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1)
2023(9084)
2022(8255)
2021(7848)
2020(6604)
2019(15397)
2018(15498)
2017(29672)
2016(16543)
2015(18568)
2014(18537)
2013(18421)
2012(16710)
2011(15009)
2010(14689)
2009(13141)
2008(12604)
2007(10673)
2006(9089)
2005(7682)
作者
(50093)
(41467)
(41258)
(39022)
(26321)
(20222)
(18599)
(16770)
(15731)
(14760)
(14268)
(13868)
(13125)
(13102)
(12978)
(12806)
(12767)
(12366)
(11774)
(11613)
(10661)
(10076)
(9943)
(9428)
(9310)
(9299)
(9207)
(9045)
(8471)
(8424)
学科
(59769)
经济(59704)
管理(44513)
(42235)
(35649)
企业(35649)
方法(30610)
数学(26574)
数学方法(26249)
(15905)
(15626)
(14227)
中国(14169)
业经(13139)
地方(12152)
理论(10625)
(10460)
农业(10413)
(10409)
贸易(10405)
(10096)
技术(9924)
环境(9865)
(9507)
财务(9449)
财务管理(9434)
(9214)
企业财务(8944)
教育(8674)
(8570)
机构
大学(230372)
学院(229211)
管理(91658)
(81526)
理学(80640)
理学院(79700)
经济(79593)
管理学(78156)
管理学院(77781)
研究(77722)
科学(54375)
中国(53563)
(49390)
(46191)
业大(41778)
(40839)
研究所(38125)
农业(37092)
(35189)
中心(34258)
(31522)
北京(30843)
(29546)
财经(29273)
师范(29174)
(27898)
(26704)
(26279)
技术(26279)
农业大学(24551)
基金
项目(168704)
科学(129701)
基金(120506)
研究(117145)
(108203)
国家(107355)
科学基金(89964)
社会(69793)
(67487)
社会科(65966)
社会科学(65945)
基金项目(65291)
自然(62438)
自然科(60943)
自然科学(60926)
自然科学基金(59802)
(57552)
教育(53057)
资助(49786)
编号(47476)
重点(37982)
成果(37802)
(35801)
(35639)
(35245)
计划(33987)
科研(33116)
创新(32877)
课题(32694)
科技(30871)
期刊
(83968)
经济(83968)
研究(61403)
学报(46601)
(42121)
科学(39304)
中国(38986)
大学(32803)
管理(31802)
学学(31197)
农业(29904)
(24717)
教育(23941)
技术(18656)
(15746)
(14301)
金融(14301)
业经(14214)
科技(13201)
业大(13133)
图书(13120)
财经(13056)
经济研究(12816)
(11838)
理论(11827)
林业(11423)
实践(11207)
(11207)
问题(10921)
(10892)
共检索到312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胡昌浩  董树亭  蒋高明  
采用大田试验,对中国北方1990s以来种植面积较大的50个玉米品种粗蛋白质含量(CPC)进行了研究。通过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测试检测表明,秸秆CPC、籽粒CPC和整株粗蛋白产量(CPY)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5.48,0.532)、N(9.42,0.792)和N(530.67,64.632),三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8%~7.09%、7.03%~11.00%和417.43~726.72g/plant。籽粒CPC与秸秆CPC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籽粒和秸秆的CPC进行分层聚类,将北方玉米品种划分为籽粒高秸秆低型(HGLS)、籽粒与秸秆双低型(LGLS)和籽粒与秸秆双高型(HGHS)。目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建国  刘景辉  高占魁  李立军  张永平  焦立新  
通过三因素最优饱和设计,建立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三因素与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产量的回归模型,各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延迟,P对粗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氮和密度的作用逐渐减弱。不同收获期三因子对粗蛋白质产量的作用均表现为:N(X1)>密度(X3)>P(X2);总体来看,随氮、磷用量的增加,粗蛋白质的含量、产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密度的增大则呈“U”型曲线变化。在散粉、灌浆、乳熟期3个不同时期收获,氮、磷对粗蛋白质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获得较高粗蛋白质及产量的适宜施氮量为270~350 kg/hm2,施磷量为100~140 kg/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凤仙  常嵩华  田科雄  钟元春  陈宇光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浓度的猪粪对玉米叶片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供试猪粪为猪采食基础日粮添加铜250 mg/kg排出的粪,设每盆施猪粪100,200,300 g 3个试验组,对照组猪粪为猪采食基础日粮排出的粪,每盆施300 g.移栽3叶期玉米后10,20,30,40 d测定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移栽后10~20 d,叶片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玉米移栽后30~40 d,随着施用猪粪含铜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铜浓度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试验全期,随猪粪铜浓度的增加玉米叶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姿丽  蒋锋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媛  王晓明  
【目的】研究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为加快高蛋白质含量甜玉米的育种进程及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8和T48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232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245个SSR标记位点、全长1 527.76cM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23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籽粒蛋白含量相关QTL。【结果】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共检测到10个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含量QTL,分别位于第2、4、5、6和9号染色体上,其中F2群体、F2:3家系分别定位到4和6个籽粒蛋白含量QTL,单个Q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严衍禄  戴景瑞  
以128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混合籽粒样品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对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完整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可行性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为10000~4000cm-1和一阶导数+直线扣减预处理、谱区为9000~4000cm-1,分别建立的蛋白质、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7,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5,各项误差(RMSEE、RMSECV和RMSEP)均小于1(0.3~0.7之间)。在玉米品质改良实践中,利用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秀香  许超  
