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7)
- 2023(13348)
- 2022(11516)
- 2021(10842)
- 2020(9090)
- 2019(21073)
- 2018(21390)
- 2017(41000)
- 2016(22637)
- 2015(25177)
- 2014(25257)
- 2013(24724)
- 2012(22276)
- 2011(20084)
- 2010(19955)
- 2009(18590)
- 2008(18177)
- 2007(15626)
- 2006(14012)
- 2005(12543)
- 学科
- 济(83106)
- 经济(82982)
- 管理(67185)
- 业(61250)
- 企(52936)
- 企业(52936)
- 方法(36420)
- 数学(31197)
- 数学方法(30804)
- 财(25302)
- 中国(22447)
- 农(22194)
- 制(22158)
- 业经(20513)
- 学(18009)
- 地方(16214)
- 体(15479)
- 务(15044)
- 财务(14972)
- 财务管理(14940)
- 理论(14724)
- 银(14610)
- 银行(14572)
- 农业(14289)
- 贸(14258)
- 贸易(14252)
- 企业财务(14170)
- 和(14082)
- 行(13862)
- 易(13857)
- 机构
- 大学(310876)
- 学院(308426)
- 管理(121986)
- 济(120527)
- 经济(117806)
- 理学(105310)
- 研究(104229)
- 理学院(104093)
- 管理学(102370)
- 管理学院(101786)
- 中国(77657)
- 京(66586)
- 科学(64099)
- 财(60859)
- 所(52166)
- 农(48726)
- 财经(47178)
- 研究所(47142)
- 中心(46470)
- 业大(45642)
- 江(45379)
- 经(42789)
- 北京(42445)
- 范(40800)
- 师范(40438)
- 农业(37952)
- 院(37932)
- 州(36624)
- 经济学(35861)
- 财经大学(35128)
- 基金
- 项目(210355)
- 科学(164890)
- 研究(155821)
- 基金(151848)
- 家(132154)
- 国家(131063)
- 科学基金(112259)
- 社会(96946)
- 社会科(91775)
- 社会科学(91751)
- 省(81837)
- 基金项目(80863)
- 自然(72694)
- 教育(71550)
- 自然科(70925)
- 自然科学(70911)
- 自然科学基金(69623)
- 划(69193)
- 编号(64005)
- 资助(61829)
- 成果(53225)
- 重点(47054)
- 部(46482)
- 发(44391)
- 课题(44361)
- 创(44036)
- 制(41738)
- 创新(41087)
- 教育部(40068)
- 项目编号(39861)
- 期刊
- 济(135036)
- 经济(135036)
- 研究(96643)
- 中国(62208)
- 学报(48914)
- 财(46707)
- 管理(46028)
- 农(44633)
- 科学(44303)
- 教育(38406)
- 大学(37061)
- 学学(34605)
- 农业(30357)
- 融(28111)
- 金融(28111)
- 技术(26532)
- 财经(22883)
- 业经(21442)
- 经济研究(20984)
- 经(19408)
- 问题(17191)
- 理论(15888)
- 图书(15831)
- 业(15368)
- 科技(14867)
- 实践(14586)
- 践(14586)
- 版(14011)
- 技术经济(13916)
- 现代(13916)
共检索到460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琦 祁迪 李霜
自玉米临储制度实施以来,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和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政策运行正面临玉米库存销售不畅、陈化和政府财政风险加剧,政策失衡致使全行业发展陷入低迷,国内连续丰产情况下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数量大增等严峻形势,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政策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和功能存在严重错位,调整和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随着政府首次下调玉米收储价格这意味着政策调整已正式开启,本文主要在厘清政策背后逻辑与当前困局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玉米收储价格调整的市场风险,并提出了下一步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瑾
2008年我国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收益,也稳定了玉米的市场价格,但同时也带来玉米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增大、粮食种植结构失衡、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发展停滞等问题。2016年,国家对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进行改革,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新政策实施二年多,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进行一下梳理,分析思考政策改革后的影响,有助于对今后粮食政策的制定积累经验,更为今后粮食生产找准方向。
关键词:
玉米 临时收储 改革 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 何倩 韩静波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玉米库存高企、价格信号扭曲等问题。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以来,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巨量库存快速消化至基本出清。同时,供需矛盾加剧、囤积炒作频发等问题也逐渐突显;乌克兰危机更加剧了玉米市场波动,对玉米保供稳价带来影响。建议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从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政策体系、做好产业规划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玉米市场调控的精准性。
关键词: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玉米市场 粮食安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婷婷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稳定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资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是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出于国计民生的考虑,国家对玉米价格波动进行政策干预,其中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影响显著。本研究结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视角,以玉米期现货价格数据为基础建立VECM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期货市场,并单向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随着非市场因素干扰的消除,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中贡献度有所提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提出通过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加强期现货市场关联性、提高商品定价国际话语权、鼓励机构投资降低投机性四方面策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
关键词:
玉米 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 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婷婷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稳定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资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是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出于国计民生的考虑,国家对玉米价格波动进行政策干预,其中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影响显著。本研究结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视角,以玉米期现货价格数据为基础建立VECM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期货市场,并单向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随着非市场因素干扰的消除,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中贡献度有所提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提出通过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加强期现货市场关联性、提高商品定价国际话语权、鼓励机构投资降低投机性四方面策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
