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6)
- 2023(12212)
- 2022(10848)
- 2021(10277)
- 2020(8767)
- 2019(20283)
- 2018(20466)
- 2017(38822)
- 2016(21731)
- 2015(24410)
- 2014(24688)
- 2013(24060)
- 2012(21942)
- 2011(19650)
- 2010(19613)
- 2009(17898)
- 2008(17256)
- 2007(14848)
- 2006(12883)
- 2005(11066)
- 学科
- 济(81918)
- 经济(81820)
- 管理(61038)
- 业(55388)
- 企(47095)
- 企业(47095)
- 方法(41810)
- 数学(36626)
- 数学方法(36063)
- 学(21280)
- 农(20642)
- 中国(20140)
- 财(19980)
- 业经(16993)
- 地方(16170)
- 理论(15543)
- 制(15260)
- 和(13496)
- 农业(13480)
- 贸(13260)
- 贸易(13255)
- 技术(12915)
- 易(12798)
- 环境(12688)
- 务(12321)
- 财务(12235)
- 财务管理(12211)
- 银(11745)
- 银行(11671)
- 体(11619)
- 机构
- 大学(303042)
- 学院(302157)
- 管理(118644)
- 济(109543)
- 经济(106909)
- 理学(103829)
- 研究(102614)
- 理学院(102562)
- 管理学(100233)
- 管理学院(99716)
- 中国(72877)
- 科学(69835)
- 京(65063)
- 农(58215)
- 所(53804)
- 业大(52184)
- 研究所(49755)
- 财(49253)
- 农业(46361)
- 中心(45748)
- 江(43511)
- 北京(40770)
- 范(39954)
- 财经(39904)
- 师范(39458)
- 院(37184)
- 经(36280)
- 州(35702)
- 技术(34986)
- 省(32325)
- 基金
- 项目(216376)
- 科学(167398)
- 基金(154488)
- 研究(151534)
- 家(138146)
- 国家(137027)
- 科学基金(115312)
- 社会(91452)
- 省(86641)
- 社会科(86403)
- 社会科学(86378)
- 基金项目(82224)
- 自然(79007)
- 自然科(77177)
- 自然科学(77157)
- 自然科学基金(75699)
- 划(73683)
- 教育(70306)
- 资助(64850)
- 编号(61550)
- 成果(49764)
- 重点(48968)
- 部(46223)
- 发(45232)
- 创(44940)
- 课题(43314)
- 计划(42527)
- 科研(42144)
- 创新(41847)
- 大学(39280)
- 期刊
- 济(115376)
- 经济(115376)
- 研究(82582)
- 学报(58511)
- 中国(56659)
- 农(52636)
- 科学(49763)
- 管理(42691)
- 大学(41821)
- 学学(39585)
- 农业(36583)
- 财(36030)
- 教育(35494)
- 技术(26580)
- 融(20770)
- 金融(20770)
- 业(19471)
- 业经(19450)
- 财经(18425)
- 经济研究(18261)
- 图书(17062)
- 科技(16423)
- 业大(16017)
- 版(15549)
- 经(15545)
- 问题(14790)
- 理论(14389)
- 技术经济(14160)
- 统计(14156)
- 林业(13582)
共检索到428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玉秋 董树亭 王空军 郑洪建 胡昌浩 张吉旺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 ,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 ,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 15 0 0 0~ 10 5 0 0 0株 /hm2 密度范围内 ,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 ,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 ,此时 ,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 ,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 ,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 0 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 ,但各穗型品...
