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2)
2023(3941)
2022(3345)
2021(3165)
2020(2699)
2019(5769)
2018(5853)
2017(10890)
2016(6234)
2015(6573)
2014(6560)
2013(6431)
2012(5957)
2011(5361)
2010(5323)
2009(4687)
2008(4679)
2007(4293)
2006(3445)
2005(3049)
作者
(19284)
(16185)
(15986)
(15350)
(10326)
(7929)
(7269)
(6180)
(6109)
(5904)
(5449)
(5362)
(5354)
(5314)
(5103)
(5093)
(4887)
(4731)
(4689)
(4483)
(4237)
(4002)
(3972)
(3776)
(3719)
(3648)
(3614)
(3519)
(3518)
(3322)
学科
(18859)
经济(18836)
管理(15630)
(14734)
(12128)
企业(12128)
方法(9253)
数学(7900)
数学方法(7792)
(7518)
(6106)
中国(5180)
(4976)
(4292)
(4225)
财务(4219)
财务管理(4207)
环境(4202)
企业财务(4066)
(3961)
理论(3955)
银行(3936)
业经(3878)
(3830)
金融(3826)
(3760)
技术(3539)
(3473)
(3295)
及其(3259)
机构
学院(84210)
大学(83550)
研究(30715)
(29433)
经济(28755)
管理(27217)
理学(23812)
理学院(23473)
管理学(22900)
管理学院(22757)
科学(22453)
(21667)
中国(21466)
农业(17720)
(17201)
(17098)
业大(16739)
研究所(15991)
(14681)
中心(13788)
(12554)
财经(11879)
农业大学(11513)
技术(11277)
(10985)
(10905)
(10872)
(10795)
(10447)
师范(10226)
基金
项目(61652)
科学(47605)
基金(44881)
(41339)
国家(41033)
研究(39956)
科学基金(34109)
(25456)
社会(24636)
自然(23816)
基金项目(23671)
自然科(23317)
社会科(23312)
自然科学(23307)
社会科学(23303)
自然科学基金(22897)
(21557)
教育(18829)
资助(18217)
编号(14883)
重点(14416)
计划(13727)
(13179)
(12885)
(12566)
科研(12512)
成果(12410)
创新(12409)
科技(12240)
(12012)
期刊
(29278)
经济(29278)
学报(21797)
研究(20397)
(19869)
中国(16975)
科学(16313)
大学(15101)
学学(14682)
农业(13332)
(12047)
管理(9471)
教育(8758)
(7152)
(6975)
金融(6975)
业大(6486)
财经(5917)
技术(5898)
(5792)
农业大学(5644)
经济研究(5248)
(5083)
科技(4605)
业经(4512)
中国农业(4065)
问题(3777)
林业(3671)
统计(3654)
自然(3645)
共检索到117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兴启  赵启祖  范运峰  朱元源  王琴  徐璐  范学政  宁宜宝  
【目的】建立猪瘟病毒研究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C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机制及猪瘟病毒标记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RT-PCR扩增获得涵盖全长的6个片段,用合适的酶切位点连接,成功构建了C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AC-CS。体外转录得到RNA,然后将其分别转染BHK-21和SK6细胞。拯救的病毒通过上清传代(常规病毒传代)和带毒细胞传毒繁殖。【结果】通过RT-PCR、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和兔体发热试验检测,表明病毒拯救成功。经比较以电转的方式转染SK6的效果较好。通过带毒细胞传代,至12代时病毒滴度稳定达104TCID50.mL-1,而上清传代至第3代时用免疫过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龙军  陆月华  黄立平  危艳武  刘长明  
【目的】中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存在不同基因型毒株(PCV2a、PCV2b和PCV2d),有必要阐明不同基因型PCV2毒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感染性克隆技术构建了不同基因型代表性毒株,对拯救的毒株进行体外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构建了4个不同基因型的PCV2感染性分子克隆,经转化细胞后拯救4个克隆毒株,经核酸序列分析、病毒形态学观察、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等证实属于不同基因型的PCV2毒株;拯救的毒株均通过细胞连续传10代,病毒增殖能力稳定,毒价均可达到105.0TCID50.mL-1;用具有中和病毒活性的单克隆抗体(1D2株)进行抗原捕获ELISA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元源  韩焘  邹兴启  范学政  徐璐  王琴  赵启祖  
【目的】中国控制猪瘟主要采用疫苗免疫,现有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不能从血清学上区分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猪瘟标记疫苗的研制与配套检测技术的开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猪瘟病毒低温诱变弱毒T株感染性克隆,将其全长结构蛋白基因替换为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全长结构蛋白基因,得到猪瘟石门重组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SMT;随后在pSMT E1蛋白的C端插入Flag抗原基因作为鉴别标记,构建猪瘟石门重组标记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SMT-Flag。经电转染法拯救出两株重组病毒vSMT和vSMT-Flag,通过SK6细胞进行病毒传代以获得重组病毒。【结果】多组酶切鉴定表明两株重组质粒成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立斌  张丹  何孔旺  解建平  董美响  
利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ZJ-R全长基因组的单拷贝分子克隆以及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ZJ-R病毒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选定的表位肽,然后偶联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试验证实该多抗与转染PK15细胞的ZJ-R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具有反应性。结果表明构建的ZJ-R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具有感染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钧  魏丽丽  相文华  张晓燕  吕晓玲  赵立平  朱远茂  邵一鸣  沈荣显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驴强毒株DV是一株经过驴体传代获得的而具有超强毒力的毒株,对马和驴均可100%致死。用PCR方法分段扩增了DV其前病毒基因,将包含全基因片段的3个基因克隆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顺次连接克隆到pLG338上,命名为pD70344。将此克隆体外转染驴胎皮肤细胞和驴白细胞,连续盲传3代并以反转录酶活性测定,RT-PCR鉴定其病毒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大量典型病毒粒子,证明获得了1株具有感染性的EIAV病毒粒子,命名为pD70344V。经序列测定确认了本试验首次构建了1株完全来源于EIAV强毒基因的感染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祁小乐  高宏雷  高玉龙  邓小芸  步志高  王晓燕  王笑梅  