关键词:
玉米 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 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颖 刘大鹏
粮食收储制度的完善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发现,供需关系变化始终贯穿粮食收储制度演变,依靠市场力量和市场手段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思路。以2016年开始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例,下一步玉米收储制度应在“价补分离”的框架下,一是调整政策导向,促进玉米生产恢复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玉米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三是合理设定储备规模,确保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建立玉米深加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期巩固或扩大改革成效、实现新形势下的玉米稳产保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岩
2008/09年度国家出台了4000万吨东北地区临时储存玉米收购政策,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从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主流方向和实效性值得肯定,但有必要对政策的执行结果进行系统评估,进而不断完善玉米临时储存收购政策。对指导09/10年度粮食收购和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东北玉米 收储政策 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志刚 习银生 张世煌
本文在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背景、逻辑和目标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市场、企业、农民和流通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文章还针对完善收储政策、提高政策效率和实施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莹莹
中国自2008年开始实行两批中央储备与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主要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等4省区执行,成为我国玉米价格宏观调控政策的新举措。从政策的成效来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有效促进了玉米的种植生产、保护了农民合理收益、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从政策存在的问题来看,产生巨大的玉米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市场有效供给与总体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玉米消费不旺与玉米价格创新高矛盾比较突出、以玉米为原材料的下游加工企业受冲击较大、玉米市场的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比较突出、玉米的替代消费现象日趋突出等现象,是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不得不解决的突出问题。应该从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扶持社会化仓...
关键词: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成效 收储价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姚志 谢云
2016年中国政府用"市场化收购"与"补贴"相结合的新机制替代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通过梳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的出台背景、实现方式、实施情况以及经济学机理,从市场、农户、国家等三个主体出发,深入探讨了实施效果与改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 临时收储政策 价格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客观回顾了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出现了"六大变化",尤其是初步建立起市场形成玉米价格的新机制,开始把玉米"收储"困境引出了"死胡同"。同时,文章深入评析了"玉米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从"问题倒逼"思维方式出发,着力阐述了进一步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需要采取的新举措: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做到"三防三促";坚持稳中求进,做到"三稳三进";坚持探索新路径,发展"三融合"形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客观回顾了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出现了"六大变化",尤其是初步建立起市场形成玉米价格的新机制,开始把玉米"收储"困境引出了"死胡同"。同时,文章深入评析了"玉米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从"问题倒逼"思维方式出发,着力阐述了进一步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需要采取的新举措: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做到"三防三促";坚持稳中求进,做到"三稳三进";坚持探索新路径,发展"三融合"形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在客观分析玉米产品特性和玉米供求关系的阶段性转变的基础上,阐明保障玉米优质产能、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稳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在此"三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要义。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必须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狠抓一个根本、两个条件、三个关键,创新价格形成机制,稳健推进本轮具有"先试"、"先改"意义的重大改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蕾 高艳
2016年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了东北地区、内蒙古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转而推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市场出现了玉米供应链不稳定及其价格波动较大等现象。为实现玉米供应链稳定及其合理定价,首先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供应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归纳出16个影响玉米定价的相关指标,并利用2008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成本因素对玉米定价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产量、玉米国内消费量等因素,玉米出口量因素的影响度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祥
玉米出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者收益。中国玉米价格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农民销售玉米价格极有可能与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一致,中国玉米生产者亩均收益将明显下降。在假定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2004-2014年虚拟计算结果表明,若按美国玉米生产者出售均价计算,虽然在不考虑家庭用工费用和承包地自种的机会成本情况下,中国玉米生产者仍然能够盈利,但若考虑全部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中国玉米生产者将会严重亏损。中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既要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又要完善玉米边境保护措施,更要掌控国产玉米生产者市场价格形成的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