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2)
2023(7896)
2022(7084)
2021(6519)
2020(5767)
2019(13466)
2018(13211)
2017(25835)
2016(14406)
2015(16447)
2014(16630)
2013(16734)
2012(16043)
2011(14765)
2010(14900)
2009(14126)
2008(14164)
2007(13077)
2006(11348)
2005(10228)
作者
(47073)
(39570)
(39420)
(37503)
(24940)
(19265)
(18056)
(15558)
(15005)
(14043)
(13551)
(13285)
(12853)
(12720)
(12630)
(12460)
(12354)
(11709)
(11553)
(11538)
(10115)
(9874)
(9839)
(9134)
(9086)
(8923)
(8765)
(8756)
(8157)
(8109)
学科
(63984)
经济(63917)
管理(37542)
(36941)
方法(31524)
(29461)
企业(29461)
数学(27756)
数学方法(27470)
(16689)
(16683)
中国(15650)
(15323)
地方(13456)
(12429)
贸易(12426)
(11960)
业经(11838)
(11398)
农业(11067)
(9863)
(9180)
银行(9130)
(9051)
金融(9048)
理论(8996)
(8770)
财务(8752)
财务管理(8722)
(8680)
机构
大学(220395)
学院(216494)
(87310)
经济(85311)
研究(82067)
管理(77980)
理学(66928)
理学院(65972)
管理学(64510)
管理学院(64137)
中国(60256)
科学(54517)
(48742)
(47226)
(45178)
研究所(41369)
(39121)
业大(38281)
农业(37791)
中心(36611)
(34511)
财经(30994)
北京(30993)
(29756)
(29423)
师范(29041)
(28005)
经济学(26792)
(26683)
(26437)
基金
项目(144342)
科学(111496)
基金(104498)
研究(96924)
(94791)
国家(94074)
科学基金(77783)
社会(59709)
社会科(56491)
社会科学(56468)
(56160)
基金项目(55914)
自然(53786)
自然科(52540)
自然科学(52515)
自然科学基金(51583)
(48863)
教育(44776)
资助(43979)
编号(37739)
重点(33553)
(31807)
成果(31256)
(30959)
计划(29512)
(28893)
科研(28784)
课题(27262)
创新(27144)
科技(26258)
期刊
(96367)
经济(96367)
研究(62518)
学报(43622)
中国(42593)
(41306)
科学(38001)
大学(31262)
(30355)
学学(29600)
农业(27525)
管理(27345)
教育(20125)
(18144)
金融(18144)
技术(17158)
经济研究(15643)
财经(15449)
(15436)
业经(14703)
(13307)
问题(13241)
(11933)
业大(11463)
(11246)
技术经济(11149)
统计(11034)
资源(10287)
科技(10168)
图书(10058)
共检索到32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魏识广  黄忠良  曹洪麟  
黔稠、榕叶冬青和青冈是猫儿山植物群落中分布相对广泛的3个优势种。对它们在不同海拔上的径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物种在2个海拔梯度上径级都呈现峰型分布,最高峰都集中在4~8cm的中小径级范围内,中小个体储备充足,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通过连续取样的L方程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和种间关系分析显示:3个物种在样地中不同尺度上以空间显著聚集分布为主,在极少数尺度上仍然存在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格局。3个物种在50m范围内的分布几乎都表现为独立不相关性。而黔稠和青冈同属于青冈属,在2个样地中的一些小尺度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阳  程丽华  糜新宇  谭一波  徐庆玲  冯建强  胡觉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时样地328个,利用地统计学、Moran’s I、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的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平均值为46.82 t/hm~2,森林植被碳密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全局Moran’s I值为0.366,森林植被碳密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P <0.01),在空间分布上呈聚集分布;3)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球状模型(Spherical)、指数模型(Exponential)、高斯模型(Gaussian)、圆形模型(Circular)理论模型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进行了拟合,指数模型的平均标准差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最接近于1,表明指数模型为最优模型。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指数模型的块基比(块金值与基台值)为52.78%,表明森林植被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受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形、地貌趋于一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植被碳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云钦   林文俊   陈世品   范敦锦   傅榕榕   游巍斌  
选择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 300~1 600 m且处于同一坡面上的4个固定样地(40 m×50 m),采用点格局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海拔梯度下不同林层(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1)武夷山典型针阔混交林4个样地全林树木的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均呈倒“L”型,幼龄树木占比大,种群垂直连续性好,径级结构和群落更新良好;黄山松、格药柃和马银花是4个针阔混交林样地均存在的优势树种。(2)随着海拔的升高,上述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在30~50 m尺度上均匀分布增加。(3)在受光层中,这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呈现集群分布增加的趋势,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而在非受光层中,马银花在0~30 m尺度上的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药柃在0~30 m尺度上既有集群分布也有随机分布,30~50 m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减少,随机分布增加。因此,随海拔升高,优势种群在0~30 m小尺度上的集群分布程度增加;非受光层的种群空间格局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受光层更为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飞  曲美学  兰航宇  段文标  陈立新  春雪  汪永英  韩冬荟  
【目的】以云冷杉红松林(Spruce-fir-Korean pine forest)为研究对象,探究林隙干扰后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AC两种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空间尺度为0~1.9 m时呈现随机分布,在≥1.9 m时为聚集分布。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紫椴Tilia amurensis在尺度为0~35 m时呈现聚集分布,在> 35 m时为随机分布。2)红松与臭冷杉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多为离散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臭冷杉与白桦、紫椴在空间格局上主要为聚集分布,种间关联性为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强烈的竞争关系。臭冷杉与红皮云杉在小尺度表现为离散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种间关联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其间的依赖性不强。白桦、红皮云杉和紫椴3种优势种群之间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与白桦、紫椴与红皮云杉之间的种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白桦与紫椴之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2个树种中优势度较高的树种的胸径决定了其空间格局的聚集程度以及种间关联性的显著程度,即平均胸径大的树种与其他树种表现为空间上离散,平均胸径小的树种之间表现为空间上聚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宗慧  郎学东  李帅锋  苏建荣  
