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2)
2023(5328)
2022(4476)
2021(4030)
2020(3473)
2019(7585)
2018(7656)
2017(13328)
2016(7589)
2015(8756)
2014(9285)
2013(8677)
2012(8051)
2011(7270)
2010(7341)
2009(6655)
2008(6425)
2007(5998)
2006(5121)
2005(4618)
作者
(26187)
(21892)
(21865)
(20577)
(13700)
(10695)
(9832)
(8922)
(8248)
(7852)
(7606)
(7405)
(7245)
(7050)
(7030)
(6678)
(6637)
(6411)
(6323)
(6285)
(5672)
(5618)
(5468)
(4996)
(4995)
(4989)
(4984)
(4740)
(4695)
(4692)
学科
(28024)
经济(27993)
管理(22799)
(20994)
(17256)
企业(17256)
技术(11946)
方法(10860)
数学(9317)
数学方法(9157)
(8746)
(8394)
地方(8092)
中国(7506)
(6294)
技术管理(6277)
业经(5888)
农业(5858)
(5740)
(5709)
理论(5627)
环境(5146)
(4615)
贸易(4612)
(4589)
(4445)
(4235)
(4228)
金融(4227)
教育(4195)
机构
学院(111249)
大学(109380)
研究(44310)
管理(38970)
(38576)
经济(37481)
理学(32729)
理学院(32276)
科学(31629)
管理学(31511)
管理学院(31316)
中国(30544)
(28553)
(25045)
(24767)
研究所(22908)
农业(22892)
业大(22688)
中心(19715)
(18334)
技术(17373)
(16754)
(16399)
(16231)
北京(15819)
(15444)
师范(15193)
农业大学(14426)
(14402)
科学院(14357)
基金
项目(79608)
科学(59985)
研究(54755)
基金(53438)
(50137)
国家(49767)
科学基金(39759)
(33945)
社会(31547)
社会科(29817)
社会科学(29802)
(28878)
基金项目(28202)
自然(26847)
自然科(26127)
自然科学(26113)
自然科学基金(25556)
教育(24752)
编号(22132)
资助(21574)
重点(18982)
(18098)
计划(17675)
成果(17659)
科技(17561)
(17099)
课题(17062)
创新(16224)
(16184)
科研(14901)
期刊
(44520)
经济(44520)
研究(29608)
中国(28780)
(26016)
学报(25578)
科学(21220)
农业(17920)
大学(17427)
学学(16629)
教育(15899)
管理(14222)
技术(13857)
(12657)
(10507)
科技(8609)
业大(7730)
业经(7354)
技术经济(7053)
(6789)
(6751)
金融(6751)
经济研究(6433)
资源(6397)
农业大学(6324)
(6120)
论坛(6120)
林业(5892)
职业(5780)
财经(5668)
共检索到171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长建  王建迎  
玉米区域试验工作是玉米品种选育和繁育推广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是客观评价、鉴定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新育成的品种,在大面积推广之前,都需要经过区域试验,以此来鉴定其抗性、产量水平和适应区域,为国家、省、市各级品种审定、推广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蕊  王启柏  张春庆  吴承来  
【目的】筛选玉米不同时期抗旱鉴定指标,建立玉米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室内运用PEG(6000)胁迫处理,研究了种子吸水速率等7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大棚内通过水分胁迫,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等24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通过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15%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20%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及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单轴重、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9个与抗旱系数或抗旱指数相关显著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指标:20%PEG溶液处理相对发芽势和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根据逐步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允军  贾志伟  刘艳  张登峰  黎裕  
玉米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病虫害、杂草、干旱、盐碱等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培育具有抗虫、抗除草剂、抗病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减少玉米产量损失,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发展迅速,获得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已在国外商业化种植18年,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公顷。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需要较成熟的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从大量转基因玉米中选择的,具有外源基因单拷贝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奕  范俊山  尚丽霞  于志晶  蔡勤安  马瑞  任贤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海波  王云生  冯勇  高聚林  白海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刘志雄  黄灵忠  姜丽丽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辉  马林  王激清  王方浩  马文奇  张福锁  
