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
2023(1941)
2022(1728)
2021(1476)
2020(1343)
2019(3093)
2018(2974)
2017(5232)
2016(3178)
2015(3564)
2014(3619)
2013(3718)
2012(3433)
2011(3226)
2010(3171)
2009(2931)
2008(2982)
2007(2740)
2006(2399)
2005(2173)
作者
(13257)
(11151)
(11076)
(10626)
(7117)
(5617)
(5153)
(4463)
(4350)
(4115)
(4025)
(3991)
(3948)
(3824)
(3645)
(3556)
(3527)
(3383)
(3380)
(3353)
(3049)
(2915)
(2894)
(2615)
(2594)
(2543)
(2522)
(2517)
(2491)
(2398)
学科
(11158)
经济(11148)
方法(7496)
数学(6592)
(6453)
数学方法(6368)
管理(6355)
(5928)
(4643)
企业(4643)
(2732)
(2298)
(2247)
(2131)
理论(1942)
中国(1934)
业经(1826)
(1740)
植物(1719)
技术(1693)
(1693)
贸易(1692)
(1691)
农业(1681)
及其(1647)
(1637)
环境(1606)
(1505)
财务(1493)
财务管理(1486)
机构
大学(51163)
学院(49662)
研究(20995)
科学(18165)
(18005)
管理(14876)
中国(14759)
农业(14625)
(14447)
业大(14173)
经济(13955)
(13224)
理学(12639)
(12609)
理学院(12433)
研究所(12426)
管理学(11744)
管理学院(11671)
农业大学(9657)
(9478)
(9343)
中心(9275)
实验(9015)
实验室(8665)
(8660)
重点(8140)
技术(8059)
(8020)
北京(7972)
(7846)
基金
项目(37685)
科学(27109)
(26564)
国家(26419)
基金(26400)
科学基金(20729)
研究(19253)
自然(16584)
自然科(16234)
自然科学(16224)
自然科学基金(15914)
(15211)
(13179)
基金项目(13073)
资助(12867)
科技(10530)
社会(10216)
计划(10198)
社会科(9727)
社会科学(9724)
重点(8973)
教育(8646)
科研(8097)
专项(7909)
(7210)
(7120)
(6944)
(6719)
创新(6687)
(6539)
期刊
学报(19071)
(15608)
大学(13603)
科学(13429)
学学(13185)
(13113)
经济(13113)
农业(10833)
研究(10346)
中国(10069)
业大(6864)
(5934)
林业(5513)
农业大学(5446)
管理(5355)
统计(5285)
技术(4570)
(4570)
(4417)
(4369)
决策(4208)
自然(3741)
科技(3539)
自然科(3375)
自然科学(3375)
中国农业(3249)
图书(3110)
(2854)
农林(2784)
(2784)
共检索到7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敬  饶钦雄  郭平  李海燕  丁双阳  
建立了猪饲料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HPCE检测方法。确定了该过程中缓冲溶液的pH、缓冲溶液类型及离子强度等电泳条件,同时对毛细管长度、内径及分离电压等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分离的最优条件:在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内径75μm,分离电压25 kV,40 mmol/L磷酸氢二钠-20mmol/L柠檬酸(pH2.5)缓冲液条件下,3种药物在15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3种药物在10~100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饲料中螺旋霉素检测限为3.0μg/g,替米考星检测限为5.0μg/g,泰乐菌素检测限为8.0μg/g,添加回收率在74.5%~87.4%,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易红梅  王凤格  赵久然  王璐  郭景伦  原亚萍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通量材料的检测分析。对少量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以及SSR标记的筛选时,使用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更经济适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蕾  鲍恩东  
为检测饲料中硝基呋喃类药物,建立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他酮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乙腈提取饲料中4种呋喃类药物,将提取液浓缩后用上样液溶解残渣,经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乙腈-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反相色谱柱分离,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上,紫外检测器365 nm波长下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标准曲线回归系数均在0.999 7以上,线性范围在0.2~30.0μg/mL;不同添加浓度的加标回收率≥70%~98%,回收率标准偏差≤10%;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它酮的检测限依次为0.020、0.02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盖群  刘刚  江生  危玲  
研究表明,中药材白僵蚕具有较好的抗惊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草酸铵。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药材白僵蚕中草酸铵,发现不同的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测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步确立了测定僵蚕体内草酸根离子的最佳条件。草酸根阴离子在5min时间能得以很好的分离,最佳测定条件是pH为8.0,铬酸钠缓冲液浓度为5mmol/L,从而探索出毛细管电泳法在测定中药材白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上的可行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午豪  齐芪  李赟  盖颖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级代谢产物绿原酸,是很多种中草药的重要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杜仲叶片和忍冬科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朵中。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从植物样本中检测绿原酸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萘乙酸作为内标物提高定量的精确性,减少系统误差,并通过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定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毛细管电泳联用质谱仪建立萘乙酸标准品与绿原酸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其中萘乙酸与绿原酸的标准曲线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1,均大于0.999 0,说明仪器方法及毛细管电泳参数与质谱参数可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志高  龚道新  杨仁斌  郭正元  高升  
为了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畜禽饲料中农药残留状况,保证畜禽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利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饲料中的多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饲料样品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丙酮提取,经等体积石油醚/二氯甲烷混合液萃取,再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配有氮磷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可以获得满意结果.当添加0.1,0.5,5.0mg/kg时,添加回收率为79.00%~102.37%,变异系数为0.99%~10.03%;方法最小检出量为4.086×10-11~9.324×10-11g,最小检出量为0.02~0.04mg/kg.该方法能一次同时检测饲料中残留的7种氨基甲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金辉  胡建军  卢孟柱  
