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1)
2023(17112)
2022(14555)
2021(13783)
2020(11726)
2019(26889)
2018(26641)
2017(49936)
2016(26881)
2015(30700)
2014(30109)
2013(29526)
2012(27525)
2011(24815)
2010(24691)
2009(22553)
2008(22309)
2007(20031)
2006(17010)
2005(15124)
作者
(76642)
(64116)
(63707)
(60726)
(40940)
(30564)
(29150)
(25040)
(24270)
(22663)
(21737)
(21701)
(20306)
(20180)
(19865)
(19815)
(19275)
(19183)
(18485)
(18353)
(15733)
(15626)
(15540)
(14608)
(14429)
(14310)
(14294)
(14156)
(12960)
(12896)
学科
(108575)
经济(108454)
管理(82234)
(77227)
(64669)
企业(64669)
方法(50859)
数学(44349)
数学方法(43752)
中国(30705)
(28842)
(27714)
(24081)
技术(23454)
业经(23319)
(21719)
贸易(21706)
环境(21441)
(21201)
(19979)
农业(19155)
地方(18495)
(17816)
理论(17558)
(17528)
(17527)
银行(17473)
(17427)
金融(17423)
(17240)
机构
大学(382195)
学院(380062)
(158785)
经济(155745)
管理(148056)
研究(129694)
理学(127786)
理学院(126405)
管理学(124222)
管理学院(123497)
中国(100011)
(80918)
科学(79218)
(71251)
(65111)
(62245)
中心(60673)
研究所(59365)
财经(57248)
(55798)
业大(55623)
(52206)
北京(51081)
(49123)
经济学(49031)
农业(48991)
师范(48553)
(47091)
经济学院(44295)
(44186)
基金
项目(257723)
科学(203964)
基金(188886)
研究(187118)
(166070)
国家(164506)
科学基金(141072)
社会(119579)
社会科(113416)
社会科学(113385)
(99621)
基金项目(99306)
自然(91453)
自然科(89385)
自然科学(89360)
自然科学基金(87800)
教育(86535)
(84705)
资助(77341)
编号(73941)
成果(60018)
重点(58258)
(57829)
(57505)
(55156)
创新(53243)
课题(51175)
国家社会(50510)
科研(49858)
教育部(49578)
期刊
(167899)
经济(167899)
研究(107393)
中国(76685)
学报(60000)
科学(56718)
(56252)
管理(55958)
(55579)
大学(45618)
学学(42811)
教育(41658)
农业(38324)
技术(36300)
(32416)
金融(32416)
财经(27891)
经济研究(27453)
业经(25860)
(24070)
(22883)
问题(21825)
技术经济(20386)
(19922)
科技(19671)
图书(19011)
统计(18602)
(18452)
世界(18039)
国际(17689)
共检索到56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海韵  张彤  
全球已有多国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下率先实现碳达峰。虽然较高的经济发展质量、较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碳排放结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带来了客观机遇,但当前中国仍存在低碳技术工业化运用率低、转型动力弱、核心技术关隘多等诸多问题,有必要借鉴率先碳达峰国家经验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对策。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分析发现率先碳达峰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的采纳应用过程存在共性规律,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应用在技术维度,结合资源禀赋、技术储备及性价比采纳应用低碳技术;在组织维度,关注降碳战略和资源分配对低碳技术的支持作用;在环境维度,通过缩减碳市场配额和制定碳约束性政策督促采纳应用低碳技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陆小成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必须加快面向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降低创新成本,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徐晓微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是快速有效的途径。为了探究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六个主范畴: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并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关系、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最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为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决策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而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驱动。文章阐述了低碳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驱动机制,分别就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节能减排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低碳技术国际转让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了典型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国情与现状,总结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蓝虹  
日本政府在推进低碳社会战略的过程中,创新了碳足迹和碳排放可视化、碳抵消、领跑者计划、碳减排交易等政策,制定了低碳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其路线图,建立了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构成的国家创新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我国政府应认真研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经济低碳化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  李娜  
金砖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若想通过创新建立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必须寻求系统的制度体系安排,科学、定量地挖掘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差异,对未来金砖国家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基于金砖国家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克服了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数据相对匮乏的问题,探索性地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比较了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贸易开放度是巴西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最为重要;政府效率是印度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R&D投入是俄罗斯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公共教育支出则对南非技术创新的影响最为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与未来金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敏  
动力因素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有效运行,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特点的基础上,以EPNR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具有突破性、全球公益性和显著的外部性,导致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动力效能受限;完善低碳政策是提高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动力效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论述了西方国家低碳经济的创新政策与实践,主要是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签订气候变化协议,设立碳基金和排放贸易机制;欧盟气候变化立法,相关碳税和碳交易机制;美国绿色能源法案以及日本碳足迹、碳抵消制度和"创新技术21"等;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与问题,认为驱动中国CO2排放量增长的因素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人口总量、居民生活以及锁定效应等,并从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实践创新中得到启示: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转让与资金的合作以及落实和加强全民绿色经济与低碳消费意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遥  王鑫  
城市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使用者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更多的财政支出与投资。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低碳经济发展融资的主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汇总税费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相关经验;在金融政策方面,着重分析公共资金引导作用、碳金融市场以及传统金融工具创新。其次,结合中国国情,为我国地方政府相关融资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一系列地方政府低碳融资工具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艳华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力  
基于经合组织(OECD)专利数据库,对技术创新前20名(技术专利申请量)国家的低碳技术创新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利用累计低碳技术专利量和占比、低碳技术创新密度衡量低碳技术创新的水平;利用低碳技术创新质量指数衡量创新的质量,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低碳技术总体创新和具体领域创新的趋势变化。研究表明:2005—2014年,中国累计低碳技术专利量排世界第五名,低碳技术创新质量指数接近世界发达水平,但低碳技术创新密度先升后降,2014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大部分国家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强正相关关系,与环境政策严厉性正相关,能源和工业部门的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与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存在强正向相关关系;低碳技术发展可能存在拐点,中国在低碳技术创新密度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低碳技术创新质量上也有上升空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庆建  温作民  张敏新  
文章分析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背景、面临问题和挑战;深入探讨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机制;提出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框架模型。针对典型的制浆造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措施及成本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构建了林业产业相关气候环境政策的历史演进图。林业产业的低碳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据一定的社会技术模型,融合企业创新过程、商业战略、社会接受度等问题,探索出一条技术可行、成本最低的发展路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杰  胡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该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文章借助地区碳排放数据构建了碳达峰压力指标,考察碳达峰压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碳达峰压力显著刺激了辖区内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借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市场化政策工具推行绿色创新战略。较强的地区经济禀赋、较弱经济社会压力均有助于地方政府引导辖区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目标驱动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同时提高其经营绩效和环境社会责任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提供了可行路径,而且为碳达峰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际  张扎根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促进说"、"抑制说"和"不确定说"均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本文运用定量文献研究中的Meta回归技术,以28篇重要文献中的100个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多层面、多角度地探讨了导致不同研究结论的原因。通过对影响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误设定偏差分析及10个相关假设的检验,从样本、方法、变量和文献发表特征4个方面获取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调节因素。研究认为,由于纳入文献中的调节因素不同、调节因素的作用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差异。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今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张汉威  
本文从新能源技术创新的规律出发,基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视角,分析将R&D拓展为R&3D(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意义,重点论述示范和推广这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特点。文章认为,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的示范阶段,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产生了基础设施的悖论;在推广阶段,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产生了"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鸿沟。文章指出,政府应当考虑到R&3D各阶段的技术创新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