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6)
2023(4278)
2022(3679)
2021(3546)
2020(2823)
2019(6440)
2018(6077)
2017(11968)
2016(6570)
2015(7048)
2014(6887)
2013(6730)
2012(6307)
2011(5805)
2010(6056)
2009(5621)
2008(5564)
2007(5153)
2006(4785)
2005(4409)
作者
(18090)
(15193)
(14988)
(14426)
(9754)
(7176)
(6778)
(5895)
(5716)
(5681)
(5159)
(4975)
(4897)
(4850)
(4825)
(4759)
(4615)
(4420)
(4420)
(4332)
(3790)
(3745)
(3654)
(3599)
(3425)
(3416)
(3405)
(3286)
(3078)
(3030)
学科
(22551)
经济(22522)
管理(19390)
(19326)
(14221)
企业(14221)
(10487)
(8016)
(7316)
中国(7254)
方法(6946)
农业(6780)
数学(6170)
(6132)
贸易(6130)
数学方法(6029)
(6026)
(5883)
及其(5490)
地方(5231)
政策(5229)
业经(5212)
(4611)
方针(4595)
(4573)
银行(4566)
(4520)
(4520)
阐述(4520)
税收(4483)
机构
学院(90048)
大学(86829)
(38253)
经济(37355)
管理(33602)
研究(32534)
理学(28236)
理学院(27908)
管理学(27447)
管理学院(27266)
中国(25474)
(20223)
科学(18520)
(17775)
(16754)
(16505)
中心(15401)
财经(14773)
(14688)
研究所(14602)
(13391)
农业(13080)
业大(12536)
(11862)
师范(11781)
(11673)
(11618)
北京(11499)
经济学(11231)
(10952)
基金
项目(55641)
科学(43715)
研究(43269)
基金(39528)
(33997)
国家(33656)
科学基金(28466)
社会(26597)
社会科(25200)
社会科学(25195)
(21910)
教育(19869)
基金项目(19690)
编号(18654)
(18637)
自然(17693)
自然科(17265)
自然科学(17261)
自然科学基金(16968)
资助(16719)
成果(16381)
课题(13442)
(12778)
重点(12472)
(12363)
(11972)
(11943)
(11493)
(11292)
项目编号(10977)
期刊
(46749)
经济(46749)
研究(29699)
中国(19584)
(16906)
(14692)
(12969)
金融(12969)
管理(12860)
学报(12129)
教育(11525)
科学(11415)
农业(11266)
大学(9230)
学学(8713)
业经(8444)
经济研究(7625)
技术(7446)
财经(7073)
(6097)
(5779)
问题(5713)
(5327)
国际(4959)
理论(4717)
现代(4389)
实践(4269)
(4269)
世界(4168)
(4162)
共检索到145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永潮   吕开宇  
玉米“价补分离”政策作为三大主粮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探索,分析其政策效果,有助于为今后粮食支持政策的完善积累经验,更为今后粮食政策改革找准方向。本文基于政策目标,梳理政策效果发现:玉米“价补分离”政策短期上基本实现了缩减玉米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农民收入和提升玉米竞争力的既定政策目标,但长期上,实现部分目标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玉米供给不足和市场机制作用逐渐减弱的新困境。未来,不仅要立足国内、统筹国际,保障玉米供给,还应持续深化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以提高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提升国内玉米竞争力与供给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海龙  马英辉  关佳晨  
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地区的玉米临储政策,转而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以此缓解玉米产业面临的困局。价补分离后,2016年东北玉米产量总体下降,基本符合政策调整预期;玉米价格回归市场,降幅达30%,但规模化经营主体收入受影响较大,且农户售粮进度偏慢;农户政策预期发生转变,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上下游关系趋于协调,但加工企业"以销定产"开工率仍然偏低。同时,由于农户售粮进度偏慢,生产资金难以快速回笼,加之2017年玉米补贴政策尚不明确,2017年农户春播备耕进度明显滞后。未来,如何去库存以及引导农户进行市场化决策、消除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成为重要议题。为此,应坚持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信息监测预警,提高政府对玉米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海龙  马英辉  关佳晨  
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地区的玉米临储政策,转而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以此缓解玉米产业面临的困局。价补分离后,2016年东北玉米产量总体下降,基本符合政策调整预期;玉米价格回归市场,降幅达30%,但规模化经营主体收入受影响较大,且农户售粮进度偏慢;农户政策预期发生转变,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上下游关系趋于协调,但加工企业"以销定产"开工率仍然偏低。同时,由于农户售粮进度偏慢,生产资金难以快速回笼,加之2017年玉米补贴政策尚不明确,2017年农户春播备耕进度明显滞后。未来,如何去库存以及引导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永潮   吕开宇  
[目的]评估“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究其省际差异与作用机制,对完善“价补分离”政策、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个玉米主产省(区)2008—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采用合成控制法,从东北三省一区整体和分省两个层面对“价补分离”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整体上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积极促进作用,尽管第一年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随后5年中,政策的促进作用显著。(2)分省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对内蒙古和吉林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长期显著,而对黑龙江和辽宁的促进作用呈现波动。(3)影响机制看,“价补分离”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发挥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价补分离”政策能够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省际异质性。未来,政府应稳步推进粮食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还应提高机械化水平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隋丽莉  郭庆海  
本文分析了"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种植区域是影响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最主要因素;(2)作为代表"价补分离"政策因素的每公斤玉米的补贴价格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3)玉米市场价格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袁本文提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谌琴  徐鹏  刘晓雪  
