死细胞,且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CB37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NB37;采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秀艳  季孔庶  王章荣  赖焕林  
在不同生长季节,对19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iriodendron tulipifera家系和2个对照家系苗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的活力表现出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的趋势,并且在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SOD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OD活力负相关不显著。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的SOD活性均较低,有84.2%的家系SOD活性较两亲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成奇  石跃进  潘转霞  袁钧  刘巷禄  任雪峰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晋A棉花质核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作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晋A及其保持系两种同工酶在所有器官上均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酶带,在营养器官上无较大差别,说明它们具有基本一致的遗传背景。受育性基因的影响,进入生殖阶段,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的花蕾上,晋A较其保持系明显缺少特征谱带,表明在此阶段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合成,导致花粉粒发生败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运朝  董文琦  翟彩霞  范尉尉  柳斌辉  王立安  任会芳  
分别用系列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从而确定了低浓度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且不同的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不同。对TB37的处理中0.02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而对TMo17的处理中0.0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贾银锁  翟彩霞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