【目的】建立高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拯救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IBDV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A节段:EcoR V酶切位点;B节段:PstI酶切位点)。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IBDV感染性克隆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共转染DFI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研究。【结果】构建的IBDV感染性克隆可在DFI、Vero/E6、Vero/P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斌  党占国  刘珂  陈溥言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了猪瘟病毒(CSFV)的E0、E2和E012基因并进行了克隆与鉴定。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E0、pcDNA-E2和pcDNA-E012,通过与鼠白血病病毒(MuLV)假型病毒构建体系的两种质粒pHIT60和pHIT111瞬时共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48h后收集假型病毒上清液,将假型病毒上清液超速离心后用抗CSFV的多抗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明E012蛋白能够在假型病毒颗粒表面表达,说明E012能够整合到此病毒粒子表面;用其感染多种宿主细胞,48h后检测发现在猪肾细胞(SK6,PK15)和猪睾丸细胞(ST)上,标记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艳  张改平  肖治军  杨继飞  柴书军  冯春花  王选年  
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建立了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液氮保存4年后复苏,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分泌抗体稳定,分别命名为YNF1,YNF2,YNF3,YNF4,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介于96~115条。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单抗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80~1∶160和1∶5 000~1∶10 000。在间接ELISA和夹心ELISA检测中单抗与猪瘟病毒呈特异性反应,与正常的猪、兔肾组织提取液及其血清Ig无交叉。抗体蛋白属IgG类,亚类及轻链分别为IgG1/λ,IgG2a/κ,IgG2a/λ,IgG1/λ。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是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可长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晓盈  张彦明  王(韦华)  邢福珊  郭抗抗  洪海霞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猪瘟病毒石门株的E2基因,将其克隆到PGEX-T-Easy 载体上,用BamH Ⅰ和HindⅢ进行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质粒pPROEX-HTb中,获得 重组质粒PPRO,EXE2,用pPROEXE2转化大肠杆菌,诱导含重组质粒PPROEXE2的大肠杆菌BL21表达E2基因蛋 白,研究E2蛋白与猪瘟阳性血清反应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受体菌诱导后能表达E2基因蛋白,所表达的E2蛋白能 与猪瘟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很强的反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中元  刘荭  李正秋  王敏  张奇亚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 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 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帅  王崇明  岳志芹  宋晓玲  白昌明  尹伟力  黄倢  
为深入探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魁蚶株的致病机理以及IAP-86蛋白的功能,从感染AVNV的濒死魁蚶外套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根据NCBI公布的AVNV全基因组序列中ORF86序列设计两对反向套式引物,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ORF86 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拼接获得全长c DNA序列。Blast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牡蛎疱疹病毒的同源性为100%,与栉孔扇贝AVNV的同源性为99%,并存在重叠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最大疏水指数为1.800,最小疏水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保疆  陈陆  游一  刘春生  郑鹿平  王川庆  
为对猪瘟病毒(CSFV)建立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用纯化的猪瘟兔化弱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方法筛选和3次亚克隆,最终获得了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7,C9,G9,G10和4E8,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IgG1(G9,4E8)和IgG2a(C7,C9,G10)亚类。经鉴定,5株单抗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1 600~1∶3 200,腹水效价为1∶51 200~1∶102 400。交叉试验及特异性抗原阻断试验表明,所制备的McAb与其他抗原无交叉反应性,均完全针对猪瘟病毒(CSFV)抗原决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岩  曹素芳  崔保安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和高致死的病毒性疾病。根据GenBank收录中鸭瘟病毒gG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鸭瘟病毒河南分离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条约1 600 bp的含gG基因特异性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得到含gG基因重组质粒,并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gG基因长1 380 bp,该基因编码45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0.5 kDa。gG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果亮  余兴龙  
将猪瘟病毒弱毒C株ST细胞苗以不同剂量(106 TCID50和105 TCID50)免疫28日龄仔猪,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抗体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抗原检测等方法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仔猪后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病毒血症,无排毒现象;不同剂量免疫组,在2免后10 d左右猪瘟特异性抗体阳转,抗体水平于2免后20 d左右达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猪瘟弱毒疫苗毒株C株的ST细胞传代疫苗对仔猪安全有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童超  陈宁  廖迅  袁雪梅  李肖梁  方维焕  
【目的】目前使用的基因Ⅰ型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疫苗,但近年来基因Ⅱ群的猪瘟流行毒株比例增高,因此对猪瘟(CSF)的有效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适应CSFV基因Ⅱ型的新型C株疫苗,为标记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在构建的C株感染性克隆基础上,拯救嵌合CSFV基因Ⅱ型HZ1-08毒株E2抗原区的重组C株病毒RecCHZE2,并分析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家兔后出现典型的定型热,兔脾脏肿大;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猪只后没有发热和明显的白细胞减少,在接种后第12天检测到一过性的病毒血症;对接种猪血清检测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