"价补分离"政策不仅影响着玉米现货价格形成机制,还对玉米期货市场流动性水平和期货定价效率带来重要影响。通过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G-S模型和小波相干分析,对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价补分离政策"前后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定价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补分离"政策后玉米期货定价效率显著提升;尽管玉米期货定价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但稳健程度和定价有效性有待优化。得出三个启示:继续推进玉米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大玉米产业链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大力提升期货市场流动性水平;多策并举增进期现货市场的融合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庆海  
2008年以来,国家对玉米主产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该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的高成本,影响了下游产业的发展。玉米主产区在多年的发展中,面临着耕地与水资源透支使用的问题,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玉米主产区长期调出粮食,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利益流失。改变玉米主产区的困境,应当适时进行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出台支持主产区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尽早建立以粮食调出量为依据的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莹莹  
中国自2008年开始实行两批中央储备与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主要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等4省区执行,成为我国玉米价格宏观调控政策的新举措。从政策的成效来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有效促进了玉米的种植生产、保护了农民合理收益、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从政策存在的问题来看,产生巨大的玉米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市场有效供给与总体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玉米消费不旺与玉米价格创新高矛盾比较突出、以玉米为原材料的下游加工企业受冲击较大、玉米市场的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比较突出、玉米的替代消费现象日趋突出等现象,是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不得不解决的突出问题。应该从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扶持社会化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金海   彭悦  
基于2009—2020年玉米主产省市域层面数据,采用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价补分离政策显著减少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降低了玉米总产量;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时效性,这一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竞争作物种植比例来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同时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玉米单产;玉米播种面积的负向效应大于玉米单产的正向效应,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减少玉米播种面积,最终使玉米总产量降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适  舒坤良  杨双  吴兴宏  
玉米临储政策的持续实施虽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库存剧增、财政压力加大,比价关系扭曲、供给过于旺盛,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进口量剧增,下游产业萎缩、玉米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玉米主产区与国家和主销区订单式产销模式,可调节玉米、大豆目标价格比价关系,进而调控玉米供给水平,构造以玉米、大豆目标价格和轮作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和种植结构调控"蓄水池",在宏观层面上实现玉米精准化生产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促进玉米主产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甘甜  陈胜  张开华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钦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学校的专业共建、产学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职教集团成员之间存在凝聚力不强、企业积极性不高、运作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职教集团内涵、发展现状、成效和办学难点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声俊  
玉米产销格局和我国玉米产销对策内贸部经济研究中心丁声俊在世界粗粮生产中,玉米占主要地位。而对世界玉米产销和供求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下面以简表形式介绍玉米生产概况。种植面积居前5位的国家序号国别...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东喜  陈伟雄  
在G20从危机应对的临时平台向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作为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目标,而加强全球贸易政策协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摩擦不断反复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G20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分析G20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取得的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G20在全球贸易政策协调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G20框架下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的相关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叶盛  
一、我国玉米流通的现状(一)流通格局。从玉米生产上看,我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黄淮海地区,其中东北产区是国内第一大玉米主产区,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7%。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玉米产出大省,玉米产业也是两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华北黄淮海地区是国内第二大玉米主产区,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5%。从玉米消费①上看,工业用玉米消费集中在主产区;饲用玉米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华北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