为构建柳树遗传图谱、进行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以柳树为材料,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体系建立并优化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简化了AFLP分析流程。首先提取高质量的柳树基因组DNA,对基因组进行酶切与接头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最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进的CTAB法,酶切模板DNA用量450ng,EcoRⅠ酶切2h,MseⅠ酶切2h,接头过夜连接,选择性扩增时dNTP浓度0.3mmol/L,Mg2+浓度1.5mmol/L,引物浓度0.125μmol/L,DNA聚合酶浓度0.025U/μL,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20倍。经过重复实验,证明建立的AFLP-毛细管反应体系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毅励  陈媛梅  郑彩霞  
为验证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测定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含量及动态变化的有效性,以磷酸氢二钠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提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的蛋白质作为待测液,考察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HpCE分离检测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HpCE最佳测定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pH为2.5、浓度为3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0.5mpA压力进样5s,分离电压为8kV,电泳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在最佳条件下,样品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伊爱芹  陈媛梅  郑彩霞  
建立了加杨叶中芦丁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甲醇溶解样品采用超声提取,研究了缓冲溶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50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9.3),压力进样时间为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峰面积与芦丁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98.58%,方法准确。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加杨叶生长过程中芦丁含量的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刁姝  孙超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建立基于毛细管电泳的日本落叶松最佳MSAP反应体系,获得条带清晰,信号强度均一的DNA甲基化图谱,为今后开展日本落叶松表观遗传变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落叶松未成熟木质部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的DNA模板用量以及选择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exTaq DNA聚合酶浓度,确定各组分不同用量对毛细管电泳效果的影响,从而确立最适的MSAP反应体系。[结果]结果表明模板DNA以及ex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毛细管电泳结果影响不明显,而高的引物浓度会引起条带的减少。Mg(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良  甘莉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 (CE)在蛋白质肽图构建与鉴定、物化常数和结构分析、动力学研究、定性定量与微量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在核酸的纯度检测、片段置备及PCR产物分析、DNA测序与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王巍  于立辉  刘耀川  王建民  张德显  刘明春  
测定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肉汤法富集化脓隐秘杆菌使菌液浓度为1010CFU.mL-1,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乙酰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PC,计算选择指数(SI)。结果表明:各药的MPC和SI值分别为:红霉素1.02μg.mL-1、25.5;阿奇霉素0.64μg.mL-1、16;泰乐菌素0.2μg.mL-1、10;乙酰螺旋霉素0.8μg.mL-1、16;替米考星1.02μg.mL-1、20.4。泰乐菌素的MPC及SI值最低,不易产生耐药突变株,建议临床选择泰乐菌素治疗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感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云  毛富春  王惠  
研究了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条件,探讨了用金属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消除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管壁吸附作用的方法,并将之成功应用于人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分离。试验证明,血清蛋白与多种金属离子能不同程度地形成配合物,除Mg2+外,所选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优先顺序为Zn2+>Cu2+>Cd2+>Co2+>Fe3+>Cr3+>Mn2+>Ca2+>Ni2+;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介质的pH、温度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其适宜范围分别为pH=6~8,温度40~50℃,金属离子浓度10~30mg/L;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管壁吸附问题,铜和锌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既不影响药物成分的分离,也不降低毛细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鲲  杨先乐  唐俊  郑宗林  吕众  
研究了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前用无水硫酸钠作脱水剂、酸化乙腈作提取剂振荡提取、正已烷去脂、旋转蒸发并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灵敏、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μg/kg、1.0μg/kg、5.0μg/kg;在加入标准品水平分别为5.0~15.0μg/kg、1.0~5.0μg/kg和5.0~15.0μg/kg时,回收率分别为68.67%~82.89%、66.67%~74.83%和72.67%~81.3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2%~7.32%、5.19%~8.18%和2.5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晨  王思月  嵇少泽  张喜庆  李雪嵩  田佳琪  马红霞  高云航  
为研究奥斯陆莫拉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对疑似患有奥斯陆莫拉菌的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菌命名为ZF2。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健康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奥斯陆莫拉菌。该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呈现较强的耐药性。经大环内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rm B基因为阳性。本研究对奥斯陆莫拉菌病选择合理、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