根据每种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酰胺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的原理,经反复试验,摸索出高梁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接蒸馏测定法(简称DD法).该法省略了凯氏法的消化过程,把每个样品的测定时间由2h缩短为4mi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与凯氏法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既节省了时间和药品,又避免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对大批量快速筛选作物育种材料十分有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红梅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陈军文  
比较研究了3种栽培法对水稻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植株及籽粒全N,P,K含量,糙米全N,蛋白N含量,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拟栽培法最优,"三壮三高"栽培法次之,常规栽培法最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初拟栽培法、"三壮三高"栽培法的糙米蛋白质含量,早稻分别增加了11.36,8.63g/kg,晚稻分别增加了8.33,6.19g/kg,早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14%,9.57%,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2.49%,13.5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戴景瑞  刘占先  鄂立柱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法】采用谷物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10个自交系及90个F1、F2杂交组合在两个种植地点的试验数据。【结果】蛋白质、淀粉、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方差(VG)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VGE)分别占各性状总遗传方差(VG+VGE)的38.5%和61.5%、48.2%和51.8%、48.2%和51.8%。在遗传主效应中,蛋白质、油分含量同时受控于种子和母体效应;淀粉含量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胚乳)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3个品质性状均以种子、母体×环境互作为主,未发现细胞质×环境互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桂先  荣湘民  刘强  彭建伟  朱红梅  
为研制开发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显著提高玉米功能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和玉米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玉米籽粒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并能明显增加玉米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王懿波  王永普  张新  
通过7个亲本自交系的双列杂交,采用谷类作物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到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种子的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3360做为亲本较易获得高蛋白组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志岩  方桂友  刘景  叶鼎承  冯玉兰  吴德峰  杨烨  
将90头平均体重为(32.0±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1组为对照组(粗蛋白质含量为17.47%、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0.80%),2-5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2×2因子设计,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47%和13.47%,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80%和0.85%,试验期50 d,研究日粮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日粮粗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不变,对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5.47%,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0.80%或0.85%,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必需氨基酸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宪印  吴科  钱兆国  王瑞霞  王超  米勇  
为筛选推荐节水高产品种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山23、泰山223、山农6号和石家庄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灌水方式,即W1底墒水(生育期不浇水)、W2底墒水+春1水(拔节水-孕穗期)和W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主要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下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性状。结果表明,W1和W2、W3之间产量差异显著,W2和W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不同,泰山23较其它3个品种变化较小。不同灌溉模式对试验品种均表现为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春枝  郭世乾  刘凤芹  李东晶  
利用盆栽试验,在棕壤土上施N 0.28 g/kg条件下,于2005年5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研究等量氮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前提下,一次性底施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6.44%。氮素在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上表现为:随着春小麦施氮时期的后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平均增加6.86%,其中定西29号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8.78%;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以底施+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施氮最高,其分别为4.09%,0.36%;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在分蘖期施氮达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明久  黄中文  胡海燕  
以豫粳6号为材料,设7个追肥时期,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粳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华北沿黄地区生态条件下,水稻秧苗移栽后50~55 d(8月5~10号)追施氮肥,既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又能适度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穗数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水稻生长前期(8月10号以前)追施氮肥,随追氮时间的推移,水稻产量与蛋白质的含量同步提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8月10号以后),水稻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产量却逐渐下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桂先  荣湘民  刘强  彭建伟  朱红梅  于方明  
为了指导水稻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迁移、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累积,提高籽粒氮、磷、钾含量及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