通过对云南、贵州和江西3省天然分布的篦子三尖杉的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x2检验、联结系数和种间协变分析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是群落中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群落中重要值与Levins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要值越大,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Schoener指数表明,有92.63%的种对不存在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重叠较弱,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x2-检验结果表明,中性联结的种对占64.74%,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的种间联结均为中性联结;群落所有优势种群之间正负联结系数种对的比率为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雷宏  黄庆丰  蒲发光  周美生  陆发存  
为了客观认识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其所在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系,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然后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天马自然保护区大别山五针松群落中大别山五针松与其它14个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灵敏度较高,表明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petiolata)、栓皮栎(Quers vari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赵勃  崔国发  王九中  郑万建  
为了探明北京百花山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草甸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以及种间关联度指数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百花山草甸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种,隶属于26科66属;以地榆、矮紫苞鸢尾、细叶苔草等28种植物的优势最为明显.该草甸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28个优势种组成的378对种对中,有80对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其中负关联55对,占所有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对数的68.75%,占所有种对数的14.55%;正关联25对,占所有关联对数的31.25%,占所有种对数的6.61%.表征种间关联程度的Ochiai指数(OI值)、Di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立东  林彦铨  罗英  许旭明  曾绍贵  朱帮彤  
选择5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母本,6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5个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运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8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39-0.38,其中,与产量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02,未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杂种优势做二维坐标散点图,发现当遗传距离小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当遗传距离大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不能只以表现型和地理差异为依据,应当选择适当的遗传距...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瑞  高甲荣  崔强  杨麒麟  
为了明确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群落种群及种间特征,以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3种典型立地的荆条及种间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为随机分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部分尺度下为集群分布;在99%的置信区间下,荆条与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油松种间格局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样地中可以长期共存;荆条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太平花Phi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姚兰  陈思艺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  韦新良  王敬  汪贤挺  俞立鹏  
研究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特性对森林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相邻网格调查获取数据,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竞争模型对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圆半径为7 m时,单位面积的平均竞争强度已经趋于稳定。落叶阔叶林中优势树种有12种,包括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四照花Cornus kousa,毛山荆子Malus baccata,茅栗Castanea seguinii,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玉铃花Styrax obassia,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蒙  肖宁  张洪熙  冯彦侠  刘知晓  高勇  戴正元  陈建民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飞   郭星   闫倩倩   杨帆   何丽娟   
【目的】揭示白龙江流域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群落伴生种间相关性及的资源竞争压力,以期为大果青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分析大果青杄群落乔、灌、草3个层次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结果】大果青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35科62属78种,其中乔木层6科10属14种,灌木层21科32属37种、草本层13科23属27种。乔木层大果青杄为第一优势树种,其次为华山松、油松等。灌木层中优势种群有蒙古栎、刺叶高山栎、茶藨子,其次为毛叶水栒子、毛黄栌、光果莸、堆花小檗、小叶鼠李等。草本层的优势种群为青绿薹草和东方草莓,其次为野棉花、牛尾蒿、蒙古风毛菊、豨莶、车前等。大果青杄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呈显著的正联结,灌木层和草本层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结合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乔、灌、草3个层次种间相关性均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情况,不显著种对数均大于显著种对数,总体趋于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大果青杄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环境竞争趋于平稳,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间相关程度较弱,物种呈偶然聚合,群落演替处于较高阶段,结构稳定性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