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
- 2023(935)
- 2022(861)
- 2021(873)
- 2020(725)
- 2019(1601)
- 2018(1654)
- 2017(2104)
- 2016(1944)
- 2015(2386)
- 2014(2341)
- 2013(2044)
- 2012(1884)
- 2011(1799)
- 2010(1932)
- 2009(1537)
- 2008(1498)
- 2007(1349)
- 2006(1128)
- 2005(934)
- 学科
- 教学(3924)
- 教育(3180)
- 理论(3146)
- 学法(2893)
- 教学法(2893)
- 学理(2673)
- 学理论(2673)
- 学(2538)
- 研究(1936)
- 害(1765)
- 虫(1560)
- 生物(1459)
- 虫害(1427)
- 业(1410)
- 病虫(1355)
- 病虫害(1355)
- 生(1343)
- 管理(1338)
- 农(1275)
- 研究生(1265)
- 中国(1191)
- 防(1068)
- 防治(1043)
- 治(1041)
- 微(1012)
- 微生(1002)
- 微生物(1002)
- 济(990)
- 经济(990)
- 及其(934)
- 机构
- 学院(24151)
- 大学(22194)
- 农(12425)
- 研究(10995)
- 农业(10122)
- 科学(10079)
- 业大(8057)
- 所(7400)
- 技术(7351)
- 研究所(6998)
- 农业大学(6547)
- 室(5948)
- 业(5697)
- 省(5623)
- 实验(5484)
- 实验室(5288)
- 中国(5239)
- 京(5072)
- 重点(4981)
- 江(4751)
- 职业(4747)
- 教育(4507)
- 中心(4233)
- 技术学院(4229)
- 科学院(3958)
- 生物(3948)
- 范(3894)
- 院(3774)
- 师范(3744)
- 工程(3602)
共检索到36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明耀 王蓓 鲜灵
对7个猴头菇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栽培出菇比较试验。经鉴定,H3、H4、H5为同株异名,其他4个菌株均为不同的品种。根据子实体发生快慢,将H1、H7、H8划分为慢生型菌株;H3、H4、H5、H6划分为快生型菌株。品种比较和不同温度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质量好的菌株有H1和H6。H1菌株适宜出菇温度范围为15~28℃,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H6菌株适宜出菇温度为5~28℃,最适宜出菇温度为5~25℃。不同原料组成栽培结果表明,猴头菇在含棉籽壳高的培养料上产量高,随着阔叶树木屑含量增加,产量下降。
关键词:
猴头菇,菌株鉴定,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琴 韦仕岩 吴圣进 覃晓娟 陈雪凤 吴小建
【目的】利用桉木屑作为栽培主料,进行猴头菇菌株出菇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种。【方法】采用55%桉木屑含量的栽培配方进行出菇试验,对10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特征、抗杂性、产量表现等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的比较试验中,10个参试菌株的各种性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常山猴头菌株和猴头BJ菌株,两者的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276.19和245.10 g/袋;菇体单个重量较大,分别为88.41和77.60g。此外,两者的其它性状均表现良好
关键词:
桉木屑 猴头菇 优良菌株 菌株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佳喜
采用常规平板接种法对猴头菇菌株的 7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猴头菇菌丝日生长速度快的菌株是猴杰 1号 (A 2 )和猴杰 2号 (A 3) ;子实体产量有明显差异 ,其中猴黄 1号 (A 4 )、猴黄 2号 (A 5 )、猴杰 2号 (A 3)、猴菇 5号 (A 6 )和猴杰 1号高于对照猴黄 1号 ;菌株的抗杂能力猴黄 1号和猴杰 2号 2种最强 ,并且与产量成正比关系 ;子实体性状的综合指标以猴黄 2号和猴杰 2号菌株最好 ,适合湖北鄂东大别山地区生产栽培。
关键词:
猴头菇 菌株 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祥 杜双田 蔺林田
本研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10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菌株从产量、发菌期,现蕾期及子实体形态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为陕西关中地区猴头菌菌株的筛选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8402、8405、8408、8414引自陕西省疏菜研究所;8406引自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院,8411、8413引自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8410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8415、8416从野生猴头组织分离获得。制备母种的培养基为麦芽糖10g、葡萄糖2g,蔗糖8g,蛋白胨0.5g,硫酸镁0.5g,磷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改静 李守勉 李明 田景花 王俊玲 李伟平
研究了7种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猴头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猴头菌生长发育的碳氮比。结果表明:猴头菌菌丝在7种碳氮比栽培料处理上均能生长,且都能形成子实体,但存在差异。在碳氮比为28∶1~38∶1的栽培料处理上菌丝生长最好,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洁白浓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所设置的处理间,随碳氮比的增加,生物学效率呈增加趋势,当碳氮比达到38∶1时生物学效率达最高峰,此后,随碳氮比的增加生物学效率逐渐下降。综合考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方面的因素,最适宜猴头菌生长发育的碳氮比为38∶1。
关键词:
猴头菌 碳氮比 栽培料 生物效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杨星 曹秀明 林冬梅 林辉 林兴生 林占森 林应兴 林占熺
对菌草和传统木屑两种培养料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草和木屑栽培的猴头菌在菌蕾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在不断变化.其中,成熟期用菌草栽培的子实体蛋白含量是木屑栽培的1.14倍,总糖含量与木屑栽培的相当,氨基酸总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除总汞外,铅、镉、总砷等重金属含量均略低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可见,用菌草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
关键词:
猴头菌 营养成分 菌草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源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本文以猴头真菌(Hericium erinaceus)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猴头真菌液体发酵代谢产物在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不同测定方法、不同培养时间下的抑菌活性,筛选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猴头真菌H7在1#培养基,采用打孔法静置培养13d,其代谢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其余菌株,说明菌株H7为优势菌株。
关键词:
猴头菌 筛选 抑菌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黄卓忠 陈振妮 张焱君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为筛选适宜广西本地原料栽培的高温平菇优良菌株,对18个高温平菇菌株在母种、原种及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广西地区利用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为基质栽培的白菇菌株是P7、P8、P10、P12、P13、P16,黑菇菌株是P1、P3。
关键词:
栽培原料 高温平菇 优良菌株 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张树庭
以24个香菇菌株为材料,对其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及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进行了分析。在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中,未获得原双核体预期应有的1:1的核型比例。在担孢子中,4种类型的单核体亦不呈预期的1:1:1:1之比。为确定在中国广泛栽培的香菇菌株中所存在的A、B因子的数目,进行了24个菌株单核分离物间的交配试验。鉴定表明,4个野生菌株有7个不同的A因子和8个不同的B因子,而20个栽培菌株仅有13个不同的A因子和14个不同的B因子。
关键词:
香菇 不亲和性因子 交配型 种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雪凤 郎宁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吴小建 苏启臣 蓝桃菊
[目的]筛选出不同种源关系的优良反季节秀珍菇栽培菌株,为广西反季节秀珍菇优良栽培种源的选择及今后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个菌株的栽培品比试验,观测菌丝后期生长、出菇、黄斑病发病、子实体性状等特性,对8个菌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对8个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分析图谱判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菌丝生长后期不吐黄水、黄斑病发病率低、出菇整齐、产量高的菌株是台秀57(农)、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子实体灰黑色且性状较好的菌株是台秀57(农)和秀珍P-6菌株;8个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59~0.77,在0.59水平上8个菌株分为2个群,在0.68水平上分为4个群。[结论]综合分子遗传及栽培性状而言:台秀57(农)菌株各项栽培性状均表现较好,可以进行栽培推广;秀珍P-6、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可做育种材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陈敏健 杨菁 林原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关键词:
茶枝屑 代料栽培 灵芝菌株 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立伟 池玉杰
首先对猴头菌菌株CB1进行培养特性观察,表明菌株能产生较多的厚垣孢子;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GenBank登录号为GU584100),并与猴头菌属5个种的17个不同地域菌株进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B1与猴头菌同种其他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并聚类在一起。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后,对其进行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猴头菌可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ase),但不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MnP和漆酶的酶活性变化是有规律的,Mn2+是猴头菌产生MnP的必要因子,而漆酶的产生则不受该条件的制约。在含Mn2+的LNAS培养基中加入木屑为底物的条件下,猴头菌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建强 温玉环 陈丽新 黄卓忠 唐军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毛木耳菌株的栽培性状与特点,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方法】引进全国不同栽培地区的6个毛木耳菌株和近年来桂南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毛木耳菌株,以本地区栽培的毛木耳台毛1号菌株为对照,对不同菌株的菌包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耳茬数、出耳产量及耳片的部分特性等进行试验比较与分析。【结果】不同菌株菌包生长状况和出耳状况差异明显,菌丝体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菌株的依次为苏毛3号、川耳7号、漳耳43-28、781、川耳23、川黄耳1号和AP11,其中前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菌株菌丝体生长密度仅高于川耳10号和781;菌包成活率最高为对照菌株(98.50%),其后依次为川耳7号、苏毛3号、42、漳耳43-28、193和川黄耳1号,其余低于89.50%;8个菌株的出耳茬数与对照菌株相似,140 d左右能形成耳片四茬,且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11.44%~51.28%,产量大小依次为川耳10号、193、川耳23、川黄耳1号、漳耳43-28、42、苏毛3号和川耳7号,采收集中度优于对照菌株第一茬耳的有川耳7号,前两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和漳耳43-28,前三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漳耳43-28和193;大部分菌株子实体耳片大小较对照菌株优,表现为色泽较深,耳片较厚,但质地偏软,栽培过程中流耳相对偏高。【结论】川黄耳1号、川耳7号、苏毛3号、漳耳43-28和42在菌包生长状况、耳片产量、出耳茬数和耳片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毛木耳栽培推广用菌株。
关键词:
毛木耳 栽培 性状 菌株 桂南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郑林用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彭卫红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拮抗反应及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呈隆起性拮抗反应,ISSR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有0.310的遗传距离,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关键词:
香菇 拮抗 ISSR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