关键词:
玉米 穗型 源—库 密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马国胜 王满意 贾育恒 任建宏
在45000和75000株/hm2两个密度下,于吐丝期分别对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和小穗型玉米品种户单4号进行了剪50%叶、剪50%穗、断50%根等减源、减库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库源调节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减源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叶>根;源库变化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穗型品种为源>库,小穗型品种为库>源;在源库同时减少50%时,两品种籽粒产量下降约50%。源不变,库容减少,源库比增加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残留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下降20%~30%;库容不变,源减少,源库比降低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产留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同样下降20%~30%。始终...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源库调节 籽粒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王慧军 王璞
本试验对0,90,180,270kg/hm24个施氮量下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品种夏玉米均在施氮量90~180kg/hm2下冠层透光率较高,LAI发展动态合理(前快、中稳、后衰慢),群体光合性能较高;其群体粒数、群体粒重和籽粒品质较高,源库性能较优。早衰型品种CF008成熟期粒叶比处理间无规律可循;郑单958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的条件下成熟期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保绿性较好的品种金海5号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较高条件下库不足是限...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源库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明琪 刘晓丽 吕悬龙 黄收兵 王璞 廖树华
为探究穗位高系数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125份玉米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测定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等性状指标。同时对1985—2019年可查文献中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和穗位高对单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穗位高系数对单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褚清河 王成己 潘根兴 刘振钰 任志华
探讨土壤养分平衡因素是否影响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进而阐明不同养分供应下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潜力变异及其育种意义,为品种选育与区试中应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和手段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品种对比试验,在山西汾阳碳酸盐褐土上研究不同养分供应对15个全国区试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施肥相比,调控施肥改变了玉米的生物学性状,显著增加了单穗粒重和产量;不同养分供应及平衡状况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有较大差异,平衡施肥使高养分潜力型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明显提高。土壤养分与作物施肥的养分供应状况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因此,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该根据土壤-养分平衡原理来筛选生态适应性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胡昌浩 董树亭 蒋高明
采用大田试验,对中国北方1990s以来种植面积较大的50个玉米品种粗蛋白质含量(CPC)进行了研究。通过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测试检测表明,秸秆CPC、籽粒CPC和整株粗蛋白产量(CPY)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5.48,0.532)、N(9.42,0.792)和N(530.67,64.632),三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8%~7.09%、7.03%~11.00%和417.43~726.72g/plant。籽粒CPC与秸秆CPC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籽粒和秸秆的CPC进行分层聚类,将北方玉米品种划分为籽粒高秸秆低型(HGLS)、籽粒与秸秆双低型(LGLS)和籽粒与秸秆双高型(HGHS)。目前...
关键词:
玉米 粗蛋白质含量 分层聚类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昭 鞠章纲 卢家栋
以4个玉米单交种为材料,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抽丝期剪叶或剪穗改变粒叶比,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产量、分配指数、光合速率及茎秆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同一品种群体粒叶比高,则分配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高,茎秆中可溶性糖积累少。因此,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LAI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
关键词:
玉米 粒叶比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全艳 丛一宁 张培高 徐春霞 王晶 刘丽
【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_(1)F_(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本研究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wan1群)、Y107(Reid群)和MON2(非Reid群)组配6个BC_(1)F_(7:8)群体,分析各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产5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Y46与MON2和Y107与MON2组配的群体,此外Y46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Y107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差异较小。同时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较强,Y107与MON2群体次之,Y46与MON2群体较弱。【结论】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以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组配的群体,其后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较强,Reid×非Reid杂种优势居中,Suwan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建议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尽量选择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以提高玉米产量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关键词:
夏玉米 库源关系 密度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志列 王术 秦阳 徐士铁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宝艳 王启芝 王伯伦 王术 赵新华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形态性状 产量 区域试验 辽宁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杨国航 王荣焕 陈国平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晓杰 芦悦 宋书宏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附加值高的鲜食毛豆品种辽00128和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辽单565进行间作,比较玉米和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光合速率变化,计算各处理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没有太大的差异,而间作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但最终相同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玉米单作(SM)处理和大豆单作(SSB)处理。玉米/大豆2∶1间作(I2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为每公顷39194.48元,比SSB处理增加1097.81元,比SM处理增加605.13元。I21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显著高于SM处理,I2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曹治彦 路小芳 徐萍 张正斌
为探讨伤流量日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筛选抗旱节水品种。本研究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日伤流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上午时的根系伤流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7:00-8:30的伤流量与产量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说明清晨时的伤流量可以作为一个直接的抗旱性指标。同时以上午时的伤流量和产量为指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四类,其中蠡玉18、冀玉9、郑单958、邢抗2、鲁玉13为伤流量较高的抗旱稳产性品种,浚单20为高伤流量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这两类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抗旱节水品种。
关键词:
玉米 根系伤流量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