采用物质流和养分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沿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到玉米消费过程,研究氮、磷养分流动;以2004年为例,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磷养分流动特点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004年玉米生产投入化肥氮(N)549.6×104t、磷(P2O5)211.2×104t;共收获养分氮(N)342.9×104t、磷(P2O5)139.4×104t,其中75%的氮和68%的磷被利用,最终进入家庭的氮占22.3%,磷为15.0%;秸秆中氮的还田率只有47%,磷的较高,在80%左右,可见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磷的有效措施。玉米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2004年生产1t玉米养分,消耗的化肥氮、磷养分相当于煤5.2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青阔  王永  赵新  朱珠  景海春  程奕  
以转基因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Bt11为研究材料,建立Bt11环状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利用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DNA聚合酶,针对Bt11中玉米基因组与外源基因结合处序列,设计4条特异引物,并对反应温度、时间、灵敏度、结果判断方法等参数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最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分别为65℃和60min,其灵敏度为常规定性PCR的20倍。LAMP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系Bt11具有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曼  田体伟  李为争  罗梅浩  郭线茹  闫凤鸣  
【目的】明确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筛选出合适的刺吸电位(EPG)参数作为对不同玉米品种(系)进行抗蚜性分类的指标,为抗性玉米材料的筛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并进行比较分析,8个品种(系)分别为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先玉335、濮改340-1-1、旱21、87-1和齐319;以不同EPG参数为指标,对供试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进行分类,并与田间抗蚜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EPG参数,建议其可作为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艳丽  刘俊梅  李玉会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霞  任佰朝  范霞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倩丽   赵官涛   王露   何翔   张洋洋   王常清   聂江山   陈秀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对该病害的传播,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技术构建玉米种子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检测到玉米(Zea mays)种子携带禾谷镰刀菌的情况,灵敏度达4.224 pg·μL-1,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体系,为玉米茎基腐病种子带菌检测、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是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江海  王智平  胡春胜  
本专题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栾城县为重点,面向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在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下,区域分析与案例研究结合,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模式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节水、节肥、节粮为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组装了技术体系集成方案。与同类型地区比较,该模式的光、热、水、土、肥综合利用效率高304%,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君达  李洪文  
在6年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先后试验研究了碎秆免耕、碎秆深松、倒秆免耕、立秆免耕、碎秆免耕+耙、碎秆深松+耙等保护性耕作方案,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切草轮、行间压草轮,以及单体防堵分草板等免耕播种机的关键作业部件。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减少水土流失、增产增收的效果,已形成一种新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安瑞春  盛良学  贺喜全  罗红兵  刘铣初  
湘玉6号(原名科湘5号)是用自交系8112作母本,H504作父本育成的早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经过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示范及品质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品种早熟耐旱、耐瘠、丰产稳产、能抗玉米多种病害,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制种产量高,1995年元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玉6号,可在全省推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春生  易先辉  肖才升  马杰  罗红兵  
2016年,以7个夏玉米品种(百农5号、福单2号、丰玉8号、大丰28、新中玉801、福单4号、三北89)为材料,测定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籽粒脱水速率,并在收获期进行机械化收获特性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优势期为生育中期和后期,早熟品种丰玉8号、大丰28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82、285 g,低于中迟熟品种的单株积累量;供试玉米籽粒的灌浆速率基本一致,在授粉后15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籽粒含水率均高于27%;机收籽粒破碎率均未达到1%的标准;除大丰28外,机收总损失率均低于5%;机收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均高于93%,符合行业标准。综合分析,福单2号、百农5号产量分别为6 432、6 342 kg/hm~2,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低,茎秆坚韧抗倒,基本达到机收籽粒的要求,宜于在洞庭湖区作机收品种栽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